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采浆果的人》不仅通过故事情节的设计和各种人物符号的创造寄寓着深厚的人生哲理,而且还以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叙述话语把读者的审美注意力引向作品中人生哲理意蕴的产生过程,使整篇小说作为一个观念性很强的人生寓言,不仅没有抽象说教之嫌,而且颇具引人入胜的审美意味。
关键词:人生哲理 诗性寓言 迟子建 《采浆果的人》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德国著名文化哲学家卡西尔认为,艺术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人类文化符号的符号形式,“是导向对事物和人类生活得出客观见解的途径之一。它不是对实在的摹仿,而是对实在的发现”。以卡西尔的艺术哲学观来考察文学这一语言符号的艺术,不难发现,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在鲜活的生活图景的展示中蕴蓄着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从而引发读者对现实人生的观照和思索。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采浆果的人》就是这样一篇出色的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人生寓言。
一
《采浆果的人》的故事情节极为简单:在一个叫做金井的小农庄,人们倚赖土地为生,从来没有什么事情能阻止得了秋收。但是这一年,随着一个以现金高价收购浆果的人的到来,那本来像根缜密结实的绳子般的一年一度的秋收,却被生生地截断了。人们抵挡不住一天几十块现金收入的诱惑,纷纷扔下手中的农具,搁置下秋收,奔向森林河谷,去采摘经了霜的、分外甘甜的、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的浆果。只有弱智的双胞胎兄妹大鲁和二鲁,恪守着父母临终时的遗训,一如既往地进行着秋收。一个星期后,一场大雪在人们熟睡之时不期而至,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在转眼之间全都被掩埋在大雪之下了。曾经禁不住收浆果的人的鼓动而相信秋菜长在地里晚收一天也飞不了的人们,此刻觉得上了收浆果的人的当。他们的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懊悔得恨不能戳瞎自己的眼睛。只有大鲁二鲁这对惟一收获了庄稼的兄妹,眺望着一夜之间变成了白色的山峦,相视而笑了。其实,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火红的野刺莓,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穿成项链挂在脖颈上。
显然,迟子建在这篇小说中有意简化故事情节,并且着力凸显情节的突转以及“秋收/放弃秋收”与“殷实的收获/一无所获”、“幸福/痛苦”、“快乐/悲哀”等对立性情节之间的内在关联,使小说的情节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能指”系统,蕴涵了耐人寻味的哲理意蕴。小说启示人们:物欲就像深秋季节缀满枝头的甜美浆果,令人垂涎,令人迷醉。像大多数金井人那样,面对物欲诱惑不顾一切追逐的人,必将受到生活的惩罚,默饮自酿的人生苦酒;而像大鲁二鲁那样,超然于外物的诱惑,只以超功利的情怀适度取之作为平常生活的美丽点缀,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享有殷实的幸福人生。在小说中,迟子建对那些贪图眼前利益、舍本求末的人提出了警告,对人
性中的贪念奢欲、自以为是、怨天尤人等弱点进行了温和的批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本真人性的追问和思考。
二
小说中被以现金高价收购的“浆果”作为一个象征符号,暗喻着人生中突如其来的巨大物质诱惑。以此为焦点,不同人物所做出的不同聚焦行为,显示了面对物欲诱惑人类的精神操守或溃败或坚持的种种可能,从而将采摘浆果这一看似寻常的生活事件上升到“人应该如何生存”这一人生哲理的高度,并通过不同人物符号的创造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对这一人生哲学命题的思考,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品味和深思。
1 王一五父子:错位与回归的苦乐人生
在迟子建的笔下,王一五是个手形秀气,十指修长柔韧得连女人的手都自愧弗如的男人。他身为农民却不爱种地,下田时脸上总是挂着霜;平时爱飞针走线做些看起来只有精灵鬼怪才能穿的巴掌大的小衣裳,却把缝补破衣裳和袜子视为羞辱,为此常遭到老婆牛桂丽的叱骂。他的儿子豆芽瘦小枯黄,作为劳动力不及别的男孩一半,却喜欢用铅笔画花鸟虫鱼、房屋河流,画完了拈着画儿四处走。这对不爱农事或力所不逮的父子俩却都喜欢采摘浆果。他们进了林中如鱼得水,采的浆果最多,拿到的钱也最多,从而得到牛桂丽的犒劳。王一五父子的故事显然是有寓意的。他们那艺术家的天性、禀赋与其农民的身份及其生活环境相龃龉,使其理想与现实错位了的人生充满了无法被人理解的苦闷和饱受讥笑、嘲讽的悲哀。而一旦生活赐予其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的机会,他们就会有令人惊奇和赞叹的作为,就会获得自身价值得到证明的巨大快乐。可以说,王一五和豆芽父子的快乐并非来自于采摘浆果带来的现金收益,而在于采摘浆果这一过程本身,因为这种采集活动比秋收劳动更能契合他们的天性,使他们自由自在如“一双花蝴蝶”,从而使他们得以回归自己的人生本位。迟子建以这样两个人物符号的创造表明:人在世上生存,惟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充分发展自己的天性,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2 曹大平夫妇:被欲望所累的悲凉人生
在采浆果的人中,曹大平夫妇的命运最为凄凉。在独享了一片隐藏在河谷转弯处的浆果后,他们为了把还有富余的竹篮装满,竟然不顾水深流急,冒险渡河。结果不仅二人一上午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了,而且曹大平因受惊和着凉一病不起,他的女人不得不整天守着他,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夫妻二人除了憎恨青鱼河、憎恨河对岸的果实、憎恨手中握着大把大把钞票的收浆果的人,剩下的只有凄苦和无奈。显然,在曹大平夫妇身上体现了迟子建对人性中自私狭隘、贪婪无度、怨天尤人、缺乏反思性与自省性等弱点的批判。曹大平夫妇悲剧性的人生际遇,在惹人同情令人垂怜之余,更加发人深省: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欲望,但应警惕的是,欲望过多的人就会变得贪婪,而贪欲正是导致种种人生悲剧的祸根。生活中总有一些如曹大平夫妻一样自以为精明的人,他们的一生都被各种欲望吸引着,马不停蹄、不顾一切地追逐着这些欲望的“浆果”,结果反被欲望所累,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被欲望所吞噬、埋葬。作为寓言化叙述的承载物,曹大平夫妇身上的道德训诫意味和劝喻性特征颇为明显。
3 苍苍婆:以诗意和迷醉化解苦难的智慧人生
苍苍婆是迟子建在《采浆果的人》中着墨最多、描写得最为生动、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苍苍婆的男人在她三十岁时就瘫倒在炕上了,生活的艰辛使她年纪轻轻就白了头发,因而被人们唤作苍苍婆。但是,在如暴风雨般骤然而降的人生苦难面前,苍苍婆没有像通常人们所做的那样自哀自怜、在痛苦中消沉,而是勇敢、坚强、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的沧桑,并且学会了以诗意的情怀和身心的迷醉化解人生的苦难。“雨雾天气中别人都死气沉沉的,她却兴味盎然地在雾中雨中穿行,有时还放声歌唱着。她从不用雨衣,任雨水把她打湿,好像她是一条鱼,与水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她用孩子般天真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发现星星“一个个跟刚出壳的鸡雏似的,毛茸茸的、黄莹莹的,新鲜而可爱极了”。她以诗人般的浪漫情怀感受着生活中的美:不小心跌倒在地后,本来能立刻爬起来的,可她发现“镶嵌着星星的夜空就像一床蓝地黄花的缎子被盖在她身上,令她无比陶醉,她就索性多躺了一会儿”。然而,天真的童心和浪漫的情怀毕竟只能在某一瞬间淡化(或只是掩盖了)人生的悲凉之感,而无法真正消解掉人生的苦难和生命的苍凉。当她独自在林中垂下老迈的腰,手指触及到皱纹累累的已经蔫软的都柿的时候,不禁推物及人,顾影自怜。于是,平日里爱以酒买醉的苍苍婆,又犯了年轻时的毛病,沉浸在都柿果带来的迷醉中不能自拔。有人说,苍苍婆代表的是一种自我放纵、及时行乐的人生方式。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读。因为,他们忽略了苍苍婆耽于迷醉的前提是对自身生命残缺的自怜,而她追求迷醉的目的也仅仅是“抑制一下满腔的悲凉”。实际上,苍苍婆善于以诗意的情怀和身心的迷醉化解苦难的人生方式,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生存的智慧和生命的韧性。小说中有一个颇有象征意味的细节描写:苍苍婆与其他采浆果的人迥然不同的对金钱的淡漠态度及其拒绝接受收浆果人金钱施舍的“清高”被豆芽看在眼里,这个声称人都是丑的、绝不能让人入画的孩子,终于画了一个人——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人,而所有人都认出那是旧时光中的苍苍婆。显然,这幅 “女人青春的遗像”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寄寓着作家对苍苍婆所代表的浸润着苦涩和无奈却充满温情、活力与生命智慧的诗意化生存方式的肯定、赞赏之情。
4 大鲁二鲁:坚守法则的笃定人生
小说中的大鲁二鲁是一对父母近亲结婚产下的“言语木讷,思维迟钝,严重智障”的双胞胎兄妹,他们质朴憨痴,没有精于算计的灵活头脑,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也没有五花八门的人生欲望。当人们都为了挣大钱而搁置下秋收去采摘浆果的时候,唯有他们不为物欲所动,严格恪守父母临终时的遗训,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秋收。然而,正是这对在别人眼里愚钝、不开窍的“傻瓜”,却因其对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的严格遵循和对顺天道、应天时、尽人事的生活法则的笃定坚守,成了这个冬天金井惟一殷实的人家。而那些自以为聪明灵活的人,却落了个聪明反被聪明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迟子建在小说中通过对比性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智与愚、得与失的相互悖逆与相互转化,同时启示人们:清心寡欲、顺天应时、摒弃机心、勤勉劳作的人,必将获得丰厚的回报,拥有令人羡慕同时也足以令自己欣慰的幸福人生。而贪婪无度、利令智昏、违天逆时、投机取巧的人,则必将受到生活法则的惩罚,和泪吞咽自己种下的人生苦果。
三
结构主义者穆卡洛夫斯基认为:
“一部艺术品是一个审美结构,也是一个符号,……艺术符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表示一个特定意义,而且要把感知者的注意力吸引在作品意义产生的整个过程”。
小说《采浆果的人》作为一个有机的艺术符号系统,不仅仅通过故事情节和各种人物符号寄寓着深厚的人生哲理意味,而且还能以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叙述话语把读者的审美注意力引向作品中人生哲理意蕴的产生过程。
小说中的诗意、温情叙述俯拾即是。如开篇对大鲁二鲁以金井色彩变幻的山峦为日历的叙述。又如对与人一样各具秉性的浆果的介绍。尤其是对苍苍婆年轻时偷吃都柿醉卧山林的故事的叙述:
“后半夜时,果然在一片茂盛的都柿丛中发现了她。月光照映着她,给她酣睡的脸涂上一层宁静安详的白光。她背囊里只有一小捧湿漉漉颤巍巍的黑木耳,嘴唇已然被都柿染得一派青紫。她的衣裳还被扯开了一道口子,没有穿背心的她露出一只乳房,那乳房在月光下就像开在她胸脯上的一朵白色芍药花”。
而在叙述年迈的苍苍婆为了抑制因顾影自怜产生的满腔悲凉再次把采来的都柿当酒吃的故事时,则有这样一段充满诗意与温情的话语:
“秋天的阳光雪亮而干爽,像是一把刚晾晒好的麻线,无处不在地缠绕着她,让她有纳鞋底的欲望。苍苍婆在林中穿行的时候,一些干枯的树叶就被摇晃下来了,它们有的落到她的头上,有的则滑过她的肩头,回归大地。苍苍婆披散着的干涩而苍白的头发上,就有了火红的鹅掌形的榛树叶、心形的金黄色的杨树叶,当然更多的,是那些像针一样细而短小的松树的针叶。它们簇拥在苍苍婆的头上,像是一群色彩明丽的鸟落在了雪野上。”
这段情思细腻、色彩斑斓的诗意化叙述,显然冲淡了前面苍苍婆因意识到自身生命的残缺而涌起的悲凉情绪,将读者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情感引向了她那以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沉醉化解人生苦难的诗意化的生存方式。
通览整篇小说,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叙述话语,使一个观念性很强的有关人生哲理的寓言化文本,不仅没有抽象说教之嫌,而且颇具引人入胜的审美意味。
参考文献:
[1] [德]卡西尔,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2] 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简介:王咏梅,女,1968—,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美学研究,工作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人生哲理 诗性寓言 迟子建 《采浆果的人》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德国著名文化哲学家卡西尔认为,艺术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人类文化符号的符号形式,“是导向对事物和人类生活得出客观见解的途径之一。它不是对实在的摹仿,而是对实在的发现”。以卡西尔的艺术哲学观来考察文学这一语言符号的艺术,不难发现,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在鲜活的生活图景的展示中蕴蓄着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从而引发读者对现实人生的观照和思索。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采浆果的人》就是这样一篇出色的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人生寓言。
一
《采浆果的人》的故事情节极为简单:在一个叫做金井的小农庄,人们倚赖土地为生,从来没有什么事情能阻止得了秋收。但是这一年,随着一个以现金高价收购浆果的人的到来,那本来像根缜密结实的绳子般的一年一度的秋收,却被生生地截断了。人们抵挡不住一天几十块现金收入的诱惑,纷纷扔下手中的农具,搁置下秋收,奔向森林河谷,去采摘经了霜的、分外甘甜的、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的浆果。只有弱智的双胞胎兄妹大鲁和二鲁,恪守着父母临终时的遗训,一如既往地进行着秋收。一个星期后,一场大雪在人们熟睡之时不期而至,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在转眼之间全都被掩埋在大雪之下了。曾经禁不住收浆果的人的鼓动而相信秋菜长在地里晚收一天也飞不了的人们,此刻觉得上了收浆果的人的当。他们的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懊悔得恨不能戳瞎自己的眼睛。只有大鲁二鲁这对惟一收获了庄稼的兄妹,眺望着一夜之间变成了白色的山峦,相视而笑了。其实,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火红的野刺莓,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穿成项链挂在脖颈上。
显然,迟子建在这篇小说中有意简化故事情节,并且着力凸显情节的突转以及“秋收/放弃秋收”与“殷实的收获/一无所获”、“幸福/痛苦”、“快乐/悲哀”等对立性情节之间的内在关联,使小说的情节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能指”系统,蕴涵了耐人寻味的哲理意蕴。小说启示人们:物欲就像深秋季节缀满枝头的甜美浆果,令人垂涎,令人迷醉。像大多数金井人那样,面对物欲诱惑不顾一切追逐的人,必将受到生活的惩罚,默饮自酿的人生苦酒;而像大鲁二鲁那样,超然于外物的诱惑,只以超功利的情怀适度取之作为平常生活的美丽点缀,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享有殷实的幸福人生。在小说中,迟子建对那些贪图眼前利益、舍本求末的人提出了警告,对人
性中的贪念奢欲、自以为是、怨天尤人等弱点进行了温和的批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本真人性的追问和思考。
二
小说中被以现金高价收购的“浆果”作为一个象征符号,暗喻着人生中突如其来的巨大物质诱惑。以此为焦点,不同人物所做出的不同聚焦行为,显示了面对物欲诱惑人类的精神操守或溃败或坚持的种种可能,从而将采摘浆果这一看似寻常的生活事件上升到“人应该如何生存”这一人生哲理的高度,并通过不同人物符号的创造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对这一人生哲学命题的思考,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品味和深思。
1 王一五父子:错位与回归的苦乐人生
在迟子建的笔下,王一五是个手形秀气,十指修长柔韧得连女人的手都自愧弗如的男人。他身为农民却不爱种地,下田时脸上总是挂着霜;平时爱飞针走线做些看起来只有精灵鬼怪才能穿的巴掌大的小衣裳,却把缝补破衣裳和袜子视为羞辱,为此常遭到老婆牛桂丽的叱骂。他的儿子豆芽瘦小枯黄,作为劳动力不及别的男孩一半,却喜欢用铅笔画花鸟虫鱼、房屋河流,画完了拈着画儿四处走。这对不爱农事或力所不逮的父子俩却都喜欢采摘浆果。他们进了林中如鱼得水,采的浆果最多,拿到的钱也最多,从而得到牛桂丽的犒劳。王一五父子的故事显然是有寓意的。他们那艺术家的天性、禀赋与其农民的身份及其生活环境相龃龉,使其理想与现实错位了的人生充满了无法被人理解的苦闷和饱受讥笑、嘲讽的悲哀。而一旦生活赐予其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的机会,他们就会有令人惊奇和赞叹的作为,就会获得自身价值得到证明的巨大快乐。可以说,王一五和豆芽父子的快乐并非来自于采摘浆果带来的现金收益,而在于采摘浆果这一过程本身,因为这种采集活动比秋收劳动更能契合他们的天性,使他们自由自在如“一双花蝴蝶”,从而使他们得以回归自己的人生本位。迟子建以这样两个人物符号的创造表明:人在世上生存,惟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充分发展自己的天性,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2 曹大平夫妇:被欲望所累的悲凉人生
在采浆果的人中,曹大平夫妇的命运最为凄凉。在独享了一片隐藏在河谷转弯处的浆果后,他们为了把还有富余的竹篮装满,竟然不顾水深流急,冒险渡河。结果不仅二人一上午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了,而且曹大平因受惊和着凉一病不起,他的女人不得不整天守着他,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夫妻二人除了憎恨青鱼河、憎恨河对岸的果实、憎恨手中握着大把大把钞票的收浆果的人,剩下的只有凄苦和无奈。显然,在曹大平夫妇身上体现了迟子建对人性中自私狭隘、贪婪无度、怨天尤人、缺乏反思性与自省性等弱点的批判。曹大平夫妇悲剧性的人生际遇,在惹人同情令人垂怜之余,更加发人深省: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欲望,但应警惕的是,欲望过多的人就会变得贪婪,而贪欲正是导致种种人生悲剧的祸根。生活中总有一些如曹大平夫妻一样自以为精明的人,他们的一生都被各种欲望吸引着,马不停蹄、不顾一切地追逐着这些欲望的“浆果”,结果反被欲望所累,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被欲望所吞噬、埋葬。作为寓言化叙述的承载物,曹大平夫妇身上的道德训诫意味和劝喻性特征颇为明显。
3 苍苍婆:以诗意和迷醉化解苦难的智慧人生
苍苍婆是迟子建在《采浆果的人》中着墨最多、描写得最为生动、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苍苍婆的男人在她三十岁时就瘫倒在炕上了,生活的艰辛使她年纪轻轻就白了头发,因而被人们唤作苍苍婆。但是,在如暴风雨般骤然而降的人生苦难面前,苍苍婆没有像通常人们所做的那样自哀自怜、在痛苦中消沉,而是勇敢、坚强、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的沧桑,并且学会了以诗意的情怀和身心的迷醉化解人生的苦难。“雨雾天气中别人都死气沉沉的,她却兴味盎然地在雾中雨中穿行,有时还放声歌唱着。她从不用雨衣,任雨水把她打湿,好像她是一条鱼,与水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她用孩子般天真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发现星星“一个个跟刚出壳的鸡雏似的,毛茸茸的、黄莹莹的,新鲜而可爱极了”。她以诗人般的浪漫情怀感受着生活中的美:不小心跌倒在地后,本来能立刻爬起来的,可她发现“镶嵌着星星的夜空就像一床蓝地黄花的缎子被盖在她身上,令她无比陶醉,她就索性多躺了一会儿”。然而,天真的童心和浪漫的情怀毕竟只能在某一瞬间淡化(或只是掩盖了)人生的悲凉之感,而无法真正消解掉人生的苦难和生命的苍凉。当她独自在林中垂下老迈的腰,手指触及到皱纹累累的已经蔫软的都柿的时候,不禁推物及人,顾影自怜。于是,平日里爱以酒买醉的苍苍婆,又犯了年轻时的毛病,沉浸在都柿果带来的迷醉中不能自拔。有人说,苍苍婆代表的是一种自我放纵、及时行乐的人生方式。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读。因为,他们忽略了苍苍婆耽于迷醉的前提是对自身生命残缺的自怜,而她追求迷醉的目的也仅仅是“抑制一下满腔的悲凉”。实际上,苍苍婆善于以诗意的情怀和身心的迷醉化解苦难的人生方式,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生存的智慧和生命的韧性。小说中有一个颇有象征意味的细节描写:苍苍婆与其他采浆果的人迥然不同的对金钱的淡漠态度及其拒绝接受收浆果人金钱施舍的“清高”被豆芽看在眼里,这个声称人都是丑的、绝不能让人入画的孩子,终于画了一个人——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人,而所有人都认出那是旧时光中的苍苍婆。显然,这幅 “女人青春的遗像”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寄寓着作家对苍苍婆所代表的浸润着苦涩和无奈却充满温情、活力与生命智慧的诗意化生存方式的肯定、赞赏之情。
4 大鲁二鲁:坚守法则的笃定人生
小说中的大鲁二鲁是一对父母近亲结婚产下的“言语木讷,思维迟钝,严重智障”的双胞胎兄妹,他们质朴憨痴,没有精于算计的灵活头脑,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也没有五花八门的人生欲望。当人们都为了挣大钱而搁置下秋收去采摘浆果的时候,唯有他们不为物欲所动,严格恪守父母临终时的遗训,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秋收。然而,正是这对在别人眼里愚钝、不开窍的“傻瓜”,却因其对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的严格遵循和对顺天道、应天时、尽人事的生活法则的笃定坚守,成了这个冬天金井惟一殷实的人家。而那些自以为聪明灵活的人,却落了个聪明反被聪明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迟子建在小说中通过对比性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智与愚、得与失的相互悖逆与相互转化,同时启示人们:清心寡欲、顺天应时、摒弃机心、勤勉劳作的人,必将获得丰厚的回报,拥有令人羡慕同时也足以令自己欣慰的幸福人生。而贪婪无度、利令智昏、违天逆时、投机取巧的人,则必将受到生活法则的惩罚,和泪吞咽自己种下的人生苦果。
三
结构主义者穆卡洛夫斯基认为:
“一部艺术品是一个审美结构,也是一个符号,……艺术符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表示一个特定意义,而且要把感知者的注意力吸引在作品意义产生的整个过程”。
小说《采浆果的人》作为一个有机的艺术符号系统,不仅仅通过故事情节和各种人物符号寄寓着深厚的人生哲理意味,而且还能以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叙述话语把读者的审美注意力引向作品中人生哲理意蕴的产生过程。
小说中的诗意、温情叙述俯拾即是。如开篇对大鲁二鲁以金井色彩变幻的山峦为日历的叙述。又如对与人一样各具秉性的浆果的介绍。尤其是对苍苍婆年轻时偷吃都柿醉卧山林的故事的叙述:
“后半夜时,果然在一片茂盛的都柿丛中发现了她。月光照映着她,给她酣睡的脸涂上一层宁静安详的白光。她背囊里只有一小捧湿漉漉颤巍巍的黑木耳,嘴唇已然被都柿染得一派青紫。她的衣裳还被扯开了一道口子,没有穿背心的她露出一只乳房,那乳房在月光下就像开在她胸脯上的一朵白色芍药花”。
而在叙述年迈的苍苍婆为了抑制因顾影自怜产生的满腔悲凉再次把采来的都柿当酒吃的故事时,则有这样一段充满诗意与温情的话语:
“秋天的阳光雪亮而干爽,像是一把刚晾晒好的麻线,无处不在地缠绕着她,让她有纳鞋底的欲望。苍苍婆在林中穿行的时候,一些干枯的树叶就被摇晃下来了,它们有的落到她的头上,有的则滑过她的肩头,回归大地。苍苍婆披散着的干涩而苍白的头发上,就有了火红的鹅掌形的榛树叶、心形的金黄色的杨树叶,当然更多的,是那些像针一样细而短小的松树的针叶。它们簇拥在苍苍婆的头上,像是一群色彩明丽的鸟落在了雪野上。”
这段情思细腻、色彩斑斓的诗意化叙述,显然冲淡了前面苍苍婆因意识到自身生命的残缺而涌起的悲凉情绪,将读者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情感引向了她那以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沉醉化解人生苦难的诗意化的生存方式。
通览整篇小说,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叙述话语,使一个观念性很强的有关人生哲理的寓言化文本,不仅没有抽象说教之嫌,而且颇具引人入胜的审美意味。
参考文献:
[1] [德]卡西尔,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2] 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简介:王咏梅,女,1968—,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美学研究,工作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