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去听,去思考,去表现,使语文学习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呢?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起来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1.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适当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复习课中我让学生玩“闯关”的游戏:森林之王把森林里的许多动物都抓住关了起来,我们要去“营救”他们,在“营救”过程中,学生们只有闯过一道道难关,才可以“营救”成功。每一道难关都是他们要复习的知识点,学生们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的游戏中复习知识,不需要教师的提示,孩子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变灌输式学习为主动快乐的学习。
2.让学生在实践中兴趣地学习。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的要求出发,用绘画、唱歌、表演、采访等实践活动来增强自主学习的热情。创编多种多样的课本剧,尽情让学生“乐”。如果把有待扩展,有待扩大的语言信息创编成多种多样的课本剧,不仅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表演舞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方法可以打消书面语言的固有束缚,学生能酣畅淋漓地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语言进行梳理的能力。教师创设情境,为学生搭设快乐学习的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让学生们“动”起来
生活中的语文更鲜活,更丰富,更具生命力,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这一理念为指导,老师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来丰富生活,并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收获、个性特长,使他们在自我展示中,真正“动”起来。例如:
1.动手画。
学习课文时,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动手画一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2.动手做。
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把课堂上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如秋天到了,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去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形状、颜色等,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树叶贴在纸上,写上名称或者写上一个自己喜欢的描写树叶的词语或句子。或者用树叶镶成一幅画,再给画取个名字,加上文字说明等,然后展出、评比。这既是一幅由学生亲自创作的艺术,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识字、学词、学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让学生亲手做一做,亲身体验一下,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体会乌鸦喝到水的过程,然后自己动手做一做小实验,通过动手明白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课文学完了,课文理解也落到实处。
因为学生喜欢活动,特别是到野外去观光、体验,更让学生心情愉悦。通过这些活动,也实现了学生情感体验,把语文学习变成了学生情感需求。这样,学生心中涌动的是努力后的快乐和自信。
三、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笑”起来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改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建立起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欣赏饿眼睛看待每一个学生,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优点,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扬。可以以激励性的语言、动作、多样的激励标志、等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语言激励。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学生的自制力差,上课做小动作是常有的事,如果老师批评他,其他同学会不以为然,甚至有的同学会因此而分散了注意力,而教师如果以表扬某个同学来提醒那个同学,其他同学会做得更好,这就是语言激励的作用。
2.体态激励。在人的信息交流中,体态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低年级的学生把教师视为权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不难从学生的言行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教师不妨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竖起的拇指,一个赞许的眼神,你会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远远大于你的严厉批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体态语来激励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他,鼓励着他,这将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3.批语激励。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努力使作业的批阅成为师生情感联系的桥梁,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我时常给学生加上一句工整且带有激励性的批语,如:“你的字进步可真大!”“老师相信你会比这一次写得更好!”……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作业就会一次比一次认真,那些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明显减少,从而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
总之,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兴趣,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起来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1.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适当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复习课中我让学生玩“闯关”的游戏:森林之王把森林里的许多动物都抓住关了起来,我们要去“营救”他们,在“营救”过程中,学生们只有闯过一道道难关,才可以“营救”成功。每一道难关都是他们要复习的知识点,学生们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的游戏中复习知识,不需要教师的提示,孩子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变灌输式学习为主动快乐的学习。
2.让学生在实践中兴趣地学习。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的要求出发,用绘画、唱歌、表演、采访等实践活动来增强自主学习的热情。创编多种多样的课本剧,尽情让学生“乐”。如果把有待扩展,有待扩大的语言信息创编成多种多样的课本剧,不仅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表演舞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方法可以打消书面语言的固有束缚,学生能酣畅淋漓地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语言进行梳理的能力。教师创设情境,为学生搭设快乐学习的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让学生们“动”起来
生活中的语文更鲜活,更丰富,更具生命力,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这一理念为指导,老师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来丰富生活,并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收获、个性特长,使他们在自我展示中,真正“动”起来。例如:
1.动手画。
学习课文时,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动手画一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2.动手做。
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把课堂上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如秋天到了,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去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形状、颜色等,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树叶贴在纸上,写上名称或者写上一个自己喜欢的描写树叶的词语或句子。或者用树叶镶成一幅画,再给画取个名字,加上文字说明等,然后展出、评比。这既是一幅由学生亲自创作的艺术,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识字、学词、学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让学生亲手做一做,亲身体验一下,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体会乌鸦喝到水的过程,然后自己动手做一做小实验,通过动手明白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课文学完了,课文理解也落到实处。
因为学生喜欢活动,特别是到野外去观光、体验,更让学生心情愉悦。通过这些活动,也实现了学生情感体验,把语文学习变成了学生情感需求。这样,学生心中涌动的是努力后的快乐和自信。
三、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笑”起来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改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建立起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欣赏饿眼睛看待每一个学生,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优点,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扬。可以以激励性的语言、动作、多样的激励标志、等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语言激励。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学生的自制力差,上课做小动作是常有的事,如果老师批评他,其他同学会不以为然,甚至有的同学会因此而分散了注意力,而教师如果以表扬某个同学来提醒那个同学,其他同学会做得更好,这就是语言激励的作用。
2.体态激励。在人的信息交流中,体态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低年级的学生把教师视为权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不难从学生的言行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教师不妨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竖起的拇指,一个赞许的眼神,你会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远远大于你的严厉批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体态语来激励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他,鼓励着他,这将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3.批语激励。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努力使作业的批阅成为师生情感联系的桥梁,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我时常给学生加上一句工整且带有激励性的批语,如:“你的字进步可真大!”“老师相信你会比这一次写得更好!”……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作业就会一次比一次认真,那些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明显减少,从而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
总之,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兴趣,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