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外温度以0℃为中心上下波动。寒风吹得香樟叶子呼啦啦地响,我们捂着围巾匆匆往返于寝室、食堂和教室之间。
周三下午学生会照例在校园的各处宣传点拉横幅,换海报。无非是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什么社团风采展示啦,志愿者活动啦,反正我们早已接受了与这些活动无缘的事实。也许这时节还会加点期末考动员口号,毕竟日子渐渐逼近了。可是两天一测试,七天一检验,月考更是雷打不动的惯例,我们还需要动员么?早已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了。
这几天正在复习古诗文,脑子里动不动就飘出几句古诗来,没办法,走火入魔了。正纠结于“碧云天,黄叶地”还是“碧云天,黄花地”,就听到余诗诗在前面大呼小叫:“哎呀,天哪!”又转头花痴似的朝我喊:“你快过来啊!”
“什么啊?”我小声嘀咕。高三以来余诗诗沉稳了不少,这会儿怎么又这么容易激动起来。
“母校回访团”这几个字被工工整整地印在横幅上,在寒风中招摇。北大、清华、人大、浙大、复旦、南开、中山大学、中国政法……难怪余诗诗激动成这样。
关于“母校回访团”的小道消息与各种流言沸沸扬扬传了一个星期之后,传说中的学长学姐们终于即将现身讲座。余诗诗吃完中饭就开始叮嘱我,晚饭不去食堂吃,要我给她带一份盒饭。后来想了想,说还是买包达能饼干好了。我诧异地问:“你要去干吗?”
她白我一眼:“废话!当然是占座,不然你以为等你龟速吃完饭还有地方站啊?”
当我艰难地在人群里找到余诗诗的时候,她得意地朝我笑:“我有先见之明吧。”
“一群傻瓜,又不是听个心得体会就能考进名牌大学,你以为是内功啊,还能传输?”我还没见余诗诗这么热情过,除了周杰伦来杭州开演唱会那会儿。
“哦?那有本事你别听啊。”
“不行!”
“为什么?”
我不准备和她继续这个话题。难道说,其实我也很激动?
传说中的学长学姐“本尊”远比“传说”要普通得多,他们语重心长絮絮叨叨婆婆妈妈地讲了一大堆关于复习关于方法关于心态关于理想关于目标的话,和教导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的理论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可是我们听得安安静静战战兢兢晕晕乎乎,仿佛这些就是立竿见影的独门秘籍。
其实这些话本身并没有任何神奇之处,早已被重复了不知多少遍,可是当这些话由这些人讲出来,就和他们一样被烙上了名牌大学的标签,于是也便成了我们口耳相传的另一个传说。
所有人都坚信不疑他们“头悬梁锥刺股”的高三经历,并以此激励自己。学长学姐们善意而温柔地鼓励说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余诗诗默默地点头,面带微笑。
大家争先恐后地走到台上与学长学姐“近距离”交流,仿佛那样就能沾染到他们身上的灵气,将来也能考上个名牌大学似的。
余诗诗嘲笑我这是“吃不到葡萄”的心理,因为我们“战斗力”不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寥寥几颗“葡萄”被瞬间“瓜分”完毕。
交流结束,我们随着人群慢慢离开会场。在拥挤中忽然瞥见我们年级的一个尖子生和一位学长正在一旁专注地交流着,我清楚地看到了他当时的神情,和学长极其相似。
于是我想,明年,大概他就是下一个传说。
此后几天我莫名地爱上了照镜子,想努力学会那个“传说们”特有的神情。同时,一边计算着期末考的时间,一边开始默默地关注起高考倒计时牌来。
学长学姐们自信微笑的样子,成了我们梦里的一面旗帜,迎风飘扬;而那些温暖的鼓励,在这个阴冷潮湿的冬季,像一把火,给了我们奋斗的信念和力量。
周三下午学生会照例在校园的各处宣传点拉横幅,换海报。无非是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什么社团风采展示啦,志愿者活动啦,反正我们早已接受了与这些活动无缘的事实。也许这时节还会加点期末考动员口号,毕竟日子渐渐逼近了。可是两天一测试,七天一检验,月考更是雷打不动的惯例,我们还需要动员么?早已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了。
这几天正在复习古诗文,脑子里动不动就飘出几句古诗来,没办法,走火入魔了。正纠结于“碧云天,黄叶地”还是“碧云天,黄花地”,就听到余诗诗在前面大呼小叫:“哎呀,天哪!”又转头花痴似的朝我喊:“你快过来啊!”
“什么啊?”我小声嘀咕。高三以来余诗诗沉稳了不少,这会儿怎么又这么容易激动起来。
“母校回访团”这几个字被工工整整地印在横幅上,在寒风中招摇。北大、清华、人大、浙大、复旦、南开、中山大学、中国政法……难怪余诗诗激动成这样。
关于“母校回访团”的小道消息与各种流言沸沸扬扬传了一个星期之后,传说中的学长学姐们终于即将现身讲座。余诗诗吃完中饭就开始叮嘱我,晚饭不去食堂吃,要我给她带一份盒饭。后来想了想,说还是买包达能饼干好了。我诧异地问:“你要去干吗?”
她白我一眼:“废话!当然是占座,不然你以为等你龟速吃完饭还有地方站啊?”
当我艰难地在人群里找到余诗诗的时候,她得意地朝我笑:“我有先见之明吧。”
“一群傻瓜,又不是听个心得体会就能考进名牌大学,你以为是内功啊,还能传输?”我还没见余诗诗这么热情过,除了周杰伦来杭州开演唱会那会儿。
“哦?那有本事你别听啊。”
“不行!”
“为什么?”
我不准备和她继续这个话题。难道说,其实我也很激动?
传说中的学长学姐“本尊”远比“传说”要普通得多,他们语重心长絮絮叨叨婆婆妈妈地讲了一大堆关于复习关于方法关于心态关于理想关于目标的话,和教导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的理论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可是我们听得安安静静战战兢兢晕晕乎乎,仿佛这些就是立竿见影的独门秘籍。
其实这些话本身并没有任何神奇之处,早已被重复了不知多少遍,可是当这些话由这些人讲出来,就和他们一样被烙上了名牌大学的标签,于是也便成了我们口耳相传的另一个传说。
所有人都坚信不疑他们“头悬梁锥刺股”的高三经历,并以此激励自己。学长学姐们善意而温柔地鼓励说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余诗诗默默地点头,面带微笑。
大家争先恐后地走到台上与学长学姐“近距离”交流,仿佛那样就能沾染到他们身上的灵气,将来也能考上个名牌大学似的。
余诗诗嘲笑我这是“吃不到葡萄”的心理,因为我们“战斗力”不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寥寥几颗“葡萄”被瞬间“瓜分”完毕。
交流结束,我们随着人群慢慢离开会场。在拥挤中忽然瞥见我们年级的一个尖子生和一位学长正在一旁专注地交流着,我清楚地看到了他当时的神情,和学长极其相似。
于是我想,明年,大概他就是下一个传说。
此后几天我莫名地爱上了照镜子,想努力学会那个“传说们”特有的神情。同时,一边计算着期末考的时间,一边开始默默地关注起高考倒计时牌来。
学长学姐们自信微笑的样子,成了我们梦里的一面旗帜,迎风飘扬;而那些温暖的鼓励,在这个阴冷潮湿的冬季,像一把火,给了我们奋斗的信念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