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近期,一幅“运送爸爸尸体”的看图写话刷屏微信朋友圈,笑过之后,应该是更多的思考——教师对看图写话教学的无力、学生对看图写话的茫然、看图写话素材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作为写作启蒙的低段看图写话,以及中高段的看图习作,到底应该如何教呢?本期,几位对看图写话(习作)长期跟踪研究并不断实践的教师,围绕这一话题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希望能带给大家些许启发。
本组稿件由福建何捷老师组稿,在此一并致谢!
这是一幅网上截图。估计是一次低段“看图写话”考查中,一个小学生绞尽脑汁写下的“话”——今天上午,我和妈妈、姐姐一起把爸爸的尸体运到山上去。把爸爸的尸体埋掉。悲壮啊,居然和亲人做了这样一件事!难为啊,孩子的想象被逼入死角后,常常写出让人咋舌的“神话”!
这样的写话结果给教师的评价制造了难题。上图中,教师没有打勾,也没有打分。无法评价这样的写话内容我们非常理解。因为在这生死抉择的时候,怎么评都是失当的:给高分吧,对不起“死去的爸爸”;给低分吧,对不起“活受罪的孩子”。孩子真诚且真实地写下自己的所见,真正按照图画的要求写出“图上有谁”“在干什么”,还认真“写出了一两句话”,在孩子心里,这无疑是满分卷了,但在老师这里,是万万不可给满分的。谁都想不到会有一桩“命案”、会有一具“尸体”在考场上真切地摆放着。
且让评卷老师的思路飞一会儿,让我们把话题聚焦在第一学段的“看图写话”这件事上。看图写话,是困扰中国小孩的大难题。难,但又必须做。表达能力是语文素养中的核心能力,从小就要予以滋养,还要辅以训练。通过考查来检测、督促、提升,无疑是捷径,于是,看图写话,很自然地成了低段表达类题目考查的首选。从考查形式本身看,确实能检测学生的观察能力、叙述能力、想象能力。而且,综合三个能力,要顺利写出话来,还考量着他的思维力,即能顺利组织起言语表达信息。这确实是一种综合性很强且很有说服力的检测方式。但非常可惜,至今为止我们几乎没有一张像样的图。图画质量差,语文教师是无可奈何的。每逢出卷,总是随机寻找,之后“将就”一下。这样应对的方式使得看图写话形成三个缺陷:
第一,事件老旧。图展示的内容旧,学生写得旧,写来写去就这么几件事,简称“五子登科”——扶瞎子,推车子,捡夹子,让位子,抱孩子。似乎中国小孩的生活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偶然间,还有一些公园的图景,但又似曾相识:那几块太湖石,还有连姿态都不变的猴子,雷同的亭台格局。一股陈腐之气在画面上端端正正地显露着,这让学生面对图画瞬间无语。第二,审美缺失。画面中黑白的配色,简单变形的图样,很难让人产生审美体验。在缺失美的体验前提下,却要写出美的话语,体现美的情感,表达美的意愿,符合美的评判标准,不写“神话”“假话”是过不去的。第三,狭窄的表达空间。各種看图写话基本上都有一些提示语,无非是让你写一写“图上有谁”“有些什么”“在干什么”,最多加上一句“用你的想象,写一段话”。这些都是评价的标准啊。学生被迫“按题作答”,类似仓库管理员清点、查收货物似的写出“答案”。这个过程也是步步惊心的,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因为这可是全试卷中分值最高的。既然看图写话这么重要,为什么不更改呢?原因可能是:改换为彩图,印刷费太贵吧;改为在考场上播放动画,估计设备跟不上;替换为绘本写作,考卷怎么设计,如何选图……实在伤脑筋。算了,寻求最简单、最方便的方式,亘古不变的“古董级”图画就这样雄居在低段试卷的最后一题。
其实,不容易改的,是我们的陈旧认识。看图写话的考查指向的是“表达能力”,“图”仅仅是媒介,是形式,不是本质,不是目的。写的“话”才是关键。为了写出话,实现表达,采用什么方式是可以灵活变通的。例如,完全可以在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境中考查,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再如,可以组织口头表达的现场测试,提供一段文字,让学生当场诵读,之后表达读后感受;又如,直接提供一段来自家庭或同伴之间的对话录音,根据录音资料,参考日常表达进行过程性评价等。这样的考查,不仅学生喜欢,也更具实效。
也许是杞人忧天吧。我们发现低段学生的语文测试几乎都是高分。看图写话在考查中所占的分值虽然高,但都被“顺利拿下”。这不是幸运,而是更加可悲。在这种情况下得到高分,孩子们会从起步阶段就认定:这么写才好。“这么写”就是“写假话”。“好”的标准从小界定,长大了只会不断强化。假作文,诞生于此且成长于此。从这个角度出发,低段低质量的“看图写话”必须得到改进。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2017XB07640儿童写作实用教学方法的探索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闽江师专福州教育研究院)
近期,一幅“运送爸爸尸体”的看图写话刷屏微信朋友圈,笑过之后,应该是更多的思考——教师对看图写话教学的无力、学生对看图写话的茫然、看图写话素材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作为写作启蒙的低段看图写话,以及中高段的看图习作,到底应该如何教呢?本期,几位对看图写话(习作)长期跟踪研究并不断实践的教师,围绕这一话题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希望能带给大家些许启发。
本组稿件由福建何捷老师组稿,在此一并致谢!
这是一幅网上截图。估计是一次低段“看图写话”考查中,一个小学生绞尽脑汁写下的“话”——今天上午,我和妈妈、姐姐一起把爸爸的尸体运到山上去。把爸爸的尸体埋掉。悲壮啊,居然和亲人做了这样一件事!难为啊,孩子的想象被逼入死角后,常常写出让人咋舌的“神话”!
这样的写话结果给教师的评价制造了难题。上图中,教师没有打勾,也没有打分。无法评价这样的写话内容我们非常理解。因为在这生死抉择的时候,怎么评都是失当的:给高分吧,对不起“死去的爸爸”;给低分吧,对不起“活受罪的孩子”。孩子真诚且真实地写下自己的所见,真正按照图画的要求写出“图上有谁”“在干什么”,还认真“写出了一两句话”,在孩子心里,这无疑是满分卷了,但在老师这里,是万万不可给满分的。谁都想不到会有一桩“命案”、会有一具“尸体”在考场上真切地摆放着。
且让评卷老师的思路飞一会儿,让我们把话题聚焦在第一学段的“看图写话”这件事上。看图写话,是困扰中国小孩的大难题。难,但又必须做。表达能力是语文素养中的核心能力,从小就要予以滋养,还要辅以训练。通过考查来检测、督促、提升,无疑是捷径,于是,看图写话,很自然地成了低段表达类题目考查的首选。从考查形式本身看,确实能检测学生的观察能力、叙述能力、想象能力。而且,综合三个能力,要顺利写出话来,还考量着他的思维力,即能顺利组织起言语表达信息。这确实是一种综合性很强且很有说服力的检测方式。但非常可惜,至今为止我们几乎没有一张像样的图。图画质量差,语文教师是无可奈何的。每逢出卷,总是随机寻找,之后“将就”一下。这样应对的方式使得看图写话形成三个缺陷:
第一,事件老旧。图展示的内容旧,学生写得旧,写来写去就这么几件事,简称“五子登科”——扶瞎子,推车子,捡夹子,让位子,抱孩子。似乎中国小孩的生活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偶然间,还有一些公园的图景,但又似曾相识:那几块太湖石,还有连姿态都不变的猴子,雷同的亭台格局。一股陈腐之气在画面上端端正正地显露着,这让学生面对图画瞬间无语。第二,审美缺失。画面中黑白的配色,简单变形的图样,很难让人产生审美体验。在缺失美的体验前提下,却要写出美的话语,体现美的情感,表达美的意愿,符合美的评判标准,不写“神话”“假话”是过不去的。第三,狭窄的表达空间。各種看图写话基本上都有一些提示语,无非是让你写一写“图上有谁”“有些什么”“在干什么”,最多加上一句“用你的想象,写一段话”。这些都是评价的标准啊。学生被迫“按题作答”,类似仓库管理员清点、查收货物似的写出“答案”。这个过程也是步步惊心的,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因为这可是全试卷中分值最高的。既然看图写话这么重要,为什么不更改呢?原因可能是:改换为彩图,印刷费太贵吧;改为在考场上播放动画,估计设备跟不上;替换为绘本写作,考卷怎么设计,如何选图……实在伤脑筋。算了,寻求最简单、最方便的方式,亘古不变的“古董级”图画就这样雄居在低段试卷的最后一题。
其实,不容易改的,是我们的陈旧认识。看图写话的考查指向的是“表达能力”,“图”仅仅是媒介,是形式,不是本质,不是目的。写的“话”才是关键。为了写出话,实现表达,采用什么方式是可以灵活变通的。例如,完全可以在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境中考查,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再如,可以组织口头表达的现场测试,提供一段文字,让学生当场诵读,之后表达读后感受;又如,直接提供一段来自家庭或同伴之间的对话录音,根据录音资料,参考日常表达进行过程性评价等。这样的考查,不仅学生喜欢,也更具实效。
也许是杞人忧天吧。我们发现低段学生的语文测试几乎都是高分。看图写话在考查中所占的分值虽然高,但都被“顺利拿下”。这不是幸运,而是更加可悲。在这种情况下得到高分,孩子们会从起步阶段就认定:这么写才好。“这么写”就是“写假话”。“好”的标准从小界定,长大了只会不断强化。假作文,诞生于此且成长于此。从这个角度出发,低段低质量的“看图写话”必须得到改进。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2017XB07640儿童写作实用教学方法的探索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闽江师专福州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