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课堂完美配合的结晶,也是许多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有了高效的课堂教学,既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学习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课堂完美配合的结晶,也是许多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有了高效的课堂教学,既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学习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可以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着手:
一、思考目標问题一一你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清楚,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作为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我们天天面临这样的“处境”:“教材”一高度智慧专家设计的,“教学目标”一拥有丰富知识经验的老师指定出来的。老师看来很简单的内容,学生可能困难重重。因此,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考虑确定基本目标,突出重点目标,关注知识目标。比如以四年级上册《简单数据整理》为例,首先设计它的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原始数据与数据整理的含义、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组成、会看简单的统计图表、明确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会填写统计表、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等,其中课堂的主要目标是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最后将选定的目标整合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就可以得到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如初步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初步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体验统计表的简洁明了和条形统计图的形象直观。这样思考,充分体现了目标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的要求。
二、思考效率问题一一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
课堂效率必须用时间才能说明问题。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课前不布置预习,课后不布置作业,课上解决全部问题,而且效果很好。有的老师课堂很热闹,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而课前、课后却布置大量的预习和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是违背规律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做到“定目标、快节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精讲多练”体现效率。
三、思考方法问题——你打算让学生如何获得
学生看书能解决的教师不要急于讲,就让学生看书,学生不会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学生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引导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什么是“会”?学生看明白了但不一定会,能够说出来、写出来,甚至是能够给别人讲明白才是会。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登高”台阶,老师认为容易的,对学生来说未必是容易,因为我们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我们为什么容易登上华山,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设计了扶手,所以我们也要为学生搭建学习上的“扶手”,让学生轻松登上攀登知识的台阶。
四、思考达标问题一一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堂课是否高效主要还是看每个学生是否都达标了,如果一节课后老师能自豪地说:这节课的基本知识或核心知识全班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差别,价值观也不能一刀切,但基本的核心知识、基本的技能训练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
最后,要把重点放在巩固环节上。大部分课堂,老师上课,首先回顾与复习,然后开始进入新课,老师用大部分时间来讲解、分析新课的内容,最后做一些训练题。老师讲解过多,学生自然就缺少消化和巩固的时间。老师讲解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而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不能理解,而是没有巩固和掌握。结果造成知识链的脱节,继续学习新知识面临新的困难,这一问题表面看是学生能力问题,实际上是以前的知识没有及时巩固造成的。于是,学生的学习形成了一个越学越差的“恶性循环”:理解一遗忘一学习新知识难以理解一遗忘得更快一放弃学习。如此反复,学生越学越掉队,越学越没劲,产生两级分化。如果我们将教学重点放到巩固环节,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形成“良性循环”一今天学习的知识掌握了、巩固了,就会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台阶,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也会增加,学习的动力更足、学习的效果更好、学习能力也会提高。所以,我们不能满足“讲过了”,更要关注巩固了、掌握了,这样我们才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和目标,才算达标,才会体现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课堂完美配合的结晶,也是许多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有了高效的课堂教学,既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学习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可以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着手:
一、思考目標问题一一你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清楚,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作为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我们天天面临这样的“处境”:“教材”一高度智慧专家设计的,“教学目标”一拥有丰富知识经验的老师指定出来的。老师看来很简单的内容,学生可能困难重重。因此,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考虑确定基本目标,突出重点目标,关注知识目标。比如以四年级上册《简单数据整理》为例,首先设计它的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原始数据与数据整理的含义、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组成、会看简单的统计图表、明确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会填写统计表、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等,其中课堂的主要目标是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最后将选定的目标整合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就可以得到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如初步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初步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体验统计表的简洁明了和条形统计图的形象直观。这样思考,充分体现了目标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的要求。
二、思考效率问题一一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
课堂效率必须用时间才能说明问题。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课前不布置预习,课后不布置作业,课上解决全部问题,而且效果很好。有的老师课堂很热闹,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而课前、课后却布置大量的预习和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是违背规律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做到“定目标、快节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精讲多练”体现效率。
三、思考方法问题——你打算让学生如何获得
学生看书能解决的教师不要急于讲,就让学生看书,学生不会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学生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引导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什么是“会”?学生看明白了但不一定会,能够说出来、写出来,甚至是能够给别人讲明白才是会。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登高”台阶,老师认为容易的,对学生来说未必是容易,因为我们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我们为什么容易登上华山,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设计了扶手,所以我们也要为学生搭建学习上的“扶手”,让学生轻松登上攀登知识的台阶。
四、思考达标问题一一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堂课是否高效主要还是看每个学生是否都达标了,如果一节课后老师能自豪地说:这节课的基本知识或核心知识全班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差别,价值观也不能一刀切,但基本的核心知识、基本的技能训练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
最后,要把重点放在巩固环节上。大部分课堂,老师上课,首先回顾与复习,然后开始进入新课,老师用大部分时间来讲解、分析新课的内容,最后做一些训练题。老师讲解过多,学生自然就缺少消化和巩固的时间。老师讲解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而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不能理解,而是没有巩固和掌握。结果造成知识链的脱节,继续学习新知识面临新的困难,这一问题表面看是学生能力问题,实际上是以前的知识没有及时巩固造成的。于是,学生的学习形成了一个越学越差的“恶性循环”:理解一遗忘一学习新知识难以理解一遗忘得更快一放弃学习。如此反复,学生越学越掉队,越学越没劲,产生两级分化。如果我们将教学重点放到巩固环节,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形成“良性循环”一今天学习的知识掌握了、巩固了,就会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台阶,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也会增加,学习的动力更足、学习的效果更好、学习能力也会提高。所以,我们不能满足“讲过了”,更要关注巩固了、掌握了,这样我们才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和目标,才算达标,才会体现课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