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下数据传播更快捷、更广泛的数字时代,信息的碎片化已逐渐被受众所习惯,同时,数字化也使新闻发生了由内而外的改变。本文对当今数字化时代新闻与数字新闻的不同进行探讨,并且以新闻本身为视角,探究新媒体平台的商业逻辑与逐利原则如何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给新闻带来根本性的颠覆。
关键词:数字新闻;新闻价值;商业逻辑;舆论约束;新媒体环境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015-03
一、数字新闻时代相较于传统新闻时代的变化
(一)媒介的变化带来受众权力的解放
在数字时代尚未到来之际,传统新闻所依赖的媒介有纸媒、广播以及电视,其中刊登的新闻均经过层层审核、反复推敲。通常情况下,传统媒介会在事情发生后的1~2天内刊登信息,因为审核信息内容后,紙媒需经过印刷环节,广播和电视则需编稿和制作。这个时候的传播受众所接收的信息是单向的,所见即所得。内容完全由传播者选择,受众在接收信息方面的自我选择权很弱。同时,由于传统新闻传播媒介为纸媒、广播和电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是基本没有的。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整个传播过程的两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交流和沟通成本很大[1]。受众想要和传播者进行互动,需要以邮寄信件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沟通,并且两者在选择的权力上处于失衡的状态,传播者主动选择,受众被动接受。而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迎来了各种新兴技术与前沿科技,自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随着社交类新媒体平台技术的升级与规模的扩大,传统媒体象征的传统新闻业开始了数字化转型。社交类新媒体平台依托算法推荐逻辑,极大地增强了受众在接收信息方面的选择权力,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信息、视频内容,平台会根据算法向受众推送其更喜欢的类别,避免推送其不喜欢的类别。算法逻辑的滥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信息茧房的出现,但受众接收的都是自己偏好的内容,在广阔的信息世界中,受众自我选择的权力越来越大。同时社交类新媒体平台也解决了传统媒体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缺少交互的问题,社交类新媒体平台的受众可以随时发表意见,每一个点进这条新闻的人都可以看到评论。可以说,社交类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极大地拉近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也大幅降低了两者之间沟通的成本[2]。
(二)数字化转型导致谣言与虚假信息泛滥
依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传播的主要领域为移动端[3]。不同于传统媒介时代,当下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人人都可以是内容的制作者。另外,衍生于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制作软件更加简洁,更加容易上手,为内容制作者打破了技术壁垒。但由于内容制作者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加之平台自带的流量奖励机制,初期产生了大量以博人眼球换取流量的“标题党”乱象,而后在大环境的反对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标题党现象有所改善,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在传播方式与传播速度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多的内容制作者会根据受众想看到的内容选择创作方向,从而在关注、推荐等算法逻辑下产生了内容上的信息茧房。自新媒体平台用户激增以来,虚假内容、谣言现象数不胜数,这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在快节奏、快传输的新媒体时代,谣言十分容易传播,平台本身对谣言的审查核实机制并不完善,导致很多谣言广为流传,而辟谣的成本太高,后续辟谣信息的点击量与传播量更是远不及谣言本身。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算法逻辑与市场营利性原则下的短视频内容与广大用户对虚假信息的难以辨识,使虚假信息成了新媒体时代负面影响最大的内容,要在提升用户媒介素养的同时,加速落实虚假信息、谣言的集中审查。
(三)新媒体平台的UGC模式对新闻造成冲击
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9.86亿。可以说,移动端的新媒体平台正逐渐从新兴传播方式转变为主流传播方式。在庞大的用户量与平台商业逻辑的奖惩机制下,大量的UGC内容出现,由于奖惩机制靠内容的点击量、点赞量、播放量触发,在无形中引导了偏娱乐化、偏民生内容的生产。因为更加娱乐化、更加民生化的内容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共鸣,也更容易获得点赞、转发等行为带来的红利,所以纵观新媒体平台如头条系产品,近五年内UGC内容中的民生、娱乐类内容呈指数上升。民生与娱乐内容从形式上更容易让受众产生快乐或认同感,当这类内容在整体内容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时,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用户喜欢的内容类别,长此以往,阐述事实、客观分析的专业内容很难引起受众的兴趣,导致整体内容中的民生娱乐内容逐渐占据市场,而专业内容逐渐没落。这也是碎片化时代的一个弊端,人们更想要的是能够引起自身快乐、兴奋感觉的内容而非专业冷静的内容,人们更想随时随地不限时间段地自主选择是否观看内容而非传统意义上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去观看新闻,错过了就没了。这是传统新闻在新传播时代没落的原因,也是数字新闻在新时代发展的关键。
二、新媒体平台的商业逻辑使新闻生产发生变化
(一)新闻价值变化
传统新闻对价值的定义是其内容本身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受众普遍关注的要素,以及其能够传递价值观的能力[4],这也是传统新闻传播主体选择内容的衡量标准以及选择新闻事实的依据。新闻传播主体在选取新闻内容和制作新闻的过程中,会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并对消息来源进行核实。传统新闻向数字新闻转型时,由于数字新闻必须依托新媒体平台,其新闻价值的取向也逐渐变化。新媒体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价值的赋予权给予受众本身,一个内容的价值体现在播放量、点赞量、转发量等数据上。在短视频兴起的今天,人们获取的信息趋于碎片化,简洁、明确且能刺激人们分泌多巴胺的娱乐信息更受人们喜爱。因为民生新闻、娱乐新闻能够在新媒体平台获得更高的关注度与更高的曝光度,也更容易获得受众的喜爱,所以新闻内容的制作者对新闻本身的价值评定难免会产生一些倾斜[5]。在新媒体平台中,出现了很多以新闻的二次制作为主要内容的内容生产者,不难发现很多受众更加喜欢以这种方式去了解新闻时事,这也逐渐导致新闻的非官方账号出现了更多的新闻内容。在内容上,从前的新闻会对信息进行客观阐述,采用全知视角进行解读,并且对信息来源进行真实性溯源审查核实再制作;而数字新闻更加具有主观意识,在解读上更加具有个人感情色彩,在娱乐性上更加迎合受众。 (二)商业逻辑导致舆论缺乏约束
新媒体平台尤其以短视频为主的新媒体平台具有极强的变现能力,并且周期更短,方式更多,这就激发了每一个内容制作者对被关注度以及内容曝光度的渴求。并且平台在算法推荐的加成下,对每一个用户的喜好予以分析从而推荐用户更喜欢的内容,这逐渐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更加符合心理预期以及脑中所想的观点看法和声音。这种行为习惯会逐渐使人在使用过程中对另外一种观点看法和声音产生排斥心理。在拥有众多粉丝和关注的非官方数字新闻账号下,对一种看法往往会有激烈的讨论,如果出现意见不合或看法不同的情况,账号的目标受众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排他性。因为激烈探讨会带来更高的曝光度,内容本身会在平台的算法逻辑下得到优先推荐,所以此时的传播主体账号不会积极地朝好的方向引导内容所引起的讨论或是舆论现象,而是放任讨论激烈程度加深或是舆论逐渐转变极化。这也是依托于新媒体平台商业逻辑下的内容生产弊端,算法推荐的权重会影响到内容的推送,而内容本身所能带来的流量又会在算法计算中得到优先考量。如果对内容的审查无法达到精确与严格,又对算法不计后果地滥用,那么平台本身就会成为孕育舆论极化的温床。
三、数字新闻在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建议
(一)需要恪守新闻的本质与价值
在当下的传播环境中,我们从业人员不论是否有过专业培养经历,都应当恪守新闻的本质与价值,在碎片化娱乐时代,在平台激励机制的推动下,严格恪守新闻本身的特质与价值。不能因为外部环境而影响了我们在内容制作上对新闻的选取标准,同时我们也要做到以新闻传播公共知识,传播公共理念,牢记新闻传播正向的能量,引导正向的思考,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理念面对每一则新闻的制作。对于一些负面的新闻事件应当在内容上明确表达出对负面事件的谴责,引导大众建立更加积极正面的舆论风向与监督。在内容选取上,新闻的内容更应该求真求实,在当今更加快速、真假参半的传播环境中,需要仔细分辨每一则信息的真实性,有些时候一些信息看似会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但若不仔细核查消息的真实性,通过一则假消息制作一则假新闻,即便能在短期获得讨论度与流量,长远看来也是得不偿失的。
目前新闻价值的选取上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数字时代的新闻似乎更加关注民生与娱乐等容易引起人们讨论的内容。但娱乐的并非是有价值的,不仅要看重新闻带来的经济效益,更要看其本身为社会带来的正向作用以及专业角度的新闻价值。新闻有五要素,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6]。一篇新闻稿件一般包括两个以上的价值要素。当新闻选择依托具有社交功能的新媒体平台为主要传播方式进行传播时,新闻价值的判定权逐渐转交到了受众的手中,这在影响新闻价值判定的同时,无形中提升了新闻的接近性,但若娱乐要素在新聞中被过度放大,导致更多的数字新闻以虚假的标题获取点击量,算法会根据受众需求去推送,当受众点开却发现是一则文不对题的新闻时,其体验是相当糟糕的,如果这种现象成为常态,会对整个行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传统新闻向数字新闻转型,过程一定是颠覆性的,未知的变化一定会纷至沓来,但对于新闻本身,我们仍需抱有敬畏之心去制作。在受众需求逐渐受到重视的今天,新闻五要素中的趣味性慢慢被放大,尤其在步入新媒体时代后,随着各种短视频、新闻时讯APP的涌入,传统媒体对新闻价值判定的主动权面临极大的挑战。但如果刻意地迎合大众对娱乐性新闻的需求,一味追逐更多人想要讨论的娱乐热点,无限提升趣味性在新闻中的判定要素比重,只会使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当下传统媒体代表的主流声音应当呼吁行从业人士不要将新闻本身的经济效益作为判定新闻价值最重要的因素,不应当为了流量与收益而刻意迎合大众的娱乐性新闻需求,也不要恶意炒作民生新闻获得流量,这应该是行业内所鄙视、所痛斥的。新闻的报道和传播都应有明文规定进行约束,要按照专业的规范和准则来执行,相关监管部门也要严谨把关,实行有效的监管方案,防止过度娱乐化的情况出现。
(二)需要改善舆论约束机制
当下很多新闻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但是经过炒作和传播,却引来了大量的人围观,并以有失公允的舆论导向引起广泛讨论,导致该则新闻受众舆论圈层割裂。对于这种现象,主流媒体应当出面引导大众舆论走向正轨。平台内部也应设置预警系统,自动识别的新闻内容如果引起广泛讨论便自动纳入“观察区”,同时设置关键词的选取,如若一些不好的词汇出现频次过高,需要进行人工辨别,如若辨别结果为引导和恶意炒作等,应当第一时间在新闻醒目处加以正确引导舆论的标语,对广泛传播的不实消息、虚假消息应当第一时间留存证据并向相关部门报备,在后台进行删除。传统媒体应当代表主流的声音在需要时发声,树立严肃权威的形象,而不是选择沉默。新媒体平台人员构成的不专业性使其需要专业主流声音的引导,主流媒体应责令制止一些低俗肤浅内容的传播,不能让这种行为带来巨大流量与商业价值,从而使人们群起效仿。相关部门要时刻做好监管工作,将经常恶意炒作和刻意偏向引导舆论的账号加入行业黑名单,对此类现象要予以明确的惩罚,并普及事件的严肃性,也要向民众宣传此类现象是不对的、是不可取的,再整合新时代媒介素养相关知识进行推广,提升每一位受众的媒介素养,这有利于使恶意炒作、刻意引导舆论的账号因无人问津而消失。
(三)应当调整新闻内容的激励模式
新媒体时代由于算法的加入,信息接收端的体验更加人性化,也更加贴近群众及时获取信息的要求,平台对高点击量、高讨论度的内容有相应的奖励机制,会优先进行推送,对于话题度低、讨论度低的内容,推送会有一定的滞后。但是我们知道传统的新闻模式是很严肃的,即便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新闻依托新媒体平台,逐渐转型为数字新闻,也依旧保持着新闻的严肃性。在娱乐内容备受欢迎的今天,有时候越专业的新闻内容点击量反而越少,从而导致专业内容数量递减。平台应当在提高民生类、娱乐类新闻的奖励门槛的同时,调整奖励的内容,要降低内容通过点击、转发等带来流量的激励机制变现的额度,并且不再加入算法推荐的优先梯队。有新闻类内容需求的用户在使用平台时,平台应当优先推送官方号制作的专业内容,使受众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新闻,而非过度推送娱乐类、民生类新闻。
四、结语
在传媒迎来巨大变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新闻向数字新闻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这个时代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主流媒体以及监管部门应当在行业乱象初现苗头之时,对其进行整改与制止,行业应当与平台及技术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而非由平台占据主导地位。诚然,新媒体平台在本质上仍是商业平台,其底层逻辑仍是逐利,会引发一些问题,但也不能忽视平台在时代浪潮下带来的更多机会,这让自媒体从业者的数量激增,也使传媒行业成了热门行业,为行业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更强的新生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平台应与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共同探讨,作出更加适合当下传播形式的条文规定,使行业秩序得到规范,减少平台乱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姜巍.全球数字新闻业变化及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5-06(003).
[2] 吴昌红.论商业媒体平台算法分发的“茧房效应”及应对举措[J].传媒观察,2019,04(03):31-36.
[3] 赵一涵.短视频平台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记者摇篮,2021,04(06):3-4.
[4] 陈昌凤,张舒媛.新闻生产中算法运用的技术路径与价值逻辑[J].现代出版,2021,04(03):36-42.
[5] 贾菁.新媒体传播特点下的新闻价值取向研究[J].传媒论坛,2021,04(10):38-39.
[6] 薛续友.新闻报道时度效及社会价值导向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6):128-129.
作者简介:吴德胜(1972—),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传播。
孙铭阳(1997—),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传播。
关键词:数字新闻;新闻价值;商业逻辑;舆论约束;新媒体环境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015-03
一、数字新闻时代相较于传统新闻时代的变化
(一)媒介的变化带来受众权力的解放
在数字时代尚未到来之际,传统新闻所依赖的媒介有纸媒、广播以及电视,其中刊登的新闻均经过层层审核、反复推敲。通常情况下,传统媒介会在事情发生后的1~2天内刊登信息,因为审核信息内容后,紙媒需经过印刷环节,广播和电视则需编稿和制作。这个时候的传播受众所接收的信息是单向的,所见即所得。内容完全由传播者选择,受众在接收信息方面的自我选择权很弱。同时,由于传统新闻传播媒介为纸媒、广播和电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是基本没有的。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整个传播过程的两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交流和沟通成本很大[1]。受众想要和传播者进行互动,需要以邮寄信件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沟通,并且两者在选择的权力上处于失衡的状态,传播者主动选择,受众被动接受。而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迎来了各种新兴技术与前沿科技,自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随着社交类新媒体平台技术的升级与规模的扩大,传统媒体象征的传统新闻业开始了数字化转型。社交类新媒体平台依托算法推荐逻辑,极大地增强了受众在接收信息方面的选择权力,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信息、视频内容,平台会根据算法向受众推送其更喜欢的类别,避免推送其不喜欢的类别。算法逻辑的滥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信息茧房的出现,但受众接收的都是自己偏好的内容,在广阔的信息世界中,受众自我选择的权力越来越大。同时社交类新媒体平台也解决了传统媒体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缺少交互的问题,社交类新媒体平台的受众可以随时发表意见,每一个点进这条新闻的人都可以看到评论。可以说,社交类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极大地拉近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也大幅降低了两者之间沟通的成本[2]。
(二)数字化转型导致谣言与虚假信息泛滥
依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传播的主要领域为移动端[3]。不同于传统媒介时代,当下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人人都可以是内容的制作者。另外,衍生于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制作软件更加简洁,更加容易上手,为内容制作者打破了技术壁垒。但由于内容制作者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加之平台自带的流量奖励机制,初期产生了大量以博人眼球换取流量的“标题党”乱象,而后在大环境的反对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标题党现象有所改善,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在传播方式与传播速度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多的内容制作者会根据受众想看到的内容选择创作方向,从而在关注、推荐等算法逻辑下产生了内容上的信息茧房。自新媒体平台用户激增以来,虚假内容、谣言现象数不胜数,这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在快节奏、快传输的新媒体时代,谣言十分容易传播,平台本身对谣言的审查核实机制并不完善,导致很多谣言广为流传,而辟谣的成本太高,后续辟谣信息的点击量与传播量更是远不及谣言本身。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算法逻辑与市场营利性原则下的短视频内容与广大用户对虚假信息的难以辨识,使虚假信息成了新媒体时代负面影响最大的内容,要在提升用户媒介素养的同时,加速落实虚假信息、谣言的集中审查。
(三)新媒体平台的UGC模式对新闻造成冲击
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9.86亿。可以说,移动端的新媒体平台正逐渐从新兴传播方式转变为主流传播方式。在庞大的用户量与平台商业逻辑的奖惩机制下,大量的UGC内容出现,由于奖惩机制靠内容的点击量、点赞量、播放量触发,在无形中引导了偏娱乐化、偏民生内容的生产。因为更加娱乐化、更加民生化的内容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共鸣,也更容易获得点赞、转发等行为带来的红利,所以纵观新媒体平台如头条系产品,近五年内UGC内容中的民生、娱乐类内容呈指数上升。民生与娱乐内容从形式上更容易让受众产生快乐或认同感,当这类内容在整体内容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时,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用户喜欢的内容类别,长此以往,阐述事实、客观分析的专业内容很难引起受众的兴趣,导致整体内容中的民生娱乐内容逐渐占据市场,而专业内容逐渐没落。这也是碎片化时代的一个弊端,人们更想要的是能够引起自身快乐、兴奋感觉的内容而非专业冷静的内容,人们更想随时随地不限时间段地自主选择是否观看内容而非传统意义上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去观看新闻,错过了就没了。这是传统新闻在新传播时代没落的原因,也是数字新闻在新时代发展的关键。
二、新媒体平台的商业逻辑使新闻生产发生变化
(一)新闻价值变化
传统新闻对价值的定义是其内容本身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受众普遍关注的要素,以及其能够传递价值观的能力[4],这也是传统新闻传播主体选择内容的衡量标准以及选择新闻事实的依据。新闻传播主体在选取新闻内容和制作新闻的过程中,会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并对消息来源进行核实。传统新闻向数字新闻转型时,由于数字新闻必须依托新媒体平台,其新闻价值的取向也逐渐变化。新媒体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价值的赋予权给予受众本身,一个内容的价值体现在播放量、点赞量、转发量等数据上。在短视频兴起的今天,人们获取的信息趋于碎片化,简洁、明确且能刺激人们分泌多巴胺的娱乐信息更受人们喜爱。因为民生新闻、娱乐新闻能够在新媒体平台获得更高的关注度与更高的曝光度,也更容易获得受众的喜爱,所以新闻内容的制作者对新闻本身的价值评定难免会产生一些倾斜[5]。在新媒体平台中,出现了很多以新闻的二次制作为主要内容的内容生产者,不难发现很多受众更加喜欢以这种方式去了解新闻时事,这也逐渐导致新闻的非官方账号出现了更多的新闻内容。在内容上,从前的新闻会对信息进行客观阐述,采用全知视角进行解读,并且对信息来源进行真实性溯源审查核实再制作;而数字新闻更加具有主观意识,在解读上更加具有个人感情色彩,在娱乐性上更加迎合受众。 (二)商业逻辑导致舆论缺乏约束
新媒体平台尤其以短视频为主的新媒体平台具有极强的变现能力,并且周期更短,方式更多,这就激发了每一个内容制作者对被关注度以及内容曝光度的渴求。并且平台在算法推荐的加成下,对每一个用户的喜好予以分析从而推荐用户更喜欢的内容,这逐渐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更加符合心理预期以及脑中所想的观点看法和声音。这种行为习惯会逐渐使人在使用过程中对另外一种观点看法和声音产生排斥心理。在拥有众多粉丝和关注的非官方数字新闻账号下,对一种看法往往会有激烈的讨论,如果出现意见不合或看法不同的情况,账号的目标受众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排他性。因为激烈探讨会带来更高的曝光度,内容本身会在平台的算法逻辑下得到优先推荐,所以此时的传播主体账号不会积极地朝好的方向引导内容所引起的讨论或是舆论现象,而是放任讨论激烈程度加深或是舆论逐渐转变极化。这也是依托于新媒体平台商业逻辑下的内容生产弊端,算法推荐的权重会影响到内容的推送,而内容本身所能带来的流量又会在算法计算中得到优先考量。如果对内容的审查无法达到精确与严格,又对算法不计后果地滥用,那么平台本身就会成为孕育舆论极化的温床。
三、数字新闻在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建议
(一)需要恪守新闻的本质与价值
在当下的传播环境中,我们从业人员不论是否有过专业培养经历,都应当恪守新闻的本质与价值,在碎片化娱乐时代,在平台激励机制的推动下,严格恪守新闻本身的特质与价值。不能因为外部环境而影响了我们在内容制作上对新闻的选取标准,同时我们也要做到以新闻传播公共知识,传播公共理念,牢记新闻传播正向的能量,引导正向的思考,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理念面对每一则新闻的制作。对于一些负面的新闻事件应当在内容上明确表达出对负面事件的谴责,引导大众建立更加积极正面的舆论风向与监督。在内容选取上,新闻的内容更应该求真求实,在当今更加快速、真假参半的传播环境中,需要仔细分辨每一则信息的真实性,有些时候一些信息看似会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但若不仔细核查消息的真实性,通过一则假消息制作一则假新闻,即便能在短期获得讨论度与流量,长远看来也是得不偿失的。
目前新闻价值的选取上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数字时代的新闻似乎更加关注民生与娱乐等容易引起人们讨论的内容。但娱乐的并非是有价值的,不仅要看重新闻带来的经济效益,更要看其本身为社会带来的正向作用以及专业角度的新闻价值。新闻有五要素,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6]。一篇新闻稿件一般包括两个以上的价值要素。当新闻选择依托具有社交功能的新媒体平台为主要传播方式进行传播时,新闻价值的判定权逐渐转交到了受众的手中,这在影响新闻价值判定的同时,无形中提升了新闻的接近性,但若娱乐要素在新聞中被过度放大,导致更多的数字新闻以虚假的标题获取点击量,算法会根据受众需求去推送,当受众点开却发现是一则文不对题的新闻时,其体验是相当糟糕的,如果这种现象成为常态,会对整个行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传统新闻向数字新闻转型,过程一定是颠覆性的,未知的变化一定会纷至沓来,但对于新闻本身,我们仍需抱有敬畏之心去制作。在受众需求逐渐受到重视的今天,新闻五要素中的趣味性慢慢被放大,尤其在步入新媒体时代后,随着各种短视频、新闻时讯APP的涌入,传统媒体对新闻价值判定的主动权面临极大的挑战。但如果刻意地迎合大众对娱乐性新闻的需求,一味追逐更多人想要讨论的娱乐热点,无限提升趣味性在新闻中的判定要素比重,只会使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当下传统媒体代表的主流声音应当呼吁行从业人士不要将新闻本身的经济效益作为判定新闻价值最重要的因素,不应当为了流量与收益而刻意迎合大众的娱乐性新闻需求,也不要恶意炒作民生新闻获得流量,这应该是行业内所鄙视、所痛斥的。新闻的报道和传播都应有明文规定进行约束,要按照专业的规范和准则来执行,相关监管部门也要严谨把关,实行有效的监管方案,防止过度娱乐化的情况出现。
(二)需要改善舆论约束机制
当下很多新闻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但是经过炒作和传播,却引来了大量的人围观,并以有失公允的舆论导向引起广泛讨论,导致该则新闻受众舆论圈层割裂。对于这种现象,主流媒体应当出面引导大众舆论走向正轨。平台内部也应设置预警系统,自动识别的新闻内容如果引起广泛讨论便自动纳入“观察区”,同时设置关键词的选取,如若一些不好的词汇出现频次过高,需要进行人工辨别,如若辨别结果为引导和恶意炒作等,应当第一时间在新闻醒目处加以正确引导舆论的标语,对广泛传播的不实消息、虚假消息应当第一时间留存证据并向相关部门报备,在后台进行删除。传统媒体应当代表主流的声音在需要时发声,树立严肃权威的形象,而不是选择沉默。新媒体平台人员构成的不专业性使其需要专业主流声音的引导,主流媒体应责令制止一些低俗肤浅内容的传播,不能让这种行为带来巨大流量与商业价值,从而使人们群起效仿。相关部门要时刻做好监管工作,将经常恶意炒作和刻意偏向引导舆论的账号加入行业黑名单,对此类现象要予以明确的惩罚,并普及事件的严肃性,也要向民众宣传此类现象是不对的、是不可取的,再整合新时代媒介素养相关知识进行推广,提升每一位受众的媒介素养,这有利于使恶意炒作、刻意引导舆论的账号因无人问津而消失。
(三)应当调整新闻内容的激励模式
新媒体时代由于算法的加入,信息接收端的体验更加人性化,也更加贴近群众及时获取信息的要求,平台对高点击量、高讨论度的内容有相应的奖励机制,会优先进行推送,对于话题度低、讨论度低的内容,推送会有一定的滞后。但是我们知道传统的新闻模式是很严肃的,即便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新闻依托新媒体平台,逐渐转型为数字新闻,也依旧保持着新闻的严肃性。在娱乐内容备受欢迎的今天,有时候越专业的新闻内容点击量反而越少,从而导致专业内容数量递减。平台应当在提高民生类、娱乐类新闻的奖励门槛的同时,调整奖励的内容,要降低内容通过点击、转发等带来流量的激励机制变现的额度,并且不再加入算法推荐的优先梯队。有新闻类内容需求的用户在使用平台时,平台应当优先推送官方号制作的专业内容,使受众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新闻,而非过度推送娱乐类、民生类新闻。
四、结语
在传媒迎来巨大变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新闻向数字新闻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这个时代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主流媒体以及监管部门应当在行业乱象初现苗头之时,对其进行整改与制止,行业应当与平台及技术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而非由平台占据主导地位。诚然,新媒体平台在本质上仍是商业平台,其底层逻辑仍是逐利,会引发一些问题,但也不能忽视平台在时代浪潮下带来的更多机会,这让自媒体从业者的数量激增,也使传媒行业成了热门行业,为行业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更强的新生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平台应与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共同探讨,作出更加适合当下传播形式的条文规定,使行业秩序得到规范,减少平台乱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姜巍.全球数字新闻业变化及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5-06(003).
[2] 吴昌红.论商业媒体平台算法分发的“茧房效应”及应对举措[J].传媒观察,2019,04(03):31-36.
[3] 赵一涵.短视频平台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记者摇篮,2021,04(06):3-4.
[4] 陈昌凤,张舒媛.新闻生产中算法运用的技术路径与价值逻辑[J].现代出版,2021,04(03):36-42.
[5] 贾菁.新媒体传播特点下的新闻价值取向研究[J].传媒论坛,2021,04(10):38-39.
[6] 薛续友.新闻报道时度效及社会价值导向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6):128-129.
作者简介:吴德胜(1972—),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传播。
孙铭阳(1997—),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