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两种力量的作用下,文化的差异,语言的不同,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读现象在双语标志语中层出不穷。按照“千百十”项目的设计理念,本研究从十个主流窗口服务行业中选取交通服务行业,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兰州市交通服务双语标志译写中存在的问题,从跨文化视角解读跨文化交际与公示语中汉英翻译的关系与问题,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总结翻译中的错译、误译、缺少规范与不标准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译写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公示语 误读 双语标志 交通服务
一.序言
进入新世纪,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国际化程度提高,双语标志设施建设已经成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风景线”。由于标志译写规范的缺失,专业化翻译人才的不足,制作过程中审核机制的不力,双语标志中错译误译繁多,极大地影响到国家形象,不利于国民外语素质的提高。为了调查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2005年伊始,清华大学外文系承担了国家语委重点项目—“窗口服务业外语应用规范研制”的工作,简称“千百十”项目(即在北京地区选定十个主流窗口服务行业,从中确定一百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考察其外语使用情况,抽取一千个有典型意义的不规范用语,加以分类研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建议,为标准文本的制定做好前期准备)。该项目采用跨学科,整合式的调查模式,通过实证研究调查手段,调查北京地区双语标志的使用情况。采用了“格网定位”调查方法,旨在建立一种信息化、数字化、图片化的双语标志数据库,建立一种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得体化的双语标志译写体系,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及使用,避免城市双语标志译写上的随意性、临时性、低水平、“洋垃圾”现象。继北、上、津等省市陆续推出了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译法的地方标准(草案),2011年,教育部启动了“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研制项目,拉开了双语标志从地方标准走向国家标准的序幕。作为西北地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兰州,其地处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交汇点,旅游景点、风景名胜独特,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现已形成“两山一河一街四区六线”的发展旅游格局。而且,近几年兰州新区的崛起,将带动兰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12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兰州新区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所以作为西北地区代表之一的兰州,公示语翻译工作在当前我国城市国际化建设过程中尤为重要。它是一项门面工程,关系到城市的“脸面”,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教育水平以及当地的人文素质和对外开放程度。净化文化语言环境,优化国际交往平台,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改善城市的国际形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所以公示语翻译也是外宣翻译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聚焦跨文化问题,按照“千百十”项目的设计理念,从十个主流窗口服务行业中选取了交通服务行业,分析兰州市交通服务双语标志译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译写建议,以达到将理论付诸实践,规范双语标志。
二.跨文化交际与公示语汉英翻译
标志语,也叫公示语,即公开面对公众,起到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戴宗显、吕和发,2005)。从公共标志所传播的信息功能和所表达的符号功能来看,为了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产品安全、设施安全,双语标志的译写工作要讲求规范性、标准化、国际化,确保重要标志的正确解读。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于语言产生本质性的影响。通过“千百十”项目的研究工作,可得规范、得体、标准的标志翻译,离不开语言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对于移入文化的了解,离不开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由此推下,标志译文的质量,不是取决于译文语言文字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本族人对译文是否会有在源文化中一样的解读。标志译写亦离不开跨文化的理论指导,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两种力量的作用下,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1961)声称,真正交流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倾听可以实现这一交流目标,罗杰斯还提出了“三大交际原则”,这些原则对跨文化语境中的标志翻译来说,不论是在决策层面上还是操作层面上,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指导意义。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Hymes,1972),对于提升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解决标志译写过程中语法性与得体性的矛盾,提供了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方法。语言交际能力理论,不但有助于解决双语标志译写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而且有利于语料分析,找出产生跨文化误读现象的根源,提出解决方案。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国内标志译写中的很多错误,是因为文化的误读引起的。因此,本文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与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关系,对甘肃省兰州市交通服务一些公示语译文进行实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译写建议。
三.案例分析及译写建议
笔者通过对兰州道路交通公示语实地拍摄和考察,从268条拍摄的交通类公示语中遴选甄别,按照问题的表现形式,归纳出以下5种错译误译、缺少规范与不标准的问题,结合跨文化交际等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译写建议。
1.语言得体性欠缺
在调查中,笔者注意到“语法正确,语用有误”问题普遍,许多公共场所、车门等前有“请勿依靠”标志,其英译为“Leaning on the Door Prohibited”。就其语法合理性方面而言,可以采用该表达,但语言得体性却存在严重问题。本族语使用者无此表达形式。较贴切的英语表达为“Keep Clear of the Door、Stand Clear、Do Not Lean Against the Door”。此外,“闲人免进”标志语英译为“Loiterers Keep Away”,虽无语法错误,但语气过于强硬,致使大厅语境不和谐。根据标志设置语境和功能的不同,相应正确说法有“Staff Only”“No Passengers”“Employers Only(员工专用)”“Authorized Personnel Only(内部专用)”等。 2.文化误读导致的语用错位
公示语选用会因文化存在差异、英语变体、语言表达的不同及标志文本的特殊性存在差别,而兰州地区双语标志文本明显存在“文化误读,语用错位”现象。如,兰州车站候车厅标志“请勿翻越栏杆”,被译为“N0 Crossing”,与语境存有差异,因“cross”表示“横穿”,用“climb”表示“翻越”更为恰当。兰州车站候车厅楼梯处双语提示标志“小心台阶”“ Watch Your Step,Watch Your Steps”翻译恰当,但标志中却存有step单、复数两种形式。
3.缺少双语,语用存误
从语法性和得体性方面来看,兰州地区双语标志“缺少双语,语用存误”现象同样突出。在兰州一些大型购物商城附近的“出车注意”(BECARE OF THE CAR)和“收费停车场”(FEE PARKING)双语标志存在误用。因在英语里,THE CAR前有定冠词,表示特指某一辆车,而非所有驶出车辆,故该标志应改译为“Caution, Watch For Cars”。“收费停车场”译为“FEE PARKING”,在此语境中,亦可用toll表达同样的意思。例如Toll Expressway(收费高速)、Toll Road(收费道路)等。此外,以上此类标志大多缺少双语。
4.画蛇添足,规范缺失
标志用语讲求言简意赅、信息明确,中英一致。标志翻译中一直存在“画蛇添足,规范缺失”问题。如交通枢纽与换乘车站标志“请保持通道畅通”(Please Keep the passageways clear at all times),翻译到位。但在仔细对比原文标志后,发现英文“at all times”(任何时候)的意思,可以删去。另根据语境的不同,也可译为“Keep Passageways Clear”、“Keep Routes Clear”等。而电梯口标志语“当心夹手”(Caution/Risk of Pinching Hand)中“hand”应译为复数,或可译为 “Warning Hands Pinching”。此外“Avoid Clamp, Please Keep Away From the Door.”的译写过于繁杂,可简译为“Watch Your Hands”、“Mind Your Hands”、“Keep Hands Away”等。
5.译写有误,同名不同译
西北地区路牌中常出现“路”的缩写,其英文缩写应为“Rd.”,却错写为纯大写不加点的 “RD”,或纯大写加点的“RD.”,或大小写混用但不加点“Rd”等。如,兰州市某十字路口路牌上将张掖路翻译为ZHANGYE RD,中山路ZHONGSHAN RD.同理“街”的缩写,其正确翻译应是“St.”,却错译为“Rt”或“Str”。此外,许多重要街名无双语标志以及兰州市不同交通工具的站名英文翻译不一致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如,公交车站翻译为“stop”或直接用汉语拼音“Zhan”,甚至没有双语站名,BRT却译成“station”的现象。
四.总结
规范化、多元化的“语言风貌”,为广义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社会文化语境。通过海量信息的高度汇集,从语义、句法、语用、文化、翻译等不同层面,考察语言的使用现状与语言事实。而跨学科、联袂式、问题化、应用型的科学研究模式,是双语标志译写研究的必然之路。中国语境中外语规范用语研究将有助于促进语言学的跨学科发展,深化“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的内涵,但我国在双语标志建设方面,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实现公共标志的标准化、规范化、双语化,从地方标准走向国家标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2005北京市《道路交通标识英文用语规范(现行)》.[M],2005(第三版):1-93.
[2]《公共场所汉英双语标识英文译法指南》.[M],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5-60.
[3]《公共标志英文译法规范》[M],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
[4]杨永林.2012a.《标志翻译1000例——理论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78.
[5]杨永林.2012b.《标志翻译1000例——方法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132.
[6]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公共场所公示语英文译写规范(第三部分交通)》.[M],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7]胡红云.跨文化交际与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浙江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2-3.
[8]刘敏茹,杨丹.苏北地区公共场所标志语翻译现状分析[J],《安徽文学》,2015(6):5-8.
(作者介绍:董亚亚,兰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赵君,兰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公示语 误读 双语标志 交通服务
一.序言
进入新世纪,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国际化程度提高,双语标志设施建设已经成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风景线”。由于标志译写规范的缺失,专业化翻译人才的不足,制作过程中审核机制的不力,双语标志中错译误译繁多,极大地影响到国家形象,不利于国民外语素质的提高。为了调查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2005年伊始,清华大学外文系承担了国家语委重点项目—“窗口服务业外语应用规范研制”的工作,简称“千百十”项目(即在北京地区选定十个主流窗口服务行业,从中确定一百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考察其外语使用情况,抽取一千个有典型意义的不规范用语,加以分类研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建议,为标准文本的制定做好前期准备)。该项目采用跨学科,整合式的调查模式,通过实证研究调查手段,调查北京地区双语标志的使用情况。采用了“格网定位”调查方法,旨在建立一种信息化、数字化、图片化的双语标志数据库,建立一种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得体化的双语标志译写体系,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及使用,避免城市双语标志译写上的随意性、临时性、低水平、“洋垃圾”现象。继北、上、津等省市陆续推出了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译法的地方标准(草案),2011年,教育部启动了“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研制项目,拉开了双语标志从地方标准走向国家标准的序幕。作为西北地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兰州,其地处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交汇点,旅游景点、风景名胜独特,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现已形成“两山一河一街四区六线”的发展旅游格局。而且,近几年兰州新区的崛起,将带动兰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12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兰州新区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所以作为西北地区代表之一的兰州,公示语翻译工作在当前我国城市国际化建设过程中尤为重要。它是一项门面工程,关系到城市的“脸面”,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教育水平以及当地的人文素质和对外开放程度。净化文化语言环境,优化国际交往平台,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改善城市的国际形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所以公示语翻译也是外宣翻译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聚焦跨文化问题,按照“千百十”项目的设计理念,从十个主流窗口服务行业中选取了交通服务行业,分析兰州市交通服务双语标志译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译写建议,以达到将理论付诸实践,规范双语标志。
二.跨文化交际与公示语汉英翻译
标志语,也叫公示语,即公开面对公众,起到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戴宗显、吕和发,2005)。从公共标志所传播的信息功能和所表达的符号功能来看,为了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产品安全、设施安全,双语标志的译写工作要讲求规范性、标准化、国际化,确保重要标志的正确解读。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于语言产生本质性的影响。通过“千百十”项目的研究工作,可得规范、得体、标准的标志翻译,离不开语言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对于移入文化的了解,离不开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由此推下,标志译文的质量,不是取决于译文语言文字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本族人对译文是否会有在源文化中一样的解读。标志译写亦离不开跨文化的理论指导,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两种力量的作用下,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1961)声称,真正交流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倾听可以实现这一交流目标,罗杰斯还提出了“三大交际原则”,这些原则对跨文化语境中的标志翻译来说,不论是在决策层面上还是操作层面上,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指导意义。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Hymes,1972),对于提升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解决标志译写过程中语法性与得体性的矛盾,提供了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方法。语言交际能力理论,不但有助于解决双语标志译写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而且有利于语料分析,找出产生跨文化误读现象的根源,提出解决方案。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国内标志译写中的很多错误,是因为文化的误读引起的。因此,本文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与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关系,对甘肃省兰州市交通服务一些公示语译文进行实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译写建议。
三.案例分析及译写建议
笔者通过对兰州道路交通公示语实地拍摄和考察,从268条拍摄的交通类公示语中遴选甄别,按照问题的表现形式,归纳出以下5种错译误译、缺少规范与不标准的问题,结合跨文化交际等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译写建议。
1.语言得体性欠缺
在调查中,笔者注意到“语法正确,语用有误”问题普遍,许多公共场所、车门等前有“请勿依靠”标志,其英译为“Leaning on the Door Prohibited”。就其语法合理性方面而言,可以采用该表达,但语言得体性却存在严重问题。本族语使用者无此表达形式。较贴切的英语表达为“Keep Clear of the Door、Stand Clear、Do Not Lean Against the Door”。此外,“闲人免进”标志语英译为“Loiterers Keep Away”,虽无语法错误,但语气过于强硬,致使大厅语境不和谐。根据标志设置语境和功能的不同,相应正确说法有“Staff Only”“No Passengers”“Employers Only(员工专用)”“Authorized Personnel Only(内部专用)”等。 2.文化误读导致的语用错位
公示语选用会因文化存在差异、英语变体、语言表达的不同及标志文本的特殊性存在差别,而兰州地区双语标志文本明显存在“文化误读,语用错位”现象。如,兰州车站候车厅标志“请勿翻越栏杆”,被译为“N0 Crossing”,与语境存有差异,因“cross”表示“横穿”,用“climb”表示“翻越”更为恰当。兰州车站候车厅楼梯处双语提示标志“小心台阶”“ Watch Your Step,Watch Your Steps”翻译恰当,但标志中却存有step单、复数两种形式。
3.缺少双语,语用存误
从语法性和得体性方面来看,兰州地区双语标志“缺少双语,语用存误”现象同样突出。在兰州一些大型购物商城附近的“出车注意”(BECARE OF THE CAR)和“收费停车场”(FEE PARKING)双语标志存在误用。因在英语里,THE CAR前有定冠词,表示特指某一辆车,而非所有驶出车辆,故该标志应改译为“Caution, Watch For Cars”。“收费停车场”译为“FEE PARKING”,在此语境中,亦可用toll表达同样的意思。例如Toll Expressway(收费高速)、Toll Road(收费道路)等。此外,以上此类标志大多缺少双语。
4.画蛇添足,规范缺失
标志用语讲求言简意赅、信息明确,中英一致。标志翻译中一直存在“画蛇添足,规范缺失”问题。如交通枢纽与换乘车站标志“请保持通道畅通”(Please Keep the passageways clear at all times),翻译到位。但在仔细对比原文标志后,发现英文“at all times”(任何时候)的意思,可以删去。另根据语境的不同,也可译为“Keep Passageways Clear”、“Keep Routes Clear”等。而电梯口标志语“当心夹手”(Caution/Risk of Pinching Hand)中“hand”应译为复数,或可译为 “Warning Hands Pinching”。此外“Avoid Clamp, Please Keep Away From the Door.”的译写过于繁杂,可简译为“Watch Your Hands”、“Mind Your Hands”、“Keep Hands Away”等。
5.译写有误,同名不同译
西北地区路牌中常出现“路”的缩写,其英文缩写应为“Rd.”,却错写为纯大写不加点的 “RD”,或纯大写加点的“RD.”,或大小写混用但不加点“Rd”等。如,兰州市某十字路口路牌上将张掖路翻译为ZHANGYE RD,中山路ZHONGSHAN RD.同理“街”的缩写,其正确翻译应是“St.”,却错译为“Rt”或“Str”。此外,许多重要街名无双语标志以及兰州市不同交通工具的站名英文翻译不一致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如,公交车站翻译为“stop”或直接用汉语拼音“Zhan”,甚至没有双语站名,BRT却译成“station”的现象。
四.总结
规范化、多元化的“语言风貌”,为广义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社会文化语境。通过海量信息的高度汇集,从语义、句法、语用、文化、翻译等不同层面,考察语言的使用现状与语言事实。而跨学科、联袂式、问题化、应用型的科学研究模式,是双语标志译写研究的必然之路。中国语境中外语规范用语研究将有助于促进语言学的跨学科发展,深化“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的内涵,但我国在双语标志建设方面,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实现公共标志的标准化、规范化、双语化,从地方标准走向国家标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2005北京市《道路交通标识英文用语规范(现行)》.[M],2005(第三版):1-93.
[2]《公共场所汉英双语标识英文译法指南》.[M],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5-60.
[3]《公共标志英文译法规范》[M],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
[4]杨永林.2012a.《标志翻译1000例——理论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78.
[5]杨永林.2012b.《标志翻译1000例——方法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132.
[6]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公共场所公示语英文译写规范(第三部分交通)》.[M],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7]胡红云.跨文化交际与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浙江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2-3.
[8]刘敏茹,杨丹.苏北地区公共场所标志语翻译现状分析[J],《安徽文学》,2015(6):5-8.
(作者介绍:董亚亚,兰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赵君,兰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