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特征理论的继承发展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xs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兼具时代感与民族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生动诠释,其在每个具体的社会历史阶段都蕴含着具体的思想内涵和理论特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特征理论进行了探索发展,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特征理论的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特征理论.
其他文献
为了实现纵向一体化的目标,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有天然动机运用“私权力”和数据优势优待自营业务并为其提供竞争优势.同时,优待行为也给平台内经营者、平台内市场的竞争机制和消费者带来现实损害.因此有必要引入平台中立理论要求平台经营者恪守中立原则,并且网络中立理论及我国竞争法的立法目标也为平台中立义务提供了正当性.为了实现实然与应然的平衡,必须对平台经营者完全中立义务有所克减,进而实现其部分中立义务.
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发展的深度变革,对于如何处理已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式工业建筑,如何有效保护并活化利用遗留下来的大批量工业文化遗产,成为我国工业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成为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工业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命脉,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及经济价值.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统筹城市的文化特性、审美特性、地域习俗等关系,加强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促进城市转型发展下的城市功能复合、更新以及延伸,保存工业文化印记,激活传统老工业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基本适应、阶级之间不存在根本对立的前提下,基于人民需要与物质生产方式及由此决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根本矛盾的阶段化、具体化认识,实现了社会根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从分化到同一的发展.这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启示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及由此决定的基本路线的不变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界定的前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性”价值立场的深化与发展以及对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客观认知的辩证统一.
在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秘密性证明责任的分配上,立法者始终“游走”在权利人与被诉侵权人之间,司法实践也未能形成一致意见.依据2019年《反不正当竞争法》和2020年《中美经贸协议》,我国正式明确在秘密性证明责任分配上采取法律推定规则.但该推定规则所依据的诸多论据并不是绝对的,其不合理增加被告的证明负担,无法有效平衡诉讼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经过与美国法的比较研究,发现美国并未采取法律推定规则,仍遵循权利人举证思路.我国可行的完善思路是对经贸协议与现行法律规定进行体系性解释,明确由商业秘密权利人承担秘密性证明责任,
著作权何以有时间限制?对此,法学的功利主义论与自然法思想虽然有着自成体系的解释,但二者在解释著作权时间限制的正当性时都没有考虑代际正义问题,而代际正义问题应当纳入著作权时间限制的考虑范畴.实际上,著作权的时间限制存在功利主义视角的代际正义考量;依自然法中保护个人权利的思想也能推演出时间限制存在对后代人关怀的代际正义;除此之外,从人类共同体发展的角度看,保证人类科学文化不断发展繁荣是每一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对著作权进行时间限制是一种跨代共同体义务的体现.
《民法典》之中存在着诸多的有名化原则和无名化原则,构成了一个具有灵活开放性而非垂直封闭的“原则体系”.每一项原则背后都有着特定的价值关怀,决定和支撑着具体规范的设计和运行.诸多原则之间形成的复杂关系形态,集中反映了民法的规范主线与规范例外之间的交错互动性.理解与掌握《民法典》的要义和适用其具体规范,既需要从原则出发,也需要回到原则.
通过对以自然人、法人主体资格演进脉络为起点,结合人工智能具备相对独立的自由意志与认知、具备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的研究显示,人工智能应当被赋予法律人格.同时,因人工智能独立意志的不完全性,其权利义务的承担可参考“代理人”制度,以人工智能代理自然人、法人实施法律行为视角,建构人工智能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和民事责任制度.
《民法典》中关于居住权的规定较为原则与概括,不能适应复杂的实践需要.相较于合同方式,民法典对以遗嘱方式设立居住权的规定更为简略,如何判断遗嘱中设立居住权意思表示的成立要件,意思表示冲突、意思表示附条件或附期限等问题,均属以遗嘱方式设立居住权面临的独特性问题.以居住权的理论和一般规定为依据,结合继承制度的理论和规定,对以遗嘱方式设立居住权的特殊问题予以探讨,可以丰富和完善民法典的居住权规则,让居住权制度更好地发挥效用.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马克思思想起源期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其在论文中探讨了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一般差别和具体差别,集中阐发了伊壁鸠鲁哲学所体现的自我意识思想,突破了基督教上帝观和黑格尔绝对精神对人的解放的奴役,奠定了人的全面自由与彻底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和价值诉求,从而为此后马克思哲学运思写作的不断成熟提供了理论渊源和逻辑起点.鉴于其博士论文在探究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以及在整体把握马克思思想发展脉络方面的重要价值,学界在其博士论文的文本、背景、内容、方法和意义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
生产力尺度是衡量历史进步的科学尺度,这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判断.在马克思的文本语境中,生产力尺度并非仅指作为历史客体的生产力,它还兼具主体性意蕴,具有“生产力与个人之间的价值关系”这一本质内涵.生产力尺度既是衡量历史进步的科学尺度,又是衡量历史进步的价值尺度,科学性与价值性不但不冲突,反而自洽地共存于生产力尺度之中,构成生产力尺度的两重维度.在深刻剖析生产力尺度本质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生产力阐释的全面性视角,生产力尺度便获得其完整的规定性,成为包含物质生产力与个人之间的价值关系、人的自身生产力与个人之间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