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招拍出弦外之音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作品的“弦外之音”,是比喻画面中另外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作品表达含蓄或富有寓意。但含蓄和寓意还有不同,含蓄多是形象外表的藏与露;而寓意则是摄影作品的内涵,指摄影家通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在作品中融入了思想、情感。无论是含蓄,还是寓意,在摄影中运用得当,都能够调动观者的想象,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感染力。看这样的作品,就如同欣赏美妙的音乐一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具体怎样拍呢?
  拟人运用
  拟人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就像文学作品里动植物能哭、笑、惆怅一样。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还可以起到托物言志,寓兴自我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国画中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就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四君子”之中,其实也是一种拟人。在摄影中,我们可以借鉴过来,把更多的事物模拟成人,如右图。
  融情于事
  抒情的作用在于通过抒发情感来激发观者的共鸣,以情感人。其实,任何作品中都包含了作者的感情成分,但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的能够引发观者的广泛共鸣,有的则让人无动于衷。抒情方式具体来分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咏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左图就是融情于事,通过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
  捕捉手势
  在人物摄影中,往往把手称为人的第二张脸,可见手的重要性。手是绝大多数人除了五官之外,与外界交流最多的工具。因此,长久以来,手势的含义变得越来越丰富,通过手势,甚至能够判断人物的行为、状态、精神面貌,甚至心理。因次,摄影师有时抓住了一个传神的手势,绝不亚于抓拍到了一个生动的面部表情,而且还能够收到无形胜有形的含蓄效果,如上两图。摄影史上,还有一张著名的关于手的照片,是美国摄影家迈克·威尔斯1980年4月随着一支救援队伍进入乌干达干旱灾区时拍摄的。一所天主教慈善机构的一位神父,他的白而丰满的大手中是一只干瘪的黑色小手,强烈的对比,含蓄地告诉人们乌干达旱灾的恶果,照片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捕捉动势
  希腊雕刻家米隆的名作《掷铁饼者》,雕塑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其实,这一雕塑表现的就是一个动势。所谓动势,就是事物某种静止的姿态在一定条件下能给人以动感的或具有潜在的向某个方向运动的趋势。在艺术创作中,动势是众多艺术在塑造形式结构和姿态时所用的一个技巧。摄影中当然也可用动势构图来扩展照片的想象空间。通过选择相机拍摄的角度,快速连拍,让画面中的人、物蓄势待发,富有活力,让观者感受到画面充满张力。
  人物VS手势
  将捕捉手势这一理论稍加引申,就得出了一种新的构图技巧:展现完整人物和其他人物的手势。如右图,完整的人物姿态、表情,结合了其他人物的一只鲜明的手。画面藏得干脆,露得完整。一只小小的手却给了对方人物很大的压力,从对方的表情动作上体现了出来。联想到我们的创作中,在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或关系时,也可以尝试这个办法,如画面中出现母亲的手和完整的孩子,美女的手和英俊的小伙子。法国的雕塑大师罗丹,极擅长于手的描写。我们若仔细留意罗丹的雕塑作品,无论是半身的或全身的,只要有手的部分,都是他主要的情感宣泄之处。手的确是众多门类艺术家施展技巧的对象。
  创造前景
  一个漂亮的物体谁都看得见,直接简单记录,拍摄下来难免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更不用提“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了。而为它找一个前景,尤其是能抒发自己思想、情感的前景,就能够让照片富有个性,与众不同,并还可能做到意境深远。在现场找前景是一种办法,比如类似上图的场景,附近的花、草、树、木,窗框、窗帘等,都可以借用,用镜头透过它们取景,多多尝试,很可能找到美妙的构图位置。如果实在没有前景可以借用,还可以向上图作者学习,自己创造一个前景。作者通过手动对焦,把焦点调在近处,并利用大光圈,这样就虚化了远处的楼群,形成一个个光斑,先拍一张,留作前景;接下来再准确对焦楼群拍摄一张。后期制作时叠加在了一起。
  映衬衬托
  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似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创作技法。映衬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如上图,不直接表现老人的容貌,而是以老人所看的电视节目来衬托老人的精神面貌,收到了含蓄悠远的效果。
  气氛渲染
  我们知道,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有助于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对故乡冬景的描写,就对人物的凄楚心理和作品的主题,起着有力的渲染作用。在摄影作品中,恰当地借助风、霜、雨、雪、日出、日落或自然环境等条件,同样能够烘托并深化作品的主题。道理虽然简单,但用好这些环境并不容易,如右图,利用雪景烘托人物,如果不是选用的暗淡的背景和较高的快门速度,雪花不会这样清晰显现,宁静而深远的韵味也就不会显现。可见,利用好环境还需要充分掌握特定环境下的拍摄规律。
  引发联想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通过联想,可以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丰富的内涵。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因此,善于观察事物,分析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因果性,相似性,对比性,都有利于创作出使人产生丰富联想的好作品。如左下图的警帽和简陋的鱼缸让我们想起民警平凡的工作与生活;右下图中的鲜花让我们联想到情窦初开的少女。
  制造悬念
  差的照片让人一览无余,好的照片让人饱览不尽。有悬念的照片就是这样一种好照片。悬念,或者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以唤起读者“追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借以激发观者的兴趣。在纪实摄影中,故意不把一个故事讲完,而是留一些“悬”起的谜,就很可能诱导起观者的挂“念”之心。如上面两图,无论是神色凝重、构图压抑的猴子,还是形单影只,拎包而行的驼背老人都是对一个故事不完整的交代。好的悬念作品绝不是玄虚,让人无法理解,而是应该让读者沿着有限但清晰的线索,展开自己的想象。
  总结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表现含蓄、寓意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应该具有弦外之音的独特魅力,摄影作品能给人以丰富的感受,不仅是通过画面中的有形元素,还要通过画面中蕴藏的无形元素,以有限蕴含无限,让观者的想象力驰骋于形和意之间。
其他文献
摘要 电影《三峡好人》在2006年12月全国公映,其思想内涵丰厚,可说是一部隐语性很强的电影;艺术特色突出,在当前的电影文化语境里成为杰出的另类;但它又受制于当前的接受语境,其不足之处也令人深思。  关键词 争议 艺术 另类绝唱    2006年12月。电影《三峡好人》在全国公映,引来一片争议。它在国内的票房收入相对较低。这成为一些人攻击并肆意延伸的话题。但其在国外却又频频获奖,以及它在法国。澳洲
[摘要]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与精神需求的提高,电视剧创作在百姓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地域文化特色对于任何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既是作品中人物赖以生存的地理空间,是作品个性和文化特征的综合体现,也是创作者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认同的自然流露。近几年来,以地域文化特色为题材的电视剧迅速发展,各种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值得我们去发现。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3D打印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3D打印这一项创新型的新兴技术,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加快3D打印在我校的普及,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结合“灵动创客”社团活动,笔者进行了“3D打印入课堂”教学探索。文章从3D打印在教育领域中的实际应用着手,分析当前现状,着力研究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努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的想
摘要 电影《色·戒》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短篇小说,导演李安忠实了原著对“人性”的深刻描画。通过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对电影文本所作的全面解读,《色·戒》对“人性”进行多层次挖掘的主题内蕴得以具体呈现。  关键词 《色·戒》 人性 符号矩阵    由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短篇小说。名导 名家的组合必然会吸引广大受众的眼球,社会上对《色·戒》的评论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人以为要
【摘 要】“表扬”可以唤醒、鼓舞、激励学生,常常能在课堂中听到“掌声”,催人奋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欢笑”。思考”是最根本的学习方法,常能听到“争辩声”。在小班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三声”,小班数学课堂教学也更适合“三声”的扎根繁衍。  【关键词】生本课堂;小班数学教学;三声  一、掌声——小班数学课堂激发学习潜能的催化剂  (一)掌声——增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摘要] 《功夫熊猫》成功的关键是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紧扣现代文化流行热点,中西合壁的精确表达。反思我国当代动画,总觉得太浮躁,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层次探索和理解,可以说当代国内动画很少让我们能解读到民族文化的深奥内涵。中国动画不仅要加强技术修养,更重要的是要练创意内功。创作当代杰出的中国动画,传统元素结合现代创作理念才是硬道理。  [关键词] 民族动画 《功夫熊猫》 中国文化 现代创作理念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手机摄影应该是年轻人观看世界的方式,展现的应该是年轻人的眼光与观念,  而不能用传统影像的审美去欣赏与衡量。  这种说法乍一听似乎有点儿道理,但是仔细琢磨又感觉不那么靠谱儿。  手机也好,相机也罢,无非是具有影像采集功能的一种工具,  按照工具来划分影像的类型实在有些欠通,  再从摄影者的年龄段来引导手机摄影的主流归属,更是无理可循了。  土耳其卡帕多西亚地区,以拥有地球上最像月
[摘要] 真实影像系统是一个特指历史和现实时段的理论范畴,与自身媒介的特性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叙事机制的真实与环境与人物造型机制的真实,是真实影像系统内部最基本的本质要求。充满纪录风格的电影《可可西里》用它的现实主义题材,带来了令人震撼的真实,也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是导演陆川的一部上乘之作。  [关键词] 真实影像系统 《可可西里》 现实主义 藏羚羊 人性思考    真实影像系统的根
摘要 加拿大导演德尼·阿岗的《野蛮入侵》以父子关系为基本逻辑起点,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所指涉的是与家庭深层同构的文化认同问题。难能可贵一点的是,尽管影片不论是在人物形象还是在叙事结构上都高度象征化,但是导演最终没有让他们成为一组刻板沉闷的符号及其对应物,而是运用了一系列电影手段对其加以丰富。  关键词 《野蛮入侵》 文化解读 身份认同 身份困境    如果用现有的类型概括。德尼·阿岗的《野蛮
[摘要]在《萧萧》中城乡两种文化形成对峙,萧萧在强大的乡间文化造成的整体蒙昧中只能以悲剧结束。探索悲剧的原因,可以看出作者从这里开始对他一贯深爱的湘西乡间文化提出了质疑,只有两种文化各取所长,互补吸收,才能建构作者理想的人性。  [关键词]悲剧原因 城乡对峙 互补    沈从文先生的《萧萧》讲述了一个平淡的关于童养媳的故事,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有的是生活的真实。从萧萧出嫁到第二代萧萧的进门,在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