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间接蒸发自然冷却潜力评价计算新方法

来源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un0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得到数据中心间接蒸发自然冷却潜力的评价计算方法,基于蒸发冷却空调气象参数划分与自然冷却潜力计算方法,提出了评价数据中心全年间接蒸发自然冷却潜力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在环境温度与数据中心回风(回水)温度存在温差的小时数基础上,增加间接蒸发冷却设备换热效率判定限值以及数据中心送风温度限值。结合标准提供的效率与送风限值,采用新的方法分别统计全国31个主要城市的数据中心间接蒸发自然冷却空调系统全年运行时间分布。结果表明:数据中心间接蒸发自然冷却潜力的大小与环境空气气象参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换热效率、数据中心要求送风温度限值等因素有关。风侧和水侧间接蒸发自然冷却空调系统在中国数据中心具有较大的适用性。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透镜天线优化方法,将透镜天线的增益和1-dB增益带宽作为优化目标,通过算法改变透镜的拓扑结构来实现优化.设计了一款宽带、高增益的全介质透镜天线,并利用3D打印技术对透镜进行加工,降低了加工成本.实测结果表明在6~18 GHz内馈源天线的增益提高了6.4~10 dB,在18GHz该透镜天线增益达到了23.8 dBi,最大口径效率为51.9%,1-dB增益带宽为40%.验证
期刊
期刊
结合热管及蒸发冷却两种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热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在不同的一、二次空气参数下,对热管显热交换、热管与蒸发冷却结合的两种形式做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二次空气侧采取的两种蒸发冷却方式,处理的空气温降比热管显热交换要高出1~3℃。当一次空气入口干球温度达到30℃以上时,直接向热管冷凝段喷淋的间接蒸发冷却方式处理空气效果较好,一次空气进、出口温差高达5~6℃,换热效率可达60%左右。
会议
伴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当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受到相对较多的重视,也成为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建立学习兴趣与教学的联系。小学数学的教学完成了对学生思维的实际开发,因此也占据相对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苏教版数学课堂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做出简单分析,希望能够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期刊
<正>随着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在教育教学的组织上也有了一定的改变,教师需要从教育的组织者变身为教育的引导者,让幼儿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索,下面是一次关于引导幼儿排图讲述活动的修改方案,以供大家借鉴。一、名称的改动名称的调整是一种概念化的思考,原先的题目《偷懒的小蜗牛》带有一定的情感偏向性,"懒惰"一词已经将蜗牛加以定性。幼儿有前期的音乐学习经验《勤快人和懒惰人》,对
期刊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PPV)联合三种内界膜(ILM)不同处理方式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PMF)的解剖改善和视力获益。研究方法:对2021年1月至8月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接受PPV治疗并按时随访的28例(33眼)PMF患者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手术中对ILM的不同处理方式,33眼被分为不剥除ILM组(A组)、黄斑区ILM全剥除组(B组)、环中心凹ILM剥除组
学位
近年来,间接蒸发冷却空调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国内数据中心项目,研究间接蒸发冷空调的数值模拟实现方法,包括环境处理,数值模型参数定义,通多单独室外侧模拟验证湿热环境对多室外机组制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发量的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最大误差约为3%,冷量最大误差约为5%,出风空气状态参数误差为3.66%,通过机组进风湿球温度分布,截面速度矢量分布,机组流线图等模拟结果分析多机组数值模型的热空气短路问题,通过
期刊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促使银行业向互联网模式逐步转型。一个看似简单的愿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场景中,通过多种手段均可享受银行服务,使得新一代金融级系统必须直面海量用户以及随之而来的海量交易与数据。在此背景下,
期刊
为了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提高换热效率,提出一种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空调,并进行了两组测试,分析了相同一次风量和淋水量条件下不同二次一次风量比下的蒸发效率,以及在不同地区(也即不同的二次进风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的冷量和蒸发效率。得出结论如下:在一次风量为8800 m~3/h,淋水量为1.2 m~3/h条件下,随着二次一次风量比的增大,蒸发效率先增大后减小,二次一次风量比在0.73时蒸发效率最大,达到了79
期刊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阿加曲班及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NEUT计数、APTT及FIB水平的影响,研究同时使用阿加曲班和纤溶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并且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根据研究标准与要求,选取221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平均年龄在65.95±10.91岁,男性153例,女性68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纤溶酶组、阿加曲班组及联合组。各组治疗方案如下:(1)常规组只给与常规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