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工业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工业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的管理及相关问题。对工业制造企业的不同类型或存在的差异对生产现场管理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在生产现场管理中经过经验证实比较有效的一些方法,并在综合分析其优势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工业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现状,提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文章希望初步论述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为广泛的交流,从而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与管理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143-03
1 概 述
自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以来,美、英、日、德、法等国纷纷提出了“重振制造业”的口号,如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再生等均是在此基础上获得发展的;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却因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等因素使制造业的业绩纷纷下滑,且出现了工业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外迁的现象,这表明了我国工业制造业方面依然处于劣势,尤其是以代工为本的制造业在全球经济萎缩的情况下,导致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为了更好的重振企业雄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其中加强生产现场的管理便是一项重要工作,以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改善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状况的目的。
2 生产线产管理的概念
所谓生产现场管理,即是指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制度、标准、方法,实现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的有效管理,促使每个环节都能够在有计划、有组组、有流程协作的前提下,达到安全高效、低耗生产的目标等。
在生产现场管理中,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材料管理等,通过一个科学、有系统、有组织、有效率的管理方案或者管理体系可以通过对这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标。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对于工作整体环境的营建、制度方面的人性化管理等,以此来提高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水平。
3 生产现场管理问题分析
在工业制造企业中,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可以划分为五大方面,根据我国现在大多数制造业来看,多采取此划分,即人员、设备、原料、规范、环境。
但由于在不同的制造业领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而且差异比较大,因此为了更为集中的说明问题,将各个制造业中易于发生的普遍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与综合,然后,归纳为带有普遍性的生产现场管理问题,从而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后,可以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以便为各制造企业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综合而言,对应的问题有如下述。
3.1 在人员管理方面
①组织机构庞大、员工流动性大、工作积极性低;
②在设备管理方面,设备运行的安排存在不合理因素,故障频繁、保养差;
③在原料管理方面,浪费严重、保管不善、物料使用比较混乱;
④在规范管理方面,生产周期控制松散,易于失控,成本管理不明确且生产中存在无序现象;
⑤在环境管理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安全隐患多、现场脏乱等。
3.2 从原因方面分析
在不同的制造业领域内,会因管理者的方法不同而暴露不同的问题;
以我国的普遍性为例,可以认识到,大多数企业在生产现场管理方面经验比较缺乏;
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模式在美国首次因“实验与参与”而获得了成功,并得到了大规模推广,然而,我国大多数工业制造企业因其企业性质、或者管理层缺乏对这些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的研究,缺失了提高效率的途径,只是单一的停留于“从量到利润”的追求,却不知在生产环节方面的调整与合理的资源配置也可以更好的提升生产效率。
认识方面的误区比较明显。
另一个原因,集中体现在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与战略部署缺少规划性,也就是说,大多数工业制造业有进军世界五百强或者上市等发展雄心,但在实际上,走的却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或者不断的增加数量或者选择多元化经营来提高利润的外延性生产扩张之路,缺乏技术升级、生产转型、先进管理等系列强企举措的内涵,结果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是一条错误之路;
3.3 认识不足
造成生产现场管理措施比较匮乏的原因,在于对产业发展或者产业链的分析能力不足,对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的认知不足,对于员工参与和利益分配认知不足,而是仅仅停留于雇佣关系、按劳分配等基本层面上,未考虑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福利是促进企业得到持续性发展与推进的动力。
因而未能在很大程度上、真正意义上的推动企业向着一个良好的运转速度和质量提升。
4 提高工业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措施
4.1 设计方案前的分析
首先,根据上面的问题介绍与原因探析可以看出,在工业制造企业中,管理者对于生产现场管理在认识方面存在误区或者反应过慢,因此,应该积极学习一些新型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但要求对自身制造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以现实情况作为基础,避免生搬硬套,并且根据行业的性质来反思管理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另一方面,应该通过战略上的部署与计划,按照系统性的思维来构建起一个全面的生产现场管理体系,也就是说,要面面俱到的对生产现场管理中的生产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如上面所说的五大方面就是一种划分方式,但还应该注意到,由于行业性质间的差异,应该认识到不同行业中的比较优势,从而找到重点与关键点,分层次的进行分析,然后,再确定制定何种管理路径与体系。 其次,对于全球的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与管理水平应该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也就是说,对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的生产现场管理的概念、内容、方法及其发展有一个评估,然后,针对与自身行业相同的行业进行经验分析与理念辨析;
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自身所处的位置,并对发展的方向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另一方面,就是循序渐进式的进行转型与革新,不能全盘推倒重来,因为在我国的企业中,已经发展出了一些管理模式,并且多以经验为主,所以,推倒重来的做法不科学,应该予以摒弃,最好是一方面分析自身的模式,另一方面,对其它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然后再制定修正方案,进行一系列的缓慢的渐近式的革新,这样更容易被员工接受,也易于得到支持,尤其是在改革的效率不断突出的同时,也会得到更多的工作推进。
第三,以专业化作为基础,因为纵观全球各大企业的发展,虽然诸多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事兼有多种业务,但是对于工业制造业领域而言,其前身均以专业为主,也就是说,只有在专业化的方向与层面上,才能实现有效的生产现场的管理。
一方面,应该注重先进经验的复制和应用,另一方面,应该积极的进行一些实验尝试。
另一个层面就是以专门化的管理方法来提升生产现场管理效率,即禁止以多样化的手段来实现分别性的管理,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在一个大的框架内,实现对各个部分的有效把握,从而实现对各个部分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因为在生产力的提高方面,只有透过对其各个要素的功能的最大发挥与最合理的优化配置才能完成其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
4.2 具体的管理措施
以下就从五大方面,即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规范管理、环境管理方面展开具体的说明。
4.2.1 从人员管理方面看
一方面,企业应该将企业中的所有人作为核心要素,积极以人为本,突显出人的主体性,也就是说,在生产现场的管理中,要符合人的本性,使人的主动性得到发挥,让原来生产中的被支配的人,变成一个主动参与的人,提高生产人员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效率。
那么,这一点怎样才能办到?
一方面,要从思想上进行统一,也就是说应该对员工设定一个统一的思想,并做到说一不二,树立起权威性,建立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托责任”;
要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中,突出骨干、提高整体发展,即通过生产中的优秀人员来带动整体人员素质的提升;另外,就是通过激励制度、人文关怀与具体的福利来巩固这些有益的成果。
积极关心员工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措施,能够让企业发展的同时,让员工个人也获得发展,即让员工与企业共发展、共同进步、一起享受企业利润增加所带来的红利。
归纳起来,就是在人员管理方面,通过评估制度、激励机制、人文关怀、能力培训等共同协调下,让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同获利。
4.2.2 从设备管理方面来看
应该对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中各种设备的功能、作用、效率进行细致分析,然后,增加设备的养护工作,即在管理中,加强包括制度方面的建设、措施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工作,如保养、巡查、闲置现象的处理、更换等;
另一方面,要针对故障进行具体的问题分析与处理措施设定,尤其是对于常见故障的及时处理措施要做到有流程、有速度、有效率,确保设备在工作时段内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
对于大的故障应该有一定的预期,并做好备用处理方案,减少可能性的大故障造成的减产等问题;这方面,可以通过责任制度、岗位制度来实现具体的约束;
另外,就是对于设备的细致化管理的问题的解决,这方面,应该根据使用功能、可改进程度、提高效率的其它因素的联合来具体研究与分析。
4.2.3 原辅材料的管理十分重要
在制造业生产中,除了设备,最为重要的就是材料这一基础,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管不力所造成的鱼龙混杂现象比较普遍,所以,材料的采购、市场调查、入库、保管、出库、试验、废料管理等都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来实施,以此保障其有效、合理的得到利用,从而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就是对于生产现场材料的管理方面的堆放与利用问题,这方面,最好选择“零堆放”的方法,在材料应用的流程上,尽可能做到计算周密,现料现用,不拖延,以此来提升材料的应用速度;这要求有制度保障,有流程管理与技术性的监督共同发挥效力。
4.2.4 从管理制度方面看
模式要求现代化,也就是说严格按照生产要素、比较优势与生产管理的流程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减少人为因素的过多掺杂;
一方面,具体的制度要有系统性、构建成为一个管理体系,包括各个机构、管理层级、管理流程;
然后,再制定对应的具有约束能力的各项机制,如责任机制、评估机制、奖惩机制、技术管理机制、竞争机制等,通过表格法的细致性,一一进行技术指标评估,从而让管理有监督、有执行、有技术指标、有数据,做到细致、精确、透明。
这样,才能透过评估机制让所有的机制得到有效的联动,从而不断的提升管理水平与管理机制的运行效率。
4.2.5 从环境方面看
要求卫生、干净、清洁,给予生产者一个安全健康的生产环境,保障其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在环境的营建方面应该考虑到地理、气候、工作性质、工种、岗位,实现差异化的针对性安全环境处理方案,使所有的生产都在一个安全、可靠、稳定、适宜于工作的大环境中得到更好的作用显现;
另外,应该从人的主体性出发,以食品、产品、情绪、营养、思想、知识、文化、经济、舒适性多种因素作为考虑,全面改善现有环境,以此来不断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满足其需求,使企业有一个好的发展与重要的推动性。 5 结 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就要坚持与进俱进、因时制宜,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指导原则。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我国现阶段的工业制造业企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因为生产现场管理的模式、方法不科学,过于粗放等,未能通过对管理的优化来实现整体生产方面的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
另一方面,在比较了发达国家工业制造业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后,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的现状与亟需解决的管理方面的问题,综合应用了诸多方法中对于我国企业有益的部分,因为在我国的工业制造业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发展中的特色,所以,需要在克服教条与照搬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借鉴与学习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立军,李哲林.装配型制造业生产现场的三维图形仿真建模[J].华南 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2] 陈伟伟.生产现场管理与服装企业裁床产能的提升——以某服装企 业生产实践为例[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2).
[3] 张剑红,张宝明.借力生产现场管理,扎实推进五型班组建设[J].企业 文化(下旬刊),2015(7).
[4] 吴明华.试论抓好工业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
报,2016(16).
[5] 刘长顺.提高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 究,2015(19).
[6] 马洲引.人性化管理优化生产现场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4(18).
[7] 刘永丽.机械加工生产现场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
(17).
[8] 宗志霞.浅谈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优化策略[J].中国市 场,2016(34).
[9] 田旭,张劢.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在学生宿舍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 商贸工业,2015(11).
[10] 冯元.基于9S的沧州华辉电子配件公司现场管理的改善方法研究[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5(12).
关键词:工业;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143-03
1 概 述
自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以来,美、英、日、德、法等国纷纷提出了“重振制造业”的口号,如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再生等均是在此基础上获得发展的;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却因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等因素使制造业的业绩纷纷下滑,且出现了工业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外迁的现象,这表明了我国工业制造业方面依然处于劣势,尤其是以代工为本的制造业在全球经济萎缩的情况下,导致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为了更好的重振企业雄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其中加强生产现场的管理便是一项重要工作,以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改善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状况的目的。
2 生产线产管理的概念
所谓生产现场管理,即是指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制度、标准、方法,实现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的有效管理,促使每个环节都能够在有计划、有组组、有流程协作的前提下,达到安全高效、低耗生产的目标等。
在生产现场管理中,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材料管理等,通过一个科学、有系统、有组织、有效率的管理方案或者管理体系可以通过对这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标。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对于工作整体环境的营建、制度方面的人性化管理等,以此来提高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水平。
3 生产现场管理问题分析
在工业制造企业中,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可以划分为五大方面,根据我国现在大多数制造业来看,多采取此划分,即人员、设备、原料、规范、环境。
但由于在不同的制造业领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而且差异比较大,因此为了更为集中的说明问题,将各个制造业中易于发生的普遍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与综合,然后,归纳为带有普遍性的生产现场管理问题,从而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后,可以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以便为各制造企业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综合而言,对应的问题有如下述。
3.1 在人员管理方面
①组织机构庞大、员工流动性大、工作积极性低;
②在设备管理方面,设备运行的安排存在不合理因素,故障频繁、保养差;
③在原料管理方面,浪费严重、保管不善、物料使用比较混乱;
④在规范管理方面,生产周期控制松散,易于失控,成本管理不明确且生产中存在无序现象;
⑤在环境管理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安全隐患多、现场脏乱等。
3.2 从原因方面分析
在不同的制造业领域内,会因管理者的方法不同而暴露不同的问题;
以我国的普遍性为例,可以认识到,大多数企业在生产现场管理方面经验比较缺乏;
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模式在美国首次因“实验与参与”而获得了成功,并得到了大规模推广,然而,我国大多数工业制造企业因其企业性质、或者管理层缺乏对这些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的研究,缺失了提高效率的途径,只是单一的停留于“从量到利润”的追求,却不知在生产环节方面的调整与合理的资源配置也可以更好的提升生产效率。
认识方面的误区比较明显。
另一个原因,集中体现在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与战略部署缺少规划性,也就是说,大多数工业制造业有进军世界五百强或者上市等发展雄心,但在实际上,走的却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或者不断的增加数量或者选择多元化经营来提高利润的外延性生产扩张之路,缺乏技术升级、生产转型、先进管理等系列强企举措的内涵,结果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是一条错误之路;
3.3 认识不足
造成生产现场管理措施比较匮乏的原因,在于对产业发展或者产业链的分析能力不足,对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的认知不足,对于员工参与和利益分配认知不足,而是仅仅停留于雇佣关系、按劳分配等基本层面上,未考虑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福利是促进企业得到持续性发展与推进的动力。
因而未能在很大程度上、真正意义上的推动企业向着一个良好的运转速度和质量提升。
4 提高工业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措施
4.1 设计方案前的分析
首先,根据上面的问题介绍与原因探析可以看出,在工业制造企业中,管理者对于生产现场管理在认识方面存在误区或者反应过慢,因此,应该积极学习一些新型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但要求对自身制造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以现实情况作为基础,避免生搬硬套,并且根据行业的性质来反思管理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另一方面,应该通过战略上的部署与计划,按照系统性的思维来构建起一个全面的生产现场管理体系,也就是说,要面面俱到的对生产现场管理中的生产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如上面所说的五大方面就是一种划分方式,但还应该注意到,由于行业性质间的差异,应该认识到不同行业中的比较优势,从而找到重点与关键点,分层次的进行分析,然后,再确定制定何种管理路径与体系。 其次,对于全球的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与管理水平应该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也就是说,对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的生产现场管理的概念、内容、方法及其发展有一个评估,然后,针对与自身行业相同的行业进行经验分析与理念辨析;
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自身所处的位置,并对发展的方向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另一方面,就是循序渐进式的进行转型与革新,不能全盘推倒重来,因为在我国的企业中,已经发展出了一些管理模式,并且多以经验为主,所以,推倒重来的做法不科学,应该予以摒弃,最好是一方面分析自身的模式,另一方面,对其它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然后再制定修正方案,进行一系列的缓慢的渐近式的革新,这样更容易被员工接受,也易于得到支持,尤其是在改革的效率不断突出的同时,也会得到更多的工作推进。
第三,以专业化作为基础,因为纵观全球各大企业的发展,虽然诸多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事兼有多种业务,但是对于工业制造业领域而言,其前身均以专业为主,也就是说,只有在专业化的方向与层面上,才能实现有效的生产现场的管理。
一方面,应该注重先进经验的复制和应用,另一方面,应该积极的进行一些实验尝试。
另一个层面就是以专门化的管理方法来提升生产现场管理效率,即禁止以多样化的手段来实现分别性的管理,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在一个大的框架内,实现对各个部分的有效把握,从而实现对各个部分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因为在生产力的提高方面,只有透过对其各个要素的功能的最大发挥与最合理的优化配置才能完成其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
4.2 具体的管理措施
以下就从五大方面,即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规范管理、环境管理方面展开具体的说明。
4.2.1 从人员管理方面看
一方面,企业应该将企业中的所有人作为核心要素,积极以人为本,突显出人的主体性,也就是说,在生产现场的管理中,要符合人的本性,使人的主动性得到发挥,让原来生产中的被支配的人,变成一个主动参与的人,提高生产人员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效率。
那么,这一点怎样才能办到?
一方面,要从思想上进行统一,也就是说应该对员工设定一个统一的思想,并做到说一不二,树立起权威性,建立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托责任”;
要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中,突出骨干、提高整体发展,即通过生产中的优秀人员来带动整体人员素质的提升;另外,就是通过激励制度、人文关怀与具体的福利来巩固这些有益的成果。
积极关心员工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措施,能够让企业发展的同时,让员工个人也获得发展,即让员工与企业共发展、共同进步、一起享受企业利润增加所带来的红利。
归纳起来,就是在人员管理方面,通过评估制度、激励机制、人文关怀、能力培训等共同协调下,让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同获利。
4.2.2 从设备管理方面来看
应该对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中各种设备的功能、作用、效率进行细致分析,然后,增加设备的养护工作,即在管理中,加强包括制度方面的建设、措施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工作,如保养、巡查、闲置现象的处理、更换等;
另一方面,要针对故障进行具体的问题分析与处理措施设定,尤其是对于常见故障的及时处理措施要做到有流程、有速度、有效率,确保设备在工作时段内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
对于大的故障应该有一定的预期,并做好备用处理方案,减少可能性的大故障造成的减产等问题;这方面,可以通过责任制度、岗位制度来实现具体的约束;
另外,就是对于设备的细致化管理的问题的解决,这方面,应该根据使用功能、可改进程度、提高效率的其它因素的联合来具体研究与分析。
4.2.3 原辅材料的管理十分重要
在制造业生产中,除了设备,最为重要的就是材料这一基础,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管不力所造成的鱼龙混杂现象比较普遍,所以,材料的采购、市场调查、入库、保管、出库、试验、废料管理等都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来实施,以此保障其有效、合理的得到利用,从而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就是对于生产现场材料的管理方面的堆放与利用问题,这方面,最好选择“零堆放”的方法,在材料应用的流程上,尽可能做到计算周密,现料现用,不拖延,以此来提升材料的应用速度;这要求有制度保障,有流程管理与技术性的监督共同发挥效力。
4.2.4 从管理制度方面看
模式要求现代化,也就是说严格按照生产要素、比较优势与生产管理的流程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减少人为因素的过多掺杂;
一方面,具体的制度要有系统性、构建成为一个管理体系,包括各个机构、管理层级、管理流程;
然后,再制定对应的具有约束能力的各项机制,如责任机制、评估机制、奖惩机制、技术管理机制、竞争机制等,通过表格法的细致性,一一进行技术指标评估,从而让管理有监督、有执行、有技术指标、有数据,做到细致、精确、透明。
这样,才能透过评估机制让所有的机制得到有效的联动,从而不断的提升管理水平与管理机制的运行效率。
4.2.5 从环境方面看
要求卫生、干净、清洁,给予生产者一个安全健康的生产环境,保障其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在环境的营建方面应该考虑到地理、气候、工作性质、工种、岗位,实现差异化的针对性安全环境处理方案,使所有的生产都在一个安全、可靠、稳定、适宜于工作的大环境中得到更好的作用显现;
另外,应该从人的主体性出发,以食品、产品、情绪、营养、思想、知识、文化、经济、舒适性多种因素作为考虑,全面改善现有环境,以此来不断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满足其需求,使企业有一个好的发展与重要的推动性。 5 结 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就要坚持与进俱进、因时制宜,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指导原则。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我国现阶段的工业制造业企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因为生产现场管理的模式、方法不科学,过于粗放等,未能通过对管理的优化来实现整体生产方面的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
另一方面,在比较了发达国家工业制造业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后,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的现状与亟需解决的管理方面的问题,综合应用了诸多方法中对于我国企业有益的部分,因为在我国的工业制造业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发展中的特色,所以,需要在克服教条与照搬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借鉴与学习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立军,李哲林.装配型制造业生产现场的三维图形仿真建模[J].华南 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2] 陈伟伟.生产现场管理与服装企业裁床产能的提升——以某服装企 业生产实践为例[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2).
[3] 张剑红,张宝明.借力生产现场管理,扎实推进五型班组建设[J].企业 文化(下旬刊),2015(7).
[4] 吴明华.试论抓好工业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
报,2016(16).
[5] 刘长顺.提高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 究,2015(19).
[6] 马洲引.人性化管理优化生产现场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4(18).
[7] 刘永丽.机械加工生产现场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
(17).
[8] 宗志霞.浅谈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优化策略[J].中国市 场,2016(34).
[9] 田旭,张劢.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在学生宿舍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 商贸工业,2015(11).
[10] 冯元.基于9S的沧州华辉电子配件公司现场管理的改善方法研究[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