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一代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0216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80后是有着高度竞争精神的一代。PK已经取代了VS,竞争的精神内化入他们的骨髓。他们从来不奢望依靠谁,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大锅饭,喜欢单打独斗。和前辈相比,这代人受教育程度更高,更有国际视野,更具开放心态。他们不把竞争对象局限于身边,而是全球范围内的同龄人。
  
  如果说60年代人是理想主义的一代,70年代人是信仰迷失的一代,那么80后则是现实主义的一代,因为他们出生并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当代。上海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教授在接受《华人世界》采访时这样分析。
  
  真正跨世纪的一代
  
  2004年2月,《时代》杂志将一位酷酷的中国女孩搬上封面。春树、韩寒、满舟和李扬,这4个中途辍学、性格叛逆的年轻人被《时代》认为是中国80后的代表,他们被拿来与美国著名的“垮掉的一代”及嬉皮文化相提并论。
  2004年4月17日《新京报》刊登了《“80年代”是哪棵葱?》一文。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对80后的批评言论开始见诸媒体。近几年来,各类媒体对于80后的批评声不绝于耳。特别是网络的兴起,助长了这种风潮。记者在采访时发现,60年代出生人多自诩“愤青”,即将步入中年的“愤青”,他们送给80后一顶帽子:“男宝宝”。 而70年代出生者看80后为天生表现狂。只要提到80后,许多人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通批,好像已经形成了规律。
  杨雄教授说,他对80后这一社会群体已经关注很久了,社会上的种种关于80后的负面说法,其实是很片面的,80后被社会误读了。
  他曾经写了一篇文章《第五代人》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轰动。他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系统和人生定位。从政治代际理论来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曾有五代人一起生活过:第一代青年,出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第二代青年,出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属于“迎接解放的一代”;第三代青年,出生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被称为“红卫兵”一代;第四代青年,出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称为“改革开放时期成长的一代”;第五代青年,出生于80年代,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青春期, 被称为“独生子女”一代或“新人类”,他们是真正跨世纪的一代。
  他说,中国第五代青年也就是80后这一代,是在市场经济中长大的,他们没有太多的传统文化的记忆,没有刻骨铭心的政治、历史负累,他们自懂事起,就生活在一个一切靠自己奋斗的社会。自费上学,自主择业,自我设计,自我调整,自由发展。与前辈相比,他们摆脱了旧体制的束缚,却失去了铁饭碗的保障、福利房的安乐。他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却要承受谋生就业的更大的风险与压力。再没有依靠,也无须等待,于是他们敢于舍弃稳定,选择漂泊,从内陆到沿海,从国内到国外。这也成就了他们的特质:视野更广阔,思维更活跃,信息更丰富,生活更多彩。
  
  8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
  
  其实,针对各类批评和指责,80后也不甘沉默,纷纷发表文章进行解释和反驳。如庄丁余撰写的《“80年代后”惹谁了?》,李玮栋撰写的《生于80年代 我们没有经典》等文章。
  《中国青年报 》在2004年针对《时代》杂志将韩寒等与美国“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一事,采访了曾在美国宾州大学专门从事跨文化传播和中美媒体比较研究的史安斌博士。史安斌博士指出,该文失误之处是“把春树、韩寒他们和‘垮掉的一代’放在一起来比照”。 他认为,“‘垮掉的一代’和春树、韩寒他们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垮掉的一代’对美国社会负面影响很大。”
  杨雄这样评价80后:虽然他们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对中国的发展还是起着积极的作用。
  北师大社会心理学博士宋振韶说,《时代》周刊夸大了80后的消极侧面,把冰山一角当成整座冰山,这是人们常犯的一种错误。有时,那表层最吸引人们目光的大概只是波光,可能连冰山一角都不是。一位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表示,大多数80后出生的青年走的是一条建设与创业的成才之路。《时代》的说法有些以偏概全,也不合情理。叛逆、孤独、困惑、伤感之类的形容词,是任何一代人都曾有过的“青春综合征”,而症状厉害的毕竟是少数。
  另一位80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则呼吁媒体,别只把目光盯在春树、韩寒等所谓“另类”的身上,别忘了千千万万在西部默默奉献青春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大多也是80后的一分子。有人选择了高中辍学,用文字来书写自己的青春,也有人继续在高考和考研的路上拼命奔跑,实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有人选择城市“小资”的舒适生活,也有人投入到贫困的西部,用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印证他们不悔的青春。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郗杰英表示,虽然80后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不全是他们的错,而这些问题也不是80后的主流。像“只想做只灯泡,照亮一间屋”的冯艾,“最大限度地做一个有用的人”的莫锋,谦逊平和、勇于拼搏、幽默机智的NBA明星姚明,用生命谱写壮丽人生之歌的“阳光男孩”黄勇……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个个闪烁青春激情的形象,他们才是引领80后青年群体的旗帜。
  
  有着高度竞争精神的一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告诉《华人世界》,80后的聪明之处在于,在找不到方向时,就放弃寻找。如果以自由来看待他们的发展,个人的实质自由就是他们的终极目的。对于他们来讲,个人的发展是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意味着提高经济水平、消除人身束缚、打破各种歧视压迫、拥有法制和社会保障,从而提高自主能力。
  喻国明说,他们不像前辈那样与政治密不可分,除非牵扯到个人发展,否则这一代人的政治热情是不高的。
  80后是有着高度竞争精神的一代。PK已经取代了VS,竞争的精神已经内化入他们的骨髓。他们从来不奢望依靠谁,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大锅饭的他们,喜欢单打独斗而非。和前辈相比,这代人受教育程度更高,更有国际视野,更具开放心态。他们不把竞争对象局限于校园内,而是全球范围内的同龄人。
  “长期浸泡在这种氛围中的80后因此具有了更多可塑性,他们一开始就比60、70年代人更具有宽容精神,因为多元化的物质状态是变动的。从一个人的精神结构上讲,恰恰也是这种不断向外界开放而丧失精神中心的可塑性导致了人格结构本身的不稳定。因此,他们必然很欣赏前卫,不断地追逐时尚,以掩盖因人格结构不稳定和不成熟所带来的精神焦虑。也恰恰是因为不能从父辈的生活那儿获得指导意义,并且自己也从未能建立起一个稳固的精神中心,叛逆便成了80后确立自己存在价值的依据。”喻国明认为。
  杨雄说:“我认为,80后青年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成人学习的地方。作为青年工作者,我们确实不能再用以往的框子去套现在的青少年,用自己‘想当然’的好心去‘引导’和‘教育’他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我们要真正认识和了解这一代青少年,为此,我们应深入下去,去接触、去倾听、去理解、去掌握这代青少年的话语和秘密。用他们理解和可接受的方式,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是成人社会应尽的责任。”
其他文献
“富世峰会”,是由《富世》杂志主办的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和各界精英人士的盛会。也是继博鳌CEO峰会、亚布力峰会之后,在中国商业之都上海举办的一次关注生活的年度思考和交流的盛会。  2006年4月,“富士峰会”首次来到中国,汇聚了众多的成功人士及财富名流,400名海内外媒体记者报道了大会的盛况。2007年6月,“富世峰会” 再度吸引了全球名车、豪宅、钻石珠宝、游艇、私人飞机等160多个顶级品牌亮相峰会
如果用传统教育的眼光来看《水浒》,"乱自上作"就意味着封建政教的失效与破产。除此之外,《水浒》世界中还存在着诸多严重的教育问题,如家教的失驭与尴尬、师教的失职与悖谬、
胡锦涛主席对波音公司和微软公司的访问让两国民众认识到,两国经济关系是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的,胡主席所强调的“合作共赢”注定要成为21世纪中美关系的未来指针。以合作谋求共赢,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是未来两国关系的唯一正确选择。    4月18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让许多媒体和官员惊奇的是胡锦涛访美的第一站不是白宫,而是在西雅图的微软公司和波音公司,此举在美国舆论中产生了被称之为“一石掀起
奥地利人不仅酿制着世界一流的葡萄酒,还赋予了葡萄酒很多的人文情调。葡萄酒爱好者们在品味葡萄酒的同时,积极举办各种和葡萄酒有关的或传统或时尚的葡萄酒活动。    葡萄酒的人文情调    1.葡萄酒公主  自1965年以来,奥地利每年都要选出一名葡萄酒女皇与16位葡萄酒公主。全奥地利16个葡萄酒产区各送选一名候选公主,候选人必须来自葡萄酒生产世家或受过完整的葡萄种植学、酿造学等专业教育,必须年满18岁
企业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好像非常空洞,但在一个优秀的企业里,它却无处不在,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根血脉。从“德叔”到“贤哥”,格兰仕在其发展壮大的28个春秋里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创造了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    质朴如泥土    走进格兰仕顺德厂区,看到的是密匝匝的厂房。格兰仕规模盛大的微波炉中国市场年会的晚宴是在一个类似厂房的大餐厅里举行的,在长方形餐厅入口处的一端临时搭建了一个简
期刊
2006年的一天下午,在一个接一个的会议间隙,香港《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接受了《华人世界》的电话采访。访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邱立本自始至终情绪饱满,逻辑缜密。虽然有着留学背景,又长期生活在双语环境的香港,但他和时下流行的“海归”那般中文夹英文的说话方式完全不同,只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在谈到当年对毛泽东的印象时,邱立本告诉记者说:“我第一次接触到毛泽东是在1960年代末,当时我还是一个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