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评价体系也在不断的变化,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新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我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些认识。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传统的评价学生方式是先考虑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怎样,在班里排多少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评价手段,准确的呈现学生的差异,但是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是发展的、多元化的,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内容。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须。
我觉得学生除了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外还应该和课堂上的学习量化挂钩,制定出相应的评价细则,例如积极回答问题加几分,考试成绩进步了加几分等等。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
原评价模式一般情况下只有班主任一个人的评价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而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评价的内容也需要多元化,既要重视学习成绩,又要重视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评价标准也不应单一化,既要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应该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会让综合素质评价更趋于合理,增加评价的公平性。
1、学生自评:就是让学生在每一学期结束时,对照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的各项内容,回顾一学期的各项表现,找出依据并量化,打出等级。学生个人评价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各种表现,并能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好办法,它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同学互评:同学互评,指一个班的学生相互评价。有以下三种方式:全班互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首先成立由班委会部分成员与学生公推的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小组参考学生个人自评和量化扣分以及学生日常各方面的表现,找出依据,进行讨论,最后量化,判定等级。在评价的过程中应避免造成同学之间互不服气,只关注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评价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并要关注并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评价可能对同伴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而且要注意应该进行随机分组。
3 教师评价:评价结果包括综合性评语、评定等级两部分。
(1)评语:每位任课老师依据每个学生日常表现及日常量化扣分情况,找出依据,共同讨论,判定等级。教师作为评价者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对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比较深刻的认同和理解,富有责任感。第二,对被评价的学生要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了解。第三,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对学生综合素质若干方面的表现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于评价的各个环节有恰当的把握,如在评价过程中能够清晰、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听取他人的想法。同时,要在制度上对教师评价的客观性提供保障。然后由班主任参考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以及学生成长性记录等情况,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评语以定性描述为主。结果记录在《中学生素质成长报告册》中。
(2)评定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表示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具体等级评定参照《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等级评定参考标准》。
(3)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信息技术四项。班主任组织班级评价小组对每个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进行评价。按预定等级比率打分并划定等级,计入档案。
(4)班主任写出综合性评语:在学生、老师的评价基础上,班主任写出综合性评语。评语既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又要指出其不足。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要对学生进行公示,同时把素质评价的结果告知家长,让学生家长明白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能相应的做出一定得教育措施。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调动了学生热爱集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不同的人在学习生活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的成长。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传统的评价学生方式是先考虑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怎样,在班里排多少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评价手段,准确的呈现学生的差异,但是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是发展的、多元化的,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内容。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须。
我觉得学生除了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外还应该和课堂上的学习量化挂钩,制定出相应的评价细则,例如积极回答问题加几分,考试成绩进步了加几分等等。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
原评价模式一般情况下只有班主任一个人的评价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而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评价的内容也需要多元化,既要重视学习成绩,又要重视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评价标准也不应单一化,既要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应该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会让综合素质评价更趋于合理,增加评价的公平性。
1、学生自评:就是让学生在每一学期结束时,对照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的各项内容,回顾一学期的各项表现,找出依据并量化,打出等级。学生个人评价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各种表现,并能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好办法,它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同学互评:同学互评,指一个班的学生相互评价。有以下三种方式:全班互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首先成立由班委会部分成员与学生公推的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小组参考学生个人自评和量化扣分以及学生日常各方面的表现,找出依据,进行讨论,最后量化,判定等级。在评价的过程中应避免造成同学之间互不服气,只关注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评价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并要关注并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评价可能对同伴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而且要注意应该进行随机分组。
3 教师评价:评价结果包括综合性评语、评定等级两部分。
(1)评语:每位任课老师依据每个学生日常表现及日常量化扣分情况,找出依据,共同讨论,判定等级。教师作为评价者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对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比较深刻的认同和理解,富有责任感。第二,对被评价的学生要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了解。第三,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对学生综合素质若干方面的表现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于评价的各个环节有恰当的把握,如在评价过程中能够清晰、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听取他人的想法。同时,要在制度上对教师评价的客观性提供保障。然后由班主任参考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以及学生成长性记录等情况,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评语以定性描述为主。结果记录在《中学生素质成长报告册》中。
(2)评定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表示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具体等级评定参照《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等级评定参考标准》。
(3)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信息技术四项。班主任组织班级评价小组对每个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进行评价。按预定等级比率打分并划定等级,计入档案。
(4)班主任写出综合性评语:在学生、老师的评价基础上,班主任写出综合性评语。评语既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又要指出其不足。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要对学生进行公示,同时把素质评价的结果告知家长,让学生家长明白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能相应的做出一定得教育措施。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调动了学生热爱集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不同的人在学习生活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