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无为之道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an8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经》里提出了“无为”的概念,“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什么是无为呢?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事物的本然和规律去做,顺势而为。反之,则叫有为。我曾经提出一个教育的法宝:帮孩子开心、独立地学习和生活。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是愿意开心地学习和生活的,都是愿意独立地学习和生活的。这个教育法宝的本质就是顺从孩子的天性,就是无为教育。
  但在当前的教育现实中,教育者往往丢失了这个教育法宝。于是,教育常常是逆孩子的天性而为,出现种种问题。
  有为教育的现状和潜在危机
  渴望独立和成长,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家长的过度保护和溺爱往往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巨大伤害。
  在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会特别想独立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端碗。家长怕他把饭弄洒,怕他把碗打碎,所以,宁可看他哭也不愿意顺从他。孩子天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会不停地问:“妈妈,这是什么?爸爸,那是什么?”他脑子里有无数的“为什么”。如果家长去满足孩子的这种求知欲,鼓励他继续问下去,他就会成为一个热爱求知的人。但一些家长做的常常是毁灭孩子求知欲的事情,被问烦了,会没好气地甩出一句:“哪来这么多问题?一边去!”
  上学后,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有的,可以说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学的,他们要通过学习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获得成就感,但我们的教育往往扼杀了这些。比如孩子的好奇心,往往表现为他想主动去了解什么,如果你在他了解之前就逼着他去学有关的知识,他就会失去兴趣。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是在做负面工作,打个比方叫“牛不吃草强按头”。牛本来是非常爱吃草的,吃草是它的天性。但你不到它饿的时候非要按着它的头强迫它吃,就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牛会非常烦,不愿意吃草了;二是你会非常累,因为牛会反抗你。孩子天性好学,是好学那些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孩子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年龄的增长逐渐从形象走向抽象、从感性走向理性,这是一个自然规律。目前学校的学习内容安排很多时候没有按这个自然规律走,所以会让孩子产生无聊乏味之感。当前,厌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很多孩子小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开始厌学了。
  当孩子不爱学习时,家长会吵孩子,老师也会批评教育孩子,总之是要施加种种压力逼着孩子学。这种逆孩子天性的有为教育虽然也能培养出专业方面的优秀人才,但大部分受教育者的成长过程是痛苦的,在成长中他们要不断地经受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当孩子在痛苦中接受教育并成长时,恶自然就隐于其中了,这将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诸多后患。比如,我们很多家长甚至教师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学习是苦的(这个观念来自他们小时候对学习的亲身体验),只有逼着孩子,孩子才会好好学习。他们会继续向孩子灌输并实施“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学观念,一代一代,贻害无穷。
  有为教育对孩子的危害不止于此,它最大的危害就在于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只达目的、其他什么都不考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教育者潜移默化中教给孩子的。家长会对孩子说:“你只管好好学习,只要你学习好,家里的什么事都不用你管!”老师会对学生说:“你们现在什么都不用考虑,全身心投入学习,你们的目标就是考个好大学!”为了考大学的目标,家长和老师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惜搭上孩子的身心健康。)这会给孩子的未来埋下种种隐患,在孩子走上社会后,必然会引发种种社会问题。像药家鑫,就是一个典型的有为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他开车撞伤人后看人没被撞死,就连捅八刀把人捅死。因为如果把人撞死了就可以赔一次钱了事,而没撞死则可能永远都要照顾这个伤者,有没完没了的麻烦。为了不给自己带来麻烦,他就干脆把对方捅死。这种思维模式直奔目的,完全没有良知的底线。
  有为教育和无为教育的对比
  无为教育顺从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开心地去做事,开心地成长。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这个世界美好、柔和的感受,这也会成为他内心的底线,他长大后自然会去帮助别人开心地做事。可以说,无为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在做善的、正向的事情中快乐地成长。
  面对同样一件事时,什么样的教育是有为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无为教育呢?
  比如学生小华,语文作业写得特别差。老师非常生气,翻开他的作业本让全班同学看,并严厉地批评说:“小华的作业写得又脏又乱,是全班最差的!”老师这么说是事实,但会让小华受到伤害,对小华起到的是打击作用。老师确实会让孩子因为害怕再受到这样的批评而认真写作业,表面看来是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但实际上,孩子的内心留下了一道伤痕,他可能会从此讨厌和害怕语文老师,甚至一辈子讨厌和害怕语文。这就是让孩子在压抑和痛苦中成长的有为教育。
  而如果老师走到小华跟前,把作业本递给他,微笑着说:“小华,你这次作业没做好,我相信是因为你没认真做。如果你真有什么地方不会,那说明我没讲清楚,你可以问我,我再给你讲一遍。你不是一个没有智慧、脑子不灵光的孩子,老师相信你这次回去认真做,一定能把作业做好的!”老师这么说,孩子下次能会不认真写作业吗?在孩子心里,感受到的是老师对他的肯定、信任,还有老师的谦逊。这些全是正向的东西,它们会滋养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开心、舒展地成长。这就是无为教育。
  当前的教育在越来越细化地影响着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过于细化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有为教育。曾有一位家长很苦恼地对我说:“孩子认为学习是给老师学的。我仔细想想,表面看起来确实是这么回事,因为要听老师讲课,作业要交给老师批改,阅读表、英语听读表、体育锻炼卡都要填写后交给老师审阅,假期活动要写报告交给老师……我感觉学校的影响无孔不入,似乎要把孩子的一切都管起来。”
  教育者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努力地、全面地帮助孩子成长。但是,一个愚蠢的教育者,他越是努力地、全面地影响孩子,对孩子的危害就越大。即使是优秀的教育者,过度的教育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这与孩子的独立成长是相悖的。
  学校的教育难免会很死板,往往是“一刀切”式的教育。学校对所有孩子都给出了统一规定。这种面向全体的规定,应该是越少越好,只有这样,才能给个性、天赋不同的孩子留出自由发展的空间。如果学校的规定太多太细,就会成为一种束缚孩子自由成长的力量,以控制和捆绑的方式来逼迫孩子成长,危害无穷。这会让孩子失去成长中的快乐体验,失去成长的主动性。   以阅读为例。读书原本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事情。在我们小时候,大部分同学都会准备一个摘抄本,把读到的有哲理的、优美的句子抄下来,并且还会在摘抄本上画上花儿、贴上“星星”,装饰得很漂亮,把它作为自己的心爱之物,经常拿出来欣赏一下。这个阅读和积累的过程,完全是一种享受,大家都是很开心地在做这些事。而现在,有些学校的老师要求孩子每周要读几次课外书,要填写阅读表,阅读表上还要积累若干好词好句。孩子在读书时,会想到这是在完成一项任务,积累好词好句时抄写要工整,不然老师会批评。这个阅读和积累的过程就失去了轻松快乐的感觉,不再是一种享受。孩子在填写阅读表时会觉得很烦很累,完成任务后再也懒得看它一眼。
  当前有为教育的大环境不易改变,但老师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把有为教育转向无为教育。比如,当按学校的要求发下阅读表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我给你们讲一件我小时候的事吧。有一天,我读到一句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我感觉特别好,就赶紧找个本子记下来,常常读一读。每次读时都很振奋,想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成长,长大后成为杰出的人。后来,每当看到好的诗句和词语时我都会摘抄下来,这些好词好句是我的一笔财富,每次读时都很开心、很受鼓舞。同学们,你们也来试一试吧!”这样,孩子会受到一种感染,会很乐意去填写阅读表。
  教育孩子时怎样做到无为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教育者自己要做到不带偏见(孩子某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就认为孩子整个人不好),不带成见(孩子过去表现不好所以现在和未来就不会表现好),不带情绪(生气了就吵孩子、骂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没有强烈的执着(认为孩子非得照教育者想的做到什么程度才行)。二是教育者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自己说的话孩子爱听吗?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孩子愿意接受吗?自己提出的建议,孩子会开心地接受吗?孩子愿意跟自己说心里话吗?自己做的事是顺从孩子天性的吗?无为教育,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教育者要帮助孩子开心、独立地学习和生活。
  如果孩子不爱学习,我们要做的不是讲道理,而是帮孩子解决问题。我们只需要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是快乐的就好了。当他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时,他自然就会愿意学了。怎么来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呢?按“学会的三个标准”做,帮孩子提高认真能力(认真是一种能力),这时学习就会变得相对简单轻松,孩子会发现这个方法是非常有用的。学会本身带来的成就感是他所渴求的,而老师和家长这时再表扬、鼓励他,就会让他非常开心。再一个,要让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有趣,比如以游戏的方式来学习,这特别适合低年级的孩子。在平等思维教育基地为期两天的“学会精品小班课程”里,我们会抽出一个小时时间带孩子玩“狼羊菜过河”的游戏。一个人带一只狼、一只羊、一棵白菜过河,如果人不在,狼会吃羊,羊会吃菜。这时有一条船,人每次只能在船上带一样东西过河。让孩子思考:怎么才能把狼、羊、菜顺利地带过河?玩这类游戏会帮助孩子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的头脑变得有条理,分析问题时做到每一步都很清晰,并且每一步都从一个必然走向另一个必然。
  教育者一定要帮助孩子开心起来。退一万步说,即使孩子学习不好,我们也要帮孩子开心起来。如果说孩子确实不是学习的料儿,他的潜力在别的地方,我们干吗非要他痛苦地学习呢?让他先变得开心起来,这才是有智慧的教育者。无论学习好与不好,一定要让孩子开心起来。当孩子开心了,他就会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们,愿意把心里的困惑、遇到的困难告诉我们,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教育者要去接纳孩子做错的地方,理解孩子,同时肯定孩子在出错过程中所做的正向的努力,鼓励他继续去做正向的努力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让孩子感受到来自教育者的关爱和支持。当孩子对教育者有了信任、爱与依赖的感觉时,教育者的建议孩子就会爱听。此时,教育孩子会无往而不利,孩子会对教育者言听计从。
  什么叫言听计从?就是教育者的“言”都是顺孩子天性的“言”,都是让孩子听起来开心的“言”;教育者的“计”,都是让孩子知道对自己好的“计”,都是让孩子感觉到有用的“计”。这样,孩子当然就会对教育者言听计从。当教育者做到这些时,就是在做无为教育。
  教育是面向社会全体的,社会教育的目标不是要培养特殊的优秀人才,更不是要培养一些在压抑和痛苦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人才,而是要培养幸福的、健康的、能够自食其力的公民。教育者要对孩子负责的有两点:一是帮助孩子拥有一颗能够获得幸福的心,二是帮助孩子开心地拥有至少一项将来能够自食其力的才能。
  无为教育的根本是教育者自身修养的提升
  教育者在对待孩子时有三个层次的表现:第一个层次,教育者由着情绪、偏见、成见去表达,这时表达出来的当然有不好的东西。普通老师都在这个层次。当情绪好的时候,他会是一个好老师;当情绪不好或者对某个孩子有偏见、成见时,他就会大大地伤害孩子,成为让孩子讨厌的老师。第二个层次,当一个老师成长时,他会去注意自己的言行。每当发现自己情绪起来时,他会控制自己;当对某个孩子出现偏见、成见时,他会注意到这一点并及时调整。这个层次的老师是在努力做一个正向的教育者。第三个层次,就像《师说》里所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有道的老师本然是善,他所表达的没有情绪、偏见、成见这一类的东西,他油然而生、脱口而出的全是对孩子起正向影响的东西。
  言为心声,一个人所表达的,无非是他内心的东西。教育者做的是有为教育还是无为教育,取决于他内在的修养。所以,有为教育向无为教育的转变,根本在于教育者自身修养的提升。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超越”心中的执着、偏见、成见、情绪等。这个转变有三个步骤:一是学会反思。刚开始会经常出现执着、偏见、成见、情绪,要及时反思自己。二是觉知即停。每当自己要去表达执着、偏见、成见、情绪时马上觉知到,立刻停下来。三是觉知心念。“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心里一旦要生起执着、偏见、成见、情绪,念头还没起来时马上就觉知到,不让这个念头出现。要达到第三个阶段,需要读大智慧的经典,比如《金刚经》《坛经》《道德经》《中庸》《大学》。这些经典能帮助人内心变得清净、充满智慧,从根本上提升一个人的修养。
  《中庸》一开始就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率性是率天命之性,率天命之性才是道。《师说》里说“传道授业解惑”。老师要传什么道?是依照人的天性而定位的道。老师要怎么传道?道以不传而传。真正的传道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影响,是由师之德、师之道,自然地熏习、影响孩子,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形成老师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像释迦牟尼、孔子带学生,经常是一起出游, 学生有什么困惑或看到什么情况,随时向老师请教,跟老师展开讨论。这个学生主动提问、师生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无为教育,就是传道。
  做无为教育,教育者要放下一切偏见,平等地看待一切事物。在教育孩子时,一方面是放下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放下自己的贪欲;另一方面是放下对孩子的要求。教育者看到孩子是各种各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依据孩子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去帮助他们成长,而不去分辨他们的好坏,不去达成自己的一个什么愿望。这就是我所提倡的平等思维。
  有人问:“当教育者放下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也不去要求受教育者时,教育是怎么发生的呢?”
  教育的发生是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发生是熏习;教育的发生是一朵玫瑰自然地展现它的美和香;教育的发生是以自己的品质来影响对方的品质,是以自己生活中的举手投足来感染对方,而不是以言语来教导对方。每一位教育者,无论你想不想引导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孩子的引导;无论你想不想影响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孩子的影响;无论你是不是在教育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孩子的教育。所以,是教育者自身的品质在影响着教育效果,而不在于他做了多少努力。
  教育者要忘掉教育去从事教育,用真心去对待一切。不是说要教育孩子了,所以就要想出一套东西来限制孩子,要孩子如何如何做,而是要用自身自然而然地来影响孩子,“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愿大家都能成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有道的教育者!
  (责 编 卢丽君)
其他文献
本刊讯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已经卫生部发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为做好学习、贯彻和落实工作,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对黄河JN1171/022型载货汽车在东风汽车试验场进行可靠性试验做了介绍,并对可靠试验结果进行了探讨,验正了黄河JN1171槽型车架系列比原JN162系列汽车具有整车布置合理,结构紧凑,车架扭转刚度和可靠性好
【正】初识郭长太校长已是三年前的事情。在济源市组织的一次中小学校长教育科研课题研讨会上,我应邀作关于教育课题研究方法的辅导报告。会议中场休息时,在场外走廊上,一位
目的:建立测定紫金透骨喷雾剂中龙脑含量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对制剂中龙脑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T-WAX石英毛细管柱(0.53mm×30m×1.0μm),检
英语写作是英语语言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认为写的教学应该充分融入日常的语言教学过程之中,要与听、说、读的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从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出发,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着手,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了解英语写作、学会英语写作,直至热爱英语写作。  一、从基础做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1.过好词汇关。词汇是作文的基础,应从日常教学入手,增加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
目的:建立测定欧亚列当中松果菊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YMC-Pack ODS-A C18(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1%醋酸(10∶17∶73),流速为0.8
从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脾脏提取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SiRNA),以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和斑点酶标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免疫核糖核酸iRNA传递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结果:
近日,上海市印发《关于本市滩涂有偿使用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进一步加强滩涂管理,合理保护与利用滩涂.《意见》明确,在上海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保护与利用滩涂的,按照《上
小学生因为年龄原因,情绪比较容易波动。为了让他们过上愉快的学习生活,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一、让学生保持愉快的情绪  学生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思维活跃,记忆敏捷,学习效率高。如何让学生保持愉快的情绪呢?  1.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  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比如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个班有几十个孩子,学习能力会参差不齐,学习成绩也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