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乳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随着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它现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关于乳腺癌的预防、控制、治疗和复发的研究对于女性的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乳腺癌 危险因素 预防 复发 胸苷磷酸化酶(TP)
乳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它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针对有关乳腺癌的发展,本文综述如下:
1 乳腺癌的基本概念
乳腺癌又名“乳癌”、“奶岩”等,女性常见的肿瘤,发生于乳腺,其发生的一般规律是:正常细胞→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转移。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为:乳房或腋下有无痛性肿块,乳房皮肤肿胀发红,颜色变深,乳头有分泌物,乳房皮肤呈现凹凸不平状,乳头内陷或硬皮化,乳房或乳头轮廓发生较大变化[1]。
2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两大方面。在2004年研究学者就发现了一些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其中,家族中发生乳腺癌的人数、初潮年龄小于12岁、闭经年龄大于52岁、不孕及不哺乳或独身妇女乳腺癌的危险性远远高于一般妇女。2005年,代丽萍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了有关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还与吸烟与射线照射、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有关[2]。对于生活方式,研究者发现喝茶是乳腺的保护因子,有喝茶嗜好者的乳腺癌相对危险性是无喝茶嗜好者的0.3913倍[3]。有学者进一步指出雌激素、孕激素、促排卵激素等对乳腺癌发病的影响,并提出副乳癌变的危险因素[4]。孕激素是乳腺增生的主要因素,增生是细胞癌变的基础,但关于孕激素对乳腺的影响现争议较大。
3 乳腺癌的预防和控制
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是保障妇女生命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合理的科学的膳食,不滥用性激素等药物,增强控制情绪的能力,增强免疫力等均是减少乳腺癌发生的预防措施。乳腺癌的发生与增生性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小叶及导管上皮增生、囊肿性增生、导管乳头状瘤等疾病可发展为各类乳腺癌,已被国内外研究者共识[5]。所以在发生上述疾病时更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在二级预防中,有关研究者提出了药物的预防。近年来,FDA批准的且具有充分证据证明临床可用于预防乳腺癌的化学制剂只有三苯氧胺[6-7]。三苯氧胺的预防效果虽好,却仍没有证据表明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关于乳安片、中药等其他预防的化学制剂尚需进一步研究。2013年邢风静指出了自我检查和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并建议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有关乳腺癌知识的宣传教育,这一措施可对预防、治疗等有良好的作用[8]。
4 乳腺癌的复发因素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和激素受體等因素影响其复发。有研究发现,年轻是乳腺癌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与不同年龄阶段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有关,年轻的患者侵袭性强。月经初潮过早,经期紊乱,经期长(>35年),发生病变时是否绝经以及流产次数大于三次等因素均与乳腺癌的复发有关[9]。研究还发现,乳腺癌的复发转移与原发肿块位置有关:原发肿块位于外上、内上象限及乳晕区者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病变的患者。乳腺癌的病例类型与预后密切相关,一些研究者认为非浸润性癌预后最好,早期浸润癌次之,浸润性特殊癌较差,浸润性非特殊癌最差,并且易复发转移。随着进一步的研究,有文献研究认为脉管瘤栓也是乳腺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激素类受体中ER和PR在乳腺癌患者中阳性表达时其预后良好。
5 其他有关乳腺癌细胞分子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一种血管新生依懒性的恶性肿瘤,目前已发现18种促血管新生因子在乳腺癌血管新生活性表型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TP(胸苷磷酸化酶)具有重要意义。TP是乳腺癌发展和转移的标志,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起作为进展期恶性肿瘤血管形成的重要指示剂。同时,TP在组织中表达和活性增高往往提示预后不良。现研究还发现TP的表达与HIF-1α(缺氧诱导因子-1)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
乳腺癌的微小钙化灶与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为粗略评价乳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提供理论依据等。微小钙化是早期非常重要的特征性X线表现,是唯一的直接恶性征象。它的出现是由于导管中央发生不规则的坏死引起钙盐在导管内的沉积或肿瘤细胞的分泌而形成的。C-erbB-2高表达与其分级高、分期晚呈正相关,且表达越高,提示肿瘤细胞分裂繁殖越旺盛,侵袭力越强,预后越差等。
6 小结
现对于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等的研究很多,对于其发生的机制还少有研究,其发生的过程,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而且,对于乳腺癌二级预防的化学药物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如何寻找更好的预防措施,寻找更好的治疗药物,以期达到最好的预防效果,还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鲍文.乳腺癌的自我检查[J].新农村,2004(12):26.
[2]代丽萍.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6):84.
[3]刘润幸,黄渭铭,郭贡年.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1994,15(4):13-17.
[4]张国萍,程艳伟等.预防乳腺癌的相关性探讨.健康教育,2006,3(24):158.
[5]周敏,徐虹.女性乳腺癌的防治普查.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5):6-7.
[6]周亮.乳腺癌药物预防及相关情况新进展.癌症进展杂志,2007,5(2):163-167.
[7]王怡,徐光炜.乳腺癌的二级预防.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4,2(2):84-86.
[8]邢风静.乳腺癌的早期预防及护理.求医问药,2013,11(4):319.
[9]淦锦,黄桂林.乳腺癌复发相关因素研究进展.青岛医药卫生,2012,44(4):297-298.
【关键词】 乳腺癌 危险因素 预防 复发 胸苷磷酸化酶(TP)
乳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它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针对有关乳腺癌的发展,本文综述如下:
1 乳腺癌的基本概念
乳腺癌又名“乳癌”、“奶岩”等,女性常见的肿瘤,发生于乳腺,其发生的一般规律是:正常细胞→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转移。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为:乳房或腋下有无痛性肿块,乳房皮肤肿胀发红,颜色变深,乳头有分泌物,乳房皮肤呈现凹凸不平状,乳头内陷或硬皮化,乳房或乳头轮廓发生较大变化[1]。
2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两大方面。在2004年研究学者就发现了一些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其中,家族中发生乳腺癌的人数、初潮年龄小于12岁、闭经年龄大于52岁、不孕及不哺乳或独身妇女乳腺癌的危险性远远高于一般妇女。2005年,代丽萍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了有关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还与吸烟与射线照射、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有关[2]。对于生活方式,研究者发现喝茶是乳腺的保护因子,有喝茶嗜好者的乳腺癌相对危险性是无喝茶嗜好者的0.3913倍[3]。有学者进一步指出雌激素、孕激素、促排卵激素等对乳腺癌发病的影响,并提出副乳癌变的危险因素[4]。孕激素是乳腺增生的主要因素,增生是细胞癌变的基础,但关于孕激素对乳腺的影响现争议较大。
3 乳腺癌的预防和控制
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是保障妇女生命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合理的科学的膳食,不滥用性激素等药物,增强控制情绪的能力,增强免疫力等均是减少乳腺癌发生的预防措施。乳腺癌的发生与增生性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小叶及导管上皮增生、囊肿性增生、导管乳头状瘤等疾病可发展为各类乳腺癌,已被国内外研究者共识[5]。所以在发生上述疾病时更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在二级预防中,有关研究者提出了药物的预防。近年来,FDA批准的且具有充分证据证明临床可用于预防乳腺癌的化学制剂只有三苯氧胺[6-7]。三苯氧胺的预防效果虽好,却仍没有证据表明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关于乳安片、中药等其他预防的化学制剂尚需进一步研究。2013年邢风静指出了自我检查和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并建议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有关乳腺癌知识的宣传教育,这一措施可对预防、治疗等有良好的作用[8]。
4 乳腺癌的复发因素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和激素受體等因素影响其复发。有研究发现,年轻是乳腺癌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与不同年龄阶段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有关,年轻的患者侵袭性强。月经初潮过早,经期紊乱,经期长(>35年),发生病变时是否绝经以及流产次数大于三次等因素均与乳腺癌的复发有关[9]。研究还发现,乳腺癌的复发转移与原发肿块位置有关:原发肿块位于外上、内上象限及乳晕区者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病变的患者。乳腺癌的病例类型与预后密切相关,一些研究者认为非浸润性癌预后最好,早期浸润癌次之,浸润性特殊癌较差,浸润性非特殊癌最差,并且易复发转移。随着进一步的研究,有文献研究认为脉管瘤栓也是乳腺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激素类受体中ER和PR在乳腺癌患者中阳性表达时其预后良好。
5 其他有关乳腺癌细胞分子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一种血管新生依懒性的恶性肿瘤,目前已发现18种促血管新生因子在乳腺癌血管新生活性表型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TP(胸苷磷酸化酶)具有重要意义。TP是乳腺癌发展和转移的标志,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起作为进展期恶性肿瘤血管形成的重要指示剂。同时,TP在组织中表达和活性增高往往提示预后不良。现研究还发现TP的表达与HIF-1α(缺氧诱导因子-1)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
乳腺癌的微小钙化灶与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为粗略评价乳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提供理论依据等。微小钙化是早期非常重要的特征性X线表现,是唯一的直接恶性征象。它的出现是由于导管中央发生不规则的坏死引起钙盐在导管内的沉积或肿瘤细胞的分泌而形成的。C-erbB-2高表达与其分级高、分期晚呈正相关,且表达越高,提示肿瘤细胞分裂繁殖越旺盛,侵袭力越强,预后越差等。
6 小结
现对于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等的研究很多,对于其发生的机制还少有研究,其发生的过程,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而且,对于乳腺癌二级预防的化学药物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如何寻找更好的预防措施,寻找更好的治疗药物,以期达到最好的预防效果,还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鲍文.乳腺癌的自我检查[J].新农村,2004(12):26.
[2]代丽萍.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6):84.
[3]刘润幸,黄渭铭,郭贡年.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1994,15(4):13-17.
[4]张国萍,程艳伟等.预防乳腺癌的相关性探讨.健康教育,2006,3(24):158.
[5]周敏,徐虹.女性乳腺癌的防治普查.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5):6-7.
[6]周亮.乳腺癌药物预防及相关情况新进展.癌症进展杂志,2007,5(2):163-167.
[7]王怡,徐光炜.乳腺癌的二级预防.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4,2(2):84-86.
[8]邢风静.乳腺癌的早期预防及护理.求医问药,2013,11(4):319.
[9]淦锦,黄桂林.乳腺癌复发相关因素研究进展.青岛医药卫生,2012,44(4):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