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地理教学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扩招,普通高中得到迅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问题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面对基础薄弱,在学习上缺乏信心与毅力的中职学生,作为“次科”的地理,教学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从当前地理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捕捉灵感,创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实施探究性教学等对策,以期为中职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地理;教学问题;对策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学生人数减少且素质不高。许多学生一谈到地理课学习就摇头,地理课教学自然达不到预期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分析中职地理教学问题的同时,对实施有效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职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沉闷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中职学生对于地理学习多数都存在着畏惧和厌学心理,最主要原因有两点:①中职学生上不了高中,基础差,地理知识接触比较晚,学习能力不强,认为这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生产了畏惧心理;②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展示出地理学习的魅力所在,课堂多数采用讲授形式,气氛沉闷,缺乏对学生的吸引,使学生难以形成兴趣,故出现学生对地理学习持畏而远之的态度,在课堂上打不起精神,对学习敷衍了事,难以集体精神到教学中,对于一些知识也是仅仅应付考试,难以真正地去掌握。
  2.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改革有形无神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能主动、积极地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增强自身体质,发展个人能力,形成向上的思想品质是传统的教学内涵。传统教学主张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教与学的统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简单地把“填鸭式”教学方法当成传统教学形式,没能按照学生发展心理进行教学,只注重传授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导致教学变成无目的、无计划、无规定内容的简单活动。
   二、中职地理实施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捕捉灵感,创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一种复杂的精神表现,灵感在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让人萌发思想,创造出千古绝句。中职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诱发学生灵感,时刻揣摩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发现问题,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联想、想象的训练,使学生不断闪烁灵感之光,为灵感的诱发创造条件。
  2.整合教材,因材施教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自高考扩招以来一直受到极大的影响,多数学生都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存在着学习的困难,甚至连初中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水平都没有达到,文化基础差,思维形式表象性明显,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弱,举一反三和综合归纳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在中职地理教材的选择上,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分析哪些知识是他们能够掌握的,哪些知识是能力达不到的,从而编写合适的教材,有助于中职学生在课堂上较好地吸收。教材设计上,要加强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增加生活素材,单元内部版块点、线、面结合整合法,精心设计每一课时,使教材趋向更加完整。同时,通过适量的图表、示意图、图片、视频等的展示,化解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让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甚至趣味化。
  3.因势利导,实施探究性教学
  具体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学生明确探究问题及其方法;第二阶段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困难,并归纳成问题;第三阶段是让学生对归纳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案;第四阶段,组织学生汇总资料,对材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调查、探究的基础上得到结论,并加以验证。实施探究性教学就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和提供的情境中, 围绕着预期要解决的问题, 提出个人的疑问和见解,最终得出结论。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必要时进行点拨。当然,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学生有一点的基础,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还要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同时,与讲授结合,做到真正符合中职学生教育教学发展规律, 有利于中职学生的发展。
  总之,面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偏差形势,要使地理教学成为更具有效性,就需要从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材施教,编写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情况的教材。因势利导,实施探究性教学,使同学都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参与学习的过程。只要能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必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郭上胜. 中职学校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09(7).
  [2]韩俊萍. 关于地理教学多学科联系的探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1).
其他文献
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既有优于老一代的优势,又有一些自身的障碍。针对河南省目前状况而言,新生代衣民工融八城市进程缓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本省工业化的发展。解决
大叶黄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为温带及亚热带树种,在我国中部及北部各省栽培甚普遍,日本亦有分布。介绍了大叶黄杨的特性及繁殖、栽培技术,针对该树病虫害特点给出了防治措施。
摘 要:本文通过一则关于习惯的故事,阐述了习惯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出习惯其实就是我们的生存状态。然后从教者的角度进行了思考,反思了教师的教学习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教师也要重视教学习惯的培养。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教学习惯;生存状态;培养;真正受益  很久以前,看过一则关于习惯的故事,深有感触。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根细细的链子,怎能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可这奇异的场景在印度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大背景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就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牢牢地抓住课堂这个阵地,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天堂。然而
摘 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桥渠。如何发挥40分钟的最大潜能,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笔者以导入语、提问语、评价语、过渡语、结束语五方面为切入口,对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教学语言;提高;实效性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学语言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优化教学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显得尤为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利益和权利的冲突问题,即所有权冲突和剩余权冲突问题。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原则下,应当走集体化合作生产经营的道路并使农业从国民经济基础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本文介绍了在阅读教学中的阅读途径及相应的阅读方法,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促进高职生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阅读;高职生;电子书;发展    学生除了有课内阅读任务,也应有丰富的课外阅读,通过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总量,适当接收一些与时俱进的阅读途径,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当然,如果老师能够创造多彩的阅读机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也能激
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赖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其学习的兴趣。本文通过对传统文言文课堂教学缺陷的分析,提出了创设“快乐课堂”的教学思路,进而浅析了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