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后,全球并购环境将呈现怎样的态势?中国企业的并购意愿和行为是否会受到影响?
在近日安永发布的“资本信心晴雨表”调查中显示,2011年中国公司保持强劲的现金头寸,中国公司的交易愿望较为强烈。具体而言,中国公司拥有加速寻求收购的资金、动力和机会;随着企业信心恢复,经济逐渐复苏,国内和海外并购蓄势待发,预计于2011年下半年提速。
此报告是安永在全球范围内与《经济学人智库》一起联合对全球大型的公司1000位高级管理人士的访谈,包括36个国家和地区、38个行业、1000家公司(其中包括63家财富500强公司)。而中国有62家企业受访,分别来自于汽车制造业、汽车业、石油天然气、电力及公共事业等行业。
中国企业并购信心十足
据“资本信心晴雨表”显示,82%的中国受访者对国内经济前景较6个月前抱有更大信心,随着资本状况的改善,31%的中国受访者正积极考虑在未来6个月内展开收购活动,而全球调查中,这一个比例为29%。
尽管在提及短时间内的收购前景时,半数中国和全球受访高管表示,他们在财务和战略方面都做好了迅速行动的准备。但数据表示,展望更远的未来,51%的中国受访者在未来12个月内可能或极可能开展收购活动,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全球及其他金砖四国44%的平均水平。
中国企业为何拥有较高的信心。对此,安永中国华北区财务交易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蔡琳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与全球同行相比,中国庞大的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给了中国公司很大的信心。即使这些公司不打算出去并购,在本国市场也有很多潜在的市场可以挖掘,从这点上讲,中国公司在挖掘自身的市场还没有达到饱和的情况下还有很多机会的。二是比起海外公司,由于中国的经济体比较单一,中国公司大部分致力于本地市场,因此如果中国市场能够把握好,可以降低营运风险。此外,蔡琳分析,在过去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公司受影响程度相对也小,所以中国企业的信心来源于中国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还有中国市场的公司运营状况、现金持有、流动资金这些状况都相对海外企业要好,所以中国高管体现出的优越感比海外同行好。
“2010年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年,而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势必重新成为2011年的热点话题。很明显,中国公司的交易愿望较其全球竞争对手更加强烈。”安永大中华区财务交易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庞若柏表示。蔡琳分析:“2011年并购市场活跃的条件已经成熟。如果企业信心和经济复苏得以持续,我们或许会看到并购活动将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海外并购日渐成为中国并购不容忽视的一大趋势。中国公司将与更多知名国际公司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35%的中国受访公司表示预计在未来6个月内在新兴市场展开收购活动,而表示有相同计划的全球受访公司比例则为31%。
此外,庞若柏还表示:“近期数据表明,中国为2009年全球第五大对外投资国,排名较上一年上升了七位。显然,中国公司不愿放弃通过战略财务交易实现增长的机会。他们在未来12个月仍将成为这方面的活跃参与者。”
31%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积极地在未来6个月内利用并购机会实现增长,而持有相同观点的全球受访者比例则为29%。较全球竞争对手相比,中国受访者对于6个月后的前景持有更加乐观的情绪。5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可能或极可能在12个月内开展收购活动,而同期全球调查中,只有41%的受访者持有相同观点。
公司自身发展最重要
“资本信心晴雨表”的调查显示出一个重要事实,即在当今富有挑战且存在不确定因素的今天,企业如何管理资本?如何保全、优化、筹集和投资资本,将决定企业其明天的竞争地位。“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自己内部的发展,无论对中国还是全球的高管来说都是首要的,尤其中国85%的高管认为,自身发展非常重要。”蔡琳表示,中国企业已经并非单纯是为了并购而并购,有利于企业发展是最重要的议题。
而庞若柏还表示,中国公司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尽可能地调整其资本结构。公司的首要战略是自身发展。
“如今,在企业首要的资本配置领域当中,自身发展和研究开发占到第一、第二位,并购已经退居第三,我相信这也是反映了我们中国市场尤其中国公司对自己市场本土经济的非常重要的信心。”蔡琳进一步表示。
在优化资本方面安永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在未来12个月最关注五个领域。“第一个是通过对现有业务的融资实现自身业务的增长,我们一直强调中国公司还是把这个作为重点;第二个是各类现有资产的成本效率;第三通过并购等方式实现企业增长;第四是所投资的业务要达到要求的协同效应;第五是通过资产销售创造一些成本。”蔡琳具体介绍道。
中国有79%的受访者表示将在未来一年着重现金流动性问题,调查显示有61%的受访者认为营运和成本效益将受到更多关注。而全球调查结果则相反。67%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一年内最为关注的问题是营运和成本效益,同时有58%的受访者强调了现金流/流动性问题。
不过,报告也显示,中国的高管对其债务情况比较满意,具体表现在对全球信贷状况更为乐观。4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无需对其债务进行再融资。
在近日安永发布的“资本信心晴雨表”调查中显示,2011年中国公司保持强劲的现金头寸,中国公司的交易愿望较为强烈。具体而言,中国公司拥有加速寻求收购的资金、动力和机会;随着企业信心恢复,经济逐渐复苏,国内和海外并购蓄势待发,预计于2011年下半年提速。
此报告是安永在全球范围内与《经济学人智库》一起联合对全球大型的公司1000位高级管理人士的访谈,包括36个国家和地区、38个行业、1000家公司(其中包括63家财富500强公司)。而中国有62家企业受访,分别来自于汽车制造业、汽车业、石油天然气、电力及公共事业等行业。
中国企业并购信心十足
据“资本信心晴雨表”显示,82%的中国受访者对国内经济前景较6个月前抱有更大信心,随着资本状况的改善,31%的中国受访者正积极考虑在未来6个月内展开收购活动,而全球调查中,这一个比例为29%。
尽管在提及短时间内的收购前景时,半数中国和全球受访高管表示,他们在财务和战略方面都做好了迅速行动的准备。但数据表示,展望更远的未来,51%的中国受访者在未来12个月内可能或极可能开展收购活动,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全球及其他金砖四国44%的平均水平。
中国企业为何拥有较高的信心。对此,安永中国华北区财务交易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蔡琳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与全球同行相比,中国庞大的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给了中国公司很大的信心。即使这些公司不打算出去并购,在本国市场也有很多潜在的市场可以挖掘,从这点上讲,中国公司在挖掘自身的市场还没有达到饱和的情况下还有很多机会的。二是比起海外公司,由于中国的经济体比较单一,中国公司大部分致力于本地市场,因此如果中国市场能够把握好,可以降低营运风险。此外,蔡琳分析,在过去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公司受影响程度相对也小,所以中国企业的信心来源于中国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还有中国市场的公司运营状况、现金持有、流动资金这些状况都相对海外企业要好,所以中国高管体现出的优越感比海外同行好。
“2010年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年,而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势必重新成为2011年的热点话题。很明显,中国公司的交易愿望较其全球竞争对手更加强烈。”安永大中华区财务交易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庞若柏表示。蔡琳分析:“2011年并购市场活跃的条件已经成熟。如果企业信心和经济复苏得以持续,我们或许会看到并购活动将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海外并购日渐成为中国并购不容忽视的一大趋势。中国公司将与更多知名国际公司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35%的中国受访公司表示预计在未来6个月内在新兴市场展开收购活动,而表示有相同计划的全球受访公司比例则为31%。
此外,庞若柏还表示:“近期数据表明,中国为2009年全球第五大对外投资国,排名较上一年上升了七位。显然,中国公司不愿放弃通过战略财务交易实现增长的机会。他们在未来12个月仍将成为这方面的活跃参与者。”
31%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积极地在未来6个月内利用并购机会实现增长,而持有相同观点的全球受访者比例则为29%。较全球竞争对手相比,中国受访者对于6个月后的前景持有更加乐观的情绪。5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可能或极可能在12个月内开展收购活动,而同期全球调查中,只有41%的受访者持有相同观点。
公司自身发展最重要
“资本信心晴雨表”的调查显示出一个重要事实,即在当今富有挑战且存在不确定因素的今天,企业如何管理资本?如何保全、优化、筹集和投资资本,将决定企业其明天的竞争地位。“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自己内部的发展,无论对中国还是全球的高管来说都是首要的,尤其中国85%的高管认为,自身发展非常重要。”蔡琳表示,中国企业已经并非单纯是为了并购而并购,有利于企业发展是最重要的议题。
而庞若柏还表示,中国公司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尽可能地调整其资本结构。公司的首要战略是自身发展。
“如今,在企业首要的资本配置领域当中,自身发展和研究开发占到第一、第二位,并购已经退居第三,我相信这也是反映了我们中国市场尤其中国公司对自己市场本土经济的非常重要的信心。”蔡琳进一步表示。
在优化资本方面安永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在未来12个月最关注五个领域。“第一个是通过对现有业务的融资实现自身业务的增长,我们一直强调中国公司还是把这个作为重点;第二个是各类现有资产的成本效率;第三通过并购等方式实现企业增长;第四是所投资的业务要达到要求的协同效应;第五是通过资产销售创造一些成本。”蔡琳具体介绍道。
中国有79%的受访者表示将在未来一年着重现金流动性问题,调查显示有61%的受访者认为营运和成本效益将受到更多关注。而全球调查结果则相反。67%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一年内最为关注的问题是营运和成本效益,同时有58%的受访者强调了现金流/流动性问题。
不过,报告也显示,中国的高管对其债务情况比较满意,具体表现在对全球信贷状况更为乐观。4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无需对其债务进行再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