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无贵子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好,我是刘媛媛,前天我在北大未名BBS上看到这样一条热门帖子,题目是:你如何看待思修课花露水事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个女孩在思修课,也就是大学生政治修养课上,说了一下自己的经历,她说自己小的时候来到北京读人大附中,从小到大拿各种奖拿到手软,独立拍过电影,还曾经被央视邀请过,高考的时候清华北大双双降分录取,她拒绝了清华大学热门赚钱的经济专业,来到了北大读艺术学院。她说她想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证明自己的实力,然后她捎带着批判一下其他同学,那些放弃了自己的理想的人生中的loser。
  為什么说这个事情叫花露水事件呢?那是因为她在讲述的过程中又不小心透漏出自己的家境,她说她的父亲是中国第一个发明了花露水的资本家。据说她说完这番话之后被台下的同学怼的下不来台,而当这个事件被曝光到其他的发言平台时,也是被大家一楼一楼的冷嘲热讽。我相信她不是故意在炫耀或者瞧不起谁,但是我更想知道的是:如果你当时坐在那个教室里面听到这番话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我会觉得我有点难过,难过并不是因为对方多么优秀我羡慕她、嫉妒她,而是这个社会一次又一次地把这样一个现实摆在你面前:那就是有些人一出生就可以获得别人一辈子奋斗都可能得不到的东西。不只是钱,而是基于有钱,她们可以获得更优渥的教育资源,更多的机会和更多实现自己的可能。大城市里富裕家庭已经开始对孩子进行双语教育、国际教育、素质教育、情商教育等等教育,而落后的小地方的我们每天还在刷题……除了刷题什么都不会,甚至有些人连刷题的资格都没有,等将来他们到了社会上你就会发现富人的孩子可以从思维到性格,从学历到能力全方位地去碾压一个穷人的小孩,而比这更残忍的是由于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那就是资产的增值,把工作劳动所得的收入远远地甩在后面。
  我换句话来表达这个意思就是:一个普通人辛勤工作20年所得到的可能还不如一个人在北京卖两套房多。所以当这位思修课女孩说:我要追求自己的理想时,我的同学们在朋友圈纷纷拿“我最近在北京有点难过”,“女博士辛酸买房记”等等诸如此类的文章刷屏。因为就在那个时候北京的房价经历了一轮33天的暴涨,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存竞争,如果说60后、70后他们的生存竞争是艰苦的,那么80后、90后我们的生存竞争则是让人焦虑的。阶级固化、房价暴涨、教育资源抢起来那么激烈,一个一无所有的奋斗者,在这个社会上所面临的对手并不只是像思修课女孩那样一个优秀的个体,而是他们整个家族。包括那些在这个社会上占据了重要岗位的有资源、有能力、有人脉的60后父母还有一堆很牛的叔叔阿姨们,我想问:你觉得我们凭什么在这个时代可以去超越他们?又或者说:我们怎么做才能够超越自己的出身?
  如果我说答案是:勤奋、勇气、信心,你们会不会觉得很可笑?在两年前我曾经做过一篇演讲叫作《寒门贵子》,这篇演讲据说在网络上有近一亿的点击量,也就是说在中国可能有一亿人都知道我家里小时候非常穷,这个故事的后续是这样的:我大哥从西南财经研究生毕业之后,去了证券行业;我二哥从医学院毕业之后来到了首都,成为一名医生;我从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之后开始创业,我们就是别人口中所说的那种毫无出路的寒门大学生,就是那种在城市里面一无所有的漂泊者,但是说实话我一点都没觉得害怕,我们也没什么好怕的,本来就是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地方来,所以也不害怕失去什么。不管你生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也不管这个社会上的竞争多么激烈,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只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向上,一个选择是向下。而我们的选择是:笨拙地、辗转腾挪一路向上。我没有上人大附中,也没有参加过什么学习辅导班,我更没有拿过一堆的奖,但是我一步一步地从农村考到县城,从小城市考到大城市,花了16年的时间终于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我哥哥花了26年的时间在大城市里面成为了一个经济自由的人。而我,我想再花36年的时间去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是错的!是大错特错的!
  穷人的孩子未必是自卑的,未必是短视的,也未必是没有未来可言的。环境凭什么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们是人,我们有头脑可以去学习;我们有双手可以去改变。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面无论你是男人、女人、穷人、富人、残疾人又或者是健全人,不管你有什么样的出身,也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更不管你有没有得到一些得天独厚的机遇,我们每个人都有权生存、有权工作、有权活出自己、有权去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所以我不着急,不着急成功,也不必要着急去放弃这种权利,去放弃肩膀上的责任和放弃自己的命运。就拿刚刚我说的那些看起来毫无作用的东西,比如勤奋、努力、信心、自信、上进心,去打破这个阶级固化的社会;去抗衡教育带来的不公;去用天真的理想扭转命运的残酷设定。假设我们不能赢那也没有关系,你跟我,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可以活成一个值得自己尊敬的人。
  北漂,这个词曾经是逐梦的代名词,一代又一代的人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远方,是因为他们相信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可以去创造更好的生活,到现在我依然这么相信,这是我对我所在的时代和我自己的命运的唯一回应。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生,它可以做我的奋斗诗;死,它可以做我的墓志铭。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又或者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是老天爷决定的,你跟我没办法选择,但是顺不顺从这个决定,是你跟我选择的老天爷说了都不算的。我希望跟我一样,觉得自己一无所有的年轻人都有勇气去选择,永远不顺从、永远不认命。
其他文献
遭遇不公平的时候要学会去超越它  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新认识的朋友讲自己的一段故事。  她是一名护士。当初为了考护士资格证,和几个同学一起,住在出租房里,每天吃最简单的饭菜,甚至常常忘记吃饭。一连几个月,每天都捧着书本,基本上没出过门。  对于当时的她们来说,为理想努力,是一件很值得欣慰的事,多苦多累都是一种甜蜜。她们相互鼓励,一起往前冲,几乎人生的所有意义,都为考试存在。  这样的废寝忘食,换来的
先看自己的能力  再发自己的脾气  大跃进时期,朱东润先生作为复旦中文系主任,被推上讲台作“多快好省”的宣言。可是老先生却牙根紧咬,面色难看,简直像要上刑场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我原计划五年完成的三本书,现计划三年完成!”话音刚落,台下便是一片哄笑之声:“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劲却上来了,说什么都不肯再让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三年!”  这若是被日码万字的当代作家看见了,怕也是
他是一个“富二代”和“红三代”,爸妈忙于生意,自小在爷爷身边长大。也许受老红军爷爷的影响,2004年,还在上高二的他在不经意的一次散步中,看到了学校宣传橱窗上贴的一张征兵的宣传单,经过几个辗转反侧的夜晚,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入伍。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死活不同意,在爷爷的“掩护”下,他偷偷地报名参加了入伍体检,成为橄榄丛中的一名新兵。  初到军营,体重不到60公斤、身高只有1.68米的他,站在队伍中,
可口可樂是如何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  1954年,可口可乐已占有了近70%的饮料市场,当时销售部经理认为,目前销售已经步入极佳状态,于是擅自停止了原来打算继续投放的几起可口可乐大型广告,想为公司节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但收到的效果却是,可口可乐的销售额和利润全面下滑。  公司年会分析报告指出,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与广告的投入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接受教训,可口可乐公司的营销策略开始改变。1955年起
郑艳不是电视人,意外走上《职来职往》节目中,结果让她大放异彩,没想到这个节目后来让她拥有了那么多的粉丝。说起她来到《职来职往》这个舞台,很是意外。  当时郑艳给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做招聘技巧培训,由于郑艳曾经在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壳牌工作过,壳牌公司就像一所大学,每个员工进到这家公司,都会学到很多想要的知识,壳牌让她感受到了优秀外企的文化。之后她又被猎头介绍到了亚马逊,她是亚马逊收购卓越以后招的第一
1950年春,在浙江鄞县的沙村,农民们正在田间劳作。路边,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子拿著画笔在一块石头上作画,很快,一只锦毛吊睛白额大虫低吼着从石头上站了起来。小孩子们兴奋地围着老虎,这时,一个男孩突发奇想:要是能让老虎耕地那该多好!男子眼睛一亮,拿起笔在老虎的屁股后面添了张犁。  这个能让老虎耕地的人就是有“中国梵高”之称的传奇画家沙耆。沙耆曾有一个耀眼的过去:早年师从刘海粟、徐悲鸿学习绘画。1937年
有一段时间,年轻的托马斯·爱迪生对电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班后将全部的时间都用于研究它。  当时,在火车上卖报的爱迪生,每晚要忙到九点才能回到家里,然后便埋头研究发报。这让父亲非常恼火,因为他深信早睡早起对爱迪生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因此他坚决要求儿子每晚九点半必须上床休息。可爱迪生想要研究电报,难以遵守父亲古板的规定,两人为此争吵不已。如何才能让父亲同意自己晚睡成了爱迪生的一块心病。  那时,每天
诗人余秀华出名后,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十分重视和余秀华的合作,亲自联系她,商谈作品出版事宜。余秀华并没有太多要求,只是希望出版社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进行创作。编辑以為余秀华长于写诗,于散文创作上比较生疏,需要更多时间打磨作品。所以欣然同意了她的要求。  转眼1个月过去了,余秀华的创作却没有大的进展,编辑有些焦急,但毕竟有言在先,于是决定再等些时日。转眼又是1个月,余秀华还是不急不缓地创作着,距离成书还早得
刘半农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在做学问上面,刘半农从来都是精益求精,来不得半点马虎。有一次,他甚至为了搜集各地方言而故意“找骂”。  1911年,刚满20岁的刘半农突发奇想,打算编辑一本专集,此专集的内容全部以各地方的“骂人”话为主,书的名字他已经想好,就叫“骂人精粹”。当他把这件事告诉身边的几位好友时,大家听后全都哑然失笑。什么学问不好研究,为什么非要研究这种旁门左道的
爱是淡淡的花香,萦绕在成长的梦里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这首歌谣和太婆一起,陪伴着我长大。  那自然是小时候的事了。每天早晨,太阳照得地上闪闪发光的时候,太婆就会抱着我,坐着大藤椅,教我唱儿歌。那时候我老是坐不住,常常拔太婆那银光闪闪的白发,太婆老是像孩子一样“哇呜哇呜”地喊疼,我看到那略有滑稽的模样,便“嘻嘻”地笑个不停,还把那银丝拿给妈妈看,还对妈妈说:“妈咪,看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