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意象”、“意味”、“智慧”等这些充满诗意的元素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意语文”的教学要充分发掘文本的“情意内涵”,让儿童获得文本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情意语文”能够让儿童获得文本体验的情感、获得文本的意味、获得文本解读的智慧、获得文本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文化。
一、感受:“情意语文”的教学主张
语文是什么?著名语言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这样表达,“语文是形、意、情的集合。”汉语言文字是表形的符号,是情感的载体,是意义的传达。儿童语文教学始终应该围绕着文字、文学本体的“形”、“情”、“意”来展开,让它们互相融通、互相促进、互相转化。要充分发掘汉语魅力,让儿童体悟蕴含其间的“情意”,让文本成为語文教学中充满呼吸、脉动的灵性之物。
1. 情意语文,领受文本的意趣
在“情意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儿童通过文本,揣摩作者的精神诉求。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换位思考,将自己摆进去,揣摩作者的感受。因此,“情意语文”要直面文本,直面文本的字、词、句、段、篇,通过对文本的听、说、读、写、做、思等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理解文本的文本结构、表现手法、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
2.情意语文,彰显主体的精神
“情意”是儿童语文阅读的动力,教师在儿童阅读文本过程中给予激励、唤醒和鼓舞。要让儿童不仅成为文本的阅读者、消费者,更要成为文本意义的生产者、创造者。要让儿童以语文学习的主人地位去感受文本、体验文本、静思文本乃至玩味文本,进而捕捉文本的多重意义,彰显着儿童主体的创造精神。
二、感受性教学:“情意语文”的实践建构
在“情意语文”教学中,师生共同徜徉在文学精神之途,共同倾听文本的细微声响,感悟文本中流连忘返的情趣、探析文本中含蓄微妙的意蕴。
1.情境渲染
在儿童语文教学中,教师富有情感的话语、儿童独到的表演、多媒体的形象描绘等都能激发儿童的想象,让儿童如临其境。例如教学《黄河的主人》,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向儿童展示了黄河那种“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泥沙俱下、势如劈竹”的气势,让儿童感受黄河惊心动魄的场景;配上雄浑的诗歌朗诵——《黄河颂》,让儿童如临其境、如浴其中。
2.移情想象
“移情”是人特有的精神现象,是指人将自己的情感灌注投射到他物上的过程,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都是一种“移情投射”现象。例如教学《月光启蒙》,笔者充分发挥文本中的插图作用,让儿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母亲在辛勤劳作一天后搂我月下唱歌谣的情景。教学中通过儿童的移情想象——如有孩子用春雨表达母爱,唤醒儿童自身的美好记忆,进而更准确地理解文本。
3. 潜心涵咏
“情意语文”通过儿童触摸言语、文本,让儿童理解言语、文本背后所蕴藏的精、气、神,让流动在文字和文字间的人文精神成为儿童终身享用的精神元素。在儿童对文本言语的潜心涵咏中完善儿童的人格,实现儿童精神生命的生长。例如教学《军神》,笔者让孩子们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军神”形象,让儿童对文本进行琢磨、推敲,玩味语言、潜心会文领意。
师:文章中哪个地方的描写最能看得出刘伯承元帅的不同寻常?
生1:手术开始了,刘伯承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雪白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师: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2:我觉得我自己都疼痛起来了;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生2:抓破了;
师:在疼痛的后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3:我认为刘伯承元帅真是一个大英雄,太勇敢了;
生4:我觉得刘伯承爷爷有着超越常人的意志;
师:像刘伯承爷爷这样的英雄共和国还有很多,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不怕伤痛、不怕流血,建立了新中国。
铅华洗尽见本身,正本清源显本色。情意语文,指向儿童生命的“感性区间”,儿童在文本中徜徉、栖居,领略文学的至真与大美。如此,文本也就成为有脉动、有灵性的生命体。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南小学(226100)
一、感受:“情意语文”的教学主张
语文是什么?著名语言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这样表达,“语文是形、意、情的集合。”汉语言文字是表形的符号,是情感的载体,是意义的传达。儿童语文教学始终应该围绕着文字、文学本体的“形”、“情”、“意”来展开,让它们互相融通、互相促进、互相转化。要充分发掘汉语魅力,让儿童体悟蕴含其间的“情意”,让文本成为語文教学中充满呼吸、脉动的灵性之物。
1. 情意语文,领受文本的意趣
在“情意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儿童通过文本,揣摩作者的精神诉求。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换位思考,将自己摆进去,揣摩作者的感受。因此,“情意语文”要直面文本,直面文本的字、词、句、段、篇,通过对文本的听、说、读、写、做、思等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理解文本的文本结构、表现手法、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
2.情意语文,彰显主体的精神
“情意”是儿童语文阅读的动力,教师在儿童阅读文本过程中给予激励、唤醒和鼓舞。要让儿童不仅成为文本的阅读者、消费者,更要成为文本意义的生产者、创造者。要让儿童以语文学习的主人地位去感受文本、体验文本、静思文本乃至玩味文本,进而捕捉文本的多重意义,彰显着儿童主体的创造精神。
二、感受性教学:“情意语文”的实践建构
在“情意语文”教学中,师生共同徜徉在文学精神之途,共同倾听文本的细微声响,感悟文本中流连忘返的情趣、探析文本中含蓄微妙的意蕴。
1.情境渲染
在儿童语文教学中,教师富有情感的话语、儿童独到的表演、多媒体的形象描绘等都能激发儿童的想象,让儿童如临其境。例如教学《黄河的主人》,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向儿童展示了黄河那种“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泥沙俱下、势如劈竹”的气势,让儿童感受黄河惊心动魄的场景;配上雄浑的诗歌朗诵——《黄河颂》,让儿童如临其境、如浴其中。
2.移情想象
“移情”是人特有的精神现象,是指人将自己的情感灌注投射到他物上的过程,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都是一种“移情投射”现象。例如教学《月光启蒙》,笔者充分发挥文本中的插图作用,让儿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母亲在辛勤劳作一天后搂我月下唱歌谣的情景。教学中通过儿童的移情想象——如有孩子用春雨表达母爱,唤醒儿童自身的美好记忆,进而更准确地理解文本。
3. 潜心涵咏
“情意语文”通过儿童触摸言语、文本,让儿童理解言语、文本背后所蕴藏的精、气、神,让流动在文字和文字间的人文精神成为儿童终身享用的精神元素。在儿童对文本言语的潜心涵咏中完善儿童的人格,实现儿童精神生命的生长。例如教学《军神》,笔者让孩子们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军神”形象,让儿童对文本进行琢磨、推敲,玩味语言、潜心会文领意。
师:文章中哪个地方的描写最能看得出刘伯承元帅的不同寻常?
生1:手术开始了,刘伯承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雪白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师: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2:我觉得我自己都疼痛起来了;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生2:抓破了;
师:在疼痛的后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3:我认为刘伯承元帅真是一个大英雄,太勇敢了;
生4:我觉得刘伯承爷爷有着超越常人的意志;
师:像刘伯承爷爷这样的英雄共和国还有很多,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不怕伤痛、不怕流血,建立了新中国。
铅华洗尽见本身,正本清源显本色。情意语文,指向儿童生命的“感性区间”,儿童在文本中徜徉、栖居,领略文学的至真与大美。如此,文本也就成为有脉动、有灵性的生命体。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南小学(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