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智能移动终端日益普及的发展趋势,将微课作为载体引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尝试以线上微课为辅助,以线下课堂
【基金项目】
:
华侨大学实验教学与管理改革项目(SY2019Y02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智能移动终端日益普及的发展趋势,将微课作为载体引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尝试以线上微课为辅助,以线下课堂为主体的混合教学新模式。根据微课教学特点构建了大学物理实验微课混合教学模式的框架,开发制作了微课视频,实现了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微信公众号和信息化平台上的多渠道资源共享,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微课混合教学模式提高了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效果。
其他文献
为促进辽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向系统化、标准化发展,通过回顾水环境承载力发展进程,开展了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辨析,并界定了基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内涵的
嘉兴南湖水体总氮(TN)浓度长期居高不下,影响着南湖总体水质情况和水体富营养化水平。根据历史调研资料及现场调查结果,分析了南湖及周边水体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
通过回顾国内生态环境预警研究历程,系统分析、总结了生态环境预警研究基本原理、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指出国内生态环境预警研究视野涵盖生态环境要素与生态系统、人居生活与
北方寒冷地区河流多存在水质难以有效保持、水量时空分布不均、生态流量不足、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以北沙河沈阳段为研究对象,以水质、水量、水生态、水管理为脉络,通过问
为解决我国现有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方案选择不合理、筛选效率低等问题,通过结构化层次存储和搜索技术,运用案例推理和机器学习,构建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
系统梳理了“九五”以来辽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历程,分析了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水生态修复、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
辽河保护区自2010年划定后,其治理与保护由过去的多龙治水、分段管理、条块分割开始向统筹规划、集中治理、全面保护转变。通过对2006—2019年辽河干流8个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
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主要受经济、政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土地利用格局的转变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对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现场勘查等方式,形成2010—2018年9期土地利用数
生物炭广泛应用于生态修复、农业和环保领域,研究出能吸附农业面源污染物中农药(主要为乙草胺和阿特拉津除草剂)的材料,对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中的土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从生
为构建辽河保护区河流健康修复与管理技术库,将近年来产出的技术成果应用于流域系统治理,在总结与梳理辽河保护区修复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辽河保护区河流健康修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