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加坡向来不信西方“福利社会”这一套,强调的是使国民具备生活技能,以期自力更生。
新加坡的年度财政预算案,通常在春节后公布,今年不仅提前到1月22日农历新年前出炉,而且作出“非比寻常”的宣布:推出高达205亿新元——建国44年来最巨额的预算、赤字高达85亿新元,更首次动用国家储备金中的49亿新元,作为预算案中的部分资金。
说它“非比寻常”,是因为这是新加坡第一回打开国库动用储备金。目前世界各国正处在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新加坡此举势必广受关注,大家都想看看它有何应对危机的锦囊妙计。另外,这项预算案的性质特殊,也引起学者的研究兴趣。马来西亚一学者就以“苦民所苦,有远见,惠民”,来概括形容这一预算案的精神。
新加坡向來不信西方“福利社会”这一套,强调的是使国民具备生活技能,自力更生,因此在遭遇金融海啸冲击的当口,也仍然秉承基本原则,预算案配套除了“应急”,重点还是放在增强长远竞争力这一目标。
依笔者之见,新加坡今年的预算案,基本精神有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未雨绸缪。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一方面积极开拓国家财富资源,使国库逐年充裕,另一方面实行公积金制度,从“国”与“民”两个层面,双管齐下积累资金,国库经过数十年扩充,其间虽经历1985年经济危机、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并未动用一分一毫,这在当年还被一些人批评为“守财”,实则因为情况还未糟到必须“开库取银”之地步,今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这回新加坡政府迅速果断,拨出部分储备金缓解困局,正是未雨绸缪的结果。
二是量入为出。传统的华人家庭,持家必然遵循“量入为出”的古训,这种做法虽保守却稳妥,新加坡的谨慎财政方针,大体上也是这个原则。这些年来,西方国家“鼓励开拓、花未来钱”的消费习惯,制造了虚幻的繁荣景象,如今却泡沫破裂殃及全球,看来“适度保守,谨慎理财”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在非常时期,国富才能坚守国家尊严,看看冰岛政府,不就因为理财不当而“病倒”了?
三是面面俱到。新加坡预算案五个重点:与企业分担成本保住饭碗、与银行分担贷款风险、多项税务优惠政策、给予家庭经济援助、投入资金发展一级基础设施,打造未来家园。从关注面看,公司、个人、家庭、未来,方方面面都没有忽略。
四是对症下药。表面上解读资金流向,似乎偏袒企业,其实“救企业保工作”,正是“治疗方案”的关键所在。以前的经济危机是“职工买单救企业”,这次则是国库掏钱作为雇佣补贴,协助企业降低成本。
新加坡1991年实行民选总统制,目标之一是给国库设置多一把钥匙,以便严加看管国家储备,这回新加坡总统第一次掏出由他保管的第二把钥匙开启国库,最大的意义在于新加坡因此不必向外举债,一些国家如西班牙、俄罗斯、希腊和葡萄牙,就因向外举债使得国家主权信贷评级被降低。
对新加坡来说,开国库是万不得已,它可不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那样,要什么有什么那般神奇,国库更不是随时打开便取之不尽的“百宝箱”,而是国家人民艰苦奋斗的“扑满”,所以必须严格遵守“三不原则”,即:不能用作社会福利、不能用以推行永久性计划、不能作为非紧急用途。
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新加坡向来予人“大政府、小社会”印象,高效率的强势政府在危机时刻,所表现的果断和效率相对明显,制定政策当机立断,推行措施雷厉风行,通过有效且多方面的政治沟通,也免去无休止的口舌之争和干扰正常生活的街头抗争。
新加坡的“劳资政铁三角”关系,呈现一个等边三角形,居上方的是政府,左右两边是劳方与资方,三方由直线联系,紧密相扣毫不曲折,这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
政府“居高”的模式,表面看是强调政府权威,实则这并非权力的争夺,而是有其现实的意义,若政府权威不足,在劳方资方矛盾激化之时,必然无法扮演公正有效的协调与仲裁角色。这次新加坡政府“开库放水”的做法,则已超越“协调与仲裁”,而达到“排忧解难”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