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军档案
成立日期:1994年
公司定位:世界级IT服务
提供商
营业收入:1.92亿美元
员工人数:3500人
优势领域:企业应用软件(EAS)、金融行业IT服务(FIS)
位于北京北三环中路甲6号的柯莱特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大楼的外观略显平凡。高高悬挂在大厦顶端的“柯莱特”三个字,如果不扬起头,常常会被忽视。这很符合柯莱特一贯的低调作风,就像它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后,很多人都还不了解这家公司。
走进柯莱特董事长马一鸣的办公室,就看见显眼的位置摆放了一幅上市敲钟的油画。2010年7月柯莱特在纽交所上市,融资1.47亿美元,成为2010年中国IT服务外包公司最大的IPO案例。“上市是我们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刻,对马一鸣的一生很重要。
掘金咨询服务
“柯莱特的上市不仅为企业本身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它更是一个群体成功的代表。”一位著名软件行业专家评论道。
目前,中国的上市软件企业有三种典型的类型:一是从系统集成商起家,逐渐从硬件转到软件研发,再到IT服务的公司,例如东南融通、亚信联创、亿阳信通、华胜天成等;二是软件产品型公司,包括用友、金蝶等通用型管理软件,也包括远光软件、广联达等行业应用软件;三是从ERP咨询服务起家,再做ERP实施交付。
柯莱特便属于第三种类型的软件企业。“与前两种软件企业相比,第三种软件企业获得市场认可比较晚。”这位行业专家评论道。
上世纪90年代末,系统集成的利润率颇高,达到50%~60%,许多IT公司都奋不顾身地投入金融、电信这两个IT需求萌发较早的行业。用友、金蝶这两家从财务软件起家的公司,也开始在ERP领域获得了各自的第一桶金。
那时业界掘金的热点还不是“咨询服务”,马一鸣也因此时常被行业同仁和公司员工质疑——为何不做系统集成、ERP软件这些可以“赚快钱”的业务?
“那时候,我只有一个信念——中国的IT服务是一个大市场,整个IT服务要做起来的话,咨询与解决方案是必须要有的。”马一鸣表示,虽然他偶尔也会有些忐忑,但一直坚持这个信念不动摇。
在中国软件网总编辑、知名软件行业分析师曹开彬看来,摸着石头过河的柯莱特找准了切入点。他认为,企业上ERP需要做好许多前期工作,例如将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让企业流程与SAP相吻合;做好录入数据、安装系统等相关的基础准备工作;给企业做培训,分清哪些需要上ERP,哪些不需要。“这都给柯莱特这样的ERP实施服务公司带来了机遇。”
回过头来看,柯莱特选对了咨询服务这条路。在体量上,从“第三条路”闯出来的柯莱特,并不比另外两种类型的公司差。柯莱特2010年营收1.92亿美元,约合12.5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东南融通2010年营收约14.9亿元,用友2010年营收29.8亿元,金蝶2010年营收为14.36亿元。并且,现在东南融通、用友、金蝶也将提升自己的高端咨询服务,提高到公司的战略高度。
不过,在这个前程似锦的市场,许多柯莱特的同伴们都没能跑到最后,汉普咨询就是其中一例。汉普咨询在1997年成立时就扛起了本土咨询的大旗。在1998年用友从财务软件转型ERP时期,汉普总裁张后启总是与用友总裁王文京一起出现在闪光灯下。那时的汉普被喻为借鉴国际管理软件咨询服务模式的本土样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开创者并没有成为长久生存者,其后汉普在两次“转嫁”中逐渐没落,并于2010年5月“三嫁”中软国际。
为何汉普会没落,柯莱特却能脱颖而出?曹开彬认为,“SAP的全球ERP实施80%都是其他厂商做,20%是自己做。而国内的用友、金蝶则更多的是自己做。给SAP做实施将有更多的机会。”
在采访中,马一鸣也频频表示,选择了SAP、IBM、Oracle、HP这些外企作为合作伙伴很幸运,“它们需要本土化的公司来帮助其实施ERP服务,柯莱特也从合作中提升了自己的实力。”马一鸣表示。
务实精神
把准行业脉动
采访当天,马一鸣身着红色衬衫,热情洋溢,让人联想到柯莱特倡导的自由、民主、敢于冒险的骑士精神。他的谈吐之间,处处透着上海人的精明与务实。正是这种骑士精神与务实精神的结合,让柯莱特抓住了每一个关键的市场机遇。
时间倒回1994年。在IBM工作8年的马一鸣开始想做点自己的事,他与多年的搭档周鹤一起辞职,成立了柯莱特。“那时跨国企业有许多IT的需求。我们当时觉得只要出来干,就会有市场。”马一鸣告诉记者,刚开始就是“跟着感觉走”。
市场很快就验证了马一鸣的判断。柯莱特成立没多久就接到了第一单——沃尔玛在中国的IT实施项目,接着柯莱特又为IBM提供Helpdesk服务。傍上了IBM,柯莱特就获得了持续不断的业务,养活自己已经没问题了。
如果说柯莱特第一次能够抓住机遇得益于马一鸣与周鹤都曾在IBM担任高级管理岗位的话,那么后来柯莱特一次次抓住市场机遇,可以归功于马一鸣的慧眼独具。
“ERP早在1995年就大热,我们也在考虑要不要做ERP,但那时大部分企业的流程并不规范,软件产品不可能自动了解企业的流程,所以,我们就决定暂时不做。到了2000年,企业流程有所改进,我们才开始做ERP。后来证明这一做法是对的。”马一鸣告诉记者,正是柯莱特的务实精神让其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而那些在市场时机不成熟时就开始大上、快上ERP咨询服务的公司,后来在发展中都遇到了不少问题。
柯莱特的第二次机遇来自于马一鸣对行业的正确判断。“在做ERP实施的过程中,有些软件具有行业特性。例如银行需要信用卡软件,其他行业却不需要。而且通用型的软件产品已经被市场接受了,这种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如果我们再做ERP,也做不过SAP、Oracle、用友和金蝶。”马一鸣认为,在行业应用软件领域,国外厂商很多产品并不适合中国市场,这正是柯莱特的机会。
曹开彬认为,ERP的实施要求实施公司对行业和企业管理非常熟悉。在行业信息化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ERP实施商往往能成为市场领先者。
借着这样的敏锐,马一鸣果断地将柯莱特带入行业。首先切入的是金融行业。1996年,柯莱特就开始向银行提供解决方案,如今已经拥有银行网点应用、供应链金融、风险控管、核心人寿保险等众多银行和保险行业解决方案。
现在,柯莱特的业务涉及金融、资源与能源、制造与汽车、科技、电讯、传媒与体育、建筑、钢铁、零售、消费与交通等诸多行业,其中金融服务、资源与能源、制造与汽车和科技这四个行业是其主要营收来源,超过总营收的80%。
两次机遇也让柯莱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品线:一是企业应用服务业务(EAS),指的是为客户提供企业关键业务应用的方案与服务,包括ERP、CRM、MES等;二是金融行业的IT服务业务(FIS),指的是为金融行业企业提供软件解决方案、系统支持与维护、IT咨询服务。“软件产品与行业应用可以形成合力,提升柯莱特的综合实力。”曹开彬指出。
为什么柯莱特能够一次次把握住机会?“有时候做得对,有时候做得不对,这些并不是很关键,敢于尝试很重要。”马一鸣表示,只有不断尝试,才有可能把握住机会,这就需要冒险精神。
ERP咨询是一项高端业务,长期以来在本土企业发展得并不尽如人意。而现在,国内本土企业的IT需求往往大于跨国企业的需求。面对市场的这些变化,马一鸣又开始新一轮的业务布局。
IT服务喷发
深入能源行业
上市之后,柯莱特的业务增长迅猛。2010年第四季度营收6000万美元,同比增长49.3%;整个2010年,营收1.92亿美元,比2009年的1.18亿美元增长了63.4%;净利润为1120万美元,同比增长66%。
相伴而来的是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2010年,柯莱特的员工总数增长了41%,达到3485人,预计2011年,公司规模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曹开彬认为,这样的增长得益于中国IT服务市场的飞速增长。根据IDC的报告,2009年中国IT服务的市场规模为107亿美元,2010年中国IT服务市场的规模为120亿美元,到2014年将达到20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1%。中国是全球IT服务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同时,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也给IT外包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金融、电信、政府、医疗、高铁、制造等行业的IT服务需求开始大规模释放。
从柯莱特的企业应用产品线来看,市场的增长率也达到两位数。据IDC提供的数据,企业应用市场包括企业应用服务和企业应用软件。2010年中国企业应用服务的市场规模为23亿美元,2013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 2010年企业应用软件的市场规模为近19亿美元,2013年将达到2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 %。
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马一鸣也是摩拳擦掌。在提到柯莱特将重点深耕哪个行业时,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能源。“未来中国经济还将保持高速增长,而高速增长背后的基础服务是能源和金融行业。未来5年,能源行业都将是爆发性的行业。”马一鸣说。
除了能源行业,柯莱特还将采取“多行业并举”的发展思路。为了配合这个思路,未来两三年,柯莱特的产品还是“两条腿走路”:一是推出人事、财务管理等跨行业的方案;二是推针对各行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如钢铁、服装、能源等。
当然,当柯莱特采取全行业的发展策略后,它的竞争对手也变得越来越多。钢铁行业的上海宝信软件、石油石化行业的石化盈科与各自的行业客户有着“不可言说”的渊源,实力不可小觑。并且,在跑赢了本土咨询服务公司之后,柯莱特将面临着实力越来越强劲的竞争对手。一是诸如埃森哲、普华永道、德勤、凯捷等国外IT咨询公司;二是东南融通、用友、金蝶等本土的大型软件公司。
对此马一鸣则表示,中国的市场很大,可以容纳很多家公司。一个公司如果专注于一件事情,形成差异化的竞争能力,肯定能占有一席之地。“2011年,我们的目标是保持25%的增长,预期是2.5亿美元的营收。”马一鸣抬起头,信心满满。
冠军观点
柯莱特的“三心二意”
柯莱特的“三心”包括上进心、包容心和事业心。上进心指的是员工对自己要严格要求,每天要反思从当天的工作中学到了什么,学到的这些东西如何在工作中去验证;包容心指的是全局观念,允许别人犯错误,允许不同的文化存在。公司的员工有的来自于跨国公司,有的是本土精英,还有许多通过并购而加入的,强大的包容心,使得不同的文化能够融合在一起;事业心指的是互相包容并不是为了讨好,而是为了共同将事业做大、做好。
“二意”指的是对人要有诚意、做事要有创意。有诚意,大家一起工作才感觉愉快,而软件行业是需要创新的,没有创意,不可能跟上客户的需求。
正是这“三心二意”的文化让柯莱特茁壮成长。
成立日期:1994年
公司定位:世界级IT服务
提供商
营业收入:1.92亿美元
员工人数:3500人
优势领域:企业应用软件(EAS)、金融行业IT服务(FIS)
位于北京北三环中路甲6号的柯莱特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大楼的外观略显平凡。高高悬挂在大厦顶端的“柯莱特”三个字,如果不扬起头,常常会被忽视。这很符合柯莱特一贯的低调作风,就像它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后,很多人都还不了解这家公司。
走进柯莱特董事长马一鸣的办公室,就看见显眼的位置摆放了一幅上市敲钟的油画。2010年7月柯莱特在纽交所上市,融资1.47亿美元,成为2010年中国IT服务外包公司最大的IPO案例。“上市是我们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刻,对马一鸣的一生很重要。
掘金咨询服务
“柯莱特的上市不仅为企业本身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它更是一个群体成功的代表。”一位著名软件行业专家评论道。
目前,中国的上市软件企业有三种典型的类型:一是从系统集成商起家,逐渐从硬件转到软件研发,再到IT服务的公司,例如东南融通、亚信联创、亿阳信通、华胜天成等;二是软件产品型公司,包括用友、金蝶等通用型管理软件,也包括远光软件、广联达等行业应用软件;三是从ERP咨询服务起家,再做ERP实施交付。
柯莱特便属于第三种类型的软件企业。“与前两种软件企业相比,第三种软件企业获得市场认可比较晚。”这位行业专家评论道。
上世纪90年代末,系统集成的利润率颇高,达到50%~60%,许多IT公司都奋不顾身地投入金融、电信这两个IT需求萌发较早的行业。用友、金蝶这两家从财务软件起家的公司,也开始在ERP领域获得了各自的第一桶金。
那时业界掘金的热点还不是“咨询服务”,马一鸣也因此时常被行业同仁和公司员工质疑——为何不做系统集成、ERP软件这些可以“赚快钱”的业务?
“那时候,我只有一个信念——中国的IT服务是一个大市场,整个IT服务要做起来的话,咨询与解决方案是必须要有的。”马一鸣表示,虽然他偶尔也会有些忐忑,但一直坚持这个信念不动摇。
在中国软件网总编辑、知名软件行业分析师曹开彬看来,摸着石头过河的柯莱特找准了切入点。他认为,企业上ERP需要做好许多前期工作,例如将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让企业流程与SAP相吻合;做好录入数据、安装系统等相关的基础准备工作;给企业做培训,分清哪些需要上ERP,哪些不需要。“这都给柯莱特这样的ERP实施服务公司带来了机遇。”
回过头来看,柯莱特选对了咨询服务这条路。在体量上,从“第三条路”闯出来的柯莱特,并不比另外两种类型的公司差。柯莱特2010年营收1.92亿美元,约合12.5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东南融通2010年营收约14.9亿元,用友2010年营收29.8亿元,金蝶2010年营收为14.36亿元。并且,现在东南融通、用友、金蝶也将提升自己的高端咨询服务,提高到公司的战略高度。
不过,在这个前程似锦的市场,许多柯莱特的同伴们都没能跑到最后,汉普咨询就是其中一例。汉普咨询在1997年成立时就扛起了本土咨询的大旗。在1998年用友从财务软件转型ERP时期,汉普总裁张后启总是与用友总裁王文京一起出现在闪光灯下。那时的汉普被喻为借鉴国际管理软件咨询服务模式的本土样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开创者并没有成为长久生存者,其后汉普在两次“转嫁”中逐渐没落,并于2010年5月“三嫁”中软国际。
为何汉普会没落,柯莱特却能脱颖而出?曹开彬认为,“SAP的全球ERP实施80%都是其他厂商做,20%是自己做。而国内的用友、金蝶则更多的是自己做。给SAP做实施将有更多的机会。”
在采访中,马一鸣也频频表示,选择了SAP、IBM、Oracle、HP这些外企作为合作伙伴很幸运,“它们需要本土化的公司来帮助其实施ERP服务,柯莱特也从合作中提升了自己的实力。”马一鸣表示。
务实精神
把准行业脉动
采访当天,马一鸣身着红色衬衫,热情洋溢,让人联想到柯莱特倡导的自由、民主、敢于冒险的骑士精神。他的谈吐之间,处处透着上海人的精明与务实。正是这种骑士精神与务实精神的结合,让柯莱特抓住了每一个关键的市场机遇。
时间倒回1994年。在IBM工作8年的马一鸣开始想做点自己的事,他与多年的搭档周鹤一起辞职,成立了柯莱特。“那时跨国企业有许多IT的需求。我们当时觉得只要出来干,就会有市场。”马一鸣告诉记者,刚开始就是“跟着感觉走”。
市场很快就验证了马一鸣的判断。柯莱特成立没多久就接到了第一单——沃尔玛在中国的IT实施项目,接着柯莱特又为IBM提供Helpdesk服务。傍上了IBM,柯莱特就获得了持续不断的业务,养活自己已经没问题了。
如果说柯莱特第一次能够抓住机遇得益于马一鸣与周鹤都曾在IBM担任高级管理岗位的话,那么后来柯莱特一次次抓住市场机遇,可以归功于马一鸣的慧眼独具。
“ERP早在1995年就大热,我们也在考虑要不要做ERP,但那时大部分企业的流程并不规范,软件产品不可能自动了解企业的流程,所以,我们就决定暂时不做。到了2000年,企业流程有所改进,我们才开始做ERP。后来证明这一做法是对的。”马一鸣告诉记者,正是柯莱特的务实精神让其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而那些在市场时机不成熟时就开始大上、快上ERP咨询服务的公司,后来在发展中都遇到了不少问题。
柯莱特的第二次机遇来自于马一鸣对行业的正确判断。“在做ERP实施的过程中,有些软件具有行业特性。例如银行需要信用卡软件,其他行业却不需要。而且通用型的软件产品已经被市场接受了,这种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如果我们再做ERP,也做不过SAP、Oracle、用友和金蝶。”马一鸣认为,在行业应用软件领域,国外厂商很多产品并不适合中国市场,这正是柯莱特的机会。
曹开彬认为,ERP的实施要求实施公司对行业和企业管理非常熟悉。在行业信息化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ERP实施商往往能成为市场领先者。
借着这样的敏锐,马一鸣果断地将柯莱特带入行业。首先切入的是金融行业。1996年,柯莱特就开始向银行提供解决方案,如今已经拥有银行网点应用、供应链金融、风险控管、核心人寿保险等众多银行和保险行业解决方案。
现在,柯莱特的业务涉及金融、资源与能源、制造与汽车、科技、电讯、传媒与体育、建筑、钢铁、零售、消费与交通等诸多行业,其中金融服务、资源与能源、制造与汽车和科技这四个行业是其主要营收来源,超过总营收的80%。
两次机遇也让柯莱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品线:一是企业应用服务业务(EAS),指的是为客户提供企业关键业务应用的方案与服务,包括ERP、CRM、MES等;二是金融行业的IT服务业务(FIS),指的是为金融行业企业提供软件解决方案、系统支持与维护、IT咨询服务。“软件产品与行业应用可以形成合力,提升柯莱特的综合实力。”曹开彬指出。
为什么柯莱特能够一次次把握住机会?“有时候做得对,有时候做得不对,这些并不是很关键,敢于尝试很重要。”马一鸣表示,只有不断尝试,才有可能把握住机会,这就需要冒险精神。
ERP咨询是一项高端业务,长期以来在本土企业发展得并不尽如人意。而现在,国内本土企业的IT需求往往大于跨国企业的需求。面对市场的这些变化,马一鸣又开始新一轮的业务布局。
IT服务喷发
深入能源行业
上市之后,柯莱特的业务增长迅猛。2010年第四季度营收6000万美元,同比增长49.3%;整个2010年,营收1.92亿美元,比2009年的1.18亿美元增长了63.4%;净利润为1120万美元,同比增长66%。
相伴而来的是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2010年,柯莱特的员工总数增长了41%,达到3485人,预计2011年,公司规模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曹开彬认为,这样的增长得益于中国IT服务市场的飞速增长。根据IDC的报告,2009年中国IT服务的市场规模为107亿美元,2010年中国IT服务市场的规模为120亿美元,到2014年将达到20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1%。中国是全球IT服务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同时,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也给IT外包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金融、电信、政府、医疗、高铁、制造等行业的IT服务需求开始大规模释放。
从柯莱特的企业应用产品线来看,市场的增长率也达到两位数。据IDC提供的数据,企业应用市场包括企业应用服务和企业应用软件。2010年中国企业应用服务的市场规模为23亿美元,2013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 2010年企业应用软件的市场规模为近19亿美元,2013年将达到2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 %。
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马一鸣也是摩拳擦掌。在提到柯莱特将重点深耕哪个行业时,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能源。“未来中国经济还将保持高速增长,而高速增长背后的基础服务是能源和金融行业。未来5年,能源行业都将是爆发性的行业。”马一鸣说。
除了能源行业,柯莱特还将采取“多行业并举”的发展思路。为了配合这个思路,未来两三年,柯莱特的产品还是“两条腿走路”:一是推出人事、财务管理等跨行业的方案;二是推针对各行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如钢铁、服装、能源等。
当然,当柯莱特采取全行业的发展策略后,它的竞争对手也变得越来越多。钢铁行业的上海宝信软件、石油石化行业的石化盈科与各自的行业客户有着“不可言说”的渊源,实力不可小觑。并且,在跑赢了本土咨询服务公司之后,柯莱特将面临着实力越来越强劲的竞争对手。一是诸如埃森哲、普华永道、德勤、凯捷等国外IT咨询公司;二是东南融通、用友、金蝶等本土的大型软件公司。
对此马一鸣则表示,中国的市场很大,可以容纳很多家公司。一个公司如果专注于一件事情,形成差异化的竞争能力,肯定能占有一席之地。“2011年,我们的目标是保持25%的增长,预期是2.5亿美元的营收。”马一鸣抬起头,信心满满。
冠军观点
柯莱特的“三心二意”
柯莱特的“三心”包括上进心、包容心和事业心。上进心指的是员工对自己要严格要求,每天要反思从当天的工作中学到了什么,学到的这些东西如何在工作中去验证;包容心指的是全局观念,允许别人犯错误,允许不同的文化存在。公司的员工有的来自于跨国公司,有的是本土精英,还有许多通过并购而加入的,强大的包容心,使得不同的文化能够融合在一起;事业心指的是互相包容并不是为了讨好,而是为了共同将事业做大、做好。
“二意”指的是对人要有诚意、做事要有创意。有诚意,大家一起工作才感觉愉快,而软件行业是需要创新的,没有创意,不可能跟上客户的需求。
正是这“三心二意”的文化让柯莱特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