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在商学院拿到MBA学位,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性反倒更小。
商学院不能带给你成功,只是给你提供了一些机会。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Kellogg)商学院创业临床教授谢洛德(Lloyd E.Shefsky)长期研究创业者的发展状态,其通过采访多个国家的200多位企业家而写成的《企业家不是天生的》一书已被翻译成八种语言,在全世界商学院和创业者群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3月6日,《创业邦》记者在北京对谢洛德进行了独家专访。
《创业邦》:您认为企业家一般要具备哪些重要的能力和素质?
谢洛德:首先,他们敢于承担风险。这不是说他们像赌博一样,而是他们愿意并能够接受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个项目或者一件事的失败并不代表人生的失败。第二个能力是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理解与包容。很多时候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但还是能够做下去。第三个能力是勤奋。没有勤奋,你永远不可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企业家对复杂的事物有独特的坚持力,在别人觉得快要失败时,成功者反而会认为这是创造奇迹的机会,他们有要把事情做成的强烈意愿。此外,还要有极度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但不能自大、自负。
《创业邦》:您觉得创业者该如何长久保持乐观?
谢洛德:其实,创业者有很多方法可以找到工作的乐趣。当我觉得无聊的时候,或者累了,我就去做其他事情。比如我从事法律工作三十年,有一天早晨起床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有激情了,就选择离开。后来,我开办了一家专门研究职业女性的中心,后来转手给了一位女教授去做。另外,我还创立了一个家庭企业中心(family enterprise centre),还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提供顾问服务。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创业邦》:您认为商学院是否可以培养出企业家?
谢洛德:商学院教育并不是企业家的必要条件。一些人连大学、中学都没有上过,但也成为了企业家。去商学院是为了学习商业的基本概念,但商学院不能带给你成功,只是给你一些机会。
如果你在商学院拿到MBA学位,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性反倒更小,因为这些人会有更多的工作机会选择,限制了他们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你读过MBA,又抱定成为企业家的信念,就有可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因为你懂得如何去经营商业项目。当然,另一种可能是,不会做得很成功,因为你在衡量风险与利润的时候就不敢冒险,而只有敢冒险才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创业邦》:和美国相比,您觉得中国的创业教育做得如何?
谢洛德:中国缺少的是临床式的教授,就是曾经去过企业、再回到学校执教的人。中国改革开放不过二、三十年,塑造企业家的时间还很短。但是以后会越来越多,等一些人赚了钱,很成功了,也有相关的经验能够讲出来,他们就可以回到校园,这样中国的创业教育就会有更好的发展了。
《创业邦》:您对中国企业家有什么印象?
谢洛德:缺少榜样(role model)。中国的第一批企业家,是最近20~25年内产生的企业家,他们也没有榜样。他们很多是国有企业变成民营企业以后的产物,所以很难说是真正的独立创业。大概十年前才出现首批我认为的真正的企业家。
在美国就不同了,世界大战以后有很多企业家涌现出来。他们从战争中回来,国家无法提供工作,他们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所以无所畏惧,部分人变成了成功的企业家。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他们从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邪恶的,做事一般也比较低调,即使企业做得很大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但是,1980年代后,企业家开始走入公众视野,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企业家。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是,有越来越多20多岁的人就开始创业。这是社会的变迁。
商学院不能带给你成功,只是给你提供了一些机会。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Kellogg)商学院创业临床教授谢洛德(Lloyd E.Shefsky)长期研究创业者的发展状态,其通过采访多个国家的200多位企业家而写成的《企业家不是天生的》一书已被翻译成八种语言,在全世界商学院和创业者群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3月6日,《创业邦》记者在北京对谢洛德进行了独家专访。
《创业邦》:您认为企业家一般要具备哪些重要的能力和素质?
谢洛德:首先,他们敢于承担风险。这不是说他们像赌博一样,而是他们愿意并能够接受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个项目或者一件事的失败并不代表人生的失败。第二个能力是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理解与包容。很多时候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但还是能够做下去。第三个能力是勤奋。没有勤奋,你永远不可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企业家对复杂的事物有独特的坚持力,在别人觉得快要失败时,成功者反而会认为这是创造奇迹的机会,他们有要把事情做成的强烈意愿。此外,还要有极度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但不能自大、自负。
《创业邦》:您觉得创业者该如何长久保持乐观?
谢洛德:其实,创业者有很多方法可以找到工作的乐趣。当我觉得无聊的时候,或者累了,我就去做其他事情。比如我从事法律工作三十年,有一天早晨起床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有激情了,就选择离开。后来,我开办了一家专门研究职业女性的中心,后来转手给了一位女教授去做。另外,我还创立了一个家庭企业中心(family enterprise centre),还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提供顾问服务。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创业邦》:您认为商学院是否可以培养出企业家?
谢洛德:商学院教育并不是企业家的必要条件。一些人连大学、中学都没有上过,但也成为了企业家。去商学院是为了学习商业的基本概念,但商学院不能带给你成功,只是给你一些机会。
如果你在商学院拿到MBA学位,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性反倒更小,因为这些人会有更多的工作机会选择,限制了他们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你读过MBA,又抱定成为企业家的信念,就有可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因为你懂得如何去经营商业项目。当然,另一种可能是,不会做得很成功,因为你在衡量风险与利润的时候就不敢冒险,而只有敢冒险才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创业邦》:和美国相比,您觉得中国的创业教育做得如何?
谢洛德:中国缺少的是临床式的教授,就是曾经去过企业、再回到学校执教的人。中国改革开放不过二、三十年,塑造企业家的时间还很短。但是以后会越来越多,等一些人赚了钱,很成功了,也有相关的经验能够讲出来,他们就可以回到校园,这样中国的创业教育就会有更好的发展了。
《创业邦》:您对中国企业家有什么印象?
谢洛德:缺少榜样(role model)。中国的第一批企业家,是最近20~25年内产生的企业家,他们也没有榜样。他们很多是国有企业变成民营企业以后的产物,所以很难说是真正的独立创业。大概十年前才出现首批我认为的真正的企业家。
在美国就不同了,世界大战以后有很多企业家涌现出来。他们从战争中回来,国家无法提供工作,他们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所以无所畏惧,部分人变成了成功的企业家。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他们从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邪恶的,做事一般也比较低调,即使企业做得很大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但是,1980年代后,企业家开始走入公众视野,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企业家。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是,有越来越多20多岁的人就开始创业。这是社会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