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腘动脉病变腔内治疗与外科血管旁路移植术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ucard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 )ⅡC、D型股腘动脉病变腔内治疗与外科血管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92例(97条肢体) TASCⅡ C、D型股腘动脉病变患者腔内治疗与外科血管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男58例,女34例,年龄56~86岁,平均年龄(68±9岁),>70岁的患者52例(56.5%)。Rutherford分期:Ⅲ期(重度间歇跛行)51条肢体,Ⅳ期(静息痛)33条肢体,Ⅴ期(溃疡)10条肢体,Ⅵ期(坏疽)3条肢体。总结分析腔内治疗和外科血管旁路移植术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靶血管通畅率、保肢率以及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

结果

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96.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8.6%,围手术期死亡率0%,ABI由术前( 0.40±0.16)升至术后的(0.72±0.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2,P<0.05)。血管旁路移植术技术成功率95.4%,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5.9%,围手术期死亡率4.5%,ABI由术前(0.36±0.19)升至(0.76±0.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一期通畅率:腔内治疗组为67.4%,旁路移植术组为71.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94,P>0.05);术后24个月累计通常率:腔内治疗组为79.0%,旁路移植术组为79.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3,P>0.05)。术后24个月的累计保肢率:腔内治疗组为93.0%,旁路移植术组92.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2,P>0.05)。

结论

TASCⅡ C D型股腘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可以获得同外科血管旁路移植术相当的一期、二期通畅率和保肢率,但其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低,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评价左心房直径对非瓣膜病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左心房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在前瞻性建立的数据库中,筛选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拟行房颤导管消融并完成经食管超声检查的房颤患者。排除标准:阵发性房颤、瓣膜病房颤、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服用华法林抗凝、多次消融。共筛选1 524例,入选367例,其中男267例,女100例,年龄26~89岁,平均年龄(56±11)岁。根据食管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左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胃体早期癌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31例早期胃体癌患者,分别行PPG手术46例,DG手术85例,比较分析两组远期的主观、客观指标,以及术后2年胃镜检查结果和5年肿瘤复发及患者生存情况,评价PPG手术的效果。结果DG组术后倾倒综合征发生率(8.2%)高于PPG组(0),术后18个月DG组胆囊结石发生率高于
目的探讨肾去交感神经(RSD)对肺动脉高压(PAH)模型犬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24只比格犬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PAH组、PAH+RSD组各8只。检测各组犬实验前血清神经激素水平、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后,对照组右心房注入二甲基甲酰胺(0.1 ml/kg),PAH组右心房注入脱氢野百合碱(2 ml/kg),PAH+RSD组先行肾去交感神经术,后右心房注入脱氢野百合碱(2 ml/kg)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粗针穿刺活检技术在局部晚期胰腺癌术中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4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总结术中行粗针穿刺活检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病理检查结果和穿刺相关并发症等。术后进行定期随访。结果共入组病例36例。所有均进行粗针穿刺术中病理检查,病理诊断:胰腺癌29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慢性胰腺炎5例。经随访,5例慢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自噬功能的变化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8只)和糖尿病组(36只)。糖尿病组大鼠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建立模型。造模4周时,机械缩足阈值(MWT)较基础值下降>50%定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大鼠,再随机分为3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DP组),神经病理性疼痛+雷帕霉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