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国家转型艰难 美国主导中东能力衰减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ys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并出现一些新变化:埃及军方废黜总统穆尔西;叙利亚化武危机“软着陆”;巴勒斯坦与以色列重启和谈;伊美关系松动,伊核谈判取得初步成果。形势变化表明:阿拉伯国家转型艰难;美国主导中东能力下降;伊斯兰势力崛起受挫。
  埃及政局突变,
  穆兄会遭受严重挫折
  2013年6月,具有穆兄会背景的穆尔西总统执政一周年之际,埃及世俗派势力发动3000万人游行示威,要求穆尔西下台。7月3日,国防部长塞西宣布解除穆尔西的总统职务,指定代总统,成立过渡政府。军方与穆兄会间的冲突造成900多人死亡,近5000人受伤。过渡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在一些大城市实行宵禁,并陆续逮捕了包括穆尔西在内的穆兄会领导和骨干2000多人。
  穆兄会执政一年被推翻,原因有三:
  一是穆兄会尚不具备引领国家转型的素质和能力。执政后,穆兄会不是团结各党派,推动国家转型,而是排斥异己,多方揽权,四面树敌。加上缺乏执政经验,拿不出国家发展方案和举措,经济急剧恶化,社会更加撕裂,动荡加剧,民生艰难,迅速丧失民心。
  二是世俗势力无法容忍宗教势力掌权。埃及独立后,一直实行世俗政体,世俗势力强大,各路精英汇集。穆巴拉克被罢黜后,世俗势力不甘心大权旁落,与穆兄会势不两立。在原政权留下的一些权力机构,特别是司法领域,对伊斯兰政权处处掣肘。穆兄会执政一年时间,各种游行示威多达数千起。
  三是军队转向与世俗势力联手倒“穆”。独立以来,埃及历届总统均出身行伍,军队控制的经济占埃及国民生产总值的25%强,是埃及强有力的特殊利益集团。穆尔西当选总统后,军队迫于形势,接受其领导,并在穆兄会与世俗势力争斗中,保持中立。然而,穆尔西急于操控军队,引起军队的疑虑和不满。当世俗势力发动空前规模的游行示威,要求穆尔西辞职并呼吁军队干政之际,军队不失时机地将穆尔西废黜。于公,是顺应民心,避免两派争斗失控;于私,重掌权力,确保军方特权不受威胁。普遍认为,军队有能力控制政局,防止动荡失控。
  穆尔西被罢免后,穆兄会面临三种选择。一、接受失败的现实,停止对抗,争取合法地位,参与今后的政治进程。二、坚持对抗不妥协,主要力量转入地下,保存实力,以期东山再起。三、发动暴乱,与世俗势力和军队力量拼个鱼死网破。穆兄会似乎主要采取了第二选项。埃及近来不时爆发恐怖暴力事件,过渡政府指责是穆兄会联手“基地组织”所为。10月9日政府宣布穆兄会为非法。穆兄会虽然元气大伤,但仍然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宗教和政治势力。
  军队推翻穆尔西后,宣布国家进入过渡期,为期9个月至1年。过渡期内将完成修宪、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然后成立民选政府。过渡期内的政治进程恐难一帆风顺,面临五大挑战:穆兄会制造动乱;世俗派内部成分复杂,各派将为权力展开争斗;世俗派势力与军队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矛盾;外国势力插手埃及政局;埃及当前经济困难,民生维艰。这些挑战若无法得到妥善处理,可能导致埃及国内动乱陷入长期化和常态化的窘境。
  叙利亚化武危机“软着陆”,
  政治解决步履维艰
  2011年8月,奥巴马宣称巴沙尔必须下台。此后,我国也有不少中东学者认为:巴沙尔肯定下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依据是:美国意在政权更迭,巴沙尔在劫难逃。笔者曾撰文指出:“巴沙尔并非注定必须下台,事态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此论断基于如下两点:
  一、叙反对派无力推翻巴沙尔政权。叙反对派群龙无首,内斗频繁。武装组织派别繁多,听命于“基地组织”的恐怖势力渗透其中,甚至扬言要建立伊斯兰哈里发酋长国。并且,滥杀无辜,手段残忍,不得民心。
  二、美国难下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决心。由于俄罗斯、中国的反对,美无法得到联合国对叙动武的授权。并且叙利亚政府背后有伊朗、黎巴嫩真主党以及伊拉克什叶派的支持,军事介入可能引发地区冲突,与美战略重心东移的决策相悖。由于叙国内政治生态极其复杂,各种势力鱼龙混杂,推翻巴沙尔后,美无法保证组建亲美政府。美军事打击叙利亚还面临国内掣肘因素:民众厌战,反战者众,挺战者寡;国力衰减,财经困难,国内问题成堆。
  随着叙内战的延续,中国一贯坚持的政治解决叙危机的主张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奥巴马也承认,军事手段不可能解决叙危机,政治解决是唯一途径。2012年8月,奥巴马宣布“叙政府如果使用或移动化学武器将改变游戏规则”,划出“化武红线”。2013年3月以来,叙反对派多次指责政府军使用化武,西方媒体大肆炒作。叙政府坚决否认,并反指反对派使用化武。对此,美表态谨慎。
  2013年8月21日,叙反对派再次指责政府军使用化武,造成1300多人死亡。8月27 日,奥巴马认定政府军使用了化武,决定立即对叙实行军事打击,局势顿时紧张。然而,美、英六成以上民众反对动武,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反对参与动武。仅法国和土耳其愿加入军事行动。8月31日,奥巴马宣布就军事打击叙利亚寻求国会授权,态度第一次大转弯。9月8日,在G20峰会期间,奥巴马表示,不渴望对叙采取军事行动,准备研究防止使用化武的其他方式,并与普京讨论了“免战”方案。国务卿克里也表示,如果叙交出化学武器,可避免军事打击。作为回应,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提出“化武换和平”的倡议,各方均表示接受,美国第二次态度大转弯。于是,9月27 日,联合国安理会全票通过2118号决议,叙化武危机实现“软着陆”。
  政治解决叙危机虽然成为国际共识,但实现什么样的政治解决,相关各方存在严重分歧。国际社会主张,应帮助叙政府和反对派自主地达成具有包容性的政治解决方案,停止内战,组建联合政府。美西方以及部分地区国家坚持组建排除巴沙尔的过渡政府。叙反对派内部意见不一,有的要求以巴沙尔下台为政治解决前提,也有的反对政治解决,坚持“圣战”。巴沙尔则强调,恐怖势力没有资格参与政治解决进程并反对外国干预。第二次叙利亚问题日内瓦会议几经推迟,定于2014年1月22日召开。会议能否开成,取得什么结果,存在许多变数。   美伊关系松动,
  伊核谈判取得初步成果
  2013年6月,哈桑·鲁哈尼当选伊朗新一届总统。上任后,鲁哈尼频向美国示好,美国及时回应,美伊关系松动。两国总统互通信件; 9月23日,奥巴马在联大讲话中表示,美不谋求政权更迭,尊重伊朗人民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9月26 日,美伊两国外长举行双边会谈;9月28 日,两国总统进行电话交谈。
  10月15日至11月24日,伊核问题“6 1”谈判举行三轮,终于达成初步协议:伊朗承诺限制铀浓缩活动,换取对其放松约70亿美元的制裁。协议正式文本迄未公布,美、伊双方对伊是否有权进行铀浓缩各执一词。该协议能否认真执行,存在变数。在初步协议的基础上全面解决伊核问题更是任重道远。
  伊、美关系缓和符合双方的利益。美西方的制裁对伊朗造成严重困难,伊朗2013年上半年的石油收入同比下降了58%,通胀率高达45%,货币贬值近70%,失业率居高不下,民生日益艰难。伊朗急需缓解与美西方国家的关系,减缓制裁的压力。对美而言,长期以来,施加各种颠覆手段未能推翻伊政权。多次叫嚣军事打击,始终未敢动手。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反使伊朗势力坐大。严厉的制裁并未动摇政权的根基,促成其核计划和军事工业长足发展。美战略重心东移,在中东求稳避乱。在伊态度趋软之际,美国予以回应,在保持制裁和压力的同时,推动伊温和倾向发展,符合美利益。
  美、伊积怨颇深,双方在战略取向、价值观和地缘政治等方面尖锐对立,难以化解。此外,鲁哈尼并非伊朗真正的决策人,伊朗内部反美激进势力相当强大,鲁哈尼的温和倾向有多大活动空间,尚待观察。同样,美国内部对伊朗的不信任感十分强烈,美国盟友如以色列、沙特等对美缓和与伊朗的关系十分不满和警觉,也会对美的伊核政策产生影响。
  巴以和谈艰难重启,
  达成妥协难度极大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巴勒斯坦人民要求收复被占领土,难民回归,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这一要求由于美国偏袒以色列迄今未能实现。奥巴马上任后,试图以“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危机。以色列坚持不妥协立场,奥巴马又不改变偏袒以色列的既定国策,“两国方案”无法实现。奥巴马第二任期,克里出任国务卿,多次走访以、巴,促成巴以和谈重启。当前阿拉伯国家困于局势动荡,无力给予巴勒斯坦更多支持;巴勒斯坦内部分裂,不能一致对外;巴、以力量对比,巴方处于劣势;以色列有恃无恐,态度强硬;奥巴马不可能对以色列施加必要的压力,促其妥协。在这种情况下,和谈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促谈,更多是显示有所作为,为美中东政策制造亮点。然而,巴勒斯坦问题牵动所有阿拉伯人的民族感情,问题一天不解决,阿拉伯民众就不会消除对以色列的仇恨和对美国的愤懑。
  阿拉伯国家
  转型之路艰难、漫长、曲折
  埃及、突尼斯、也门、利比亚四国政权更迭,被认为是转型国家。其实,四国之外的其他阿拉伯国家同样也面临变革、发展、转型的问题。埃及是阿拉伯世界大国,其转型格外令人关注。
  埃及政权再次更迭表明,伊斯兰色彩的变革没得到埃及民众的拥戴。埃及发生动乱的根本原因,不是民主的缺失,而是民生的艰难和社会的不公。西方的民主、自由并不是包治发展中国家沉疴的灵丹妙药。西方人士对民主体制津津乐道的不外乎是自由选举和街头政治。埃及的事态表明,自由选举不一定造就有权威、能实现民众期盼的政府。而街头政治既可以推翻暴政,也可以制造无政府主义,导致社会撕裂、暴力战乱。没有稳定,就没有变革和发展,更谈不上民生的改善。当前埃及军队实际掌控国家权力,如果重复穆巴拉克政权晚期的路线政策,可能重蹈旧政权的覆辙;如果能致力于变革图新,振兴经济,改善民生,维持社会稳定,有可能闯出一条振兴国家的新路。
  阿拉伯国家转型的核心内涵有三:一是形成多数民众拥戴,能团结各党各派,得到军队支持,有权威有担当的领导集团,恢复并维持社会稳定。二是找到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行变革,既要借鉴外国的模式和经验,又决不能照搬照抄。三是切实推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特别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要做到这三点绝非易事,从而决定了阿拉伯国家的转型必将经历漫长、艰难、曲折、复杂多变的过程。
  美国在中东地区
  的主导能力衰减
  小布什政府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成本高昂,死伤惨重,得不偿失,使美从霸权巅峰向下坠落。2008年,美又遭金融危机打击,加上新兴经济体崛起,美国力相对减弱,但全球称霸的心态未变。2011年,奥巴马决定将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但又不放弃中东,必须认真应对中东热点升温,避免对其战略东移形成干扰和牵制。因此,美国经常要面对力不从心、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
  2010年底,阿拉伯世界爆发大动荡。美始料不及,随即积极应对,推行“新干涉主义”。一是极力将动荡引向民主革命。然而,事与愿违,伊斯兰势力在阿拉伯世界强势崛起,美国对此不知所措。二是打着支持民众“革命”的旗号,实行“人道主义干预”,推翻美不满意的政权。在美西方的军事干预下,利比亚政府被推翻,卡扎菲被击毙。利比亚陷入无政府状态,形形色色的民兵组织和部落各自为政,社会混乱不堪,暴力事件频发。美西方曾企图在叙利亚复制“利比亚模式”,未能得逞,转而支持反对派扩大内战,造成10万人死亡,300万难民流离失所,国家满目疮痍。阿拉伯人民日益看清“新干涉主义”的危害,反美情绪日益高涨。美国制造的战乱,为恐怖势力提供了发展的沃土。恐怖势力在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以及非洲地区日益猖獗,对美西方也构成威胁。
  2013年,美调整中东政策,出现避乱求稳的倾向。大力推动巴以重启和谈;避免对叙实施军事打击,使化武危机“软着陆”;与伊朗缓和关系,使伊核谈判取得初步成果。但奥巴马政策调整引发中东盟友不满和不安:埃及不满美对埃采取反制措施,批评美干涉内政;以色列对美缓解与伊朗的关系公开表示疑虑;沙特拒绝出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发泄对美不满,反对美缓解与伊朗的关系、反对美搁置军事打击叙利亚计划、批评美在埃及变局上态度暧昧。
  伊斯兰势力
  崛起受挫,但仍然是
  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伊斯兰势力在阿拉伯世界大动荡中强势崛起。但埃及穆兄会政府的下台,标志着伊斯兰势力崛起遭受严重挫折。伊斯兰教影响十分深厚,埃穆兄会存在已85年,虽遭挫折,元气大伤,但不会销声匿迹,还会蓄积力量,力图东山再起。
  伊斯兰势力面临两大历史使命。一是实行深刻的宗教革命。伊斯兰教创立1400多年,曾创造出许多的辉煌。伊斯兰教多次发起复兴运动,都具有强烈的“复古”色彩,缺乏变革创新的意涵。世界在飞速发展,伊斯兰教需要适应时代变化的步伐。二是停止教派争斗。当下,中东伊斯兰什叶派和逊尼派间的争斗越演越烈,危害极大。能否完成这两大使命,关乎伊斯兰势力的前途。
  结 语
  中东地区将长期动荡,但该地区资源丰富、拥有巨额石油美元、处于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又是热点问题的多发区,世界大国都争相关注并积极介入这一地区。不论是出于和平发展的需要,还是从发挥大国作用出发,我国都应该尽早加大对该地区的投入,积极扩大在热点问题上的话语权。利用中东国家“向东看”的时机,进一步拓展与中东国家关系。
  (作者系中国前驻埃及、黎巴嫩大使,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郑东超)
其他文献
一、中国“两会”胜利召开,中国梦开始起航  3月3—17日,中国“两会”在北京正式召开。此次“两会”具有两个特殊意义,一是完成了国家领导人的换届选举;二是进行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大会选举习近平为国家主席,中国又一次完成了政权交接的平稳过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政权的稳定性和政策的延续性。2013年“两会”还进行了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大部制改革,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的第七次大规模机构改革。改
《师德风采录——首都师大人情真意切话师德》是《北京高等教育丛书》之一,它将首都师范大学建校50多年来各个阶段的师德先进人物,对师德的理解、感悟、追求、实践和取得的效果展示出来,从中能使人们深刻体会到学校师德传统的魅力和其中所传承的高尚师德精神。  翻开这本书,笔者看到了一张张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陌生是因为有的老教师已经故去,或未曾谋面;熟悉是因为他们的音容笑貌早已经深入我们心中。细细品味这本书,使
《问津》是“问津变”系列小说的C位。  无论是前面的《婴之未孩》《汉玉蝉》还是此后的《桃花源》《永锡难老》,我用近乎“直播”的方式,将这组人物在公元2018年冬到2019年春的进退失据、惶惑艰难的人生剖开铺展给人看。  十几万字放在一起,不过是一問:我们还能去往何处?  “还”,意味着对此前的否定,意味着意义体系的失范,艾冬与甘田的问题,不是他们具体的人生际遇,他们遇到的是今天人类面临的根本性问题
初夏的巴渝大地,江水渐丰,层峦叠翠,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2019年6月2—4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在重庆联合举办“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柬埔寨副首相贺南洪,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坦桑尼亚前总统米增戈·平达等国内外约150位政党政要
新年的钟声还回荡在耳畔,政党外交已迈开匆匆的脚步。应刚果民主共和国、中非共和国、马里、塞内加尔、吉布提等国执政党和贝宁政府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于2010年1月16-27日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访问了上述六国。  这六个国家虽幅员迥异,但都是“法语非洲国家”,同在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列。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作为外交的基础,与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非洲大陆的关
这篇小说是2015年开始构思的,最初打算写成个一万多字的短篇,原拟名为《风筝》。大致情节是讲一位身患绝症的老律师,千方百计把一个女杀人嫌疑犯麻木的情感唤醒的故事。在小说结尾处,执行死刑的那天早晨,老律师为了她,在看守所大墙外把一只风筝放上了天。这无疑是个充满正能量的美好故事,从某种角度上讲,暗合了孔夫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思想。最后的桥段类似于《白日焰火》,温情得有些煽情。    但在2016年
蒋庆哲,男,汉族,中共党员,1961年12月生,山东鱼台人,博士,教授。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1978年~1982年就读华东石油学院炼制系化学本科专业;1984年~1987年在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攻读硕士学位;1997年~2002年在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在职博士学位。1982年~1984年任华东石油学院炼制系教师;1987年~1988年任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教
我听到过不止一位写小说的前辈、同行、后生说过,写小说与娶媳妇一样,是年轻人的事。还有人以多少多少年纪以后再不写小说,表达自己的适可而止,清凉明智。还有一位说,老了以后,一想到写小说,烦。  但是去年底看到了比我大五岁的号称九秩高龄的徐怀中的长篇新作《牵风记》;新年伊始,又看到了七十大几的冯骥才的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我自己呢,新年第一期在《上海文学》发表了《地中海幻想曲(外一章)》,在《人民文学
小说写于2018年夏天。时间节点之所以记得清楚,是因当时酷热,只好跑到地下室去码字。取标题为《一百零一夜》,这就能和“山鲁佐德给国王讲故事”扯上那么一点关系。显然不靠谱,蹭经典的热度。  这篇小说本想以陕北男人收留河南女人为故事主线。河南女人出现之前,需要安排另一个女人出场,做一下铺垫。写到三分之二处,觉得整个故事比较呆板,无法继续下去。只好推倒重来,让临时登场的女人成了主角,写成现在这个样子。用
2020年,1月到2月,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时光,我自闭于上海家中,昼夜不休地书写《戴珍珠耳环的淑芬》。我与“沪西曹家渡”的空间距离,仅一步之遥,凭窗可见暗黑流淌的苏州河。我与曹家渡的时间距离,却是漫长的三十年。我只能从记忆的博物馆中复原,褪去光阴的包浆,一寸寸雕刻、打磨、上色,重新缤纷浓烈起来,仿佛画像叔叔笔下戴珍珠耳环的淑芬,直至小说结尾,衰败淡薄归于尘土下去。   除了淑芬,小说中所有人物,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