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翠碧纤微,朱珏晕绿。芳丝暗转流光住。软风得醉漫流连,醉金片片唯解語。影浮闲云,雾差隔云。偏怜玉颜雨公抚。暗雷滚滚意穷时,堕红泛漪天涯去。
其他文献
烟花是幸福的漫天爆炸,于是,我跟自己说好,要等到天黑,再去看一场烟花,要从开始看到结束,从看清到看懂……  当烟花直指天空时,数不尽的火星宛若金砂,像是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早已蓄势待发,只待那一声令下,冲向前方。无数条金灿灿的蛇卷曲着飞上天空,在空中傲然绽放,花瓣如雨,一簇簇照亮了整个世界。  她是如此高贵,又如此短暂!人们往往只看到她明媚的身影和绚丽的笑容,岂会了解她灿烂过后香消玉殒黯然神傷的痛楚呢
高考真题  (2018年上海卷)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譹訛自拟题目;譺訛不少于800字。满分展台  做自己的主人  上海一考生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摘引文题材料入题。)  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
翻开泛黄的书页,在水声潺潺的黄州赤壁,我看到了你,灰白的胡子上沾着几滴酒珠,沉沉地打着鼾。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你,而正是这次跨越千年的相见,成了你我友情的开端。  当年你风尘仆仆地从眉州入京为官,抱着报效国家的良愿,对皇帝说出你所认为的治国良策。皇帝只是一笑,摆摆手,因为在他心中,王介甫的新法才是富国强国的正确道路。你三番五次地下乡查证,又三番五次地面见皇帝,告诉他这新法对百姓造成的伤害,告诉他因无力
不同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越昂扬,“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从容别有一番动人的味道。这味道淡雅清新,香远益清,让人醉心其中。  淡然是恬静安然的情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决然地逃离官场“樊笼”。因为不想近墨者黑,不想陷于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他选择过起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寄情山水、饮酒赏菊、昼耕夜诵是陶渊明告别官场后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后不久,王母娘娘又要过大寿了,师徒四人均在受邀之列。  这天,师徒四人共赴蟠桃会,来到宾客休息厅,孙悟空实在受不了唐僧的唠叨,称有事便出去了。  闲逛间,正巧太上老君迎面快步走来,他便道:“咦?太上老头儿,这么急急忙忙的,莫不是你的仙宫着火了?”“大圣所言差矣。我这是急着去向王母娘娘拜寿哇!大圣,你也是吧?快随我一起去吧。”  两人刚进入凌霄宝殿,只听玉帝一声大喝:“來人,
每当家中唯我一人时,四周只剩下无边的静默,宛如没有星星的寒夜。  因此,无论我做什么事,总能听到时钟富有节奏的滴答声,这声音常常使我感到躁动不安。于是,我总会将它的电池卸下或干脆将它捂在厚重的棉被里。而当心静如水时,我会端详着时钟,屏住呼吸,凝视着秒针分针无情地转动。突然之间,我竟有些害怕,害怕时间走得太快,怕只剩下我一个人停在原地,落于人后。  时间如魔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就像鲁迅《故乡》
曾看过蒋勋一篇《“够了”的快乐哲学》,文中讲述的一个故事颇有意思:一家冰激凌店的老板,几十年来店门前每天排起长龙,但他从未有扩大产业或开几家分店的野心。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只要每位吃到冰激凌的顾客都很快乐,这就够了。  为何“够了”?这涉及一位“冰激凌商”的自我定位与修养。没有足够的实力去与早已成就斐然的大商家硬拼,不如就换个小小的目标,如此,也不愁没成就、不快乐。  而在这争先恐后的生活
南方边疆,八里河东山阵地。没有月亮的晚上,浓雾般的瘴气弥漫在阵地,四周全是白茫茫的,让人窒息。帐篷里,我点着蜡烛,整理着牺牲战友的事迹材料。零点时分,连队通讯员急吼吼地闯进我的帐篷,说连长紧急通知:除了站岗人员,全连所有人员携带武器装备迅速向连部集结,不准使用任何照明、不准大声说话。  二十分钟后,分散在三个小山头的11个战斗班全部集结到位。没有列队,也完全看不清对面是谁。连长压低了嗓门开始清点人
中华文化中庄子对于人与自然的看法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将人与万物相提并论;西方文化中梭罗认为,人对自然的改造与过分索取是错误的,具体表现在他对人们引湖水洗碗、到湖中取冰做法的愤怒与不满。  有人认为这两种看法截然不同,我却不以为然。二者看似相悖,实则都强调对自然的尊重、与自然的和解,即对“原配的世界”的尊重与和解。  王开岭在其《古典之殇》一书中提到了“原配的世界”这一概念,意指世界,
初識梁启超,感受“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浩然大气,这凛然之意令我深深折服;再识梁启超,是听闻“少年强,则国强”的犀利主张,这篇《少年中国说》像一把火点燃了无数国人的灵魂,燎原千里……  起初,他给我的印象就是简单的爱国。许是年少读书不求甚解,大体意会便罢了,所以始终不能拨开云雾见真知,以至于我后来六七年都不算真的识得他。  真正识得他,是这几年在他的故乡读书的缘故,前后搜罗了好几个关于他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