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教学助手”,构建现代化课堂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shouw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下,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不断地被采用,智慧校园的建设在一点点地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微课、网络授课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也在改变着课堂教学。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环境,教师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逐渐成为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谈几点收获。
  一、运用信息技术,指导自主学习,促进以学定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受,备“学生”时常常误判学生的学情,设计的内容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拔尖的学生只是在配合教师“教”,有困难的学生还在云里雾里。面对新知,教师除了要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更要立足学情,把握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如何能立足学生的学情呢?传统的课前导学中,常常因为来不及反馈导学情况,发挥不出以学定教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利用“教学助手”等应用程序布置课前预习的方式已日趋成熟。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图形的面积,它为后续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的学习打下基础。不少教师有过这样的感受,类似面积公式的新授课,学生只愿“知其然”,至于“知其所以然”,却是学生所忽略的;学生只关注结论,机械性地掌握知识点,但数学思维水平却没有提高。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是这节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是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在很多学生剪拼图形后还没思考清楚其中的原理时,教师就已经进入下一环节的内容,“学生跑得慢,教师走得快”的课堂节奏影响了教学效率。其实,学生在四年级“平移”这一单元就已经学习了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因此,可以通过“教学助手”应用程序布置课前导学“图形变变变”的操作活动(如图1)。
  图形变变变,只剪一刀,把下面的图形变成长方形。
  在应用程序上,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剪拼操作,思考不同的剪法,学生也能查看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而自主学习与反思,实现线上的生生互动。教师则通过“教学助手”应用程序,及时监测学生的反馈,对优秀的作品进行鼓励,重点抓住学生存在的疑惑和错误,进而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与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种发自内心的需求,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背景,挖掘源头,在这“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
  1.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变负迁移为正迁移。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最易混淆的莫过于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却不能是“邻边相乘”。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操作活动,让学生利用学具体验平行四边形在伸拉过程中“什么没变化,什么变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手体验、观察分析、小组讨论得出:不论平行四边形如何推移,框架的长度不变,即周长不变,但是面积却在变。学生观察框架的推移,思考平行四边形高的变化,却显得很抽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简单的动画就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发现,拉动平行四边形,面积和高都在变化(如图2)。这时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有关系,和邻边相乘无关。
  信息技术与传统学具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真正地做到帮助学生厘清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2. 评价方式多元化,生生互动促学习。《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前导学中,学生通过平板电脑能查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可以对优秀作品进行留言或点赞。这种现代化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热情;教师也能通过评价的信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在导学环节,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题目后,后台能及时统计出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能快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是出现预设外的情况,教师能立即调整教学过程,也能及时作出反馈点评,抓住生成时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课后,教师可以把优秀的作业分享给全班同学,学生家长也能观看学生的解答情况,亲子互动,帮助学生实现取长补短。
  三、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个性练习,落实培优补差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的编写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不同的学生需求,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设计亦是如此。在传统课堂上,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会显得分身乏术,有时来不及发现学生的问题;学生也是埋头苦学,缺少与教师的交流。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中,优秀的学生会“意犹未尽”,中等的学生“甘之如饴”,而学困生“食不知味”,即便布置了提高题,也常被弃之不顾,这样的练习设计,无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有所成长。
  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而言,除了基础练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预留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学习,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師可以通过“教学助手”分享微课等教学视频,供学困生反复观看,家长也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点。为了让练习落实到位,教师可通过“教学助手”查阅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分析他们的错误原因,对优秀的作业点赞评级;家长也能随时了解学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引导加强练习,真正把家校合作、培优补差落实到位。除了课堂及课后练习,数学文化应渗透在学习的整个流程环节。为此,利用多媒体手段,学生还可以查阅与本节课有关的阅读材料。
  总之,教学中应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发挥其对教学的积极作用,减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消极心理。信息技术的运用,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便捷和高效,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可以代替学生的探索活动和直观想象。例如,在本节课中,课件不能代替学生的剪拼活动,学生只有动手操作才能真正有所感悟。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教师要扬长避短,把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振辉)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诵读经典古诗文是我国启蒙教育当中重要的一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文,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为了能够达成这些目标,小学阶段古诗文的诵读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本文中提到的“解、编、插”诵读教学策略,指的是在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中采用的“难度分解法
期刊
小学品德课程教材名称由“思想品德”改为“品德与生活(社会)”又改为“道德与法治”,“更名改姓”的背后蕴含深意。统编版教材讲求“德”,也重视“法”,体现了对党关于“把法制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精神的贯彻。刚入学的儿童懵懂又活泼,遇到中规中矩,看似严肃、生涩的教材,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笔者试以一年级的儿歌运用为例,进行分析。  一、初识教材,儿歌跃然  一年级统编版教材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儿歌多了,内
期刊
“整体性”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主要强调以“整体—部分—整体”的逻辑过程来进行教学,提倡学生全体“整体感悟”学习,学生个体“整体占有”知识。按照课时进行教材分析,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有助于进行教学设计及学业评价。但仅仅按照课时进行分析,难免出现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缺失,容易导致教学知识的割裂。笔者以人教版六上“分数乘法”单元为例,谈一谈运用“整体把握”理念进行教材分析实践的三个策
期刊
【摘 要】教师工作量是指教师在履行职业角色时具体工作任务的多少,常以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来度量。本文以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的法定在校工作时间、工作总时间、净教学时间和净教学时间占比为参照,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法定在校工作时间和工作总时间偏多,而净教学时间和净教学时间占比偏低。要让教师更有效地利用工作时间,关键是要在控制工作总时间的前提下,通过减少中小学教师用于非教学活动的时间来增加中小学教师的净
期刊
【薛法根教学片段】  师:好。我们一句一句解。看看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这一排同学,每人读一句。(一排四位学生站起来,分别读四个句子。)  师:读得好!你的昨天——  生:永遠不能回来了。  生:被时间带走了。  师:懂了吗?  生:懂了。  师:那你连起来说说。  生:我的昨天被时间带走了,没有了,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师:爸爸的童年——  生:被时间带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师
期刊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是一所区属小学,生源结构复杂,既有城市工薪阶层子女,也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我们组建交响乐团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机会接触高雅艺术,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乐团组建历史背景与教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
期刊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可见,小学信息技术作为启蒙课程,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很重要。小学生天真活泼,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持久性较差,意志品质也比较薄弱,如果只是讲授枯燥的计算机知识,进行机械重复的技能练习,其学习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
期刊
绿色,代表了自然、健康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一直以来,笔者所在校本着“绿色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把“绿色教育”作为办学思想。如何在课堂中润物无声,让学生如沐春风,把绿色教育根深蒂固地深入到音乐教学中,笔者对此也在不断思考、不断实践。  一、培养兴趣,体现绿色音乐课堂的快乐之美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也指出,兴趣是学生学
期刊
如何高效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关注学生的生成,而忽略了教学前的预设。其实,课前预设乃是学生高效学习的抓手,没有精心的预设活动,学生的学习就会呈现漫无目的的状态,不利于学生高效学习语文。但是预设又不能只是根据教师的经验,想当然地设计一系列活动,而是需要尊重学生的语文前经验。所以,要想语文教学高效进行,我们就要在理清学生的语文前经
期刊
当今社会,每个人每天都会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与数据,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作出科学的推断和决策,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和思维方式。具体到数学學科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再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到数据中蕴含着的丰富信息,意识到数据是会说话的。  小学阶段从第一学段开始就在每册数学教材中安排了统计的相关内容,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