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年间,上海公交系统某公司工会主席王某如蚂蚁搬家一般,不断吞噬着公交系统内60余名大病职工的住院医疗补贴;七年后,检察官一把撕去了他职工权益“捍卫者”的虚伪外衣,暴露出他贪婪的本性。工会主席竟然沦为损害职工利益的“血吸虫”,职工之家给予身患重病的职工不是关爱和同情,而是伤害和欺骗!一时间,公交公司被害职工们群情激愤,矛盾激发。
杨浦区检察院自接到该举报线索后,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贪污犯罪行为重拳出击,坚决一打到底,一举侦破了王某贪污职工住院医疗补贴一案。同时,检察院积极探索打击、维稳、预防三位一体的办案模式,不断延伸检察职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从追回赃款入手,解民忧促和谐;从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入手,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谁动了职工医疗补贴?
近年来,公交司售人员这一执业条件艰苦、执业风险系数高的社会群体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据统计,目前工作在全市公交一线的职工中,45岁以上的中年人群占员工总数的77%,重大疾病患者占员工总数的9.4%。频频发生的公交司机突发心脏病、脑出血,甚至猝死等新闻事件把司售人员普遍高龄化、劳动强度大而导致的各种疾病救治问题摆到了事关公交职工生命健康的重要位置。然而,就是针对这样一群病痛多发、经济收入低的特殊人群,竟有人盯上了他们数额不大却倍加看重的大病医保补贴。
2012年3月12日,杨浦区检察院反贪局接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反映,上海某巴士有限公司一分公司工会主席王某贪污该公司职工住院补贴。反贪局立即对该线索进行研判,并向市院反贪局汇报了线索。市院反贪局领导得知后立刻作出指示,该线索涉及的被害人人数众多,尤其是涉及保障民生大事,必须下大力气、调集精兵强将继续深入调查。
承办人制定了初查方案,查询王某的公安系统信息及银行、股票、房产等信息,并适时秘密接触举报信中提及的被害职工。由于举报信中仅提及了三名职工的姓名,连他们的性别、年龄和在哪一路车队工作等基本信息都没有。检察官及时调整侦查方向,改变侦查策略,通过查看信息库中上万条的信息,用三天时间甄别出举报信中提及的这三名被害职工。被害人找到了,可之后在与被害人接触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阻力。例如,被害职工在接受承办人的询问时抵触情绪严重。面对此种情形,承办人转而走访被害人住处,通过细致耐心的解释,消除了他们的疑虑。
经过秘密接触被害职工,承办人发现公交系统某公司在发放职工医疗补贴的种类上、数额上存在诸多差异,部分患病职工领取的住院补贴相差数倍之多。但按照常理,公交公司制定的医疗补贴种类和数额标准应当是一致的,这些差异正说明了举报信中涉及内容的可靠性。
2012年五一节过后,承办人立即赶赴公司翻阅医疗补贴发放凭证。经确认,举报信中这三名职工所领取到的医疗补贴数额远远小于财务凭证上应得的数额。承办人同时了解到,该公司唯一经办职工医疗补贴的就是工会主席王某。因此,王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且涉及受害职工远不止这三名。
大海捞针,寻访受害职工
起初,王某缄口不言截留职工医疗补贴一事,声称自己尽职尽力为职工发放补贴,没有任何违法行为。但随着承办人谈话的深入,王又改口称,他在最近一年里偶尔截留了职工医疗补贴,总数不超过1000元。鉴于此,检察官召开第三次案情分析会,认真研究案情,制定出详细的审讯方案,对王某进行了深入讯问。最终,王某交代了曾贪污20多名职工住院医疗补贴和慰问金的实情。
出于职业的敏锐性,承办人认为案件真相尚未全部揭开,只有改变现有的侦查策略,推进新一轮侦查工作才能获取更多的犯罪信息。于是,承办人对王某交代的20多名受害驾驶员和售票员进行了上门调查。
侦查人员了解到这20多名受害职工家庭普遍居住在老式公房里,大多是三代人挤在不到40平方米的老房子内,窘迫的条件让他们每天生活在压抑的空间里。这些受害职工大多患有癌症、尿毒症、糖尿病等严重疾病,昂贵的医疗费用让原本就贫苦的家庭雪上加霜。
见此情形,承办人更深感身上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决定坚持查办到底,啃下这块硬骨头。通过多次上门回访,检察官与这些受害职工保持了长期联系,取得了他们的信任。承办人还设法通过他们联系周围患病的同事,调查出其他遗漏的受害患病职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大海捞针般的调查,承办人成功挖掘出其他40余名未领到住院补贴的受害职工。至此,承办人锁定了王某通过冒充职工签名,在2006年至2013年間,共截留60余名职工的住院补贴,涉案金额达5万余元的犯罪事实。
关爱到心,平息上访怒火
从青年到中年,公交司售人员默默无闻忍受着起早摸黑的辛劳,承受着长期保持职业姿势所落下的一身病痛,而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是对这份职业的深厚感情,对企业有所依有所助的深切信赖。此案的发生,对被害职工来说,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害,更是心灵上的伤害。这些钱不仅关乎着他们的生命和健康,更体现了企业的关爱和帮扶。为此,60多名被害人情绪激动,纷纷指责工会不该侵吞他们医治重病的钱,并流露出要集体上访,向政府讨要说法的想法。
针对上述情况,检察院迅速作出反应,一方面将情况及时上报市院反贪局、区信访办等有关部门,商议应对上访的联动预案。同时与公交公司进行沟通,建议该单位重视职工的疾苦,理解职工的心情,拿出最大诚意解决问题,安抚职工,修复关系,重建信任的心理契约,共同服务于企业发展。
在检察机关的积极建议下,公司领导分别走访被害职工,表达歉意,真诚慰问,给予补偿,有效平复了职工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考虑到王某贪污的数万元医疗补贴须经法院判决,方能退回被害职工手中。为此,杨浦区检察院反贪局与公诉科紧密配合,做好线索互通、情况互报工作,加速办案进程,提高诉讼效率,举两科之力在保证查清案情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缩短诉讼进程。同时,检察院又与法院就案件的特殊背景进行及时沟通,转达了被害职工希望尽早拿回补贴的迫切心情。最终,杨浦区法院在11个工作日内就对该案予以判决,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了既惩治犯罪又维护权益的双重效果。在检察院、法院、维稳办、派出所、居委会等部门的多方努力下,60余名被害人终于在蛇年春节前夕获得了这笔迟到的医疗补助款。一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隐患得以有效化解。
防治到底,为公交行业注入“防腐剂”
治病要治本。如果说反腐肃贪是就病医病的话,那么预防犯罪就是治本防源。在查办王某一案的过程中,杨浦区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也及时跟进,努力为职工构建起维权的屏障,为企业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线,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稳定。
针对案发单位医疗补贴发放办法不透明公开、补贴发放全由工会主席一人操控缺乏监管等制度缺陷问题,检察院建议该公司限期公布与职工权益密切相关的各项办法文件,切实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同时要加强对补贴发放的监管力度,设置监督审批环节,做到流程全程监控。
此外,检察院以案窥豹,从个案预防延伸至行业预防,积极向总公司上海公交公司进行案件通报,并建议对其下属企业进行全面自查,堵漏建制,防患未然。该建议得到了上海公交公司的积极回应,多次召开问题研讨会,查摆问题,对症施策,并先后健全完善了《关于调整职工住院门急诊医疗费补贴的通知》、《公司内部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实行规定》,制定了《关于支付职工各类帮困款以银行转账形式发放的通知》等规定,为全市职工权益保障提供了坚实保障。
公交一线司售人员常年奔波在路途上,与公司管理部门接触较少,对相关规章制度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其不知权益受损或受损后不知如何维权。对此,杨浦区检察院与案发单位联合展开“送法进企”行动,并根据不同受众面,采取不同的形式,宣传不同的内容,帮助企业职工全面深入了解法律规定,使法律法规切实转化为权益保障的有力武器。
检察院督促公交公司将关于司售人员权益保障的规章细则制作成宣传手册,赠送给每一名司售人员,并制作宣传版面在区域内公交车队进行巡回展览,宣传法治,提供咨询,帮助职工树立起维权意识、提高其监督能力。对公交公司中层以上干部,杨浦区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结合案例开展法治宣传讲座,以案释法,引以为戒,引导企业重视惩防体系完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企业人文关怀,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杨浦区检察院自接到该举报线索后,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贪污犯罪行为重拳出击,坚决一打到底,一举侦破了王某贪污职工住院医疗补贴一案。同时,检察院积极探索打击、维稳、预防三位一体的办案模式,不断延伸检察职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从追回赃款入手,解民忧促和谐;从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入手,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谁动了职工医疗补贴?
近年来,公交司售人员这一执业条件艰苦、执业风险系数高的社会群体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据统计,目前工作在全市公交一线的职工中,45岁以上的中年人群占员工总数的77%,重大疾病患者占员工总数的9.4%。频频发生的公交司机突发心脏病、脑出血,甚至猝死等新闻事件把司售人员普遍高龄化、劳动强度大而导致的各种疾病救治问题摆到了事关公交职工生命健康的重要位置。然而,就是针对这样一群病痛多发、经济收入低的特殊人群,竟有人盯上了他们数额不大却倍加看重的大病医保补贴。
2012年3月12日,杨浦区检察院反贪局接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反映,上海某巴士有限公司一分公司工会主席王某贪污该公司职工住院补贴。反贪局立即对该线索进行研判,并向市院反贪局汇报了线索。市院反贪局领导得知后立刻作出指示,该线索涉及的被害人人数众多,尤其是涉及保障民生大事,必须下大力气、调集精兵强将继续深入调查。
承办人制定了初查方案,查询王某的公安系统信息及银行、股票、房产等信息,并适时秘密接触举报信中提及的被害职工。由于举报信中仅提及了三名职工的姓名,连他们的性别、年龄和在哪一路车队工作等基本信息都没有。检察官及时调整侦查方向,改变侦查策略,通过查看信息库中上万条的信息,用三天时间甄别出举报信中提及的这三名被害职工。被害人找到了,可之后在与被害人接触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阻力。例如,被害职工在接受承办人的询问时抵触情绪严重。面对此种情形,承办人转而走访被害人住处,通过细致耐心的解释,消除了他们的疑虑。
经过秘密接触被害职工,承办人发现公交系统某公司在发放职工医疗补贴的种类上、数额上存在诸多差异,部分患病职工领取的住院补贴相差数倍之多。但按照常理,公交公司制定的医疗补贴种类和数额标准应当是一致的,这些差异正说明了举报信中涉及内容的可靠性。
2012年五一节过后,承办人立即赶赴公司翻阅医疗补贴发放凭证。经确认,举报信中这三名职工所领取到的医疗补贴数额远远小于财务凭证上应得的数额。承办人同时了解到,该公司唯一经办职工医疗补贴的就是工会主席王某。因此,王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且涉及受害职工远不止这三名。
大海捞针,寻访受害职工
起初,王某缄口不言截留职工医疗补贴一事,声称自己尽职尽力为职工发放补贴,没有任何违法行为。但随着承办人谈话的深入,王又改口称,他在最近一年里偶尔截留了职工医疗补贴,总数不超过1000元。鉴于此,检察官召开第三次案情分析会,认真研究案情,制定出详细的审讯方案,对王某进行了深入讯问。最终,王某交代了曾贪污20多名职工住院医疗补贴和慰问金的实情。
出于职业的敏锐性,承办人认为案件真相尚未全部揭开,只有改变现有的侦查策略,推进新一轮侦查工作才能获取更多的犯罪信息。于是,承办人对王某交代的20多名受害驾驶员和售票员进行了上门调查。
侦查人员了解到这20多名受害职工家庭普遍居住在老式公房里,大多是三代人挤在不到40平方米的老房子内,窘迫的条件让他们每天生活在压抑的空间里。这些受害职工大多患有癌症、尿毒症、糖尿病等严重疾病,昂贵的医疗费用让原本就贫苦的家庭雪上加霜。
见此情形,承办人更深感身上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决定坚持查办到底,啃下这块硬骨头。通过多次上门回访,检察官与这些受害职工保持了长期联系,取得了他们的信任。承办人还设法通过他们联系周围患病的同事,调查出其他遗漏的受害患病职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大海捞针般的调查,承办人成功挖掘出其他40余名未领到住院补贴的受害职工。至此,承办人锁定了王某通过冒充职工签名,在2006年至2013年間,共截留60余名职工的住院补贴,涉案金额达5万余元的犯罪事实。
关爱到心,平息上访怒火
从青年到中年,公交司售人员默默无闻忍受着起早摸黑的辛劳,承受着长期保持职业姿势所落下的一身病痛,而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是对这份职业的深厚感情,对企业有所依有所助的深切信赖。此案的发生,对被害职工来说,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害,更是心灵上的伤害。这些钱不仅关乎着他们的生命和健康,更体现了企业的关爱和帮扶。为此,60多名被害人情绪激动,纷纷指责工会不该侵吞他们医治重病的钱,并流露出要集体上访,向政府讨要说法的想法。
针对上述情况,检察院迅速作出反应,一方面将情况及时上报市院反贪局、区信访办等有关部门,商议应对上访的联动预案。同时与公交公司进行沟通,建议该单位重视职工的疾苦,理解职工的心情,拿出最大诚意解决问题,安抚职工,修复关系,重建信任的心理契约,共同服务于企业发展。
在检察机关的积极建议下,公司领导分别走访被害职工,表达歉意,真诚慰问,给予补偿,有效平复了职工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考虑到王某贪污的数万元医疗补贴须经法院判决,方能退回被害职工手中。为此,杨浦区检察院反贪局与公诉科紧密配合,做好线索互通、情况互报工作,加速办案进程,提高诉讼效率,举两科之力在保证查清案情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缩短诉讼进程。同时,检察院又与法院就案件的特殊背景进行及时沟通,转达了被害职工希望尽早拿回补贴的迫切心情。最终,杨浦区法院在11个工作日内就对该案予以判决,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了既惩治犯罪又维护权益的双重效果。在检察院、法院、维稳办、派出所、居委会等部门的多方努力下,60余名被害人终于在蛇年春节前夕获得了这笔迟到的医疗补助款。一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隐患得以有效化解。
防治到底,为公交行业注入“防腐剂”
治病要治本。如果说反腐肃贪是就病医病的话,那么预防犯罪就是治本防源。在查办王某一案的过程中,杨浦区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也及时跟进,努力为职工构建起维权的屏障,为企业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线,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稳定。
针对案发单位医疗补贴发放办法不透明公开、补贴发放全由工会主席一人操控缺乏监管等制度缺陷问题,检察院建议该公司限期公布与职工权益密切相关的各项办法文件,切实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同时要加强对补贴发放的监管力度,设置监督审批环节,做到流程全程监控。
此外,检察院以案窥豹,从个案预防延伸至行业预防,积极向总公司上海公交公司进行案件通报,并建议对其下属企业进行全面自查,堵漏建制,防患未然。该建议得到了上海公交公司的积极回应,多次召开问题研讨会,查摆问题,对症施策,并先后健全完善了《关于调整职工住院门急诊医疗费补贴的通知》、《公司内部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实行规定》,制定了《关于支付职工各类帮困款以银行转账形式发放的通知》等规定,为全市职工权益保障提供了坚实保障。
公交一线司售人员常年奔波在路途上,与公司管理部门接触较少,对相关规章制度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其不知权益受损或受损后不知如何维权。对此,杨浦区检察院与案发单位联合展开“送法进企”行动,并根据不同受众面,采取不同的形式,宣传不同的内容,帮助企业职工全面深入了解法律规定,使法律法规切实转化为权益保障的有力武器。
检察院督促公交公司将关于司售人员权益保障的规章细则制作成宣传手册,赠送给每一名司售人员,并制作宣传版面在区域内公交车队进行巡回展览,宣传法治,提供咨询,帮助职工树立起维权意识、提高其监督能力。对公交公司中层以上干部,杨浦区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结合案例开展法治宣传讲座,以案释法,引以为戒,引导企业重视惩防体系完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企业人文关怀,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