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11月24日,毛主席纪念堂的奠基仪式在天安门广场庄严举行。当年,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工地上竖立着毛主席的巨幅彩色画像,画像对面则挂着巨型的横幅,上写大字“热烈拥护中央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奠基!”
那么,纪念堂有几处備选地?为何终选天安门广场?建筑物主入口为何安置在朝北侧?建筑物通体高度33.6米又是何原因呢?
30个陵墓方案终被舍弃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9月14日,国家计委开始组织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江苏、广东和陕西等8个省市的优秀建筑师及美术工作者代表40余人会聚北京,为毛主席遗体安置的选址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商讨。有代表提出为主席设计陵墓的计划。
截至9月下旬,共收集了30个陵墓方案。陵墓主建筑造型多以实墙为主,没有窗,大多数还没有柱廊或采用极粗的柱墩,陵墓气氛很浓重。
当时,国务院的有关领导同志看了这些方案后认为,历代剥削阶级的统治者通过修建陵墓来显示他们的统治地位,所以他们的陵墓阴森、压抑。毛主席既崇高伟大又平易近人,因此,应该为主席设计一个平和而又庄严肃穆的纪念堂。
10月9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一、在首都北京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二、在纪念堂建成以后,将把安放毛泽东主席遗体的水晶棺移入堂内,让世世代代人民群众能够亲眼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选址天安门广场
起初,纪念堂的选址共有四个地点,分别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天安门北(拆除端门)、香山以及景山公园。
经过几轮磋商,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选址方案被确定。除了深远的政治意义外,其优势还体现在纪念碑南侧交通便利,便于群众瞻仰;施工条件优越,便于加速工期、早日建成;接近地铁,便于转移;纪念堂将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形成整体,组成气势磅礴的广场建筑群,这有利于促进广场规划早日实现。
正阳门剪影罩不住纪念堂
建筑设计的首要问题是入口朝向。当年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把纪念碑的主要面朝北,面向天安门城楼。经过充分考虑后,设计组遂决定把纪念堂主入口也安置在朝北侧。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代表们共提交了3轮设计方案。经过多方商讨,纪念堂最终的外部建筑立面方案于11月24日下午纪念堂奠基典礼前确定。为与人民大会堂等建筑风格相协调,正方形被定为纪念堂平面形状。综合考虑到工程管网等要求,主体建筑长宽各105.5米,建筑物通体高33.6米。
如此设计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天安门城楼上看毛主席纪念堂会有正阳门的大屋顶剪影罩在其上。另一方面,毛主席纪念堂也不会有压倒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势。
4个月完成近一年开采量
1976年11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现场指挥部成立,时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的李瑞环担任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总指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负责纪念堂建设的领导工作。
要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建设一座宏伟的纪念堂,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当时全国各地直接参与建设的单位有50余个,78万人次亲身参与到了建设中来。而用于修建纪念堂的大批原材料都是由各地准备并进行加工的。
北京本地取材,工程量最为浩大的当数房山汉白玉石料的开采。房山县汉白玉一年最高开采量是2000立方米,现在要在4个月内完成1500立方米的任务,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在房山县人民的支援下,石矿工人、解放军战士和广大农民日夜奋战,开挖土方48000立方米,开挖石方4600立方米,如期完成开采任务。
承担工程运输任务的是北京市运输公司。市运公司从房山运往广场的汉白玉石近100吨、条石6000吨。从东陵、西陵运来的树木有500多株。简单计算一下,即使按一整年无休息日计算,每天运行的车次数量也要近百次。
1977年5月4日,仅用6个月时间,毛主席纪念堂主体建筑正式竣工。8月18日,水晶棺移入纪念堂。8月20日,毛主席遗体进入纪念堂。
(摘自《法制晚报》)
那么,纪念堂有几处備选地?为何终选天安门广场?建筑物主入口为何安置在朝北侧?建筑物通体高度33.6米又是何原因呢?
30个陵墓方案终被舍弃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9月14日,国家计委开始组织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江苏、广东和陕西等8个省市的优秀建筑师及美术工作者代表40余人会聚北京,为毛主席遗体安置的选址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商讨。有代表提出为主席设计陵墓的计划。
截至9月下旬,共收集了30个陵墓方案。陵墓主建筑造型多以实墙为主,没有窗,大多数还没有柱廊或采用极粗的柱墩,陵墓气氛很浓重。
当时,国务院的有关领导同志看了这些方案后认为,历代剥削阶级的统治者通过修建陵墓来显示他们的统治地位,所以他们的陵墓阴森、压抑。毛主席既崇高伟大又平易近人,因此,应该为主席设计一个平和而又庄严肃穆的纪念堂。
10月9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一、在首都北京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二、在纪念堂建成以后,将把安放毛泽东主席遗体的水晶棺移入堂内,让世世代代人民群众能够亲眼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选址天安门广场
起初,纪念堂的选址共有四个地点,分别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天安门北(拆除端门)、香山以及景山公园。
经过几轮磋商,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选址方案被确定。除了深远的政治意义外,其优势还体现在纪念碑南侧交通便利,便于群众瞻仰;施工条件优越,便于加速工期、早日建成;接近地铁,便于转移;纪念堂将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形成整体,组成气势磅礴的广场建筑群,这有利于促进广场规划早日实现。
正阳门剪影罩不住纪念堂
建筑设计的首要问题是入口朝向。当年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把纪念碑的主要面朝北,面向天安门城楼。经过充分考虑后,设计组遂决定把纪念堂主入口也安置在朝北侧。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代表们共提交了3轮设计方案。经过多方商讨,纪念堂最终的外部建筑立面方案于11月24日下午纪念堂奠基典礼前确定。为与人民大会堂等建筑风格相协调,正方形被定为纪念堂平面形状。综合考虑到工程管网等要求,主体建筑长宽各105.5米,建筑物通体高33.6米。
如此设计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天安门城楼上看毛主席纪念堂会有正阳门的大屋顶剪影罩在其上。另一方面,毛主席纪念堂也不会有压倒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势。
4个月完成近一年开采量
1976年11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现场指挥部成立,时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的李瑞环担任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总指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负责纪念堂建设的领导工作。
要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建设一座宏伟的纪念堂,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当时全国各地直接参与建设的单位有50余个,78万人次亲身参与到了建设中来。而用于修建纪念堂的大批原材料都是由各地准备并进行加工的。
北京本地取材,工程量最为浩大的当数房山汉白玉石料的开采。房山县汉白玉一年最高开采量是2000立方米,现在要在4个月内完成1500立方米的任务,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在房山县人民的支援下,石矿工人、解放军战士和广大农民日夜奋战,开挖土方48000立方米,开挖石方4600立方米,如期完成开采任务。
承担工程运输任务的是北京市运输公司。市运公司从房山运往广场的汉白玉石近100吨、条石6000吨。从东陵、西陵运来的树木有500多株。简单计算一下,即使按一整年无休息日计算,每天运行的车次数量也要近百次。
1977年5月4日,仅用6个月时间,毛主席纪念堂主体建筑正式竣工。8月18日,水晶棺移入纪念堂。8月20日,毛主席遗体进入纪念堂。
(摘自《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