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钻孔灌注桩由于机械类型、钻头直径、成孔时间、泥浆性能、土层特性等的不同,使得成孔时间和孔壁形状各不相同,造成成桩后的钻孔灌注桩桩侧极限摩阻力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该文通过建立黏性土中灌注桩侧摩阻力计算模型,依据荷载传递微分方程推算桩体系荷载传递函数,将理论解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研究成孔相关参数对黏性土中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的影响.
【机 构】
:
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钻孔灌注桩由于机械类型、钻头直径、成孔时间、泥浆性能、土层特性等的不同,使得成孔时间和孔壁形状各不相同,造成成桩后的钻孔灌注桩桩侧极限摩阻力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该文通过建立黏性土中灌注桩侧摩阻力计算模型,依据荷载传递微分方程推算桩体系荷载传递函数,将理论解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研究成孔相关参数对黏性土中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针对线性调频雷达系统中的大数据量采集对模数转换及后续数据存储造成较高负担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欠采样条件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信号重构方法.首先设置两个不同的位置和速度的运动目标,利用线性调频信号对目标进行探测,对接收端产生的差拍信号进行欠采样;其次构建重构网络模型并利用欠采样数据对该网络进行迭代训练;最后测试该网络对差拍信号的重建能力.结果 表明,该方法在5倍欠采样的条件下,可重构出原始差拍信号并能以较低误差提取目标位置与速度信息,有效减小了系统所需采集量,对提高信号处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电气自动化产品或装备内部的芯线通路检测是通电前必要的验证环节,针对电气控制装置接口数量多、逻辑关系复杂、电气指标多样、测点间双向差异等特点,手动、半自动检测方式存在操作困难、效率低、重复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以16位处理器为核心的模块化可扩展自动检测系统,通过巧妙的电路设计,用Atmega64收发指令和信号实现通道选择并完成数字模拟信号的采集.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可自动完成复杂电气控制产品等特殊电路的通断测试、阻抗压降测试、单向器件测试等功能,测点间可任意切换、双向验证,每块板卡通断测点组合多达4096种,模
为实现人体体温的无接触、快速以及高精度的测量,设计一种带温差校正功能的非接触式测温系统.该系统采用FP-GA作为核心处理器,硬件模块主要包括MLX90614红外测温模块、HC-SR04超声波测距模块、PCB报警灯组模块以及无线串口模块.通过Verilog语言实现各硬件模块和不同距离下的温差校正,同时利用无线串口将测温、测距数据实时发送到PC端进行显示.实验结果表明,在距被测物体2~30 cm测温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98%,在最远距离处最大误差为--0.3℃,误差波动小.
邓肯-张模型具有参数意义明确且易于确定的优点,在土工构筑物数值分析中应用广泛.在高围压下,压实填土的(σ1-σ3)-ε1关系曲线形式为双曲线,满足邓肯-张模型(σ1-σ3)-ε1关系为双曲线的假定基础,但随着围压降低,其关系曲线逐渐偏离至差异显著,故需对原有的关系方程进行改进.研究发现:在双曲线方程中加入一个反映压实条件的参数,可以消除曲线与实测数据系统差异,结合不同最大粒径软岩填料制样过程和试验结果,提出对原邓肯-张模型的改进和新参数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导得到改进的邓肯-张模型.将改进模型应用到压实软
用户使用互联网产生了大量的行为数据,这些大数据在分析用户行为,进行精准推荐,构造知识图谱和用户画像,改善用户体验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以来,用户及其行为数据的采集获取较为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用户行为数据生成方法,该方法以图书馆借阅用户为例,首先对用户行为数据中的每个特征进行级联编码,将编码组合在一起,形成初始化种群;然后根据原始数据的概率分布得到适应度函数,对种群进行优化;得到最优解或达到迭代的结束条件,生成模拟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依据需求快速生成大量用户行为数据,且生
黄河下游冲淤积在山东形成了大量特殊的高液限黏土,由于沿线平原区路基填料极度匮乏,若弃之不用将造成极大损失.通过室内试验,获得了黄泛区高液限黏土的物理与力学特性,揭示了该类土的压实机理及不同含水率与压实度状态下的强度与模量变化规律,发现含水率达到23%、压实度不低于90%时,土体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抗剪强度.室内模型试验表明:尽管路堤按照低标准进行压实,但其承载能力不低于300 kPa;且路基以弹性变形为主,占总变形的80%左右,塑性变形处于较低水平,土体近似表现出不排气、不排水的封闭“弹性变形体”特征.最后,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对考虑空间变异性的地基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上限有限元分析;空间变异性的引入形式采用黏聚力随深度线性增大和黏聚力按高斯随机场分布两种方法进行;在OptumG2中考虑两种模式的参数变化模式并进行建模分析,得到两种模式下不同土体参数的变化情况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土体的内摩擦角、外加超载、黏聚力均值和土体重度,其中任一参数值的增大,均会导致地基极限承载能力的增大;当保持黏聚力的均值不变时,均质条件下的地基承载力较土体黏聚力随深度线性增大时大,且变化梯度越大,相应的地基承载力越小;
锚索是边坡加固工程的核心元件,对锚索施加预应力是提高其加固效果的重要途径.为对锚索预应力施工张拉过程进行监测,该文设计了一种光纤光栅自感知锚索:在锚索的钢绞线中心丝上设置凹槽,并在凹槽中用胶黏剂封装光纤光栅(FBG);同时为提高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量程,使中心丝在持荷状态下粘贴光纤光栅.以中心丝持荷值为变化参数,研究不同持荷值下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监测性能.在某边坡加固工程中,采用该技术对预应力锚索的施工张拉进行了监测,传感器存活率为100%,并与现场张拉数据进行对比,二者误差很小,体现了自感知钢绞线在边坡加固
山区高速公路以路基方式穿越古滑坡后易导致其出现局部复活,甚至整体失稳.G5京昆高速公路(绵广段)K1581+800~K1582+280段右侧为一巨型深厚古滑坡堆积体,其前缘因边坡开挖导致古滑坡局部复活,形成新的滑移变形体.在充分查明古滑坡堆积体及前缘滑移变形体的地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复活特征及成因机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以抗滑桩为主的防治对策,并根据古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确定抗滑桩最为合理的支挡位置,以最经济的处治措施对古滑坡进行了防治.处治工程完工后,古滑坡的变形
浅基础结构冲切的受力机理复杂,世界各国规范中基础冲切验算的临界边界、影响因素、计算方法等都有较大差异.针对浅基础抗冲切的设计要求,该文对比研究中美欧3种规范,并结合简化算例对3种规范的冲切承载力进行了量化对比.结果 表明:各国均认为混凝土抗拉强度是基础抗冲切承载力的主要控制因素,但在临界截面的位置和纵筋的贡献等方面存在差异.