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开始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对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在“小升初”期间,由于数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显著提升,这对学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加强教学衔接,引导学生很好的适应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本文主要是从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如何做好“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学习习惯;思维方法;教学方法
初一是学生从小学生转换成初中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期间学生需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到从小学到初中发生的转变,积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习惯,加强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一、 学生学习习惯衔接
对于小学阶段来说,由于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还不够成熟,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仍然需要通过机械记忆来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仅难以将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转化,而且学生也容易忘记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因此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认识数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找出各零散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框架,进而加深其记忆和理解,而且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点的本质,这对加深学生记忆也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讲解“同类项”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一方面需要指导学生了解同列项、合并同类项等相关内容;另一方面还需要引导学生站在多项式的角度上对同类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或者是根据同类项相关要求来完成合并同类项运算。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释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并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小学生在专题总结和答题规划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而且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要求比较低。但是进入初中后,答题规划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教师就需要提前规范,避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就学习方法来说,学生也应该自己开始进行改错、总结以及归纳,不能完全依赖教师,这不仅仅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 思维方式衔接
小学阶段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比较直接,因而在进入初中数学知识学习后,一时之间还很难很好的适应用定理证明猜想、用字母表达数等,而且也不能有效的安排学习任务,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思维方式不科学。虽然随着学习活动的逐步开展,学习方式与习惯也会发生改变,而且也会形成深入的抽象思维,但是这一过程比较漫长,同时也存在较高的难度。如果学生心理素质差的话,那么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之后,就会放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其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认识相关数学方法、概念等,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部分数学知识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巧用案例,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件来讲解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掌握更多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知识面也得到有效拓展,强化其知识链。
比如初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进一步增强,就会有部分学生难以很好的理解,导致其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制作各种形状的几何实物,组建几何实物陈列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与动作能力,让学生通过拼、剪等多种多样的方式组建几何实体。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就能够充分激发出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能够将几何知识转化成真实存在的物体,将几何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三、 教学方法衔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比较直观,通常会使用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但是在升入初中之后,除了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而且学习内容也显著增加,因而教师不仅仅需要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内容,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抽象性、逻辑性思维,同时还需要加强引导学生找出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最终在脑海中构成知识体系框架,进而灵活的应用多方面知识。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细致的讲解各知识内容,并固定方法规定,增加课堂练习次数与时间。但同时考虑到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内容比较多,所以教师还需要注重轻重缓急,着重讲解重难点知识内容,适当的放慢教学速度,而对于不重要或比较简单的知识内容可以加快速度,也可以让学生自学。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逐步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加强指导。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小学升初中,最大限度的避免形成负效应。
四、 结语
总的来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人类世界中空间形成与数量关系的学科,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创造,是一门艺术。学生在“小升初”阶段中,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导致其学习效率不高,学习质量差,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提高注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引导学生很好的转换自己的身份,注重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调动,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宏.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6(26):197.
[2]张小林,何英.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9):71-72.
[3]沈友娟.初小数学衔接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6(08):149-151.
[4]李磊.新课程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1):69-71.
[5]任立芬.浅谈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12):50-51.
作者简介:
包洪梅,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
关键词:“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学习习惯;思维方法;教学方法
初一是学生从小学生转换成初中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期间学生需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到从小学到初中发生的转变,积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习惯,加强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一、 学生学习习惯衔接
对于小学阶段来说,由于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还不够成熟,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仍然需要通过机械记忆来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仅难以将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转化,而且学生也容易忘记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因此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认识数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找出各零散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框架,进而加深其记忆和理解,而且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点的本质,这对加深学生记忆也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讲解“同类项”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一方面需要指导学生了解同列项、合并同类项等相关内容;另一方面还需要引导学生站在多项式的角度上对同类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或者是根据同类项相关要求来完成合并同类项运算。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释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并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小学生在专题总结和答题规划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而且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要求比较低。但是进入初中后,答题规划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教师就需要提前规范,避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就学习方法来说,学生也应该自己开始进行改错、总结以及归纳,不能完全依赖教师,这不仅仅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 思维方式衔接
小学阶段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比较直接,因而在进入初中数学知识学习后,一时之间还很难很好的适应用定理证明猜想、用字母表达数等,而且也不能有效的安排学习任务,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思维方式不科学。虽然随着学习活动的逐步开展,学习方式与习惯也会发生改变,而且也会形成深入的抽象思维,但是这一过程比较漫长,同时也存在较高的难度。如果学生心理素质差的话,那么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之后,就会放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其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认识相关数学方法、概念等,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部分数学知识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巧用案例,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件来讲解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掌握更多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知识面也得到有效拓展,强化其知识链。
比如初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进一步增强,就会有部分学生难以很好的理解,导致其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制作各种形状的几何实物,组建几何实物陈列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与动作能力,让学生通过拼、剪等多种多样的方式组建几何实体。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就能够充分激发出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能够将几何知识转化成真实存在的物体,将几何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三、 教学方法衔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比较直观,通常会使用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但是在升入初中之后,除了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而且学习内容也显著增加,因而教师不仅仅需要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内容,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抽象性、逻辑性思维,同时还需要加强引导学生找出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最终在脑海中构成知识体系框架,进而灵活的应用多方面知识。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细致的讲解各知识内容,并固定方法规定,增加课堂练习次数与时间。但同时考虑到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内容比较多,所以教师还需要注重轻重缓急,着重讲解重难点知识内容,适当的放慢教学速度,而对于不重要或比较简单的知识内容可以加快速度,也可以让学生自学。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逐步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加强指导。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小学升初中,最大限度的避免形成负效应。
四、 结语
总的来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人类世界中空间形成与数量关系的学科,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创造,是一门艺术。学生在“小升初”阶段中,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导致其学习效率不高,学习质量差,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提高注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引导学生很好的转换自己的身份,注重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调动,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宏.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6(26):197.
[2]张小林,何英.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9):71-72.
[3]沈友娟.初小数学衔接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6(08):149-151.
[4]李磊.新课程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1):69-71.
[5]任立芬.浅谈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12):50-51.
作者简介:
包洪梅,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