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教育在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柏拉图甚至有这样一个的观点:艺术应成为教育的基础。可以说,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智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认知水平;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艺术教育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路径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人类能力系统的重要内容,也是考察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因为艺术思维更侧重于直觉,具有跳跃性、非线性,因此在任何类型的发明创造的过程中,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当“人转向艺术时,就进入了创造活动的实验室”。康德对此做了这样的描述:“艺术是神圣的,它比科学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学的范畴。”这句话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艺术创作具有原创性,是一个发明的过程,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艺术大师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要培养美的眼睛,艺术教育就必不可少。因为艺术教育的目的指向之一是审美。审美是艺术教育价值的核心意蕴。
更重要的是,艺术教育有助于人的人格形成。每一个人都应该不断地追求自身人格的完善,努力向自身人格理想模式的塑造方向发展。然而,由于自然及其他外界力量的压制,包括社会异化力量的制约,人的这种完善自身人格的内在潜力不能时时得到应有的充分发挥,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人格追求。人格的完善必须通过某种外在的力量和载体深入到内心而得到实现,这其中就包含着艺术教育的作用。这是因为在艺术的活动过程中,艺術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培养人们对自然和艺术之美的鉴赏、辨识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和协调他们的审美感知、情感、想像和理解等心理功能的活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逐渐增强其自我意识。不断释放生命的束缚感与情感压抑等,获得一种生命与心灵的自由。从而使整个人格精神获得一种完善。与其他的精神文化形式比如科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比较起来。艺术不但有理性的认识、感性的魅力,而且在反映和描写人类、自然、人生等方面的内容时,还具有全面、具体的性质。也就是说,在艺术作品中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能相互关联呈现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意味着,艺术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意义,享受体验到生命的快乐与充实。
二、艺术体现个人价值
“自我实现”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发展动机的学说。是指人的内在匮乏如生存、安全、爱、归属等基本需要被满足以后所产生的真正个人发展的需要,处于马斯洛提出的人类五大需要层次的顶端,具体是指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充分实现的倾向。具体地讲。是人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中所体验的一种审美愉悦与审美超越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生存情感的表现常常受到压抑或阻碍。是艺术给情感提供了一块栖息和成长的绿洲。李斯特说:“音乐可以称做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使任何心灵和被一切人所理解”。无论从高层次的自我实现、自我情感的满足,还是从人类一般的生命能量的释放来看,这都是构成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三、艺术教育是传续民族精神的瑰宝
艺术和艺术教育天生与民族和民族文化血脉相连、水乳交融。艺术和艺术教育,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提升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品味,锻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之魂。
通过艺术教育,受众的艺术品味得到提高,督促也激励着创作者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创作者凝聚个体的精神呈现时代的思考,所创造出更好的艺术品,则影响着人们,提升着人们的艺术品味;二者结合,共同接受着时间的淘洗,一个民族就在这样的不断继承、不断超越中,让自身不断革新,戮力创造。
我们强调,在艺术教育上,要坚持多样化与民族化。这看似矛盾的表述,恰恰是一个硬币不可分割的两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比如我国的国粹艺术昆曲与京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一类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教育,使学生通过唱做念打、生旦净末丑等形式,充分体味这些艺术背后的历史、文化,从而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鉴赏能力。艺术教育正是这样无形而又深刻地塑造出中国人的精神与灵魂,决定了中国式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既在孩子心中播下中国艺术的种子,也让孩子因此成为一个“中国人”,从而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世界人”。
四、艺术教育交给我们开启世界的另外一把钥匙
艺术是开启世界的另外一把钥匙,这是艺术的另一个重大价值。这把钥匙,我们可以称作艺术思维。世界是立体的,是多维的;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仅仅依靠科学和道德宗教,无法对世界产生全面认知。如果说科学是外求,是以各种工具去辨析万物,艺术则显然是内求,是以自身直觉去感应世界,以自身经验去把握世界。艺术与科学一样,是人在理解过程中发现、创造和增长知识的手段。将艺术视为指涉世界的多种符号系统中的一种,因而特别看重审美经验的认识性。另外,艺术教育能开发人的音乐、空间、语言、身体运动等各方面的智能,对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帕森斯主张艺术是一种自我表现。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优化人的审美体验,增强对人的自我与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曾把人类对世界的把握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掌握,一种是精神掌握。前者是指生产劳动实践;后者是指艺术等实践。这种精神掌握方式不同于物质掌握方式,它不是通过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来认知世界,而是诉诸人的感性直观能力来获得对世界的把握;不是依靠必然的逻辑结构来把握世界,而是依赖感受力来(即形式美的眼睛和音乐感的耳朵)获得对世界的认知。因而,在艺术思维的角度下,世界呈现给人的场景是可感的、丰富的、弹性的、张力的。
综上,艺术教育是提高综合能力水平的潜质所在。艺术教育是教育均衡的重要的标志,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教育均衡的推进中,我们要充分的认识艺术教育的地位与功能,让艺术教育成为均衡教育的支撑点,来提高和加强中国的艺术教育管理的积极的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路径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人类能力系统的重要内容,也是考察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因为艺术思维更侧重于直觉,具有跳跃性、非线性,因此在任何类型的发明创造的过程中,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当“人转向艺术时,就进入了创造活动的实验室”。康德对此做了这样的描述:“艺术是神圣的,它比科学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学的范畴。”这句话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艺术创作具有原创性,是一个发明的过程,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艺术大师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要培养美的眼睛,艺术教育就必不可少。因为艺术教育的目的指向之一是审美。审美是艺术教育价值的核心意蕴。
更重要的是,艺术教育有助于人的人格形成。每一个人都应该不断地追求自身人格的完善,努力向自身人格理想模式的塑造方向发展。然而,由于自然及其他外界力量的压制,包括社会异化力量的制约,人的这种完善自身人格的内在潜力不能时时得到应有的充分发挥,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人格追求。人格的完善必须通过某种外在的力量和载体深入到内心而得到实现,这其中就包含着艺术教育的作用。这是因为在艺术的活动过程中,艺術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培养人们对自然和艺术之美的鉴赏、辨识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和协调他们的审美感知、情感、想像和理解等心理功能的活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逐渐增强其自我意识。不断释放生命的束缚感与情感压抑等,获得一种生命与心灵的自由。从而使整个人格精神获得一种完善。与其他的精神文化形式比如科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比较起来。艺术不但有理性的认识、感性的魅力,而且在反映和描写人类、自然、人生等方面的内容时,还具有全面、具体的性质。也就是说,在艺术作品中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能相互关联呈现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意味着,艺术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意义,享受体验到生命的快乐与充实。
二、艺术体现个人价值
“自我实现”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发展动机的学说。是指人的内在匮乏如生存、安全、爱、归属等基本需要被满足以后所产生的真正个人发展的需要,处于马斯洛提出的人类五大需要层次的顶端,具体是指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充分实现的倾向。具体地讲。是人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中所体验的一种审美愉悦与审美超越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生存情感的表现常常受到压抑或阻碍。是艺术给情感提供了一块栖息和成长的绿洲。李斯特说:“音乐可以称做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使任何心灵和被一切人所理解”。无论从高层次的自我实现、自我情感的满足,还是从人类一般的生命能量的释放来看,这都是构成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三、艺术教育是传续民族精神的瑰宝
艺术和艺术教育天生与民族和民族文化血脉相连、水乳交融。艺术和艺术教育,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提升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品味,锻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之魂。
通过艺术教育,受众的艺术品味得到提高,督促也激励着创作者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创作者凝聚个体的精神呈现时代的思考,所创造出更好的艺术品,则影响着人们,提升着人们的艺术品味;二者结合,共同接受着时间的淘洗,一个民族就在这样的不断继承、不断超越中,让自身不断革新,戮力创造。
我们强调,在艺术教育上,要坚持多样化与民族化。这看似矛盾的表述,恰恰是一个硬币不可分割的两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比如我国的国粹艺术昆曲与京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一类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教育,使学生通过唱做念打、生旦净末丑等形式,充分体味这些艺术背后的历史、文化,从而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鉴赏能力。艺术教育正是这样无形而又深刻地塑造出中国人的精神与灵魂,决定了中国式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既在孩子心中播下中国艺术的种子,也让孩子因此成为一个“中国人”,从而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世界人”。
四、艺术教育交给我们开启世界的另外一把钥匙
艺术是开启世界的另外一把钥匙,这是艺术的另一个重大价值。这把钥匙,我们可以称作艺术思维。世界是立体的,是多维的;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仅仅依靠科学和道德宗教,无法对世界产生全面认知。如果说科学是外求,是以各种工具去辨析万物,艺术则显然是内求,是以自身直觉去感应世界,以自身经验去把握世界。艺术与科学一样,是人在理解过程中发现、创造和增长知识的手段。将艺术视为指涉世界的多种符号系统中的一种,因而特别看重审美经验的认识性。另外,艺术教育能开发人的音乐、空间、语言、身体运动等各方面的智能,对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帕森斯主张艺术是一种自我表现。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优化人的审美体验,增强对人的自我与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曾把人类对世界的把握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掌握,一种是精神掌握。前者是指生产劳动实践;后者是指艺术等实践。这种精神掌握方式不同于物质掌握方式,它不是通过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来认知世界,而是诉诸人的感性直观能力来获得对世界的把握;不是依靠必然的逻辑结构来把握世界,而是依赖感受力来(即形式美的眼睛和音乐感的耳朵)获得对世界的认知。因而,在艺术思维的角度下,世界呈现给人的场景是可感的、丰富的、弹性的、张力的。
综上,艺术教育是提高综合能力水平的潜质所在。艺术教育是教育均衡的重要的标志,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教育均衡的推进中,我们要充分的认识艺术教育的地位与功能,让艺术教育成为均衡教育的支撑点,来提高和加强中国的艺术教育管理的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