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南大学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大学开展的体育文化节较为丰富,学生参与度较好;学生对学校体育赛事的关注度较高;云南大学体育社团种类较多,涉及的项目比较广泛。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1.学校整体的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较低;2.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较少,持续时间较短。
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提高体育宣传和对外交往工作水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培育和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加快推进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启动体育文化精品建设工程。充分挖掘体育的多元价值,精心培育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文化。结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传承和推广优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和开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体育为载体阐释中国梦,推动中华体育文化走向世界。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云南大学也有了新的历史使命,“一流的高校应该具有一流的校园体育文化”。通过研究云南大學校园体育文化,创新和丰富学校体育文化活动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师生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1云南大学校园体育行为文化调查分析
1.1体育文化节调查与分析
表1.1为云南大学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文化节,从举办时间上分析,云南大学体育文化节每年定期举办,时间覆盖上下两个学期;从举办项目上分析,既有竞技类也有参与表演类。以上说明了云南大学体育文化节开展情况较好,内容比较丰富,学生参与积极性比较高。
1.2学生个人体育行为调查与分析
学生的个人体育锻炼行为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文调查了云南大学近四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
由表1.2可知,云南大学2016年至2019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分别为5.74%、5.00%、4.30%、9.00%,在《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指出,到2022年学生体质健康的优良率要达到50%及以上,到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的优良率要达到60%及以上。结合云南大学的情况,到2022年还有两年的时间,距离达到50%的优良率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由表1.3和表1.4可知,云南大学多数学生每周进行3-4次体育活动,占到总人数的39.10%;其次是每周运动1-2次的人数,占到31.90%;每周运动5次以上的人数较少,占到25.00%;还有4%的学生不运动。此外,有31.50%的学生每次运动时间不足1小时,没有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由此可以看出,能够坚持经常运动的人数不多,有很多的学生每周锻炼次数很少,锻炼效果并不好。
由表1.5可知,学生选择课外锻炼前三的体育项目分别是跑步、篮球和羽毛球,分别占63.70%、35.60%和23.60%。因为跑步技术要求简单,不受场地限制;篮球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喜爱程度较高;羽毛球是一项老少皆宜的项目,受众范围较广。但是,像一些场地器材要求较高,技术动作较为复杂的项目就很少有人选择,如网球、排球、舞蹈、健美操等。
由表1.6可知,云南大学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有三种:和同学一起、独自以及体育社团。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云南大学大部分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当中喜欢结伴而行,一起进行体育运动在增添体育活动乐趣色同时,也体现了体育的交流、社交等功能。
由表1.7和表1.8可知,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相关的节目或赛事比较感兴趣。有34.20%的学生经常观看体育节目,52.30%的学生偶尔观看体育节目。在对学校内体育赛事的调查上发现,有87.80%的同学到现场观看过不同类型的赛事,观看人数前三的赛事分别是校运会、云大杯(篮、足、排)以及院级体育赛事,占比分别为61.20%、50.30%、44.40%,说明学生对学校各项体育赛事的关注度较高,能够亲临现场感受比赛的乐趣,所以学校应该承办更多相关的体育比赛,来满足学生此方面的需求。
1.3体育社团调查与分析
由表1.9可知,云南大学有27个体育类的社团。根据社团的特点,本文将社团分为球类、健美操舞类、搏击类、传统体育类、户外运动类五个类别,分别有11、3、4、3、6个社团。云南大学体育社团种类较多,涉及的项目比较广泛。这些社团会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如教学、比赛、交流等,这些活动让在校师生有了展现体育技能与精神的机会,丰富了师生的课余体育文化生活。
2 结论
云南大学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节、体育比赛及活动,大力支持体育类社团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学校师生的体育锻炼需求,提高了锻炼的积极性,还对学校体育行为文化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体育活动的举办没有明显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整体的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较低;2.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较少,持续时间较短;3.有一部分学生对学校相关体育赛事的关注度较低。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体育学院)
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提高体育宣传和对外交往工作水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培育和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加快推进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启动体育文化精品建设工程。充分挖掘体育的多元价值,精心培育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文化。结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传承和推广优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和开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体育为载体阐释中国梦,推动中华体育文化走向世界。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云南大学也有了新的历史使命,“一流的高校应该具有一流的校园体育文化”。通过研究云南大學校园体育文化,创新和丰富学校体育文化活动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师生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1云南大学校园体育行为文化调查分析
1.1体育文化节调查与分析
表1.1为云南大学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文化节,从举办时间上分析,云南大学体育文化节每年定期举办,时间覆盖上下两个学期;从举办项目上分析,既有竞技类也有参与表演类。以上说明了云南大学体育文化节开展情况较好,内容比较丰富,学生参与积极性比较高。
1.2学生个人体育行为调查与分析
学生的个人体育锻炼行为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文调查了云南大学近四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
由表1.2可知,云南大学2016年至2019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分别为5.74%、5.00%、4.30%、9.00%,在《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指出,到2022年学生体质健康的优良率要达到50%及以上,到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的优良率要达到60%及以上。结合云南大学的情况,到2022年还有两年的时间,距离达到50%的优良率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由表1.3和表1.4可知,云南大学多数学生每周进行3-4次体育活动,占到总人数的39.10%;其次是每周运动1-2次的人数,占到31.90%;每周运动5次以上的人数较少,占到25.00%;还有4%的学生不运动。此外,有31.50%的学生每次运动时间不足1小时,没有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由此可以看出,能够坚持经常运动的人数不多,有很多的学生每周锻炼次数很少,锻炼效果并不好。
由表1.5可知,学生选择课外锻炼前三的体育项目分别是跑步、篮球和羽毛球,分别占63.70%、35.60%和23.60%。因为跑步技术要求简单,不受场地限制;篮球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喜爱程度较高;羽毛球是一项老少皆宜的项目,受众范围较广。但是,像一些场地器材要求较高,技术动作较为复杂的项目就很少有人选择,如网球、排球、舞蹈、健美操等。
由表1.6可知,云南大学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有三种:和同学一起、独自以及体育社团。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云南大学大部分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当中喜欢结伴而行,一起进行体育运动在增添体育活动乐趣色同时,也体现了体育的交流、社交等功能。
由表1.7和表1.8可知,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相关的节目或赛事比较感兴趣。有34.20%的学生经常观看体育节目,52.30%的学生偶尔观看体育节目。在对学校内体育赛事的调查上发现,有87.80%的同学到现场观看过不同类型的赛事,观看人数前三的赛事分别是校运会、云大杯(篮、足、排)以及院级体育赛事,占比分别为61.20%、50.30%、44.40%,说明学生对学校各项体育赛事的关注度较高,能够亲临现场感受比赛的乐趣,所以学校应该承办更多相关的体育比赛,来满足学生此方面的需求。
1.3体育社团调查与分析
由表1.9可知,云南大学有27个体育类的社团。根据社团的特点,本文将社团分为球类、健美操舞类、搏击类、传统体育类、户外运动类五个类别,分别有11、3、4、3、6个社团。云南大学体育社团种类较多,涉及的项目比较广泛。这些社团会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如教学、比赛、交流等,这些活动让在校师生有了展现体育技能与精神的机会,丰富了师生的课余体育文化生活。
2 结论
云南大学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节、体育比赛及活动,大力支持体育类社团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学校师生的体育锻炼需求,提高了锻炼的积极性,还对学校体育行为文化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体育活动的举办没有明显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整体的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较低;2.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较少,持续时间较短;3.有一部分学生对学校相关体育赛事的关注度较低。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