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标的制定必须从学情出发,围绕学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确保制定的目标更具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学情 合理 英语课堂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英语学习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本就缺乏一定的使用环境,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英语使用的机会仅限于课堂,所以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科学地进行学情分析呢?
一、分析初一新生英语学情。制定三年分阶段目标
初一升上来的学生之间英语就已经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有的从三年级开始学,有的则从五年级开始学,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小学根本没学过英语,从外地的老家转过来上初中的,而这部分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为数不少。这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很陌生,不能通过经验来分析学情,于是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在开学第一周就对初一所有的学生的英语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这份问卷中包含了学生之前的英语学习的知识情况,学习的情感态度,有无合适的英语学习资源等。以下是2012年9月份新开学我们对初一新生的一个学情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如下:在被调查的198名学生中,在小学学过英语的是85%。有90%的学生在小学没学过音标,这其中23%的学生知道音标但不太会读,也不认识。有18%的学生选了不喜欢,只有26%的学生选择了喜欢英语,大多数学生表示一般,没感觉。对于在小学期间的词汇量的调查中很惊讶的发现,有近20%的学生说自己的词汇量不足100个单词。30%的学生表示在家没有可以辅助学英语的工具,而-且回家也几乎不读英语。通过这样的调查分析,我们英语老师在制定平时的教学目标时更有指向性。学生没怎么学过音标,初一英语教师除了刚开学时的集中音标教学外,在平时单词的教授时要多写音标加深印象,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学生的词汇量少,初二的教师在平时课堂中要通过以旧带新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到了初三,大量的阅读写作是关键,课堂上以指导学生方法为目标。当然,学生口语表达的提高,则是每位英语教师的课堂目标-。
二、分析学生的课时学情,让目标制定更准确
英语教学中的很多知识是层层递进的,初中教材里的内容是建立在小学学过并掌握的基础上再来学的。有的学生虽然小学学过,可或许已经忘了,或者小学就没掌握好。而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会忽略这些因素,不具体分析学情,造成无论如何卖力都不能达成预期制定的目标,或者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也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教师可以提前将与本节课有关的小学的知识设计成课前预习的任务,从练习的结果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
三、分析学生年龄特点和家庭背景
初一的学生特喜欢模仿并表演,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可以把“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来来学会某些知识”作为目标。到了初二,学生慢慢觉得不好意思不愿意模仿着表演,他们更愿意给出一定的时间通过背诵来达到掌握的目的。到了初三,由于知识积累多了,想象力也丰富,学生则倾向于改编对话的方式并表演,满足自我成就感的心理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学习目的。所以我们教师平时要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机动的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我们在研究分析学生年龄特点的同时,也要多了解分析学生家庭背景情况。我们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学生在课堂上听的挺好,回去的作业一塌糊涂,根本就起不到巩固的作用。为这一现象我们曾家访了很多学生,走进学生的家庭,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的学生家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在别人家的房子旁边搭了个棚,到了晚上,一盏小小的灯根本就看不清,谈何认真思考,认真作业。有的学生家里有个小孩,孩子放学回家还要做家务,带比自己更小的孩子,因为父母要上班。而这样的家庭困难的外来工子女占了学校学生的40%,可能还要多。于是我们开始研究,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应该把练习巩固这一任务放进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目标的一块,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真正做到减负而增效。当然,这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精心选题,毕竟课堂时间有限。
总之,学情分析是合理制定目标的依据,目标制订的有效性离不开对学情的具体分析,两者之间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互生关系。只有从具体的学情出发,制定合理又切实可行的目标,才能真正做到课堂实效性,高效性。
关键词:学情 合理 英语课堂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英语学习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本就缺乏一定的使用环境,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英语使用的机会仅限于课堂,所以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科学地进行学情分析呢?
一、分析初一新生英语学情。制定三年分阶段目标
初一升上来的学生之间英语就已经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有的从三年级开始学,有的则从五年级开始学,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小学根本没学过英语,从外地的老家转过来上初中的,而这部分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为数不少。这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很陌生,不能通过经验来分析学情,于是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在开学第一周就对初一所有的学生的英语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这份问卷中包含了学生之前的英语学习的知识情况,学习的情感态度,有无合适的英语学习资源等。以下是2012年9月份新开学我们对初一新生的一个学情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如下:在被调查的198名学生中,在小学学过英语的是85%。有90%的学生在小学没学过音标,这其中23%的学生知道音标但不太会读,也不认识。有18%的学生选了不喜欢,只有26%的学生选择了喜欢英语,大多数学生表示一般,没感觉。对于在小学期间的词汇量的调查中很惊讶的发现,有近20%的学生说自己的词汇量不足100个单词。30%的学生表示在家没有可以辅助学英语的工具,而-且回家也几乎不读英语。通过这样的调查分析,我们英语老师在制定平时的教学目标时更有指向性。学生没怎么学过音标,初一英语教师除了刚开学时的集中音标教学外,在平时单词的教授时要多写音标加深印象,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学生的词汇量少,初二的教师在平时课堂中要通过以旧带新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到了初三,大量的阅读写作是关键,课堂上以指导学生方法为目标。当然,学生口语表达的提高,则是每位英语教师的课堂目标-。
二、分析学生的课时学情,让目标制定更准确
英语教学中的很多知识是层层递进的,初中教材里的内容是建立在小学学过并掌握的基础上再来学的。有的学生虽然小学学过,可或许已经忘了,或者小学就没掌握好。而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会忽略这些因素,不具体分析学情,造成无论如何卖力都不能达成预期制定的目标,或者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也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教师可以提前将与本节课有关的小学的知识设计成课前预习的任务,从练习的结果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
三、分析学生年龄特点和家庭背景
初一的学生特喜欢模仿并表演,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可以把“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来来学会某些知识”作为目标。到了初二,学生慢慢觉得不好意思不愿意模仿着表演,他们更愿意给出一定的时间通过背诵来达到掌握的目的。到了初三,由于知识积累多了,想象力也丰富,学生则倾向于改编对话的方式并表演,满足自我成就感的心理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学习目的。所以我们教师平时要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机动的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我们在研究分析学生年龄特点的同时,也要多了解分析学生家庭背景情况。我们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学生在课堂上听的挺好,回去的作业一塌糊涂,根本就起不到巩固的作用。为这一现象我们曾家访了很多学生,走进学生的家庭,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的学生家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在别人家的房子旁边搭了个棚,到了晚上,一盏小小的灯根本就看不清,谈何认真思考,认真作业。有的学生家里有个小孩,孩子放学回家还要做家务,带比自己更小的孩子,因为父母要上班。而这样的家庭困难的外来工子女占了学校学生的40%,可能还要多。于是我们开始研究,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应该把练习巩固这一任务放进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目标的一块,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真正做到减负而增效。当然,这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精心选题,毕竟课堂时间有限。
总之,学情分析是合理制定目标的依据,目标制订的有效性离不开对学情的具体分析,两者之间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互生关系。只有从具体的学情出发,制定合理又切实可行的目标,才能真正做到课堂实效性,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