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轰动一时的金信信托案,终于在2008年之夏悄然谢幕。
2008年7月14日上午,涉案被查整整两年半之后,“金信信托案”的主角葛政,曾有“江南第一猛庄”之称的资本狂人,黯然出现在浙江省金华市的法庭之上,听候法律对他的审判。婺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葛政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职务侵占罪,两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六年,罚金40万元。随着法槌声落,又一位玩转资本魔方的大鳄,被资本甩离了人生轨道。
现年47岁的葛政,从一家地市级的信托公司,摸爬滚打,成为一方兴风作浪的资本枭雄,最活跃时足迹曾遍布证券、房产、金融等诸多领域。2005年冬天,他案发后锒铛入狱,一度不可一世的资本枭雄骤然落幕。
资本“鬼手”
1961年8月30日出生的葛政,高中文化,后获大专学历。他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发小告诉记者,葛幼年身体不好,有哮喘病,但很鬼灵。其父时任金华市文化局局长,母亲是工商银行金华市支行高管。葛政高中毕业后顺利找到个好工作,在工商银行信贷部上班。后工行成立信托部,葛担任该部门副总经理。
1991年1月31日,以工行信托部为雏形,金华市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发起单位有金华市财务开发公司、工行金华市分行等9家单位。这家地市级的信托公司,组建伊始注册资本5000万元,仅有7名员工。葛继续担任副总经理,其与信托割舍不断的人生经历自此开始,并很快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1992年11月升任总经理。至2005年12月30日停业整顿,葛政一直是金信的灵魂人物。
虽然偏居浙中一市,金华信托却屡屡推陈出新,并借此脱颖而出。1992年,金华信托公开发行浙江省第一只共同基金“金信基金”,因交易活跃,创当时国内每份基金单位的最高成交价8.27元,年交易量突破8亿元。一时间,金华信托在业内享有“北有淄博、南有金信”的美誉。
1993年5月,国家进行第四次信托整顿之前,金华信托进行了股份制改造。通过定向募集,公司的注册资本增至1.2亿元,成为浙江省首家股份制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亦更名为金华市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金华信托成立证券总部,在葛政的授权下,徐涵江、陈唯贤等人制定《金信证券管理总部运行大纲》,开展国债理财业务,却不料遭遇1995年经济泡沫破灭,金华信托亏损近亿元,遭遇当头一棒,能否生存已成问题。
与此同时,为了规避当时“信托公司不允许做投行”的限制,金华信托成立了上海邦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邦联”)。在国家清理信托业前,提前将投行业务转至上海邦联。
1997年,葛政升任金华信托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由此建起了一个可以一展身手的坚实平台。
“2001年之前,金信是靠拉升股票价格赚钱,2002年后,则靠打压股票价格谋利,葛政也因此有了资本运作鬼才之称。资本运作‘鬼手’的名头因此而来。”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此后,葛政及其团队顺风顺水,越做越大,同时也朝着“非法吸存”的深渊一步步滑去。
在1997年9月至2002年7月间,徐涵江、陈唯贤等人获得葛政的书面授权,采用承诺还本付息的方式,与上海、天津等183个单位签订委托理财合同及补充协议共275份。
在委托理财合同和补充协议中,金华信托向委托人作出保证,承诺委托资金不受损失并享受6%至15.6%不等的固定收益,并出具“资金权益凭证”,以此来募集资金。通过上述方式,金华信托从上海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等183家单位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共计22.2亿元。
从1996年到2001年,金华信托携回购国债套取的资金,以辛辣的手法在二级市场频频坐庄,在法人股及流通股市场获利颇丰。熟悉金信发展的当地人李明(化名)告诉记者,金信信托深度介入的股票大多“涨势喜人”,在其凶悍的操盘下,成就了很多有名的大牛股,其控制的某只股票3年内猛涨900%,“江南第一猛庄”之名由此不胫而走。
这一时期为金信第一次飞速发展的黄金期。金信也恰巧“赶上了好天气”,中国股市进入世纪大牛市行情,上证股指从500多点一路攀升至2200点,“金信狠赚了一笔”。
“金信系”的基本操作手法其实很简单,先由金华信托从国债委托理财中回购国债,套取现金,再利用这些资金投入证券市场进行股票交易。上述协议若到期后,金华信托不论该理财资金是否赢利,均按承诺和“资金权益凭证”支付委托人本金及相应的收益。
公诉机关在指控中指出,在1997年11月至2005年7月间,不具备吸收公众存款业务资格的金信信托,采取书面或口头承诺还本付息的方式,与社会不特定的机构和自然人签订协议或合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共计73.8亿元。
金融大鳄潜行
2002年5月28日,金华信托完成第三次增资扩股工作,注册资本增至10.18亿元,金华信托更名为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信信托”)。
此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1000多家信托公司经过大浪淘沙后,仅剩50余家。在国内信托业第五次整顿接近尾声时,金信信托不仅顺利过关,同时还拥有信托和证券两块牌照。
金信信托“越整顿发展得越好”。以至于人们谈到金华时,首先想到的会是两样东西,一样是金华火腿,另一样就是金信信托。
“葛政虽然学历不高,但天生是做信托的料。肯学,胆子大,而且嗅觉敏锐,能准确把握政治和经济的脉搏,在金华曾是受人崇拜的偶像。”当地一名熟悉金信发展的老股民告诉记者,央行一位前任司长对葛政极为赞赏,称其为金信系的“福将”。
但貌似红红火火的金信信托,已经在“非法吸存”的路上越陷越深。2002年7月,《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即将实施,为规避该法规,时任金信信托总经理的朱江平向葛政请示,办法出台后,按照原来的书面承诺保底保收益的方法,现有的委托理财业务是行不通的。在方法上需要变,可利用营销人员的面子,采用口头承诺的方法募集资金。
葛政曾作出这样的指示:只要不是书面承诺保底收益都可以做,因为书面承诺保底收益是会被抓住把柄的。
为此,朱江平召集业管会成员方征、黄昕、郑新东参加会议,商议决定,由营销人员口头向委托人承诺还本付息的方式来募集资金,而在与委托人签订的合同上则写明“预期收益率”或“预测收益率”。
随后,由金信信托下设的营销管理总部继续向社会募集资金,并对营销人员制定激励考核办法。各信托部下的营业人员被分成见习客户经理、助理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及高级客户经理,根据不同客户经理档次下达年募集资金的指标,完成指标后除发放基本工资外,客户经理在完成指标内按募集资金的总量的千分之一提成,超过指标部分按千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点五提成。
在这种激励机制下,营销人员吴放、吴科美、王桂仙等将委托人的资金以本人或其家属、亲友的名义签订几十万元至几千万元不等的资金信托合同,而实际委托人根本没有资金信托合同,或营销人员将各自所募集来的小额资金挂在某个委托人名下。
在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间,金信信托共向义乌市申达工艺饰品有限公司、陈福谦等1454个机构和自然人募集资金51.7亿元。而每一阶段所募集的资金均被投资证券市场。
为了防范监管部门对于操纵证券市场的审查,金信信托在二级市场上的操作多通过关联企业完成,金信信托的关联企业有38家,包括有股东关系、直接或间接控股、同受第三方控制的企业。
为此,金信信托设立了5家平台公司,分别是浙江华创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温州市同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丽水市和信投资有限公司及绍兴市协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据朱江平交代,上述公司系金信信托控股和实际控制的公司,均是用于炒股的平台公司。然而,由于平台公司股票交易长期亏损,无法归还委托人本金收益,为确保资金链不断,委托人资金到期后,金信信托将用于平台公司进行股票交易的资金,用来返还委托人到期的本金和收益。
但金信信托在二级市场上的炒作,往往受到资金到期的限制。除了借新还旧,金信信托还不断对投资股票斩仓,用以维持资金运转。到停业整顿之时,金信信托手中几乎没有股票,而二级市场亏损高达34亿元。
最后的75天
2005年10月15日到12月30日,是葛政在金信信托的最后75天,也是金信信托最关键的75天。由于之前引进外资的计划没能成功,刻不容缓的金信信托重组局势再一次把葛政拉到了风口浪尖。
几乎所有的金信人都是在猜测和期待中度过了2005年,讨论各种各样有关重组的“消息”所带来的莫名兴奋是公司内部员工最常有的感受。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或多或少与葛政有关。
2005年10月葛政再度出现在金信信托的董事会中,被任命为副董事长,具体负责金信信托的全面事务。对于葛政的这一次回归,金信的上上下下都寄予了极大的期望。
但知情人士称,葛政当时曾对身边的人员说:“这次回来无非就是两个结果,一个是‘生’,一个是‘死’。救活金信才能救自己,否则就会把自己都搭进去。”
在此期间,葛政将重组的最主要希望寄托于当地政府身上,事实上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金华当地一位人士说:“金信信托在金华市乃至浙江省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出问题最终还是要政府埋单,因此能救还是尽力救。”
葛政在重回金信之后四处奔走,一度与浙江省政府和金华市政府达成20亿元的注资计划,但最终未能获批。内部人士介绍说:“政府经过对金信信托的深入了解,发现里面的窟窿绝不是20个亿能够填平的,而要政府拿出更多的资金也不现实,最后只有选择放弃。”
从2005年11月开始,局面的发展越来越不利于金信。浙江当地政府对于金信问题的态度也从“掏钱挽救”转变成向银监会申请托管,进而借助银监会的力量重组金信信托。到了这个时候,不论葛政如何努力,也都无法阻止金信信托的崩溃。
为切断风险,监管部门于2005年年末以“违规经营和经营不善、造成较大损失”为由,宣布金信信托停业整顿。
2006年11月27日,葛政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浙江省公安厅监视居住;2007年1月12日被金华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1月26日经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葛政获刑
作为“金信信托案”的主角,葛政的审判持续了半年之久。2007年12月12日,葛政案一审在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首次开庭。
在起诉意见书中,公安机关认定葛政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但据知情者透露,在检察院起诉阶段,指控罪名变更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职务侵占罪。
不过此时,事情出现了转机。2007年12月26日下午,金信信托持有的博时基金48%股权完成了拍卖,招商证券以63.2亿元(约每股130元)击败浙江省工商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博时基金控股股东,也爆出了基金管理公司股权转让的最高价。
自2005年年底起处于清理整顿、破产期的金信信托债务达42多亿元,其中央行出资40亿元,此次拍卖结果直接决定了金信信托股东的受偿率。金信信托甚至出现账面盈余,这使得浙江省政府争取保留金信信托牌照的底气大大增加,甚至进一步希望将金信信托的破产方案改为重组。
据知情人士透露,浙江方面已专门成立一家正厅级单位的国有投资公司,由金华市一位副市长任董事长,为可能保住的金信信托牌照的接盘作准备。
这也让在看守所的葛政看到了希望。其辩护律师曹红光在法庭上指出,由于宏观形势的变化,“金信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随着金信信托资产顺利处置,很可能会越来越少甚至为零。
对此,辩护律师的意见称:“本案存在不同于同类普通刑事案件的特殊情况,具有一个特殊的法定从轻情节。”而且,随着博时基金股权的天价拍卖,他也为葛政一审争取到了二次开庭。
最终,法院一审判决认定葛政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判处罚金40万元。
葛政获刑的另一罪名是“职务侵占罪”。检方在起诉书中认为:2003年至2004年间,葛政、朱新民、朱旗利用职务便利,在和信电力及金华市利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过程中,将和信电力的资产439.21万元予以侵吞。
2008年7月14日的庭审中,葛政承认,由于他的决策不够完善、管理失误、监督不力,作为公司的主要管理者,他本人愿意承担领导责任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但辩护律师认为,本次收购行为实际上并不存在直接的财产损失,明显不具有直接的社会危害结果,据此对职务侵占罪为葛政作无罪辩护。
最终,法院一审判决没有采纳律师新的辩护意见,认定葛政职务侵占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两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六年,罚金40万元。
这纸判决,成了资本“鬼手”葛政最辉煌人生经历的总结。葛政带领金信信托踩着险峻的点位,一路蜕变般地膨胀,引人瞩目,其前台的光鲜掩盖了诸多的违法操作,只有“猛庄”、“鬼手”的名号,在其最辉煌时预言了黯淡的结局。(编辑/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