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旗帜——我们的“英雄文化”
岸英小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的沈河区令闻街第三小学,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却依然没有摘掉薄弱学校的帽子,到世纪之交还是沈阳教育的“北大荒”。同时,面对现实,我们意识到,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衡”现象已波及校园。因此,只要我们能为他们树立起贴近心灵、真正令人钦佩的榜样,就能唤起他们内心积极向上的强劲动力,这样学校发展才大有希望。
2000年适逢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50周年,在省关工委的支持下,我们选择了毛岸英这位具有特殊身份、特殊经历的英雄战士作为榜样,在毛岸英烈士牺牲50周年的纪念日上,创建了辽宁省第一支英雄中队——“毛岸英中队”。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老人从北京发来贺电,鼓励同学们要“学岸英,做岸英”。十多年来,一届届的学生在“毛岸英中队”红色旗帜的引领下,学英雄事迹,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业绩,做英雄传人。
为了让毛岸英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明星”,我们在学校里营造出由“像、墙、树、书、画、诗、歌、馆”等要素组成的“英雄文化”氛围。学校编写出适合低、中、高年段学生的《知岸英》《学岸英》《做岸英》校本教材,通过校园电视台、品德课、班会等形式推广使用。成立了“岸英诗杜”,整理编印了《革命烈士诗抄》《毛泽东诗词》《中小学古诗词》等校本教材,为开展红色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创编了校歌《岸英之歌》,让师生在传唱中领悟岸英精神,汲取向上力量。
2003年,为了将岸英精神发扬光大,我校正式更名为沈阳市岸英小学。学校聘请全国劳动模范、辽宁省关工委顾司、《下一代》杂志社社长王卓,原沈阳军区装甲兵副政委晏世禄、《前进报》原社长冯荆育、毛岸英的战友、《毛岸英》一书的作者、著名军旅作家杨大群、全国劳动模范尉凤英等人担任校外辅导员,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如何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橙色空间——我们的“温暖班缀”
在每个班级门前,你都会看到班主任老师和孩子们的合影,各具特色的班风、班训,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让我们看到一个个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集体。每月各班都要评选一名在某个方面表现突出的“班级之星”,并以这个学生的名字来命名班级,还要在教室门口挂上印有这个学生照片和简要事迹的班牌。每个班级后面的宣传栏,“我们的家”“多才多艺”“红色阵地”等等栏目,都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天地。
有一首歌中曾唱道:“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陈静老师的班里有一个叫张圆津的同学,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2012年元旦聋哑父亲又出了车祸,他只得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陈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引导全班同学来关心帮助小圆津,让他面对困难不消极、不悲观。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小圆津逐渐从伤痛中走出来,浑身充满了正能量。为了表示感谢,小圆津的奶奶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亲手包子40多个酸菜肉包送到学校,向教师和全班学生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鸿雁传真情,师生诉衷肠。每年夏天,毕业生离开学校之前,班主任老师和孩子们都会相互写下自己的内心感言,回顾曾经走过的日子,共同展望美好的未来。今年刚刚毕业的王诗语同学,给班主任姜老师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长信——《我最舍不得的就是您的爱》,其中这样写道:“大绳训练中,我们曾经喊过‘我不敢,我不会!’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屈过苦,喊过累。最终我们以3分钟 426个的成绩取得了胜利,打破了往年的纪录,也获得了全校的瞩目。花样跳绳使我们找回了自信,那是姜老师您给我们的。老师,我真的舍不得您。我曾经幼稚的以为您就是一位老师而已,为什么社会要将老师们比喻成‘妈妈’呢?现在,我知道了答案,因为您在我心中已经成为我的家人……”而姜老师在《最美的自己在路上》的回信中写道:“还记得当年那个唯唯诺诺、哭哭啼啼的王诗语吗?还记得那个见到大绳向后缩的朱思木吗?还记得那个活泼可爱的曹一行吗?还记得那对顽皮的魏氏兄弟吗?还记得……‘我不敢跳!’耳边突然想起这句熟悉的话语。而今天,你们却以3分钟426个的大绳成绩让全校为之震撼。你们用你们的坚持告诉了我,孩子是可以改变的,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天赋的,只要努力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切记最美的自己在路上——只要你们努力、坚持,就会在前面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己。”
蓝色乐章——我们的“特别行动”
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夫说过:“个性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在集体中,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呈现和最全面的发展。为此,我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获得成长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早在2000年,我校就提出了“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的倡议,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小公民是期六志愿者”活动。十几年来,这些主题鲜明、实践性强的德育活动,不仅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主人翁意识,也践行着教育为社区发展服务的理念。每年的春节、建军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我校都要开展“小岸英大致敬”活动,通过拜访、电话、书信等方式,向老英雄、劳动模范等校外辅导员们表达敬意、送去祝福。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还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纪念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010年,我校22位师生代表应朝鲜政府邀请,参加了在朝鲜举行的第25届松涛园国际夏令营活动,祭扫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中的毛岸英烈士墓,并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们进行了友好交流。佐逸铭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们去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在烈士陵园我们参加了庄严的祭扫仪式,在仪式中我代表全体少先队员给毛岸英烈士的塑像敬献红领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郑爷爷给我们讲述了几位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的光辉事迹,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使我深受感动,长大后我也要对国家做出贡献。”
绿色舞台的“多元评价”
评价即导向,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导向标。为了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我们改变了以单纯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建立了多元化、多层面的绿色评价制度,为学生搭建了施展个性才能的宽广舞台,让学生感受到的不再是沉重的学业负担,而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生机勃发的乐趣。
我们开展了“岸英之星”“岸英式好少年”等评选活动,注重用学生身边的小典型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岸英之星”,是学校每个学期评出地在某个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分为文明星(言行文明,诚实守信)、感恩星(知孝感恩,乐于奉献)、勤奋星(学习刻苦,成绩突出)、进取星 (知难而进,进步显著)、艺术星(参与活动,特长鲜明)、勤劳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环保星(爱护公物,节约能源)等。“岸英式好少年”是根据低、中、高年级不同的评选标准,评出学生心目中品学兼优的学习楷模,引导全校学生都要向他们学习,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相信,通过开展多彩的班队活动,岸英小学的孩子们会有红色旗帜的引领,有橙色空司的关爱,有蓝色乐章的陪伴,有绿色舞台的展示,一定会更加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岸英小学)
岸英小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的沈河区令闻街第三小学,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却依然没有摘掉薄弱学校的帽子,到世纪之交还是沈阳教育的“北大荒”。同时,面对现实,我们意识到,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衡”现象已波及校园。因此,只要我们能为他们树立起贴近心灵、真正令人钦佩的榜样,就能唤起他们内心积极向上的强劲动力,这样学校发展才大有希望。
2000年适逢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50周年,在省关工委的支持下,我们选择了毛岸英这位具有特殊身份、特殊经历的英雄战士作为榜样,在毛岸英烈士牺牲50周年的纪念日上,创建了辽宁省第一支英雄中队——“毛岸英中队”。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老人从北京发来贺电,鼓励同学们要“学岸英,做岸英”。十多年来,一届届的学生在“毛岸英中队”红色旗帜的引领下,学英雄事迹,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业绩,做英雄传人。
为了让毛岸英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明星”,我们在学校里营造出由“像、墙、树、书、画、诗、歌、馆”等要素组成的“英雄文化”氛围。学校编写出适合低、中、高年段学生的《知岸英》《学岸英》《做岸英》校本教材,通过校园电视台、品德课、班会等形式推广使用。成立了“岸英诗杜”,整理编印了《革命烈士诗抄》《毛泽东诗词》《中小学古诗词》等校本教材,为开展红色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创编了校歌《岸英之歌》,让师生在传唱中领悟岸英精神,汲取向上力量。
2003年,为了将岸英精神发扬光大,我校正式更名为沈阳市岸英小学。学校聘请全国劳动模范、辽宁省关工委顾司、《下一代》杂志社社长王卓,原沈阳军区装甲兵副政委晏世禄、《前进报》原社长冯荆育、毛岸英的战友、《毛岸英》一书的作者、著名军旅作家杨大群、全国劳动模范尉凤英等人担任校外辅导员,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如何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橙色空间——我们的“温暖班缀”
在每个班级门前,你都会看到班主任老师和孩子们的合影,各具特色的班风、班训,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让我们看到一个个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集体。每月各班都要评选一名在某个方面表现突出的“班级之星”,并以这个学生的名字来命名班级,还要在教室门口挂上印有这个学生照片和简要事迹的班牌。每个班级后面的宣传栏,“我们的家”“多才多艺”“红色阵地”等等栏目,都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天地。
有一首歌中曾唱道:“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陈静老师的班里有一个叫张圆津的同学,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2012年元旦聋哑父亲又出了车祸,他只得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陈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引导全班同学来关心帮助小圆津,让他面对困难不消极、不悲观。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小圆津逐渐从伤痛中走出来,浑身充满了正能量。为了表示感谢,小圆津的奶奶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亲手包子40多个酸菜肉包送到学校,向教师和全班学生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鸿雁传真情,师生诉衷肠。每年夏天,毕业生离开学校之前,班主任老师和孩子们都会相互写下自己的内心感言,回顾曾经走过的日子,共同展望美好的未来。今年刚刚毕业的王诗语同学,给班主任姜老师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长信——《我最舍不得的就是您的爱》,其中这样写道:“大绳训练中,我们曾经喊过‘我不敢,我不会!’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屈过苦,喊过累。最终我们以3分钟 426个的成绩取得了胜利,打破了往年的纪录,也获得了全校的瞩目。花样跳绳使我们找回了自信,那是姜老师您给我们的。老师,我真的舍不得您。我曾经幼稚的以为您就是一位老师而已,为什么社会要将老师们比喻成‘妈妈’呢?现在,我知道了答案,因为您在我心中已经成为我的家人……”而姜老师在《最美的自己在路上》的回信中写道:“还记得当年那个唯唯诺诺、哭哭啼啼的王诗语吗?还记得那个见到大绳向后缩的朱思木吗?还记得那个活泼可爱的曹一行吗?还记得那对顽皮的魏氏兄弟吗?还记得……‘我不敢跳!’耳边突然想起这句熟悉的话语。而今天,你们却以3分钟426个的大绳成绩让全校为之震撼。你们用你们的坚持告诉了我,孩子是可以改变的,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天赋的,只要努力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切记最美的自己在路上——只要你们努力、坚持,就会在前面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己。”
蓝色乐章——我们的“特别行动”
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夫说过:“个性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在集体中,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呈现和最全面的发展。为此,我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获得成长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早在2000年,我校就提出了“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的倡议,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小公民是期六志愿者”活动。十几年来,这些主题鲜明、实践性强的德育活动,不仅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主人翁意识,也践行着教育为社区发展服务的理念。每年的春节、建军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我校都要开展“小岸英大致敬”活动,通过拜访、电话、书信等方式,向老英雄、劳动模范等校外辅导员们表达敬意、送去祝福。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还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纪念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010年,我校22位师生代表应朝鲜政府邀请,参加了在朝鲜举行的第25届松涛园国际夏令营活动,祭扫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中的毛岸英烈士墓,并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们进行了友好交流。佐逸铭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们去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在烈士陵园我们参加了庄严的祭扫仪式,在仪式中我代表全体少先队员给毛岸英烈士的塑像敬献红领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郑爷爷给我们讲述了几位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的光辉事迹,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使我深受感动,长大后我也要对国家做出贡献。”
绿色舞台的“多元评价”
评价即导向,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导向标。为了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我们改变了以单纯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建立了多元化、多层面的绿色评价制度,为学生搭建了施展个性才能的宽广舞台,让学生感受到的不再是沉重的学业负担,而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生机勃发的乐趣。
我们开展了“岸英之星”“岸英式好少年”等评选活动,注重用学生身边的小典型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岸英之星”,是学校每个学期评出地在某个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分为文明星(言行文明,诚实守信)、感恩星(知孝感恩,乐于奉献)、勤奋星(学习刻苦,成绩突出)、进取星 (知难而进,进步显著)、艺术星(参与活动,特长鲜明)、勤劳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环保星(爱护公物,节约能源)等。“岸英式好少年”是根据低、中、高年级不同的评选标准,评出学生心目中品学兼优的学习楷模,引导全校学生都要向他们学习,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相信,通过开展多彩的班队活动,岸英小学的孩子们会有红色旗帜的引领,有橙色空司的关爱,有蓝色乐章的陪伴,有绿色舞台的展示,一定会更加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岸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