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生要在激励的社会竞争中凸显优势,仅靠具备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素养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中职生礼仪素养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中职生;礼仪素养;培养;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9—039—03
当今世界,虽然国家有大有小,民族人口有多有寡,社会形态也各不相同,但是,所有文明的民族,都很注重礼仪。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化企业要求人才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能力。在很多情况下,个人形象是和单位的产品服务等量齐观的。礼仪是塑造个人形象的灵魂,它已成为提高个人素质与企业形象的必要条件,成为现代竞争的重要砝码,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从事中职教育多年,与学生朝夕相处,深深知道他们的单纯与善良,也了解到他们知识与礼仪素养的贫乏,所以我想:为了在未来的求职、工作、业务沟通中,使他们的气质更高雅,形象更出众,使他们能充满自信的出现在上级下属和客户面前,得体而又自信的参加会议,出席各种社交活动等,很有必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礼仪素养。
1 中职生礼仪素养的现状
1.1 人际交往方面
相当一部分中职生个人主义严重,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感受,不关心别人,不尊重别人,因此人际关系紧张,经常出现打架斗殴,顶撞师长的情况。
1.2 仪表仪容方面
存在错误认识,一味的追时髦,赶潮流,相互攀比,衣着打扮不符合学生身份;在身体姿势方面有部分学生走路弯腰驼背,坐着东倒西歪,走路时一摇三晃,再加上恶俗的打扮,使个别学生看起来甚至与街头的小混混没多大区别。
1.3 在语言方面
语言不文明现象严重,言语粗俗,出口成“脏”,满口的污言秽语,不堪入耳。
1.4 日常行为方面
不拘小节,随便拿别人的东西,食堂就餐不排队,公共场所乱丢乱扔,大声喧哗,大肆奔跑,上课随意迟到,相互讲话,睡觉,接打手机,不冲厕所等等。
2 中职生礼仪素养现状产生的原因
2.1 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生最早的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终生的。现实社会的家庭,一些家长本来就淡薄礼仪,而且常常遇到情绪不好时就简单粗暴的打骂、讽刺、挖苦孩子,给孩子做了错误的礼仪示范,孩子耳濡目染则使孩子缺乏教养,言行粗鲁。调查表明,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大多是由于家长对其溺爱、袒护或采取粗暴压制的教育方式,以及家长不自觉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家长的工作或家庭的不幸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等的影响,给学生提供了直接模仿的不良榜样,使学生产生了不良行为的“合理感”和“侥幸心理”。
2.2 社会环境和不良思想的影响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制度不够健全,因此,社会文化市场缺乏监管力度,一些不健康甚至腐朽有害的产品在市场上流行,尤其是中职生经常出入娱乐性网吧,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沉溺于网上游戏、网上交友等活动,使之经常逃学、旷课。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甚至垃圾文化等,都对中职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污染力,都容易使他们缺失礼仪走向误区,从而出现了狭义、偏见、妒忌、暴躁、孤独、抑郁、固执、攻击等不良个性心理特征,甚至一部分中职生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的说谎、欺诈或偷盗,时常发生违纪违法行为。
2.3 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不当
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不是升学教育,使部分教师从思想上放松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爱,只注重管理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将管理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为管理和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只有将管理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教育的作用,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另外,教师的榜样作用也非常重要,个别教师放松师德教育要求,迟到早退,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常常讽刺、挖苦和打击,不进行正面教育,缺乏爱心、耐心和疏导,加上教育方法上的单一,工作粗心或放任自流,或对待学生不公正,处理问题偏袒等,造成师生间心理和情感上的疏远,导致学生礼仪缺失,并产生消极的敌对情绪。
3 培养礼仪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仪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内在精神与风貌的展示,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西方,人们对文雅的仪风和悦人的仪态,一直孜孜以求。礼仪有“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之称,各国都有自己的国家礼制,各民族有独特的礼仪习俗,国际上也有各国共同遵守的利益惯例。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让我们的青年都“知书达理”,让我们的民族“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礼仪素养
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对任何人的习惯养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想培养中职生良好的礼仪素养,必须让他们从自我约束做起,认真对待自身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持之以恒。
我校团委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在广大青年、团员中掀起了关于礼仪的“我的承诺”的热潮:
我的承诺
讲仪表树形象,不穿奇装异服,不烫发染发,不佩戴饰物,不趾高气扬。
讲安全明礼让,不藏管制刀具,不玩通讯工具,不拥挤起哄,不打架斗殴。
讲勤俭倡节约,不浪费粮食,不乱用水电,不铺张攀比,不好吃懒做。
讲环保爱整洁,不乱丢乱扔,不乱涂乱画,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
讲文明懂礼貌,不追逐打闹,不以大欺小,不恶语伤人,不顶撞师长。 讲规则守法律,不翻越围墙,不进出网吧,不喝酒吸烟,不违法乱纪。
讲团结求合作,不斤斤计较,不搬弄是非,不揭短嘲讽,不拉帮结伙。
讲爱心比贡献,不混天度日,不自私自利,不妒忌他人,不见难不帮。
通过承诺,全校形成了“谦恭礼让做绅士,和声细语做淑女”的良好风气。
"滴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十分明白,但要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并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应让学生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简单道理。让他们从自己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严格自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处理并妥善解决身边的日常小事。
3.2 在真、善、美的教育中培养礼仪素养
从古至今,人们都追求和弘扬真、善、美。“真”就是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善”就是要与人为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德为善政,政在养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讲善。“美”,就是要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的愉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中职生虽然学习不好,行为习惯较差,但他们爱美,崇尚美,追求美的心理与其他人是一样的,但由于审美观念的不同,所以以丑为美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要想改变中职生形象必须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气质,从而学会欣赏美。在欣赏美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真正的美和潇洒气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礼仪素养在人们身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作为一名中职生要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功,除了练好专业技能外,还要做到言行合“礼”,举止有度,提高自身礼仪素养和水平,从而找到美之根源,理解美的真正内涵。要教育学生知辱明耻,知道一个人对社会有一份责任,关注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而非他人对自己的;让学生怀有感恩的心,而不是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教育学生,一个人不仅应具有内在的本质美,而且还应懂得文明举止的学问,要有取悦他人的外在美。对学生进修各种礼仪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克服各种不良行为举止,这就力求做到体态美,形态美,从而体现行为美,衬托出一个人美好的气质和风度。这样使学生的行为美和品德美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传递与互动,真、善、美才会生生不息。
经过一段时间的美育熏陶和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审美观念得到纠正,学习和模仿美的愿望也空前强烈。学生的衣着打扮有了明显改变,符合学生特点了,日常用语也文明多了,更让人高兴的是同学们都对礼仪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上好礼仪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 强化教师的榜样作用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教己”箴言,始终严于律己。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无一不叫崇高的人格力量在历史上树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中职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教师是他们直接效仿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必须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礼仪规范自律为基础,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和热情,教书育人,以身示教,注重个人仪表。从细节入手,表现教师崇高的人格和优雅的言谈举止,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带动、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的礼仪教育氛围。
3.4 在各种活动中培养礼仪素养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和知识阅历浅,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差,心理和思想还很不成熟,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利用各种活动的开展来培养他们的礼仪素养。
3.5 军训
军训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军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军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文明节约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精神。
推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活动。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约束教育,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我校开展的“告别陋习,重塑自我”大型报告会。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6 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如我校在清明节时组织青年、团员到烈士墓前去扫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弘扬了革命传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和礼仪素养,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3.7 利用专题讲座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法制教育
我校曾开展了“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及法制意识,增加了学生的抗挫能力和法制观念及自我约束的能力,为他们今后学习、工作、生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8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
如:我校曾组织学生到县的“亚川公司”和“星光印刷厂”等单位去参加社会实践,同学们深深的感到了作为一名“职业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礼仪规范,拓展了德育教育和礼仪教育的内容,增强了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3.9 大力开展各种文化、体育、艺术等教育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如:我校开展的“校园十佳歌手比赛”、“五一艺术节”、“演讲比赛”、“篮球比赛”、“体育运动会”等等,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礼仪素养和综合素质。
3.10鼓励学生创办各式各样的社团
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心灵,受到鼓舞和激励。各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健康有益的活动的开展,使礼仪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礼是我们的一颗崇敬的心,是所有人际交往准则的核心和灵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它是陶行知先生终身践行的做人做事的原则,更是陶先生对他人、对自己职业的最崇敬的心。如果我们也怀着崇敬的心去待人,便会有和谐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如果我们以此做事,便会构建和谐的家庭、班级、校园、单位、机关以及其他的社会组织。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和谐,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遵循各种各样的礼仪。
礼仪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反复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只有我们充分认识中职生礼仪教育的特点,以饱满的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结合不同形势下的不同礼仪现状,常抓不懈,讲究实效,才能闯出中职礼仪教育工作的新路子。
关键词:中职生;礼仪素养;培养;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9—039—03
当今世界,虽然国家有大有小,民族人口有多有寡,社会形态也各不相同,但是,所有文明的民族,都很注重礼仪。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化企业要求人才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能力。在很多情况下,个人形象是和单位的产品服务等量齐观的。礼仪是塑造个人形象的灵魂,它已成为提高个人素质与企业形象的必要条件,成为现代竞争的重要砝码,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从事中职教育多年,与学生朝夕相处,深深知道他们的单纯与善良,也了解到他们知识与礼仪素养的贫乏,所以我想:为了在未来的求职、工作、业务沟通中,使他们的气质更高雅,形象更出众,使他们能充满自信的出现在上级下属和客户面前,得体而又自信的参加会议,出席各种社交活动等,很有必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礼仪素养。
1 中职生礼仪素养的现状
1.1 人际交往方面
相当一部分中职生个人主义严重,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感受,不关心别人,不尊重别人,因此人际关系紧张,经常出现打架斗殴,顶撞师长的情况。
1.2 仪表仪容方面
存在错误认识,一味的追时髦,赶潮流,相互攀比,衣着打扮不符合学生身份;在身体姿势方面有部分学生走路弯腰驼背,坐着东倒西歪,走路时一摇三晃,再加上恶俗的打扮,使个别学生看起来甚至与街头的小混混没多大区别。
1.3 在语言方面
语言不文明现象严重,言语粗俗,出口成“脏”,满口的污言秽语,不堪入耳。
1.4 日常行为方面
不拘小节,随便拿别人的东西,食堂就餐不排队,公共场所乱丢乱扔,大声喧哗,大肆奔跑,上课随意迟到,相互讲话,睡觉,接打手机,不冲厕所等等。
2 中职生礼仪素养现状产生的原因
2.1 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生最早的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终生的。现实社会的家庭,一些家长本来就淡薄礼仪,而且常常遇到情绪不好时就简单粗暴的打骂、讽刺、挖苦孩子,给孩子做了错误的礼仪示范,孩子耳濡目染则使孩子缺乏教养,言行粗鲁。调查表明,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大多是由于家长对其溺爱、袒护或采取粗暴压制的教育方式,以及家长不自觉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家长的工作或家庭的不幸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等的影响,给学生提供了直接模仿的不良榜样,使学生产生了不良行为的“合理感”和“侥幸心理”。
2.2 社会环境和不良思想的影响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制度不够健全,因此,社会文化市场缺乏监管力度,一些不健康甚至腐朽有害的产品在市场上流行,尤其是中职生经常出入娱乐性网吧,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沉溺于网上游戏、网上交友等活动,使之经常逃学、旷课。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甚至垃圾文化等,都对中职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污染力,都容易使他们缺失礼仪走向误区,从而出现了狭义、偏见、妒忌、暴躁、孤独、抑郁、固执、攻击等不良个性心理特征,甚至一部分中职生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的说谎、欺诈或偷盗,时常发生违纪违法行为。
2.3 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不当
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不是升学教育,使部分教师从思想上放松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爱,只注重管理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将管理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为管理和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只有将管理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教育的作用,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另外,教师的榜样作用也非常重要,个别教师放松师德教育要求,迟到早退,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常常讽刺、挖苦和打击,不进行正面教育,缺乏爱心、耐心和疏导,加上教育方法上的单一,工作粗心或放任自流,或对待学生不公正,处理问题偏袒等,造成师生间心理和情感上的疏远,导致学生礼仪缺失,并产生消极的敌对情绪。
3 培养礼仪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仪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内在精神与风貌的展示,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西方,人们对文雅的仪风和悦人的仪态,一直孜孜以求。礼仪有“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之称,各国都有自己的国家礼制,各民族有独特的礼仪习俗,国际上也有各国共同遵守的利益惯例。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让我们的青年都“知书达理”,让我们的民族“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礼仪素养
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对任何人的习惯养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想培养中职生良好的礼仪素养,必须让他们从自我约束做起,认真对待自身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持之以恒。
我校团委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在广大青年、团员中掀起了关于礼仪的“我的承诺”的热潮:
我的承诺
讲仪表树形象,不穿奇装异服,不烫发染发,不佩戴饰物,不趾高气扬。
讲安全明礼让,不藏管制刀具,不玩通讯工具,不拥挤起哄,不打架斗殴。
讲勤俭倡节约,不浪费粮食,不乱用水电,不铺张攀比,不好吃懒做。
讲环保爱整洁,不乱丢乱扔,不乱涂乱画,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
讲文明懂礼貌,不追逐打闹,不以大欺小,不恶语伤人,不顶撞师长。 讲规则守法律,不翻越围墙,不进出网吧,不喝酒吸烟,不违法乱纪。
讲团结求合作,不斤斤计较,不搬弄是非,不揭短嘲讽,不拉帮结伙。
讲爱心比贡献,不混天度日,不自私自利,不妒忌他人,不见难不帮。
通过承诺,全校形成了“谦恭礼让做绅士,和声细语做淑女”的良好风气。
"滴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十分明白,但要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并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应让学生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简单道理。让他们从自己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严格自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处理并妥善解决身边的日常小事。
3.2 在真、善、美的教育中培养礼仪素养
从古至今,人们都追求和弘扬真、善、美。“真”就是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善”就是要与人为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德为善政,政在养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讲善。“美”,就是要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的愉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中职生虽然学习不好,行为习惯较差,但他们爱美,崇尚美,追求美的心理与其他人是一样的,但由于审美观念的不同,所以以丑为美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要想改变中职生形象必须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气质,从而学会欣赏美。在欣赏美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真正的美和潇洒气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礼仪素养在人们身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作为一名中职生要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功,除了练好专业技能外,还要做到言行合“礼”,举止有度,提高自身礼仪素养和水平,从而找到美之根源,理解美的真正内涵。要教育学生知辱明耻,知道一个人对社会有一份责任,关注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而非他人对自己的;让学生怀有感恩的心,而不是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教育学生,一个人不仅应具有内在的本质美,而且还应懂得文明举止的学问,要有取悦他人的外在美。对学生进修各种礼仪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克服各种不良行为举止,这就力求做到体态美,形态美,从而体现行为美,衬托出一个人美好的气质和风度。这样使学生的行为美和品德美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传递与互动,真、善、美才会生生不息。
经过一段时间的美育熏陶和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审美观念得到纠正,学习和模仿美的愿望也空前强烈。学生的衣着打扮有了明显改变,符合学生特点了,日常用语也文明多了,更让人高兴的是同学们都对礼仪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上好礼仪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 强化教师的榜样作用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教己”箴言,始终严于律己。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无一不叫崇高的人格力量在历史上树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中职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教师是他们直接效仿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必须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礼仪规范自律为基础,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和热情,教书育人,以身示教,注重个人仪表。从细节入手,表现教师崇高的人格和优雅的言谈举止,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带动、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的礼仪教育氛围。
3.4 在各种活动中培养礼仪素养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和知识阅历浅,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差,心理和思想还很不成熟,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利用各种活动的开展来培养他们的礼仪素养。
3.5 军训
军训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军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军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文明节约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精神。
推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活动。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约束教育,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我校开展的“告别陋习,重塑自我”大型报告会。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6 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如我校在清明节时组织青年、团员到烈士墓前去扫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弘扬了革命传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和礼仪素养,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3.7 利用专题讲座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法制教育
我校曾开展了“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及法制意识,增加了学生的抗挫能力和法制观念及自我约束的能力,为他们今后学习、工作、生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8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
如:我校曾组织学生到县的“亚川公司”和“星光印刷厂”等单位去参加社会实践,同学们深深的感到了作为一名“职业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礼仪规范,拓展了德育教育和礼仪教育的内容,增强了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3.9 大力开展各种文化、体育、艺术等教育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如:我校开展的“校园十佳歌手比赛”、“五一艺术节”、“演讲比赛”、“篮球比赛”、“体育运动会”等等,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礼仪素养和综合素质。
3.10鼓励学生创办各式各样的社团
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心灵,受到鼓舞和激励。各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健康有益的活动的开展,使礼仪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礼是我们的一颗崇敬的心,是所有人际交往准则的核心和灵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它是陶行知先生终身践行的做人做事的原则,更是陶先生对他人、对自己职业的最崇敬的心。如果我们也怀着崇敬的心去待人,便会有和谐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如果我们以此做事,便会构建和谐的家庭、班级、校园、单位、机关以及其他的社会组织。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和谐,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遵循各种各样的礼仪。
礼仪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反复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只有我们充分认识中职生礼仪教育的特点,以饱满的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结合不同形势下的不同礼仪现状,常抓不懈,讲究实效,才能闯出中职礼仪教育工作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