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北京市空气污染与皮炎每日门诊人次的相关性,以及各性别、各年龄层人群对空气污染的敏感性。
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北京市日均空气污染情况[颗粒物(PM2.5、PM10)、SO2、NO2]和日均气象资料(相对湿度、温度和风速),统计此期间就诊于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诊断为皮炎的北京地区患者人数。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日均污染物浓度与每日皮炎门诊量的相关性。
结果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大气PM2.5、PM10、SO2、NO2每增加10 μg/m3均可致皮炎门诊人次增加,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03 1(95% CI:1.001 6~1.004 5)、1.002 5(95% CI:1.001 4~1.003 7)、1.005 7(95% CI:1.001 5~1.009 9)和1.009 7(95% CI:1.005 6~1.013 8)。多污染物模型与单污染物模型的结果类似,各污染物对每日皮炎门诊人次仍有影响。四种污染物对皮炎门诊人次影响的滞后效应分析显示,PM10、PM2.5和NO2对每日皮炎门诊人次以当日效应为主,SO2对每日皮炎的门诊人次滞后效应随着滞后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经年龄、性别分层后,发现年龄小于60岁人群及女性对颗粒物(PM2.5、PM10)比较敏感,而NO2对所人群均有影响,SO2主要对35~60岁人群有较大影响。
结论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PM2.5、PM10、NO2、SO2均可能增加皮炎发生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