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养成教育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德育习惯的形成是我们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认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關键词:养成教育;养成习惯;高效
记得心理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经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因此说,孩子的教育应该是重中之重。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孩子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一、养成教育的内容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1.心理养成
人的学习能力及其他素质的提高,既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相当、条件相等同的情况下,成功的概率更倾向于那些非智力因素。心理方面的养成教育就重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心理的结构特点,教育者应主要从四个方面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通过开展知识抢答赛、智力竞赛、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训练其智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小组合作能力。
(2)开展各种专题活动。组织成立的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兴趣小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意志、情感、信念等。比如我们学校设置的拓展课程,益智类的如科学探索,英文电影赏析等,体艺类的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多种课程供学生选择。
(3)塑立榜样。介绍阅读各种有益读物,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和个性品格。如每周一的班会课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励志电影,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伟人的成名史。激励学生向伟人学习,迎难而上。
2.形为规范养成
这方面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学会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总体上看,行为规范应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促使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1)以爱国主义意识为主线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学校定期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内容要紧扣学生实际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
(2)以“公民意识”为核心的公民素质观养成。加强与社会司法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上好法纪课,树立法律观念,遵纪守法,学习理解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培养社会责任感。
(3)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养成。主要是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培养学生勤劳节约,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爱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等等。
3.学习能力养成
多年的教学工作,让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受到:学校是培养学生能力,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利环境。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首先,教育教学活动是抓好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教学习惯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听、看、疑、想、讲、做的习惯,做到具体要求具体抓,扎实有效促提高。
(1)认真听讲。我在上课时,要求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但要听老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随时准备补充,纠正别人的回答,踊跃争辩,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分散,并且使学生在急辩中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勇于质疑。常言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
(3)善于思考。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注意提高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都愿意动脑去想。
(4)积极发言。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多说,并促进学生多想。学生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踊跃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到举手发言,声音响亮清晰,讲完整话。
二、养成教育的意义
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们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影响。我国当代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也提出:“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三、结束语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如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在老师的提醒下、引导下,逐渐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继而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形成自觉遵守。
参考文献
[1]王占军.浅谈养成教育意义[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5):29-30.
[2]于洋.浅析公民养成教育研究与重要意义[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06):170.
[3]喻瑛.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研究[J].教学研究,2014(06):109.
關键词:养成教育;养成习惯;高效
记得心理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经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因此说,孩子的教育应该是重中之重。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孩子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一、养成教育的内容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1.心理养成
人的学习能力及其他素质的提高,既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相当、条件相等同的情况下,成功的概率更倾向于那些非智力因素。心理方面的养成教育就重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心理的结构特点,教育者应主要从四个方面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通过开展知识抢答赛、智力竞赛、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训练其智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小组合作能力。
(2)开展各种专题活动。组织成立的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兴趣小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意志、情感、信念等。比如我们学校设置的拓展课程,益智类的如科学探索,英文电影赏析等,体艺类的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多种课程供学生选择。
(3)塑立榜样。介绍阅读各种有益读物,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和个性品格。如每周一的班会课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励志电影,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伟人的成名史。激励学生向伟人学习,迎难而上。
2.形为规范养成
这方面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学会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总体上看,行为规范应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促使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1)以爱国主义意识为主线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学校定期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内容要紧扣学生实际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
(2)以“公民意识”为核心的公民素质观养成。加强与社会司法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上好法纪课,树立法律观念,遵纪守法,学习理解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培养社会责任感。
(3)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养成。主要是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培养学生勤劳节约,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爱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等等。
3.学习能力养成
多年的教学工作,让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受到:学校是培养学生能力,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利环境。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首先,教育教学活动是抓好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教学习惯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听、看、疑、想、讲、做的习惯,做到具体要求具体抓,扎实有效促提高。
(1)认真听讲。我在上课时,要求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但要听老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随时准备补充,纠正别人的回答,踊跃争辩,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分散,并且使学生在急辩中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勇于质疑。常言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
(3)善于思考。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注意提高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都愿意动脑去想。
(4)积极发言。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多说,并促进学生多想。学生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踊跃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到举手发言,声音响亮清晰,讲完整话。
二、养成教育的意义
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们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影响。我国当代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也提出:“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三、结束语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如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在老师的提醒下、引导下,逐渐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继而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形成自觉遵守。
参考文献
[1]王占军.浅谈养成教育意义[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5):29-30.
[2]于洋.浅析公民养成教育研究与重要意义[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06):170.
[3]喻瑛.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研究[J].教学研究,2014(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