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这一教学领域一直被视为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课以最直接、最具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开方下药。
一、兴奋剂
针对学生上音乐课时喜欢做作业、睡觉、嬉笑打闹等现象,我利用新授课前五分钟学生兴致高昂,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期,精心设计好“开场白”,先打一针兴奋剂。
一是用语言创设情境导入。教师通过语言的描绘、创设意境的方式导入新课,把学生很快带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如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我说: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的摇曳….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接着,我再富有感情的朗诵每个段落的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等,很快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作品优美的意境中,
二是运用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如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喜欢流行音乐,而对芭蕾舞知之甚少,因此不喜欢欣赏芭蕾舞剧。新课前,我先播放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曲》的舞蹈片段。当学生听到这熟悉的音乐,看到芭蕾舞演员优美、形象的舞姿,仿佛四只活泼可爱的小天鹅就在眼前翩翩起舞。然后我再进行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教学。
三是用范唱、范奏导入。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范奏,可以把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形象生动、直观的再现出来,更加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欲望。如学习《京剧》,我先范唱现代京剧《红灯记》的片段《都有一颗洪亮的心》,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四是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讲故事是吸引学生的最好方式之一。如欣赏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我先向学生介绍贝多芬在耳朵完全失聪后仍然顽强的与命运抗争,还继续写出大型交响乐的故事。再如欣赏歌剧《茶花女》中的经典唱段《饮酒歌》,我向学生讲述歌剧《茶花女》中女主人公薇奥丽塔和贵族青年阿尔弗雷得的爱情悲剧故事。通过生动故事的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是用实物导入。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欣赏京剧音乐,我先出示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京剧脸谱,如红脸、黑脸、白脸、蓝脸等;再请出几个事先穿上京剧中不同角色的服饰的学生,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
二、营养汤
针对音乐课只唱唱、听听,热热闹闹地玩玩,没有任何营养这一顽疾,我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题裁等对比地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熬了一锅种类多样的营养汤。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如以“赞美伟大的祖国”这一中心的欣赏课,将《长江之歌》、《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等相同题材,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器乐作品组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从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题的。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如以“独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不同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等形式的独唱曲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以“一段体”为中心或以“进行曲”、“变奏曲”等为中心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曲式、体裁等有关音乐知识,同时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
三、化魂丹
无论音乐对客观世界描绘得多么生动、独具匠心,它毕竟还是一种声音形象。“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音乐,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对此,我给学生服用想象、联想化魂丹。
1.描绘性音乐所引起的想象与联想。这种情况大多在对音画式的标题音乐的欣赏中,由于描绘的手法不同,可引起不同形式联想。引领学生将大自然和人类生活中的某些比较和谐悦耳,或是与某些特定生活形象有密切联系的音响,直接或近似地模拟于音乐之中,以唤起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联想。
2.情节性音乐所引起的想象与联想。有些标题音乐带有一定的情节性,很多是与文学、戏剧、民间故事、美丽的传说等有联系的。要求学生预先对作品所依据的原题材内容和基本情节有所了解,使之在欣赏时以情节联想为纽带,将音乐音响与原故事情节联系起来,达到深刻感受音乐的目的。如柴科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当听到乐曲序奏中出现的在宗教音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众赞歌形式的、庄严安详的音乐主题时,欣赏者头脑中自然地浮现出一位年迈、慈祥的神父形象。
3.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所引起的自由想象。对非标题性的音乐作品,一般并没有对现实生活的形象描写及情节性的暗示,而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的抒发。不妨从学生所熟悉的、理解的身边事入手,以近求远,让他们走进音乐。
当然,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发展过程。教师要依据实际,及时、适量给学生用药,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尉氏县实验中学)
一、兴奋剂
针对学生上音乐课时喜欢做作业、睡觉、嬉笑打闹等现象,我利用新授课前五分钟学生兴致高昂,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期,精心设计好“开场白”,先打一针兴奋剂。
一是用语言创设情境导入。教师通过语言的描绘、创设意境的方式导入新课,把学生很快带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如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我说: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的摇曳….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接着,我再富有感情的朗诵每个段落的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等,很快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作品优美的意境中,
二是运用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如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喜欢流行音乐,而对芭蕾舞知之甚少,因此不喜欢欣赏芭蕾舞剧。新课前,我先播放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曲》的舞蹈片段。当学生听到这熟悉的音乐,看到芭蕾舞演员优美、形象的舞姿,仿佛四只活泼可爱的小天鹅就在眼前翩翩起舞。然后我再进行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教学。
三是用范唱、范奏导入。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范奏,可以把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形象生动、直观的再现出来,更加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欲望。如学习《京剧》,我先范唱现代京剧《红灯记》的片段《都有一颗洪亮的心》,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四是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讲故事是吸引学生的最好方式之一。如欣赏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我先向学生介绍贝多芬在耳朵完全失聪后仍然顽强的与命运抗争,还继续写出大型交响乐的故事。再如欣赏歌剧《茶花女》中的经典唱段《饮酒歌》,我向学生讲述歌剧《茶花女》中女主人公薇奥丽塔和贵族青年阿尔弗雷得的爱情悲剧故事。通过生动故事的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是用实物导入。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欣赏京剧音乐,我先出示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京剧脸谱,如红脸、黑脸、白脸、蓝脸等;再请出几个事先穿上京剧中不同角色的服饰的学生,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
二、营养汤
针对音乐课只唱唱、听听,热热闹闹地玩玩,没有任何营养这一顽疾,我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题裁等对比地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熬了一锅种类多样的营养汤。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如以“赞美伟大的祖国”这一中心的欣赏课,将《长江之歌》、《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等相同题材,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器乐作品组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从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题的。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如以“独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不同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等形式的独唱曲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以“一段体”为中心或以“进行曲”、“变奏曲”等为中心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曲式、体裁等有关音乐知识,同时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
三、化魂丹
无论音乐对客观世界描绘得多么生动、独具匠心,它毕竟还是一种声音形象。“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音乐,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对此,我给学生服用想象、联想化魂丹。
1.描绘性音乐所引起的想象与联想。这种情况大多在对音画式的标题音乐的欣赏中,由于描绘的手法不同,可引起不同形式联想。引领学生将大自然和人类生活中的某些比较和谐悦耳,或是与某些特定生活形象有密切联系的音响,直接或近似地模拟于音乐之中,以唤起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联想。
2.情节性音乐所引起的想象与联想。有些标题音乐带有一定的情节性,很多是与文学、戏剧、民间故事、美丽的传说等有联系的。要求学生预先对作品所依据的原题材内容和基本情节有所了解,使之在欣赏时以情节联想为纽带,将音乐音响与原故事情节联系起来,达到深刻感受音乐的目的。如柴科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当听到乐曲序奏中出现的在宗教音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众赞歌形式的、庄严安详的音乐主题时,欣赏者头脑中自然地浮现出一位年迈、慈祥的神父形象。
3.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所引起的自由想象。对非标题性的音乐作品,一般并没有对现实生活的形象描写及情节性的暗示,而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的抒发。不妨从学生所熟悉的、理解的身边事入手,以近求远,让他们走进音乐。
当然,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发展过程。教师要依据实际,及时、适量给学生用药,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尉氏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