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测验是用来鉴别教学效果、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数字化教学测验则是借助于教学测验软件而进行的教学测验,是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测验相结合、教学和技术相结合、应日常教学需要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支持工具。本文从数字化教学测验的作用机理、实施应用、效果等方面对数字化教学测验进行探讨,并总结了数字化教学测验在教学中实际操作的经验体会、策略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测验;教学测验;教学反馈;教学导向;心理占位
数字化教学测验是借助于教学测验软件而进行的以量化形式鉴别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一种信息化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是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测验相结合、教学和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支持工具。数字化教学测验以量化形式直观指示学生学习效果、快速进行统计分析并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和负担,可被便捷地应用于日常教学中。
一、数字化教学测验的作用机理
数字化教学测验可检验课程教学中不同阶段的教学效果,加速教学反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工作。作为教学测验的信息化形式,数字化教学测验既继承和延续了常规教学测验的特性,又因信息技术的结合和应用而形成了新的特征和功能。概括地说,数字化教学测验具有加速教学反馈作用、促进认知作用、激励-动机作用、学生心理中的占位作用、隐式教学导向作用和低成本教学测量作用,其作用机理分析如下:
1.加速教学反馈作用。数字化教学测验起检验学生各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其在课程教学系统中构成了教学反馈环路的衔接环节,增加和丰富了测验形式,从而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加了教学反馈的几率,增加了反馈信息量和反馈速度,即增强了教学效果传导性,提高了教师及时和全面地掌握学生整体学习状况的可能性,从而便于教师以成绩分析为依据之一进行教学反思,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和适应性地调整,及时改进教学。借助于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也更便于学生及时得到自我学习评价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了解自身学习上的不足,及时改进学习。即用技术更好地支持评估与促进学习[2]。
2.促进认知巩固知识作用。学生在测验中,由于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必要的精力,相对于课堂中的被动听讲而言,其主动参与程度[3]和精力投入程度要较高一些。参与教学测验的思维活动在学生头脑中的有效占位,有利于学生暂时排除其他干扰,专心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完整认知过程的构建。在课程学习前后,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时段的教学测验,可以和面授及其他形式的教学相配合,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同一部分知识,以重复或不同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并产生刺激,按照持久记忆规律施加作用,促使学生巩固知识、深入全面理解和形成有效的持久记忆,通过持续性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激励—动机作用。如同常规的教学测验一样,数字化教学测验具有激励—动机作用[4]。对学生而言,教学测验虽是一个外部的作用手段,但却可以通过测验结果触动其内心。结果好与否,学生自己心里清楚,若取得理想结果可以获得心灵的鼓励而培养自信;若结果不理想则促使其自觉产生改进学习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更容易产生或转换为学生内在的压力和动力,并在一定的条件和时机下使其付之于主动的、积极的学习行为。
4.心理占位作用。客观环境的物质条件,会对教学产生影响,信息化条件亦然。信息化的教学条件,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在计算机机房中教学,往往受到游戏、上网等教学无关和消极因素的干扰。虽然游戏、上网会吸引学生,但一个有效、好用的教学测验软件,摆放在计算机系统窗口的桌面上,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所以从客观教学环境而言,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的加入和在计算机系统桌面上的占位,也是学生心理上的教学占位,从而增加教学积极因素的份额,降低干扰因素的份额,是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度的有效手段。因此,数字化教学测验会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学生专心学习的情境,使其在其中集中精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5.隐式教学导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测验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外加教学作用,促使学生在测验所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思考、尝试探索、应用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认识、纠偏去误存真,形成建构合理知识结构。这种方法和手段具有隐性的教学导向作用,在学生比较追求个性化、不愿接收显化的教学约束时,用数字化测验这种隐性、间接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向学生施加教学作用的同时,巧妙地回避学对教的抵触和心理冲突,引导学生逐渐沉入到对问题的求解和对知识的追求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善学生学习心态。
6.低成本教学测量作用。数字化教学测验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教师能够以较低的精力付出去方便地运用教学测验,而且能够将教师从测验后统计和分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腾出精力和时间在测验后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测验是教学测量的手段和方式,教师在测验上面工作强度、精力付出和时间付出的降低,也降低了教学测量的成本。教学测量的低成本化,必然导致测量实施的日常化、常态化,从而有利于教师更方便地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总之,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以数字化形式表现的教学测验,对学生所施加的教学作用相应增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数字化教学测验的实施操作
1.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在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教学测验,需要相应的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的支持。我们专门研制了一个B/S模式的教学测验软件,具有课程管理、知识结构管理、试题管理、测验试卷形成、测验设置、测验实施、成绩及包括学生个人成绩分析、学生批量统计分析、试题指标分析等主体功能,能将学生基本信息、规范化的试题进行批量导入。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以课程试题库为基础,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进行教学测验,并实现数据收集、成绩统计分析和共享课程数据,支持和辅助教学。
2.实施准备。数字化教学测验实施的前提之一是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测验试题,这需要教师按照课程体系形成知识结构树,结合测验要求编写、收集并整理成为规范化的测验试题,并录入或导入测验试题库;另外,教师需要掌握教学测验软件的试题录入、核对、组卷、测验设置、成绩统计分析等功能的使用。
3.数字化教学测验的实施形式。数字化教学测验需要应用在计算机教房或者其他网络环境中。根据测验的用途,数字化教学测验的应用形式分为随堂测验、课后检验性测验、阶段测验、课程考试前的综合摸底测验等等,不同的用途,可采用不同的规模;一次测验所用的时间长度,则根据试卷规模大小而定。如随堂测验或可将课堂中的重点、难点等方面的知识抽取一定试题组成小规模的测验形式,如10题以下,甚至概括性较强的题目3~5道也足够,课前的诊断性测验亦然;阶段测验,主要用于课程阶段教学效果检验,题量可大一些,如可由几十道题组成;综合性测验,则可按照标准试卷题量组卷。各种形式的测验,均可由一到多个测验试卷完成。实施后,可根据测验结果当堂给学生点评,若发现学生存在共性问题,则在点评时予以纠正并提醒学生加强对该方面内容的课后学习;也可在课后进行详细分析,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三、数字化教学测验的应用及教学试验
1.教学试验思路。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教学应用的思路是:先选择具体课程做试点,验证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的可用性,根据出现的实际问题改进软件直到满足实际要求,再拓展到其他课程中;在软件可用和可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对比试验。
2.应用及教学试验。研究工作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Foxpro程序设计与开发”、“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和课堂教学结合的测验应用;进行了以下方式的教学对比试验:(1)同时段教学对比试验。以“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进行了同时段教学对比试验,即同一学期的不同班级分别采用和不采用数字化测验,用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进行对比;(2)错时段对比试验。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进行了错时段对比试验,即同一专业相邻两届学生,在同一教学阶段同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分别采用和不采用数字化教学测验,用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成绩进行教学效果对比。
3.对比试验效果评估。上述两种方式的对比试验表明,对于样本课程而言,在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教学测验辅助教学的班级,整体成绩、分数段分布成绩均比不采用数字化教学测验的班级有明显提高,结果表明数字化教学测验的教学效果为正向的。
三、数字化教学测验应用中的经验体会
1.积极地使用数字化教学测验可使教学收益。教学反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测验并非唯一的形式,但在增加了数字化教学测验这种反馈形式后,可以更直接、快速而量化显示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会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出明显的量化依据,也能够明确指示出改进教学后的效果变化。
2.在日常教学中多次应用效果较好。通过数字化教学测验的日常应用,可以提前发现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暴露其薄弱之处,从而及时加以弥补。把小题量测验,贯穿于课程教学周期的日常教学中,多次使用,其正面教学效果也较明显。对教师而言,这种方式并不增加过多的工作强度。
3.数字化教学测验的效果,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强制使用。尽管我们也提供了网上测验这种形式,但是学生主动应用存在不足,从记录来看,在课下时间使用教学测验的学生,仅仅占很小比例。由此看来,也许存在学生的非积极学习因素,所以数字化测验需要依靠教师的督促和强迫使用。
4.缺乏试题基础的初期数字化测验应用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在课程教学中初次使用数字化教学测验时,由于需要教师及时设计或收集试题、按规范整理和核对试题,的确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这是一个前期投入、后期多次受益的工作,此后的相同课程中因数字化测验所付出的额外工作量会明显下降。针对试题整理录入工作量较大这一情况,我们采取的作法是由教师集中试题,组织学生按照一定格式录入,再经教师检查和技术人员做最终规范处理,批量导入到课程试题库中。
参考文献:
[1]黄勇,胡丽琴,李雅玲,等.校园网环境中的数字化教学测验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城市学院,2010.
[2]何克抗.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4):11.
[3]李宏英,江桂珍.测验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1):46-48.
[4]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者,1999:396.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测验;教学测验;教学反馈;教学导向;心理占位
数字化教学测验是借助于教学测验软件而进行的以量化形式鉴别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一种信息化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是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测验相结合、教学和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支持工具。数字化教学测验以量化形式直观指示学生学习效果、快速进行统计分析并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和负担,可被便捷地应用于日常教学中。
一、数字化教学测验的作用机理
数字化教学测验可检验课程教学中不同阶段的教学效果,加速教学反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工作。作为教学测验的信息化形式,数字化教学测验既继承和延续了常规教学测验的特性,又因信息技术的结合和应用而形成了新的特征和功能。概括地说,数字化教学测验具有加速教学反馈作用、促进认知作用、激励-动机作用、学生心理中的占位作用、隐式教学导向作用和低成本教学测量作用,其作用机理分析如下:
1.加速教学反馈作用。数字化教学测验起检验学生各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其在课程教学系统中构成了教学反馈环路的衔接环节,增加和丰富了测验形式,从而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加了教学反馈的几率,增加了反馈信息量和反馈速度,即增强了教学效果传导性,提高了教师及时和全面地掌握学生整体学习状况的可能性,从而便于教师以成绩分析为依据之一进行教学反思,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和适应性地调整,及时改进教学。借助于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也更便于学生及时得到自我学习评价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了解自身学习上的不足,及时改进学习。即用技术更好地支持评估与促进学习[2]。
2.促进认知巩固知识作用。学生在测验中,由于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必要的精力,相对于课堂中的被动听讲而言,其主动参与程度[3]和精力投入程度要较高一些。参与教学测验的思维活动在学生头脑中的有效占位,有利于学生暂时排除其他干扰,专心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完整认知过程的构建。在课程学习前后,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时段的教学测验,可以和面授及其他形式的教学相配合,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同一部分知识,以重复或不同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并产生刺激,按照持久记忆规律施加作用,促使学生巩固知识、深入全面理解和形成有效的持久记忆,通过持续性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激励—动机作用。如同常规的教学测验一样,数字化教学测验具有激励—动机作用[4]。对学生而言,教学测验虽是一个外部的作用手段,但却可以通过测验结果触动其内心。结果好与否,学生自己心里清楚,若取得理想结果可以获得心灵的鼓励而培养自信;若结果不理想则促使其自觉产生改进学习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更容易产生或转换为学生内在的压力和动力,并在一定的条件和时机下使其付之于主动的、积极的学习行为。
4.心理占位作用。客观环境的物质条件,会对教学产生影响,信息化条件亦然。信息化的教学条件,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在计算机机房中教学,往往受到游戏、上网等教学无关和消极因素的干扰。虽然游戏、上网会吸引学生,但一个有效、好用的教学测验软件,摆放在计算机系统窗口的桌面上,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所以从客观教学环境而言,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的加入和在计算机系统桌面上的占位,也是学生心理上的教学占位,从而增加教学积极因素的份额,降低干扰因素的份额,是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度的有效手段。因此,数字化教学测验会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学生专心学习的情境,使其在其中集中精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5.隐式教学导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测验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外加教学作用,促使学生在测验所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思考、尝试探索、应用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认识、纠偏去误存真,形成建构合理知识结构。这种方法和手段具有隐性的教学导向作用,在学生比较追求个性化、不愿接收显化的教学约束时,用数字化测验这种隐性、间接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向学生施加教学作用的同时,巧妙地回避学对教的抵触和心理冲突,引导学生逐渐沉入到对问题的求解和对知识的追求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善学生学习心态。
6.低成本教学测量作用。数字化教学测验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教师能够以较低的精力付出去方便地运用教学测验,而且能够将教师从测验后统计和分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腾出精力和时间在测验后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测验是教学测量的手段和方式,教师在测验上面工作强度、精力付出和时间付出的降低,也降低了教学测量的成本。教学测量的低成本化,必然导致测量实施的日常化、常态化,从而有利于教师更方便地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总之,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以数字化形式表现的教学测验,对学生所施加的教学作用相应增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数字化教学测验的实施操作
1.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在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教学测验,需要相应的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的支持。我们专门研制了一个B/S模式的教学测验软件,具有课程管理、知识结构管理、试题管理、测验试卷形成、测验设置、测验实施、成绩及包括学生个人成绩分析、学生批量统计分析、试题指标分析等主体功能,能将学生基本信息、规范化的试题进行批量导入。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以课程试题库为基础,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进行教学测验,并实现数据收集、成绩统计分析和共享课程数据,支持和辅助教学。
2.实施准备。数字化教学测验实施的前提之一是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测验试题,这需要教师按照课程体系形成知识结构树,结合测验要求编写、收集并整理成为规范化的测验试题,并录入或导入测验试题库;另外,教师需要掌握教学测验软件的试题录入、核对、组卷、测验设置、成绩统计分析等功能的使用。
3.数字化教学测验的实施形式。数字化教学测验需要应用在计算机教房或者其他网络环境中。根据测验的用途,数字化教学测验的应用形式分为随堂测验、课后检验性测验、阶段测验、课程考试前的综合摸底测验等等,不同的用途,可采用不同的规模;一次测验所用的时间长度,则根据试卷规模大小而定。如随堂测验或可将课堂中的重点、难点等方面的知识抽取一定试题组成小规模的测验形式,如10题以下,甚至概括性较强的题目3~5道也足够,课前的诊断性测验亦然;阶段测验,主要用于课程阶段教学效果检验,题量可大一些,如可由几十道题组成;综合性测验,则可按照标准试卷题量组卷。各种形式的测验,均可由一到多个测验试卷完成。实施后,可根据测验结果当堂给学生点评,若发现学生存在共性问题,则在点评时予以纠正并提醒学生加强对该方面内容的课后学习;也可在课后进行详细分析,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三、数字化教学测验的应用及教学试验
1.教学试验思路。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教学应用的思路是:先选择具体课程做试点,验证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的可用性,根据出现的实际问题改进软件直到满足实际要求,再拓展到其他课程中;在软件可用和可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对比试验。
2.应用及教学试验。研究工作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Foxpro程序设计与开发”、“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和课堂教学结合的测验应用;进行了以下方式的教学对比试验:(1)同时段教学对比试验。以“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进行了同时段教学对比试验,即同一学期的不同班级分别采用和不采用数字化测验,用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进行对比;(2)错时段对比试验。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进行了错时段对比试验,即同一专业相邻两届学生,在同一教学阶段同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分别采用和不采用数字化教学测验,用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成绩进行教学效果对比。
3.对比试验效果评估。上述两种方式的对比试验表明,对于样本课程而言,在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教学测验辅助教学的班级,整体成绩、分数段分布成绩均比不采用数字化教学测验的班级有明显提高,结果表明数字化教学测验的教学效果为正向的。
三、数字化教学测验应用中的经验体会
1.积极地使用数字化教学测验可使教学收益。教学反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测验并非唯一的形式,但在增加了数字化教学测验这种反馈形式后,可以更直接、快速而量化显示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会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出明显的量化依据,也能够明确指示出改进教学后的效果变化。
2.在日常教学中多次应用效果较好。通过数字化教学测验的日常应用,可以提前发现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暴露其薄弱之处,从而及时加以弥补。把小题量测验,贯穿于课程教学周期的日常教学中,多次使用,其正面教学效果也较明显。对教师而言,这种方式并不增加过多的工作强度。
3.数字化教学测验的效果,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强制使用。尽管我们也提供了网上测验这种形式,但是学生主动应用存在不足,从记录来看,在课下时间使用教学测验的学生,仅仅占很小比例。由此看来,也许存在学生的非积极学习因素,所以数字化测验需要依靠教师的督促和强迫使用。
4.缺乏试题基础的初期数字化测验应用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在课程教学中初次使用数字化教学测验时,由于需要教师及时设计或收集试题、按规范整理和核对试题,的确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这是一个前期投入、后期多次受益的工作,此后的相同课程中因数字化测验所付出的额外工作量会明显下降。针对试题整理录入工作量较大这一情况,我们采取的作法是由教师集中试题,组织学生按照一定格式录入,再经教师检查和技术人员做最终规范处理,批量导入到课程试题库中。
参考文献:
[1]黄勇,胡丽琴,李雅玲,等.校园网环境中的数字化教学测验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城市学院,2010.
[2]何克抗.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4):11.
[3]李宏英,江桂珍.测验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1):46-48.
[4]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者,199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