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致学困生在学习方面适应不太好的原因首先是由于高中课程的学习难度加大,其次是作业多、学习时间长。我们要唤起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适当借鉴初中教师亲切的态度和充分照顾学生需要的做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过渡到高中的学习中,适应身心各方面的要求。要引导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架起思维的“梯子”,推动思维逐步深入地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 规范 激发兴趣 放慢节奏
所谓数学“学困生”,在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界较普遍地认为是指要达到数学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的学生;或者说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下面谈一谈我自己对学困生转化的几点浅显的看法和体会:
一、特别注重激发学习困难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可以较好地唤起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也为在新知识学习中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表达能力打下了基础。
二、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放慢节奏
可适当借鉴初中教师亲切的态度和充分照顾学生需要的做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过渡到高中的学习中来,适应身心各方面的要求。我是这样实践的:
1.新知引入,要慢些。高中数学知识是环环紧扣、节节相联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新知识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引入新知时留出时间让学习困难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这样可以使学习困难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可以这样设计:画出函数y=2x2-x-3的图像,并回答下列问题。(1)求方程2x2-x-3=0的根;(2)若y>0,求x的取值范围;(3)若y≤o,求x的取值范围。学生利用初中知识完全能准确回答此问题,然后用彩色粉笔在原题改变设问,便引出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2.讲课开始,要慢些。高中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极强,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给思维造成障碍而丧失了信心。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在讲授新知识的前一天,有针对性地布置复习与预习内容。上课开始有意地启发学习困难学生回答基础性旧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使学习困难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3.语言节奏,要慢些。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使课本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慢速度,多举实例,多使用教具,引导学习困难学生多读教材,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句,在重点难点之处注意停顿,以便在解题中能准确无误地应用。
三、注重数学课堂中板演的教学
教师通过学生的板演,能充分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意识。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与集体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能从中获取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由于是学生自己的思维产物,对学习困难学生更容易接受,因而可起到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教师对自己或他人板演的评价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开拓思维。
四、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解题规范的教学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解题能够使学习困难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除了语言叙述和答案要规范,要特别注意:
1.解题后的反思。通常思维都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分析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学习困难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他们最熟悉的方法,但对形同质异的习题,他们往往照搬照套。这时教师应当把重点放在挖掘数学概念的内涵上,教会他们区分异同,对比分析,克服解题的盲目性,克服思维定势。因此,解题后的反思,可使学习困难学生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2.审题规范。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这恰是学习困难学生最感困难的地方,所以教师特别要注重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审题过程。首先,分析条件,既要找出题目中明确告知的条件,又要使学习困难学生学会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其次,分析目标,既要明确求什么或证什么,又要学会把复杂目标转化为简单目标、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再次,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习困难学生从条件顺推或从目标逆推,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是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最后,确定解题思路。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就学习困难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学习与理解能力。如何提高他们的数学领悟力、理解力是一项更重要的工作,要引导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架起思维的“梯子”,推动思维逐步深入地发展,促使思维不断上“台阶”,使知识和能力不断升华。
关键词:学困生 规范 激发兴趣 放慢节奏
所谓数学“学困生”,在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界较普遍地认为是指要达到数学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的学生;或者说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下面谈一谈我自己对学困生转化的几点浅显的看法和体会:
一、特别注重激发学习困难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可以较好地唤起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也为在新知识学习中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表达能力打下了基础。
二、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放慢节奏
可适当借鉴初中教师亲切的态度和充分照顾学生需要的做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过渡到高中的学习中来,适应身心各方面的要求。我是这样实践的:
1.新知引入,要慢些。高中数学知识是环环紧扣、节节相联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新知识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引入新知时留出时间让学习困难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这样可以使学习困难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可以这样设计:画出函数y=2x2-x-3的图像,并回答下列问题。(1)求方程2x2-x-3=0的根;(2)若y>0,求x的取值范围;(3)若y≤o,求x的取值范围。学生利用初中知识完全能准确回答此问题,然后用彩色粉笔在原题改变设问,便引出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2.讲课开始,要慢些。高中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极强,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给思维造成障碍而丧失了信心。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在讲授新知识的前一天,有针对性地布置复习与预习内容。上课开始有意地启发学习困难学生回答基础性旧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使学习困难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3.语言节奏,要慢些。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使课本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慢速度,多举实例,多使用教具,引导学习困难学生多读教材,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句,在重点难点之处注意停顿,以便在解题中能准确无误地应用。
三、注重数学课堂中板演的教学
教师通过学生的板演,能充分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意识。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与集体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能从中获取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由于是学生自己的思维产物,对学习困难学生更容易接受,因而可起到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教师对自己或他人板演的评价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开拓思维。
四、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解题规范的教学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解题能够使学习困难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除了语言叙述和答案要规范,要特别注意:
1.解题后的反思。通常思维都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分析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学习困难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他们最熟悉的方法,但对形同质异的习题,他们往往照搬照套。这时教师应当把重点放在挖掘数学概念的内涵上,教会他们区分异同,对比分析,克服解题的盲目性,克服思维定势。因此,解题后的反思,可使学习困难学生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2.审题规范。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这恰是学习困难学生最感困难的地方,所以教师特别要注重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审题过程。首先,分析条件,既要找出题目中明确告知的条件,又要使学习困难学生学会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其次,分析目标,既要明确求什么或证什么,又要学会把复杂目标转化为简单目标、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再次,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习困难学生从条件顺推或从目标逆推,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是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最后,确定解题思路。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就学习困难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学习与理解能力。如何提高他们的数学领悟力、理解力是一项更重要的工作,要引导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架起思维的“梯子”,推动思维逐步深入地发展,促使思维不断上“台阶”,使知识和能力不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