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家之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一个哲学流派,不仅对我国古代的哲学、政治、军事、宗教、医学、养生、气功、武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作为文化基因渗透到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生死观。针对个体疾病与社会、国家情况,老子开出了《道德经》这一药方,该良方概括起来就是:道、德、善、静、安。这五个字既可以治身,也能够治世,集中体现了《道德经》的“宏观医疗精神”,对于当今人类的个体生活与社会生活均有重要价值。
道家所讲的生命,包含两个最基本要素,即性与命。性指人的精神、意识,命指人的躯体、形体,承受于天。道家认为,性命和合,人得以生,性命离异,人得以死。性是存在者的存在意义,命是存在意义的存在者,存在意义与存在者不能分离。性即是神,命即是形,形与神是不可分离的,也就是生理和心理是不可分离的。在心身关系上,道家主张养神为主,致力于从调控精神入手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修身,又称养命,修心,又称养性。
一、处下不争与理性情绪疗法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一般有这样的共识,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极度膨胀,往往会产生烦恼、焦虑、孤独等心理障碍。理性情绪疗法是指帮助病人以理性思维代替非理性思维,以减少或消除后者给情绪、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该疗法认为引起我们不良情绪或行为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该事件的信念、评价和看法,而个体的信念系统又有大量不合理的非理性的,用理性战胜非理性用合理战胜不合理即治疗的过程。道家是一门修养身心的学问,老子主张不为形体和外物所累,保持心境的平和,老子认为对于物质增加一份重视,精神便要增加一份苦恼,老子参透一切事物的最后价值,因此主张知足不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并对自身有客观认识。如“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庄子。秋水》中也有论述“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人在天地之间就像大山中的小石小草,就像马身上的一根毫毛,庄子将人类视为自然界中的一员,只有从日常生活的空间超脱出来,以开阔的视野和广阔的胸怀来审视自己,做到高瞻远瞩,超然物外。道家思想和观点是指导人们修炼心身的重要理念,如果一个人不能把这些思想和观点融入到自己的生命哲学中,那么就不可能取得很好的修炼效果,即达不到身心健康,和谐统一的境界。在现代这个充斥着竞争的社会,能把处下不争作为认识生活事件的出发点,使人们正确认识现实与欲望之间的矛盾,吸收道家清心寡欲、不为物累的主张,有助于人们摆脱一味追求金钱、权力、感官享乐等病态需要,而去追求精神升华,获得人生意义,实现人性完满,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这就是一种具有人生指导意义的理性情绪疗法。
二、致虚守静与松弛、静默疗法
松弛疗法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变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身心的放松,有利于身心健康达到治病的作用。像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枷、日本的坐禅等,都是以放松为目的自我控制训练。静默指个体将注意或意识集中到一个客体、声音、意念或体验而进行的一种训练,其应用的目的在于使练习者达到精神松弛、提高领悟力和随意控制自己心理活动的境界。现代静默技术要求练习者摒除一切杂念和外部世界的牵累,体验一种特殊形式的心境,使意识进人一个自由漂游状态,有时甚至达到与自然熔合于一体的感受之中。放松和静默所体现的正是道家最重要的思想之“致虚守静”。老子认为,保持虚静的态度立身处世,才是大道,人们有了虚静之心,才能把握生命的根本,才能维持生命的长久。可是保持虚静是不容易做到的,因为人心是容易受万物的搅扰,外在的诱惑会导致人的情绪欲望的表现不得其正。人生要避免妄意造作和执著,就必须固守事物和生命的本原状态,而事物和生命的本原状态正是虚静。
三、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与心身医学疗法
道家认为,人是形神俱备,心身统一的整体。心与身,形与神,性与命,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形与神俱在,就是理想的摄生状态,这与现代医学健康的概念是一致的。从适应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健康就是心理过程所涉及的知情意正常和人格的完备,以及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对此道家早有论述。在道家的思想里,自然的范畴是天地或万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天人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在这里表达了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地和合而为自然世界,而道则是贯穿“天”与“地”之间,“天地”遵从自然之道,人也遵从自然之道,“天地”与“人”合于自然之道。庄子对老子的天人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发展。追求“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于我为一”“复归于婴儿”,舒展身心的真正本性,这正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方式。人的心性通过修养之后,可以进入“大顺”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与自然环境高度协调,与社会环境高度协调,与他人高度协调的和谐状态。因此,道家主张顺其自然,自觉地调整个体的行为,以求达到自身体内的和谐、与外界环境的和谐,从而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
四、识神、元神与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活动分成三个层面即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他把人的精神活动比喻为一座海洋中的冰山,在他看来,影响我们的是海平面以下的巨大的冰山底部即潜意识。其实中国道家才是最早对人类的意识结构进行划分的学派。在道家看来,精、气、神是人身三宝,亦是人身修炼的三品上药。三宝又分先天三宝和后天三宝。“元神是无知无识,识神是多知多识,真神是圆知圆识。”元神是一个纯粹的意识或精神,也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含任何意向或指称的“无知无识”,所以元神“浑浑噩噩”。识神指思虑之神是后天建立的精神活动即意识。它与元神的区别在于有意者为识神,无心者为元神。元神亦称“先天神”,即道家所说的“性命之根”。古人认为,它是人体元气中最灵通、虚灵的部分,是人的先天之气。元神也就是我們的潜意识。道家在数千年前就看到了人的欲望给人带来的危害,所以道家强调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而且认为人的元神潜意识里有着美好的一面,可以通过修炼,祛除污染,超越自我,回归纯真,达到真人的境界。并在注重个体解脱与身心超越的思想指导下,发展了一套修炼心身的方法和技术。但道家思想与精神分析学派也有一项最重要的区别,即道家是自觉的回归,而精神分析学派则是由他人奉劝的回归。
综上所述,道家心理思想是中国心理思想遗产中珍贵的内容,道家在贵己养生的基本思想上,由自然哲学深化、内化为生命哲学,发展了“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知足不争”、“致虚守静”、“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形神统一,性命双修”等重要的心理理念,道家心身观是中国传统的心理健康、心理治疗的智慧,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如果能在此基础上与现代心理疗法相结合,将有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和心理调节模式,更能为全人类的健心疗心、安身立命提供思想营养,不仅可以促进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能为全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詹石窗.《道德经》的宏观医疗精神及其现代意义[J].中国宗教.
[2]颜文强.詹石窗.《道德经》的中医学解读[J].东南学术.2014年第5期
[3]王米渠.中国古代医学心理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4]杨树英.道家的心身观及其与现代心理治疗学的比较[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4
[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6]芳园 主编.老子 庄子全鉴[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3
道家所讲的生命,包含两个最基本要素,即性与命。性指人的精神、意识,命指人的躯体、形体,承受于天。道家认为,性命和合,人得以生,性命离异,人得以死。性是存在者的存在意义,命是存在意义的存在者,存在意义与存在者不能分离。性即是神,命即是形,形与神是不可分离的,也就是生理和心理是不可分离的。在心身关系上,道家主张养神为主,致力于从调控精神入手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修身,又称养命,修心,又称养性。
一、处下不争与理性情绪疗法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一般有这样的共识,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极度膨胀,往往会产生烦恼、焦虑、孤独等心理障碍。理性情绪疗法是指帮助病人以理性思维代替非理性思维,以减少或消除后者给情绪、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该疗法认为引起我们不良情绪或行为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该事件的信念、评价和看法,而个体的信念系统又有大量不合理的非理性的,用理性战胜非理性用合理战胜不合理即治疗的过程。道家是一门修养身心的学问,老子主张不为形体和外物所累,保持心境的平和,老子认为对于物质增加一份重视,精神便要增加一份苦恼,老子参透一切事物的最后价值,因此主张知足不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并对自身有客观认识。如“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庄子。秋水》中也有论述“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人在天地之间就像大山中的小石小草,就像马身上的一根毫毛,庄子将人类视为自然界中的一员,只有从日常生活的空间超脱出来,以开阔的视野和广阔的胸怀来审视自己,做到高瞻远瞩,超然物外。道家思想和观点是指导人们修炼心身的重要理念,如果一个人不能把这些思想和观点融入到自己的生命哲学中,那么就不可能取得很好的修炼效果,即达不到身心健康,和谐统一的境界。在现代这个充斥着竞争的社会,能把处下不争作为认识生活事件的出发点,使人们正确认识现实与欲望之间的矛盾,吸收道家清心寡欲、不为物累的主张,有助于人们摆脱一味追求金钱、权力、感官享乐等病态需要,而去追求精神升华,获得人生意义,实现人性完满,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这就是一种具有人生指导意义的理性情绪疗法。
二、致虚守静与松弛、静默疗法
松弛疗法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变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身心的放松,有利于身心健康达到治病的作用。像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枷、日本的坐禅等,都是以放松为目的自我控制训练。静默指个体将注意或意识集中到一个客体、声音、意念或体验而进行的一种训练,其应用的目的在于使练习者达到精神松弛、提高领悟力和随意控制自己心理活动的境界。现代静默技术要求练习者摒除一切杂念和外部世界的牵累,体验一种特殊形式的心境,使意识进人一个自由漂游状态,有时甚至达到与自然熔合于一体的感受之中。放松和静默所体现的正是道家最重要的思想之“致虚守静”。老子认为,保持虚静的态度立身处世,才是大道,人们有了虚静之心,才能把握生命的根本,才能维持生命的长久。可是保持虚静是不容易做到的,因为人心是容易受万物的搅扰,外在的诱惑会导致人的情绪欲望的表现不得其正。人生要避免妄意造作和执著,就必须固守事物和生命的本原状态,而事物和生命的本原状态正是虚静。
三、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与心身医学疗法
道家认为,人是形神俱备,心身统一的整体。心与身,形与神,性与命,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形与神俱在,就是理想的摄生状态,这与现代医学健康的概念是一致的。从适应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健康就是心理过程所涉及的知情意正常和人格的完备,以及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对此道家早有论述。在道家的思想里,自然的范畴是天地或万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天人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在这里表达了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地和合而为自然世界,而道则是贯穿“天”与“地”之间,“天地”遵从自然之道,人也遵从自然之道,“天地”与“人”合于自然之道。庄子对老子的天人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发展。追求“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于我为一”“复归于婴儿”,舒展身心的真正本性,这正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方式。人的心性通过修养之后,可以进入“大顺”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与自然环境高度协调,与社会环境高度协调,与他人高度协调的和谐状态。因此,道家主张顺其自然,自觉地调整个体的行为,以求达到自身体内的和谐、与外界环境的和谐,从而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
四、识神、元神与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活动分成三个层面即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他把人的精神活动比喻为一座海洋中的冰山,在他看来,影响我们的是海平面以下的巨大的冰山底部即潜意识。其实中国道家才是最早对人类的意识结构进行划分的学派。在道家看来,精、气、神是人身三宝,亦是人身修炼的三品上药。三宝又分先天三宝和后天三宝。“元神是无知无识,识神是多知多识,真神是圆知圆识。”元神是一个纯粹的意识或精神,也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含任何意向或指称的“无知无识”,所以元神“浑浑噩噩”。识神指思虑之神是后天建立的精神活动即意识。它与元神的区别在于有意者为识神,无心者为元神。元神亦称“先天神”,即道家所说的“性命之根”。古人认为,它是人体元气中最灵通、虚灵的部分,是人的先天之气。元神也就是我們的潜意识。道家在数千年前就看到了人的欲望给人带来的危害,所以道家强调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而且认为人的元神潜意识里有着美好的一面,可以通过修炼,祛除污染,超越自我,回归纯真,达到真人的境界。并在注重个体解脱与身心超越的思想指导下,发展了一套修炼心身的方法和技术。但道家思想与精神分析学派也有一项最重要的区别,即道家是自觉的回归,而精神分析学派则是由他人奉劝的回归。
综上所述,道家心理思想是中国心理思想遗产中珍贵的内容,道家在贵己养生的基本思想上,由自然哲学深化、内化为生命哲学,发展了“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知足不争”、“致虚守静”、“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形神统一,性命双修”等重要的心理理念,道家心身观是中国传统的心理健康、心理治疗的智慧,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如果能在此基础上与现代心理疗法相结合,将有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和心理调节模式,更能为全人类的健心疗心、安身立命提供思想营养,不仅可以促进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能为全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詹石窗.《道德经》的宏观医疗精神及其现代意义[J].中国宗教.
[2]颜文强.詹石窗.《道德经》的中医学解读[J].东南学术.2014年第5期
[3]王米渠.中国古代医学心理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4]杨树英.道家的心身观及其与现代心理治疗学的比较[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4
[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6]芳园 主编.老子 庄子全鉴[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