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创新演示实验,培养其创新思维。其次,在学生实验中,架设探索桥梁,培养创新能力。然后,组织化学兴趣小组,举办科技节、化学晚会,布置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教学更应特别注意实验的本性,发挥实验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培养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方面的作用,要提倡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展开探究活动和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来检验知识、发展知识。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拓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创新演示实验,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培养自身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氛围,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我经常创新并增加演示实验,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传统实验装置的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连接仪器较多、操作不方便、会产生有毒尾气、反应耗时长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等等。如“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这一实验中,二氧化硫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所产生的白烟也会污染空气;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用普通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耗时太长等等。因此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不仅可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而且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这样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考虑,对化学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实验方法等进行创新。
二、在学生实验中,架设探索桥梁,培养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实验多数是验证性的,它的内容和方法步骤等都是由教师和教材拟定。学生做实验时用不着费很大力气去准备,只要临时照方抓药,按部就班,现象结论照抄书本就行了,学生对此往往兴趣不大。事实上学生蕴藏着巨大的学习和发展的潜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鼓励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具体化、程序化,并进行实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在不断的实际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排除心理上怕失败的障碍。其次,要及时提供信息、启发思路,决不能“包办代替”。看到学生方案不对或偏差过大就急于下结论,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独立在对进行实验装置的自主选择、描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得出探究结论等过程中,独立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例如在讲“铁生锈的条件”,我并没有简单的把实验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回家去做。而是在燃烧条件的基础上,首先让大家根据生活经验,猜想铁锈蚀的条件,大家思维活跃,积极踊跃的回答,很快得出铁生锈的条件:空气(氧气)、水。确定了条件之后,再设计实验证明。有的同学模仿燃烧的条件,设计出用三个烧杯,一只烧杯内放水,一只放空气,另一只放水和空气的混合物。其他同学立即指出不足:烧杯没法密封,水中也溶有氧气,空气中也含有水蒸气等。然后大家一起改进,又有同学提出:烧杯上盖上玻璃片。其他同学立即提出异议:盖玻璃片也不能完全隔绝空气;不用自来水用蒸馏水;家里没有蒸馏水;蒸馏水也不能完全隔绝空气……在大家此起彼伏的议论声中,得出了最佳方案: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和三根洁净的铁钉,第一支试管加热烘干,放入铁钉,塞上胶塞。第二支试管放入一定量的自来水,加热煮沸,再放入铁钉,水面封上一层植物油。第三支试管放入少量的自来水,将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思维一旦激活,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些同学提出:妈妈切过咸菜的刀特爱生锈,切过肉的刀不爱生锈,为什么呢?在此基础上,其他同学接着设计改进,并且设计了很多后续实验,如在糖水、醋、酱油、盐水等情况下生锈的实验。我惊奇的发现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学生有这么广泛的后继知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可以肯定今后解决类似问题一定游刃有余。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及家庭小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好方式,兴趣小组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是全体学生。丰富多彩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家庭小实验是让学生利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仪器和药品,由学生在家里独立完成的一类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所需用具、步骤,也无明示要观察的现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成功的原因时说:“中学时代同学间的讨论在我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在每次家庭小实验活动结束后都应留出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有帮助。例如在学完相关章节后,我安排这样一些家庭小实验:观察糖块溶于水后(水)体积的变化;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盐;测定责任田里土壤的PH;指导家长合理施肥;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家庭小实验时都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极大的诱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育,使初中的实验教育更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胆地进行实验教育的改革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师的职责。我们必须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完善实验教學途径,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特色,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实验教学形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以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教学更应特别注意实验的本性,发挥实验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培养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方面的作用,要提倡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展开探究活动和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来检验知识、发展知识。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拓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创新演示实验,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培养自身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氛围,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我经常创新并增加演示实验,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传统实验装置的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连接仪器较多、操作不方便、会产生有毒尾气、反应耗时长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等等。如“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这一实验中,二氧化硫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所产生的白烟也会污染空气;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用普通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耗时太长等等。因此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不仅可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而且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这样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考虑,对化学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实验方法等进行创新。
二、在学生实验中,架设探索桥梁,培养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实验多数是验证性的,它的内容和方法步骤等都是由教师和教材拟定。学生做实验时用不着费很大力气去准备,只要临时照方抓药,按部就班,现象结论照抄书本就行了,学生对此往往兴趣不大。事实上学生蕴藏着巨大的学习和发展的潜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鼓励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具体化、程序化,并进行实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在不断的实际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排除心理上怕失败的障碍。其次,要及时提供信息、启发思路,决不能“包办代替”。看到学生方案不对或偏差过大就急于下结论,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独立在对进行实验装置的自主选择、描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得出探究结论等过程中,独立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例如在讲“铁生锈的条件”,我并没有简单的把实验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回家去做。而是在燃烧条件的基础上,首先让大家根据生活经验,猜想铁锈蚀的条件,大家思维活跃,积极踊跃的回答,很快得出铁生锈的条件:空气(氧气)、水。确定了条件之后,再设计实验证明。有的同学模仿燃烧的条件,设计出用三个烧杯,一只烧杯内放水,一只放空气,另一只放水和空气的混合物。其他同学立即指出不足:烧杯没法密封,水中也溶有氧气,空气中也含有水蒸气等。然后大家一起改进,又有同学提出:烧杯上盖上玻璃片。其他同学立即提出异议:盖玻璃片也不能完全隔绝空气;不用自来水用蒸馏水;家里没有蒸馏水;蒸馏水也不能完全隔绝空气……在大家此起彼伏的议论声中,得出了最佳方案: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和三根洁净的铁钉,第一支试管加热烘干,放入铁钉,塞上胶塞。第二支试管放入一定量的自来水,加热煮沸,再放入铁钉,水面封上一层植物油。第三支试管放入少量的自来水,将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思维一旦激活,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些同学提出:妈妈切过咸菜的刀特爱生锈,切过肉的刀不爱生锈,为什么呢?在此基础上,其他同学接着设计改进,并且设计了很多后续实验,如在糖水、醋、酱油、盐水等情况下生锈的实验。我惊奇的发现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学生有这么广泛的后继知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可以肯定今后解决类似问题一定游刃有余。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及家庭小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好方式,兴趣小组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是全体学生。丰富多彩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家庭小实验是让学生利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仪器和药品,由学生在家里独立完成的一类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所需用具、步骤,也无明示要观察的现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成功的原因时说:“中学时代同学间的讨论在我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在每次家庭小实验活动结束后都应留出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有帮助。例如在学完相关章节后,我安排这样一些家庭小实验:观察糖块溶于水后(水)体积的变化;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盐;测定责任田里土壤的PH;指导家长合理施肥;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家庭小实验时都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极大的诱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育,使初中的实验教育更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胆地进行实验教育的改革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师的职责。我们必须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完善实验教學途径,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特色,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实验教学形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以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