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教育强调"职业性"和"适应性"的教育特性,与普通全日制涉医本科教育有较大的不同。在中药养生与保健专业综合性医学基础课《人体结构生理学》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运用适合的评价方法,及时获取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节、优化教学活动,能指导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获得学生进步、教师成熟的"双赢"局面,更加符合高职教育"必需、够用"的教学教育原则。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人体结构生理学;高职教育
高职教育普遍实行"2+1"的教学模式,在校理论学习时间仅有两年,涉医专业大多要在一学年内学完所有医学基础课,时间短、任务重。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专注于覆盖各知识面,往往在进行总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后才发现学生未能构建起应有的知识架构。在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教师组织课堂测试、学生讨论等阶段考核、评价的方式,从而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能及时掌握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弥补不足,有利于学生随时掌握、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师生之间寻找教、学"默契点",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人体结构生理学》是中药养生与保健专业学生学习专业保健养生知识前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基础课,由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人体生理学三部分组成。该课程内容抽象、覆盖面广,对于刚刚从应试教育角色转换过来的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讲,学习困难重重。结合高职教育"必需、够用"的教学教育原则,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及时获取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节、优化教学活动,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个解决难点、掌握重点,避免到课程结束、期末考试时才发现自己存在众多知识学习盲区。
1.注意教案设计,使用临床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理论教学,临床案例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笔者发现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取决于其个人兴趣。每次课程开始前可以根据本次教学目的适当使用临床案例平滑引入本次教学,上课后马上介绍理论知识稍显突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笔者在课程第一次教学向学生展示了一张网页截图:班里一位学生在微博上向笔者咨询小腹右下部疼痛,伴有体温升高、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同班同学提出的问题,可以吸引到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连续提问分阶段提起并转移学生的关注点:这位学生是生理性腹痛还是病理性腹痛?该腹痛学生可能患了哪种疾病?在没有其他辅助诊疗手段的情况怎么进行初步诊断?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一般都转移到讲台上来,如果请一个同学上讲台,辅以髂前上棘到肚脐三分之一的体表定位展示,学生的(好奇)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到极致。这个时候以学习人体解剖学之于触诊、学习生理学之于血象的作用强调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意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调课程学习全程互动及成绩评价方法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学科学习方法,了解、掌握相关知识面。当前有限的教学资源如生师比例、实践场地决定无论使用任何评价方法,卷面考核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当适当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所占比例,适时强调提高平时成绩即课堂提问及平时作业重要性。很多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不科学,将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生搬硬套到大学的课程学习,他们关注的是习题集,并没有意识到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应过分关注学生答案结构的准确率,而应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即使学生给出的回答与标准答案南辕北辙,只要有一套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模式,就应该首先予以肯定,鼓励,并帮助分析出现思维方向偏差的原因。
3.注意课堂教学技巧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课时设计严重不足,要在短短六十节课传授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的基本知识,难度可想而知。教师授课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注意教学技巧,对于一些内容相对简单、学科联系较少的章节内容,可以使用PBL教学法进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的思维路线、思维模式不可能为全班学生所接受。90后学生强调自我,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课堂走神"的可能性,强制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全程被动紧随授课教师的思路可能性基本为零。
强调学生参与讨论的重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线组织学生听课,围绕问题进行学习;转变学生角色,由被动填鸭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答案和本质,通过探索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能力,构建综合医学思维;适时分组讨论,锻炼团队精神,引入竞争机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讨论积极性。
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还应注意及时根据学生表现予以评价,评价应不渗透入任何主觀意见。不应因学生的课堂表现不佳或者回答欠缺准确性而给予讽、贬,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只要其学习热情不减,就应及时的给予肯定,以热情的态度与学生讨论问题、分析不足。善于发现并肯定学生的进步,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进步,增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学习理念,从而进入到"学习--进步--增强信心--热情提高"的良性循坏。
4.教师应善于接受、综合使用各种P2P(点到点)通讯APP
移动互联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教学反馈的模式及场所已经发生重大的转变。智能手机及各种平板电脑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比较各种获取教学反馈方法的过程中发现,90后大学生乐于使用微信,微博等应用与教师交流学习心得并提出学习疑惑,尤其是部分课堂表现极其安静的学生,在虚拟网络上提问反而活跃,且愿意将学习交流成果以点到点转发的形式与同学分享交流成果。各种即时通讯工具都具有推送功能,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教师都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推送信息并及时予于解答。
教师在虚拟课堂上给予指导、解答还应注意统计点击率及评论率。点击次数高意味着学生普遍对该问题兴趣浓厚或存在疑问;评论率高则意味着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对话,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的一种肯定,是教学效果显著的标志之一。
5.积极使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可以有效补齐传统教学媒体短板
为更直观的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上常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体宏观如解剖图谱、人体标本,微观如细胞膜载玻片等,这些传统教学媒体是历代教育工作者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开发出来的,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在教学活动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传统教学媒体存在人机界面不佳、可阅读性差等不足,在形象性和信息传递方面具有明显的缺点;为压缩篇幅大幅删减插图、为压缩成本使用黑白印刷导致教材难以展现人体宏观构造和细胞微观机构在时空和运动的连续变化过程。以上因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理解如细胞膜镶嵌模型等知识要点。
我国的人体生命科学教学媒体开发裹步不前,高职院校硬件实训条件普遍欠佳,教学媒体的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面较窄,难以满足现代教学需求。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辅教媒体能创造良好的现场效应,迅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以神经系统的脑干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媒体多使用脑干彩色图谱"脑干背面观"和"脑干腹面观"两张插图辅助文字描述,大多数学生反映难以直观认识脑干结构,笔者在神经系统教学中大量使用医疗应用"Brain and Nervous System Pro",其具有全息三维360度无缝展示的特性,在展示脑干结构及神经通路走向时可以直观、快速的完成教学目标,有效弥补平面图谱结构展示先天不足的缺点。
及时总结学生的特点和现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全程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鼓励,采用直观高效的教学媒体是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关键。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紧密贴近时代潮流,使用各种现代通讯工具保持与学生的及时沟通,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舒伟文(1981-),男,广东潮州人,医学学士、管理学硕士,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教师,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医药产业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人体结构生理学;高职教育
高职教育普遍实行"2+1"的教学模式,在校理论学习时间仅有两年,涉医专业大多要在一学年内学完所有医学基础课,时间短、任务重。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专注于覆盖各知识面,往往在进行总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后才发现学生未能构建起应有的知识架构。在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教师组织课堂测试、学生讨论等阶段考核、评价的方式,从而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能及时掌握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弥补不足,有利于学生随时掌握、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师生之间寻找教、学"默契点",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人体结构生理学》是中药养生与保健专业学生学习专业保健养生知识前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基础课,由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人体生理学三部分组成。该课程内容抽象、覆盖面广,对于刚刚从应试教育角色转换过来的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讲,学习困难重重。结合高职教育"必需、够用"的教学教育原则,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及时获取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节、优化教学活动,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个解决难点、掌握重点,避免到课程结束、期末考试时才发现自己存在众多知识学习盲区。
1.注意教案设计,使用临床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理论教学,临床案例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笔者发现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取决于其个人兴趣。每次课程开始前可以根据本次教学目的适当使用临床案例平滑引入本次教学,上课后马上介绍理论知识稍显突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笔者在课程第一次教学向学生展示了一张网页截图:班里一位学生在微博上向笔者咨询小腹右下部疼痛,伴有体温升高、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同班同学提出的问题,可以吸引到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连续提问分阶段提起并转移学生的关注点:这位学生是生理性腹痛还是病理性腹痛?该腹痛学生可能患了哪种疾病?在没有其他辅助诊疗手段的情况怎么进行初步诊断?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一般都转移到讲台上来,如果请一个同学上讲台,辅以髂前上棘到肚脐三分之一的体表定位展示,学生的(好奇)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到极致。这个时候以学习人体解剖学之于触诊、学习生理学之于血象的作用强调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意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调课程学习全程互动及成绩评价方法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学科学习方法,了解、掌握相关知识面。当前有限的教学资源如生师比例、实践场地决定无论使用任何评价方法,卷面考核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当适当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所占比例,适时强调提高平时成绩即课堂提问及平时作业重要性。很多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不科学,将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生搬硬套到大学的课程学习,他们关注的是习题集,并没有意识到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应过分关注学生答案结构的准确率,而应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即使学生给出的回答与标准答案南辕北辙,只要有一套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模式,就应该首先予以肯定,鼓励,并帮助分析出现思维方向偏差的原因。
3.注意课堂教学技巧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课时设计严重不足,要在短短六十节课传授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的基本知识,难度可想而知。教师授课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注意教学技巧,对于一些内容相对简单、学科联系较少的章节内容,可以使用PBL教学法进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的思维路线、思维模式不可能为全班学生所接受。90后学生强调自我,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课堂走神"的可能性,强制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全程被动紧随授课教师的思路可能性基本为零。
强调学生参与讨论的重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线组织学生听课,围绕问题进行学习;转变学生角色,由被动填鸭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答案和本质,通过探索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能力,构建综合医学思维;适时分组讨论,锻炼团队精神,引入竞争机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讨论积极性。
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还应注意及时根据学生表现予以评价,评价应不渗透入任何主觀意见。不应因学生的课堂表现不佳或者回答欠缺准确性而给予讽、贬,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只要其学习热情不减,就应及时的给予肯定,以热情的态度与学生讨论问题、分析不足。善于发现并肯定学生的进步,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进步,增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学习理念,从而进入到"学习--进步--增强信心--热情提高"的良性循坏。
4.教师应善于接受、综合使用各种P2P(点到点)通讯APP
移动互联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教学反馈的模式及场所已经发生重大的转变。智能手机及各种平板电脑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比较各种获取教学反馈方法的过程中发现,90后大学生乐于使用微信,微博等应用与教师交流学习心得并提出学习疑惑,尤其是部分课堂表现极其安静的学生,在虚拟网络上提问反而活跃,且愿意将学习交流成果以点到点转发的形式与同学分享交流成果。各种即时通讯工具都具有推送功能,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教师都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推送信息并及时予于解答。
教师在虚拟课堂上给予指导、解答还应注意统计点击率及评论率。点击次数高意味着学生普遍对该问题兴趣浓厚或存在疑问;评论率高则意味着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对话,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的一种肯定,是教学效果显著的标志之一。
5.积极使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可以有效补齐传统教学媒体短板
为更直观的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上常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体宏观如解剖图谱、人体标本,微观如细胞膜载玻片等,这些传统教学媒体是历代教育工作者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开发出来的,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在教学活动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传统教学媒体存在人机界面不佳、可阅读性差等不足,在形象性和信息传递方面具有明显的缺点;为压缩篇幅大幅删减插图、为压缩成本使用黑白印刷导致教材难以展现人体宏观构造和细胞微观机构在时空和运动的连续变化过程。以上因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理解如细胞膜镶嵌模型等知识要点。
我国的人体生命科学教学媒体开发裹步不前,高职院校硬件实训条件普遍欠佳,教学媒体的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面较窄,难以满足现代教学需求。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辅教媒体能创造良好的现场效应,迅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以神经系统的脑干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媒体多使用脑干彩色图谱"脑干背面观"和"脑干腹面观"两张插图辅助文字描述,大多数学生反映难以直观认识脑干结构,笔者在神经系统教学中大量使用医疗应用"Brain and Nervous System Pro",其具有全息三维360度无缝展示的特性,在展示脑干结构及神经通路走向时可以直观、快速的完成教学目标,有效弥补平面图谱结构展示先天不足的缺点。
及时总结学生的特点和现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全程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鼓励,采用直观高效的教学媒体是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关键。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紧密贴近时代潮流,使用各种现代通讯工具保持与学生的及时沟通,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舒伟文(1981-),男,广东潮州人,医学学士、管理学硕士,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教师,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医药产业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