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有籽西瓜育种
日本的西瓜最早是1626 年从中国引入, 以后从美国、中国等国家引入了许多资源, 包括红瓤、黄瓤、白瓤的品种, 德川末期培育出了日本特有的黑皮西瓜, 明治初期从美国引入了绿皮西瓜和粉红瓤西瓜。20 世纪20 年代, 从美国、中国等国家引入的品种有: 嘉宝( 中国云南) , 三白( 中国东北) , IceCream, Stran Berry, Mountain Sweet, Citron, Caban Queet, ColesEarly, Sweet Si - berian, Ratlle, Snake, Florida Favorite, Swee TaShony( 早熟、黄瓤) , Tom Wattoson ( 风味好) , Chilian, BlackSpanish Water Melon( 黑皮) 。日本的地方品种有: 权治, 才知,姬, 野田, 黄( 黄瓤) , 甘露( 晚熟、耐贮运、品质好) , 傅法寺, 大和, 其中有瓜瓤软化慢的品种。
1923 年, 日本开始有计划的育种, 采用的主要亲本有:Ice Cream, Sweet Siberian, Mountain Sweet , 甘露, 嘉宝。1928年育出了第1 个杂交一代品种— —新大和, 以后又育成了旭大和。通过Ice Cream 和地方品种杂交, 从后代中筛选纯系,培育了新大和2、3、4 号, 其共同特点是: 即使在低温弱光条件下坐果也稳定, 耐湿热, 抗病性强, 耐贮运。1945 年以后,培育出了富研号、新都、旭都等代表性品种。以后, 从富研号、新都、旭都等品种的后代中筛选固定系作为育种材料, 持续不断地进行品种改良。1945 年以前, 以培育单果重6~7 kg 的果实为主, 1945 年以后, 以培育单果重3~4 kg 的果实为主,但基本要求是: 瓤质细, 糖度高, 坐果稳定, 果实不易变形。促成栽培( 在保护地8- 11 月播种, 1- 4 月采收, 冬季加温) 和抑制栽培( 延秋栽培: 7- 8 月播种, 10- 12 月采收) 的品种要求是: 在低温和寡日照条件下坐果率高, 并且果实容易膨大( 低温下膨大快) 、果实不易变形( 整齐) ; 半促成栽培( 12- 1 月播种, 4- 6 月采收) 和拱棚栽培( 1- 3 月播种, 6- 7 月采收) 的品种要求是: 雌花和花粉发育良好, 在低温和弱光条件下坐果稳定, 果实膨大良好, 果实不易变形( 整齐) , 品质好, 耐贮运, 耐潮湿, 抗枯萎病, 在西瓜生育的后期, 生长势不易衰弱。
20 世纪80 年代生产上常用的品种如下: 适合促成栽培的品种, 田端、曙、夏露满( シャルマン) 、日丸神武( 极早熟品种) 、早生天龙、吉野、朝闪( 朝ひかり) 、翠章、天龙2 号; 适合半促成栽培的品种: 富士光、天龙2 号、翠章、温和夏王( 夏王マイルド) 、可大玛( こだま) ; 适合拱棚栽培的品种: 缟王系列、同K- E、富士光、天龙2 号、翠光、三喜、连少、库利姆松甜( クリムソンスイ―ト) ; 适合抑制栽培的品种: 田端、夏露满( シャルマン) ; 沙地专用品种: 夏露满蜜( ハニ― シャルマン) 。目前, 日本生产上常用的品种有20~30 个, 其常用的固定系为: 三笠( 瓤色粉红、品质好) , 田端( 早熟、弱光下坐果好) , 曙( 早熟、在低温下果实膨大快) , 可大玛( 1~1.5 kg、黄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 ,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 基本上是由上述品种改良而成。
2 无籽西瓜育种
无籽西瓜的培育, 是1938 年寺田植物研究所的寺田和益田2 位学者首先用吲哚乙酸( IAA) 进行试验的。当时用0.1%IAA 的水溶液喷布在雌花的柱头上, 发现比混有同浓度IAA的羊毛脂涂抹在柱头上的方法提高了坐果率, 且无种子( 仅有白色的秕籽) , 果实的味道和瓤色与对照( 不处理) 没有差异, 但果实变小。由于用IAA 处理时, 开花前为防止虫媒传粉需要提前对雌花进行套袋( 戴帽) , 所以, 在技术上不能实用化。利用秋水仙碱加倍染色体, 然后与二倍体杂交培育无籽西瓜的理论是1942 年木原先生发表的。1943 年成功地培育出四倍体品种, 当时有黑皮和花皮、圆形和长圆形品种。试验研究时发现, 在四倍体品种上用二倍体授粉产生有籽果, 在二倍体品种上用四倍体授粉产生无籽果。1945 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日本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实用化研究进展较快,1948 年开始在日本各地进行推广和栽培, 主要品种为: 向阳、富研、富民×旭、富民×都的组合, 以后又育成新大和、华凉、大型都等品种。最初无籽西瓜在生产上应用慢的原因主要是:( 1) 优良四倍体品种的育成比二倍体品种更需要时间, 由于育种材料的限制, 新品种的培育速度较慢。( 2) 最初四倍体品种的纯度不好。( 3) 与二倍体品种组合不好时, 容易出现果肉空洞、着色不良、果实变形( 不整齐) 。( 4) 种子发芽率低, 早中熟品种少, 栽培技术要求相对高。
20 世纪60 年代, 日本的无籽西瓜在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大, 其果实出口到香港和智利。现将生产上主栽品种的培育单位和主要特性介绍如下: 向阳( 木原生物研究所育成, 单果重5.5 kg, 瓜瓤鲜红色) ; 华凉( 歧阜县农业试验场育成, 单果重4.2 kg, 瓜瓤深红色) ; 新大和( 它克依种苗公司育成, 单果重7.5 kg, 瓜瓤粉红色) ; 大型都( 它克依种苗公司育成, 单果重8.1 kg, 瓜瓤红色) ; 大王( 歧阜县农业试验场育成, 单果重5.5 kg, 瓜瓤深红色) ; 金星( 歧阜县农业试验场育成, 单果重0.4 kg, 瓜瓤黄色) ; 红樱( べにざくら, 米卡多育种农场育成,单果重5.5 kg, 瓜瓤红色) ; 夕月( 稔和农园育成, 单果重5.8kg, 瓜瓤浅黄色) ; 玛拉卡史( マラカス, 东洋商事育成, 单果重2.5 kg, 瓜瓤深红色) 。以下是南托种苗公司育成的品种: 桑巴( 单果重6.2 kg, 瓜瓤白色) ; 吉露巴( ジルバ, 单果重7.4kg, 瓜瓤鲜红色) ; 幸露( 单果重2.5 kg, 瓜瓤深红色) ; 波莎罗巴( ボサノバ, 单果重7.5 kg, 瓜瓤深红色) ; 汤哥( タンゴ, 单果重9.1 kg, 瓜瓤红色) 。
何水涛编译自( 日) 《农业与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