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类文章如何掀起情节波澜

来源 :中学时光·读写在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a1a1a1a1a1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故事情节往往曲折多变,出人意料,甚至让人匪夷所思,欲罢不能,这就是故事巨大的魅力所在。写文章也应该如此。毛宗岗在评价《三国演义》时说:“文章之妙,妙在猜不着。”这“猜不着”不就是情节起伏,构思奇妙吗?《水浒》中写李逵先后杀死四只老虎,手起刀落,毫不费事,真个是英雄了得,但是却远远不及景阳岗武松打虎那么引人入胜,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就是武松打虎写得波澜起伏,险象环生,能紧紧抓住读者。所以记叙类文章的构思应有情节和情感的水位落差,造成遏止、积蓄、冲击、突破,以形成一波三折,从而产生曲折生动的艺术美,达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目的。
  那么,记叙类文章掀起情节波澜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巧设悬念,扣人心弦
  
  何谓悬念?悬念即作者在文中预先设置的能引起读者兴趣、关切、焦虑并急欲知道底细的情境,俗称“扣子”、“关子”。简言之,悬念就是让你的心悬起来。美国文坛有则《四封电报》的故事:“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和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收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亡。’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具狮尸。她又赶发了电报:‘狮收到,弟误,请运回巴布尸。’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中。’”这篇百字超短小说情节大起大落:巴布猎狮身亡掀起第一个波澜;运巴布尸收到的却是狮尸,掀起第二个波澜;“无误”的回电则掀起第三个波澜。三个波澜都是作者艺术地设置悬念的结果:猎狮会出现什么情形?巴布猎狮的具体经过是怎么回事?运巴布尸怎么成了运狮尸?悬念叠起,直至第四封电报方才圆满释去悬念。再比如,日本作家星新一就是一个设置悬念的高手,在他的《机会》一文中,悬念是他小说中推动情节的构架要素:小偷光顾豪宅——悬念。面对小偷,阿尔是正义和法律的化身,他坚持秉公执法,将小偷送交警察。突然笔锋一转,阿尔让小偷去开自己的金库!金库能让小偷随便去开吗?小偷当然不敢开,但在枪口的逼迫下,他壮着胆子,按照主人所说密码开了金库,打开了其中一个包着现金的纸包——这又是一个悬念,让小偷这样干吗?接下去,偷儿不但安然无恙,还得到了一张大钞的“奖赏”,我相信,非但小偷无法相信,肯定所有的读者都会对这位款爷有匪夷所思之感。谁知此后的笔锋又一转,他放回手枪,然后叫来了警察,在得到警察的同意后,他索要被盗证明,“因为听说它对于减免税款是必需的!”这一连串悬念的设置过程,实际也是完成人物性格刻画的过程,让读者一直期待着明了事态的发展,扣人心弦。
  
  (二)利用巧合,引人入胜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法就是把本来互不关联的人物、事件以一种特定的形式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强文章情节的故事性,深化文章的主题。制造巧合也能使情节曲折起伏。比如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相爱却很贫寒的夫妻,丈夫为了给妻子一头漂亮的秀发买一把梳子,就卖掉了自己最珍贵的手表。妻子为了给丈夫的手表配上一条美观的链子,忍痛卖掉了心爱的长发。当一个拿着梳子一个拿着表链子出现时,那是怎样痛心而感人的场面呀!不过,要知道巧合就是偶然。利用巧合使文章波澜起伏,但这巧合又应是合乎生活逻辑,合乎生活情理的,决不是瞎编乱造。
  
  (三)铺陈误会,提兴增趣
  
  这种方法就是首先故意把你引入一个他事先设置好的圈套里,让你认为是这么回事,结果却是另一回事,从而达到情节的起伏。且看下文:
  大街上,人们来的来,去的去。突然,一个人不要命地往前跑,汗流浃背,气喘如牛,后面不远处有一人没命地追,一边追一边喊:“抓……抓住他……抓住他!……”街道两旁的人心想,前面这人是偷盗还是抢劫?反正肯定不是好人,于是有好几个热心青年见义勇为帮着追,终于抓住了那个人。后面追的人赶了上来,气喘吁吁地说:“发了……奖金,想……不请客……没门!……”
  这篇文章就是巧妙地制造误会,扣人心弦,结尾真相大白,让人提兴增趣,情节的曲折使主题更加突出,讽刺也更加辛辣。
  
  (四)波折顿转,别开生面
  
  波折顿转法,说白了就是文章出现大的逆转,以收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一般是在结尾时出人意料,但看似意外,想一想又在意料之中。美国作家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写一个叫苏比的流浪汉为了能够在监狱里过上一个冬天而故意犯下许多不大的过错或罪过,但是却怎么也没有如愿以偿,后来他来到教堂外面听到里面的赞美诗,想起自己以前也是个自食其力的人,怎么就到了这等地步呢?正在苏比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时却被警察抓了起来丢进了监狱,罪名是企图破坏社会治安。这个结尾的着力突转实在意料之中,辛辣地讽刺了资本主义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现实。
  
  (五)抑扬互用,曲折多姿
  
  抑扬互用,亦即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使用这种方法也会使记叙类文章顿生波澜,文采飞扬。如课文《荔枝蜜》就是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对蜜蜂的感情经历了由“不大喜欢——不觉动了情——喜欢——梦中变蜜蜂”的前后反差。正是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文章曲折多姿,扣人心弦,情趣盎然。运用扬抑法要把握好“扬”或“抑”的分寸,不可过分夸大或贬低;在欲扬先抑中,抑的目的是为了扬,在欲抑先扬中,扬的目的是为了抑。重点各有不同,不能轻重倒置,详略不分。
  要说明的是,考场上,我们经常读到一些“另类作文”,这些文章有的也很有故事性,只是思想灰暗,格调低下,即使有一个很曲折的故事情节,由于不符合考场作文评分要求,也不可能获得高分。
其他文献
1    小的时候喜欢拿着皮球翘着辫子沿着那条满是梧桐的大道疯跑,抓着大把大把的时间和快乐。   我性格明媚,文字忧伤,经济上比较富有而精神上贫穷,长相普通,性格却十分鲜明并且经常矛盾。   大C是这么形容我的。   初中的时候我还没有认识大C。那时的我会提着一个黑色的美邦挎包,一个人在路上一蹦一跳地往前走,唱着快乐的歌,然后挂着笑容和路上所有熟悉或陌生的东西——包括人——微笑,走到那个十字街头,
期刊
母亲最后离开的那个晚上,她和爸爸整整坐了一夜,也说了一夜的话,但我只记住一句:   “你走吧,由我来向佩佩解释。”   这句话是爸爸说的,所以我知道要走的是母亲。   母亲离去后的好几天里,我天天都在等着爸爸的解释,但他似乎把此事忘了,仍一如既往地接送我上学,给我在学前班的家长手册上认真填写我又学会了的新字、又听到的故事,以及纠正我左手写字画画,这些对于许多同学来说都是由母亲完成的事情在我家里一直
期刊
当人们不再有欢乐,不再有悲伤;当夜空不再有月圆,不再有星明;当我不再有感觉,不再有思维。让我静静地坐在空荡的世界中去享受一种特殊的美——寂寞。  每当那富有诗意的春天来临时,当一切沉浸在欢乐中时,那曾经紧紧束缚着我的寂寞,在不知不觉中销声匿迹了。好长好长一段时间,它没有出现过,也许它有思维,知道我该沉浸于春天的欢乐,置身美丽的生活中。  每当蝴蝶翩飞于花间,迎着诱人的香气,用阳光纺织出五彩的光环时
期刊
据我所知,同学们在研读《听听那冷雨》(山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时,对文章的主旨没有异义,但对文章的某些局部内容及其表现手法存在不同看法,而这些不同看法恰恰是理解这篇课文的重要解读点。就这些重要解读点,我想谈点供同学们参考的意见。    一、对题目中“冷雨”的理解。  作者余光中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写散文善于将诗歌中的“意象”放到其中发挥。题目中的“冷雨”,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是具有丰富内
期刊
2005年16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2套考查了“正确使用成语”,其中对成语误用大致有望文生义、褒贬失当、轻重失当、对象用错、不合语境五种,下面作一梳理。     一、 望文生义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不能望文生义产生错误的理解。  1.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四川
期刊
(三)语言运用【本题满分6分】  5.读右图,从中筛选并概括出一条最主要的信息(10字以内)。(2分) 6.在加强师德建设活动中,光明中学的学生给老师提出下面五条建议,你对其中哪一条最认同,找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除以下这五条建议外,请依据自己的认识,再提出一条建议(30字以内)。(4分)  给教师的五条建议  ①老师,如果您的课再生动、凝练些,我们听讲时会更认真。  ②老师,在课下如果您能以朋友的
期刊
在2004年的中考题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名顾客向某毛巾厂厂长反映情况说:‘您厂里生产的毛巾质量真好,喜鹊闹梅的图案栩栩如生,我擦脸的时候,喜鹊都飞到我脸上了。’顾客真的是称赞毛巾质量好吗?他说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顾客的潜台词是:“毛巾的印染质量太差了,一擦脸就褪色了。”这样说话,避免了直接提意见造成的尴尬局面。“言已尽而意无穷”,“言此及彼”等语言背后的潜台词现象经常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外
期刊
看了《三国演义》的人,恐怕很难忘记刘备送徐庶的那段故事。徐庶是个孝子,由于老母被曹操接走,只得前往曹营。刘备心中不舍,而嘴里又不能说,于是送了一程又一程。可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双方分别后,刘备不忍离去,遥望着徐庶的背影渐渐消失。这时他突然发现,有一片树林遮住了自己的视线,就赶忙让士兵伐了那片树林……于是就有了“徐庶走马荐诸葛”。  不能再看到徐庶的背影,竟迁怒于树林遮住了视线,伐掉,多么不合常理。
期刊
(接上期)【相关连接】(3)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3.请参加下列综合性学习活动。(2005陕西课改区)  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
期刊
刘鹗与高鹗  刘鹗是晚清著名文学家,其长篇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高鹗为曹雪芹《红楼梦》续写了后40回,其成就和影响远不如刘鹗。    司马迁与司马光  二人都是古代著名史学家,都有通史巨著流传于世。司马迁是西汉人,司马光是宋代人。司马迁写的是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光写的是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曾朴与曾巩  曾巩是宋代散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朴是清代末期作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