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就亟待我们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去疏导和预防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通过就业心理辅导教育以帮助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克服心理困扰,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做更大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心理辅导 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我国大学扩招以后,大学生就业就成为当前国家和社会较为关注的话题。今年“两会”中,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政府关注和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确实非常严峻,今年暑假大学毕业生超过630万,再加上历年还有一些积压没有就业的学生,我估计总数在700多万的样子,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大转折,面对目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心理压力,也使部分大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这既不利于就业,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工作和学习。通过分析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就业心理状况,进行合理引导,开展就业心理辅导,使每位大学生都能拥有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障碍,指导大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做好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把握好就业机会。
现阶段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 择业期望值过高的心理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普遍的高职生择业的期望值过高。90%以上的高职生希望选择效益好、工资高、晋升空间大的单位;所在单位最好在大城市,繁华地带。这就说明高职生个人没有自我认知,没有正确的对自身进行认识、分析和定位。要正确认识、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就必须考虑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专业的优势、自身的个性特征等各种综合因素。
二、 就业忧虑和恐惧心理 一方面渴望自己能尽快地走向社会,能谋求到一份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另一方面又对社会感到恐惧害怕,担心不被接受、找不到工作,心中迷茫而不愿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三、 消极自卑心理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公司都以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优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不看重,使高职毕业生产生自卑心理。另外自卑心理还表现在有些毕业生过分注意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如身高不高、相貌平常、人际交往不擅长、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抱希望等等,当在择业受挫后,就看低自己,悲观失望,无法确定自己的目标。
四、 就业盲从和冲动心理 部分高职生不能客观分析社会的需要,又对自己的竞争能力没有把握,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独占鳌头,所以在就业时就产生了随波逐流的盲从心理。他们在求职择业时缺乏信心、勇气不足、瞻前顾后、跟着别人走,自己毫无主见。面对现实,缺乏冷静和自控能力,情绪急躁。
五、 思维定势和求稳求全的心理 不少学生择业时希望一步到位,一开始就可以抱住金饭碗,而不明白只有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找到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对自己的第一个台阶定的太高,自身本就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就应该脚踏实地,从最基本的学起,找出自己的优势,才能获得一份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
六、 害怕吃苦、盲目追求享受的心理 大部分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不曾吃过什么苦,父母为自己安排好一切,所以等要毕业找工作时,坐等想成。不考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层次等方面的要求而去提高自身素质。
七、 过高估价自己、自傲自命不凡的心理 某些高职生自恃学有所成,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过高的估价自己,在择业时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择业标准去衡量,结果高不成,低不就。
八、 法律意识淡薄的心理 在选择用人单位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不管好不好签下再说,一旦找到好的单位就走上漫长的毁约路。另外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不会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鉴于此,在大学期间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就业心理辅导,让大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促进学生对各个的职业及对自我的认识、了解。到毕业求职或职业变动时,他们就有能力对有关职业的知识与自我进行对比性评价,确定适合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领域,使所学知识与技能更好的在职业领域中运用自如。
首先,培养有效心态帮助大学生积极面对就业挑战。在就业过程中,许多学生有自卑心理,总是感到自己不如别人;畏难情绪,对新的事物不敢尝试,不敢挑战,总觉得自己不行,对自己没有信心。面对他们如此消极的心理状态,肯定在就业道路上会走的很艰难,历经坎坷,也许也没有什么收获,从而加剧恐慌心理,造成恶性循环,逐渐被这个社会所淘汰。这就需要在迈入社会之前,在大学里参加就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消除消极心态,鼓励他们重新面对自己,寻找自己的优势,有效的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其次,能够帮助大学生认真准确的定位。当走出校门选择就业时,我们就不像在大学校园。环境变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这时我们就要开始一段新的历程,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这也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
最后,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就业目标。漫画家蔡志忠曾说过:“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己。”有的毕业生在择业时找不到一份理想职业,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自己不够了解,也就是自我认识不够;二是对职业现状不了解,盲目就业。心理辅导能够帮助我们充分认识自我,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了解职业现状,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
大学生面对即将到来的职业选择,只有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认识社会,认真思考,积极准备,才能获得理想职业。但是面对就业产生的各种心里矛盾和冲突,导致心理失衡,就要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心理辅导 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我国大学扩招以后,大学生就业就成为当前国家和社会较为关注的话题。今年“两会”中,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政府关注和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确实非常严峻,今年暑假大学毕业生超过630万,再加上历年还有一些积压没有就业的学生,我估计总数在700多万的样子,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大转折,面对目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心理压力,也使部分大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这既不利于就业,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工作和学习。通过分析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就业心理状况,进行合理引导,开展就业心理辅导,使每位大学生都能拥有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障碍,指导大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做好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把握好就业机会。
现阶段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 择业期望值过高的心理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普遍的高职生择业的期望值过高。90%以上的高职生希望选择效益好、工资高、晋升空间大的单位;所在单位最好在大城市,繁华地带。这就说明高职生个人没有自我认知,没有正确的对自身进行认识、分析和定位。要正确认识、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就必须考虑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专业的优势、自身的个性特征等各种综合因素。
二、 就业忧虑和恐惧心理 一方面渴望自己能尽快地走向社会,能谋求到一份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另一方面又对社会感到恐惧害怕,担心不被接受、找不到工作,心中迷茫而不愿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三、 消极自卑心理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公司都以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优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不看重,使高职毕业生产生自卑心理。另外自卑心理还表现在有些毕业生过分注意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如身高不高、相貌平常、人际交往不擅长、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抱希望等等,当在择业受挫后,就看低自己,悲观失望,无法确定自己的目标。
四、 就业盲从和冲动心理 部分高职生不能客观分析社会的需要,又对自己的竞争能力没有把握,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独占鳌头,所以在就业时就产生了随波逐流的盲从心理。他们在求职择业时缺乏信心、勇气不足、瞻前顾后、跟着别人走,自己毫无主见。面对现实,缺乏冷静和自控能力,情绪急躁。
五、 思维定势和求稳求全的心理 不少学生择业时希望一步到位,一开始就可以抱住金饭碗,而不明白只有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找到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对自己的第一个台阶定的太高,自身本就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就应该脚踏实地,从最基本的学起,找出自己的优势,才能获得一份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
六、 害怕吃苦、盲目追求享受的心理 大部分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不曾吃过什么苦,父母为自己安排好一切,所以等要毕业找工作时,坐等想成。不考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层次等方面的要求而去提高自身素质。
七、 过高估价自己、自傲自命不凡的心理 某些高职生自恃学有所成,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过高的估价自己,在择业时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择业标准去衡量,结果高不成,低不就。
八、 法律意识淡薄的心理 在选择用人单位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不管好不好签下再说,一旦找到好的单位就走上漫长的毁约路。另外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不会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鉴于此,在大学期间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就业心理辅导,让大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促进学生对各个的职业及对自我的认识、了解。到毕业求职或职业变动时,他们就有能力对有关职业的知识与自我进行对比性评价,确定适合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领域,使所学知识与技能更好的在职业领域中运用自如。
首先,培养有效心态帮助大学生积极面对就业挑战。在就业过程中,许多学生有自卑心理,总是感到自己不如别人;畏难情绪,对新的事物不敢尝试,不敢挑战,总觉得自己不行,对自己没有信心。面对他们如此消极的心理状态,肯定在就业道路上会走的很艰难,历经坎坷,也许也没有什么收获,从而加剧恐慌心理,造成恶性循环,逐渐被这个社会所淘汰。这就需要在迈入社会之前,在大学里参加就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消除消极心态,鼓励他们重新面对自己,寻找自己的优势,有效的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其次,能够帮助大学生认真准确的定位。当走出校门选择就业时,我们就不像在大学校园。环境变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这时我们就要开始一段新的历程,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这也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
最后,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就业目标。漫画家蔡志忠曾说过:“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己。”有的毕业生在择业时找不到一份理想职业,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自己不够了解,也就是自我认识不够;二是对职业现状不了解,盲目就业。心理辅导能够帮助我们充分认识自我,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了解职业现状,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
大学生面对即将到来的职业选择,只有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认识社会,认真思考,积极准备,才能获得理想职业。但是面对就业产生的各种心里矛盾和冲突,导致心理失衡,就要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