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时代,丰富的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聪慧心智的重要途径。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读书指导法时应该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善于在书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关键字:读书指导法;小学语文;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87-01
在素质教育时代,丰富的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聪慧心智的重要途径。家长和教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许多教师在开学时都会向学生推荐许多有益的阅读书籍,家长也对购买书籍热情高涨。但是,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也为学生阅读书籍带来一定的冲击,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动画片,厌倦阅读文字书籍,缺乏阅读兴趣。导致学生家中堆放了大量书籍却从未翻阅过,造成了严重的额资源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和家长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知道学生阅读,笔者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读书指导法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读书指导法是首先要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然后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会学生善于在书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使学生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提高阅读的效果。
一、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在帮助学生选取适当的阅读书籍之后,教师便可开始读书指导法,首先教师应当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明确的阅读目的和要求,比如说本次阅读要看到多少页,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内容,在阅读之后希望学生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总结等,教师都应当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带着问题去阅读,而不是漫无目的、自由散漫地走马观花,这样的阅读模式,学生并不能从中收获太多。
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阅读书籍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对于小学而言,没有恰当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读完一本书不久,便会将这本书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久而久之,学生并没有从读书中收获多少,因此,教师应当传授学生读书的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书籍时,表现出两个极端,一是某些学生一目十行,只看文章的主要情节,不加思考,阅读速度飞快;另一种是阅读速度很慢一字一句地慢慢拼读,阅读效率不高。笔者认为,小学生应当掌握这样的读书方法:首先明确哪些书籍是应当细度、精度的,哪些书籍是应当速读、快读的;其次,教会学生看书先看目录和简介,了解这本书的简要内容,学会有选择地阅读;最后,让学生在阅读是养成一边看书,一边勾画的好习惯,将书中的好词好句,自己喜欢的地方勾画出来,读到精彩之处,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学生应当学会写读后感,将自己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记下来,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从小学个阶段来讲,我认为,低年级应指导学生读懂一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中年级时教会学生学习句群,掌握句子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弄清一段中共有几句话,每句主要讲什么,句子之间是怎么连贯、过渡、衔接的,说明什么意思,如果是典型的段式,还要求能识别,如总起、倒叙、过渡等;到高年级,学生自学整篇文章时,可将学习方法编成顺口溜,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阅读,如“初读课文扣课题,不识字词查字典,关键语句划划线,主要内容讲一遍;二读课文理思路,段落层次分清楚,质疑问难勤思考,理解段意定中心;三读课文抓写作,课文特点找一找,这样写法有啥好,作为范文要记牢。”教学生理解关键语句时,就要教会学生分清句子是写人还是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议论还是抒情,句子是围绕哪个中心,从哪几方面来说的,先理解关键字词,掌握句子本义,再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说明什么意思,表达什么中心,抒发什么感情,论述什么道理,只有确切理解词句的含义,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三、善于在书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善于在书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一颗思考的灵魂阅读。例如,曾经有学生在阅读《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心生疑问,乌鸦在小河边发现了瓶子里的水,小河里有水,乌鸦不喝,为什么要衔石子到瓶子里喝瓶子里的水呢?这样的思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会有的。教师在使用在读书指导法时,应当主动发问,通过问题引发激发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开学时为学生推荐了大量阅读书籍,让学生在推荐的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列一个阅读书单,将自己本学期要阅读的书籍采购回家,开始漫长的阅读生活;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和家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10本左右的书籍作为本学期的阅读任务。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所做的辛苦努力值得赞赏,但是,上面两种做法并不能正真地产生阅读效果,由于教师只是将阅读书籍布置给学生,并没有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由于每位学生的阅读书籍都不相同,教师无法统一组织学生在阅读之后交流阅读感想、读书心得,对于学生从阅读中收获了多少,学生的阅读效果究竟如何,教师不得而知。为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统一学生的阅读书籍,每学期开学为学生推荐8到10本不同类型的书籍,全班每位学生都统一阅读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统一读书进度,利用课余时间组织阅读交流会,交流读书心得,这样教师才能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监督,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名人的成长历程都显示了读书的重要性。语文老师要帮助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脱离网络虚拟世界的羁绊,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和自由。
参考文献:
[1]高建芬.谈谈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学法指导[J].速读旬刊:2016(2).
[2]邹梦婷.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6(1).
关键字:读书指导法;小学语文;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87-01
在素质教育时代,丰富的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聪慧心智的重要途径。家长和教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许多教师在开学时都会向学生推荐许多有益的阅读书籍,家长也对购买书籍热情高涨。但是,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也为学生阅读书籍带来一定的冲击,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动画片,厌倦阅读文字书籍,缺乏阅读兴趣。导致学生家中堆放了大量书籍却从未翻阅过,造成了严重的额资源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和家长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知道学生阅读,笔者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读书指导法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读书指导法是首先要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然后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会学生善于在书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使学生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提高阅读的效果。
一、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在帮助学生选取适当的阅读书籍之后,教师便可开始读书指导法,首先教师应当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明确的阅读目的和要求,比如说本次阅读要看到多少页,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内容,在阅读之后希望学生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总结等,教师都应当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带着问题去阅读,而不是漫无目的、自由散漫地走马观花,这样的阅读模式,学生并不能从中收获太多。
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阅读书籍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对于小学而言,没有恰当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读完一本书不久,便会将这本书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久而久之,学生并没有从读书中收获多少,因此,教师应当传授学生读书的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书籍时,表现出两个极端,一是某些学生一目十行,只看文章的主要情节,不加思考,阅读速度飞快;另一种是阅读速度很慢一字一句地慢慢拼读,阅读效率不高。笔者认为,小学生应当掌握这样的读书方法:首先明确哪些书籍是应当细度、精度的,哪些书籍是应当速读、快读的;其次,教会学生看书先看目录和简介,了解这本书的简要内容,学会有选择地阅读;最后,让学生在阅读是养成一边看书,一边勾画的好习惯,将书中的好词好句,自己喜欢的地方勾画出来,读到精彩之处,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学生应当学会写读后感,将自己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记下来,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从小学个阶段来讲,我认为,低年级应指导学生读懂一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中年级时教会学生学习句群,掌握句子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弄清一段中共有几句话,每句主要讲什么,句子之间是怎么连贯、过渡、衔接的,说明什么意思,如果是典型的段式,还要求能识别,如总起、倒叙、过渡等;到高年级,学生自学整篇文章时,可将学习方法编成顺口溜,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阅读,如“初读课文扣课题,不识字词查字典,关键语句划划线,主要内容讲一遍;二读课文理思路,段落层次分清楚,质疑问难勤思考,理解段意定中心;三读课文抓写作,课文特点找一找,这样写法有啥好,作为范文要记牢。”教学生理解关键语句时,就要教会学生分清句子是写人还是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议论还是抒情,句子是围绕哪个中心,从哪几方面来说的,先理解关键字词,掌握句子本义,再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说明什么意思,表达什么中心,抒发什么感情,论述什么道理,只有确切理解词句的含义,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三、善于在书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善于在书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一颗思考的灵魂阅读。例如,曾经有学生在阅读《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心生疑问,乌鸦在小河边发现了瓶子里的水,小河里有水,乌鸦不喝,为什么要衔石子到瓶子里喝瓶子里的水呢?这样的思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会有的。教师在使用在读书指导法时,应当主动发问,通过问题引发激发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开学时为学生推荐了大量阅读书籍,让学生在推荐的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列一个阅读书单,将自己本学期要阅读的书籍采购回家,开始漫长的阅读生活;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和家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10本左右的书籍作为本学期的阅读任务。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所做的辛苦努力值得赞赏,但是,上面两种做法并不能正真地产生阅读效果,由于教师只是将阅读书籍布置给学生,并没有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由于每位学生的阅读书籍都不相同,教师无法统一组织学生在阅读之后交流阅读感想、读书心得,对于学生从阅读中收获了多少,学生的阅读效果究竟如何,教师不得而知。为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统一学生的阅读书籍,每学期开学为学生推荐8到10本不同类型的书籍,全班每位学生都统一阅读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统一读书进度,利用课余时间组织阅读交流会,交流读书心得,这样教师才能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监督,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名人的成长历程都显示了读书的重要性。语文老师要帮助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脱离网络虚拟世界的羁绊,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和自由。
参考文献:
[1]高建芬.谈谈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学法指导[J].速读旬刊:2016(2).
[2]邹梦婷.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