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原因,探讨了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以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育改革;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08-01
自上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科技对诸多产业影响的日趋明显,知识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标志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这一时代的到来,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由此引起的教育改革此起彼伏,其宗旨是建立面向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教育体系。为应对面临的诸多挑战,高师音乐教育应该在反思的基础上有所作为。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关系到初级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关键问题,因此相关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为根据。必需考虑到:
(一)音乐教育活动不仅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并以其独有的方式满足社会需要。因此,高师音乐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应首先注意所处社会的实际情况,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制定。当前,我们的社会处于日新月异的阶段,各种新观念、新思潮引发了多种不同的需要,如何使音乐教育因势利导,应成为我们的关注点。可喜的是,当前高师院校的一部分毕业生已积极投身于广阔的社会实践,充分发挥所学特长,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占领文化阵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们看到了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尚处于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他并不是以培养演唱家或演奏家等掌握本专业高深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专业人才教育,高师音乐教育只是专业性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音乐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这种综合化的学习将使学生不仅成为艺术实践者,还将成为音乐文化的传承者。
但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问题是,把它等同于专业院校的技巧训练。加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整体专业水平低于专业院校的学生,导致毕业于高师院校的学生不仅在专业技巧方面未达到较高水准,而且在教育实践水平与能力方面也难尽如人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培养目标与需求的脱节。
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总结,我认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稳定的学习兴趣、健康的身心素质、完善的知识结构、科学的学习方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研究的能力。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目标
课程设置是实现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真正的音乐教育决不仅仅是演唱演奏加理论,还应该是精神教育、人文教育、审美教育,因此对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素质有了新要求。所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应注重全面考虑教学的主要因素,寻找教学中最佳的互动规律,不拘一格的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教育文化成果,把人的发展、人的需要作为研究方向,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课程改革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扬弃,发扬好的传统,保留那些经过实际检验的好的经验,抛弃那些阻碍教育发展,违背教育规律,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内容。
同时,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应从音乐课程的存在意义为出发点。看到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音乐,其教育本质就是塑造具备一定文化宽度与深度的人,体验各种人类优秀音乐文化成果,因为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不同国家与民族的艺术,就是因为人类的感觉有共通性。并在借鉴他国音乐文化的同时保护本民族的音乐特征,这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与解决的课题。为此,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音乐教育的全面性。
音乐教育应该是音乐技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完美结合与统一。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很强,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就不可能理解与展现音乐艺术的魅力,实施音乐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同时,音乐教育也不仅仅是专业技术的培养和训练,而应成为一种审美教育,因为音乐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受性教育,这种教育要求教育者对音乐具有相当敏锐的感受能力,也就是对音乐的判断鉴别能力。否则,一个无法感受到音乐魅力的人既不可能认识到音乐的价值,更不可能传递音乐内在的价值、让更多的人走进音乐、理解音乐、热爱音乐。
(二)多样音乐文化的共存。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载体,它不仅承载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类成员,也承载着这些成员创造的灿烂文化,音乐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大的范畴,不仅包括中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也包括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这就要求音乐教育必须适应音乐发展现状,适应将要面临的教学需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国家,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生活,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在这个参与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因为与世界接轨而失去自我、忽视自身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也不能因为强调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而进行自我封闭、丧失学习的机会。因而在课程结构调整方面应下大力气,优化课程内容配置,在强调以中国特色与需要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其它教学资源。
(三)实际操作与音乐教育理论学习的结合。
在音乐教育中,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才可能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所以艺术实践必不可少。同时,扎实的音乐教育理论基础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没有理论指导的艺术实践往往具有盲目性,而缺乏实践检验的理论又往往难以证明其正确性与科学性。只有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与理论结合水平,才能使教育对象成为能讲会练得合格人才。
因此,任何想要在未来竞争中占有优势的国家都认识到,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改革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更维系着国家的发展。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只有在正确的理念以及对教育规律的充分掌握下,才可能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且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光明大道。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育改革;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08-01
自上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科技对诸多产业影响的日趋明显,知识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标志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这一时代的到来,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由此引起的教育改革此起彼伏,其宗旨是建立面向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教育体系。为应对面临的诸多挑战,高师音乐教育应该在反思的基础上有所作为。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关系到初级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关键问题,因此相关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为根据。必需考虑到:
(一)音乐教育活动不仅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并以其独有的方式满足社会需要。因此,高师音乐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应首先注意所处社会的实际情况,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制定。当前,我们的社会处于日新月异的阶段,各种新观念、新思潮引发了多种不同的需要,如何使音乐教育因势利导,应成为我们的关注点。可喜的是,当前高师院校的一部分毕业生已积极投身于广阔的社会实践,充分发挥所学特长,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占领文化阵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们看到了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尚处于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他并不是以培养演唱家或演奏家等掌握本专业高深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专业人才教育,高师音乐教育只是专业性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音乐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这种综合化的学习将使学生不仅成为艺术实践者,还将成为音乐文化的传承者。
但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问题是,把它等同于专业院校的技巧训练。加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整体专业水平低于专业院校的学生,导致毕业于高师院校的学生不仅在专业技巧方面未达到较高水准,而且在教育实践水平与能力方面也难尽如人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培养目标与需求的脱节。
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总结,我认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稳定的学习兴趣、健康的身心素质、完善的知识结构、科学的学习方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研究的能力。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目标
课程设置是实现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真正的音乐教育决不仅仅是演唱演奏加理论,还应该是精神教育、人文教育、审美教育,因此对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素质有了新要求。所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应注重全面考虑教学的主要因素,寻找教学中最佳的互动规律,不拘一格的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教育文化成果,把人的发展、人的需要作为研究方向,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课程改革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扬弃,发扬好的传统,保留那些经过实际检验的好的经验,抛弃那些阻碍教育发展,违背教育规律,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内容。
同时,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应从音乐课程的存在意义为出发点。看到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音乐,其教育本质就是塑造具备一定文化宽度与深度的人,体验各种人类优秀音乐文化成果,因为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不同国家与民族的艺术,就是因为人类的感觉有共通性。并在借鉴他国音乐文化的同时保护本民族的音乐特征,这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与解决的课题。为此,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音乐教育的全面性。
音乐教育应该是音乐技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完美结合与统一。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很强,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就不可能理解与展现音乐艺术的魅力,实施音乐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同时,音乐教育也不仅仅是专业技术的培养和训练,而应成为一种审美教育,因为音乐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受性教育,这种教育要求教育者对音乐具有相当敏锐的感受能力,也就是对音乐的判断鉴别能力。否则,一个无法感受到音乐魅力的人既不可能认识到音乐的价值,更不可能传递音乐内在的价值、让更多的人走进音乐、理解音乐、热爱音乐。
(二)多样音乐文化的共存。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载体,它不仅承载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类成员,也承载着这些成员创造的灿烂文化,音乐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大的范畴,不仅包括中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也包括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这就要求音乐教育必须适应音乐发展现状,适应将要面临的教学需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国家,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生活,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在这个参与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因为与世界接轨而失去自我、忽视自身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也不能因为强调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而进行自我封闭、丧失学习的机会。因而在课程结构调整方面应下大力气,优化课程内容配置,在强调以中国特色与需要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其它教学资源。
(三)实际操作与音乐教育理论学习的结合。
在音乐教育中,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才可能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所以艺术实践必不可少。同时,扎实的音乐教育理论基础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没有理论指导的艺术实践往往具有盲目性,而缺乏实践检验的理论又往往难以证明其正确性与科学性。只有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与理论结合水平,才能使教育对象成为能讲会练得合格人才。
因此,任何想要在未来竞争中占有优势的国家都认识到,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改革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更维系着国家的发展。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只有在正确的理念以及对教育规律的充分掌握下,才可能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且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